安徽省亳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亳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6 16:5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毫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经五代,兴盛于宋,延续于元,
全面普及于明清。
官立书院起初是中央政府官方修书、藏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性质为官署。开元六
年,玄宗下诏改东都洛阳“乾元殿”之名为“丽正殿”(又名丽正修书院、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再下
诏改“丽正殿”为“集贤殿”(又名集贤殿书院、集贤书院)。
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发达并在全国迅速推广,书籍的质量不仅得以改善,而且数量大增。这就为民间或
私家藏书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唐中叶之后,各地民间或私人创建的书舍、书屋、书院之类的设施涌现。在
宫方丽正书院、集贤书院首先以书院命名为“修书之地”“藏书之所”的诱发下,“书院”之名便在民间更
广泛地流行起来。
到了宋朝,书院就成了教育机构。宋初利用唐代以来出现的书院,通过赐书、赐额、赐田、召见山长
等方式进行扶持,使其替代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形成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院。岳麓、白鹿洞、应天府
等书院都是因教学有功获得御赐而扬名的。经此一期,书院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强化,获得社会认同。
及至南宋,作为一种正式学校教育制度的书院,由南宋理学家朱熹创立。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
中明确指出:“予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往往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
而为政者乃或就而褒表之。”
宋代创建书院711所,分布在今天全国18个省、区、市。宋代书院分布有三个特点:一是分布范围
比唐和五代明显扩大,海南、香港都有了书院:二是数量猛增,书院分布由点状变为片状,出现几大密集
区,江西、浙江、福建位列前三;三是发展极不平衡,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只有19所书院,仅占全
国书院总数的2.7%,南方完全取代中原成为教育与学术中心。
进入明代以后,书院就迎来了他的成熟推广期。书院的数量在明代出现大增。据统计,明代书院总数
达到2000所左右,远超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总和,分布在今天全国25个省、区、市,其中新建1699所。
总体来看,明朝书院分为两类:一是重授课与考试的考课式书院,同于官学:另一种是教学与研究相结
合,各学派互相讲会、问难、论辩的讲会式书院,它们多被朝廷禁毁,如著名的东林书院。明代书院的分
布总体上由先进发达地区向边远落后地区推进,读书种子已经撒向神州边睡和发达省份的穷野之地,这标
志着书院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推广阶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