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习题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习题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6 21:39:57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2022版课标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学习重点 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今天的____________。
文明发展:约公元前23世纪文明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__________入侵印度;_________时期,印度基本统一,进入_____时期。
南亚次大陆
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
鼎盛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产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_______”。
古代印度
内容
第一等级:_______,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_______,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_____,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_______,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其他:_____,“不可接触者”,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贱民
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________,________,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_____。
影响:种姓制度本质上是保护上层种姓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持统治和社会安定;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促进_____产生。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
世代相袭
贵贱分明
通婚
佛教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古代印度
时间:______________。
创始人:_____________,后来被称为“________”。
教义: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_________”,宣扬“_________”。
佛教的传播:_____________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_____________,佛教经_____传到_________,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佛教、阿拉伯数字、梵文。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公元前3世纪
公元前1世纪
中亚
中国新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材料二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它一度成为印度的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并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
(1)材料一的法典内容出自古代哪个地区?该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地区:古代印度。制度:种姓制度。实质: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根据材料一,将提到的四个种姓的地位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答案】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材料二与哪一宗教有关?此宗教创始人是谁?此宗教的教义是什么?
【答案】宗教: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教义: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2021·海南)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究其原因,大河流域 ( )
A. 自然资源匮乏
B. 文明成果丰硕
C. 文化积淀厚重
D. 适合农业耕作
D
【易错例题答案与解析】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大河流域土地肥沃,适合农业耕种,农业的发展为亚非古代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D项正确;自然资源匮乏说法错误,正是因为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才能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排除A项;文明成果不是原因,排除B项;先有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才能有文化积淀,排除C项。
下面所列内容为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的目录(部分)。据此推断,第三章的标题应是 ( )
A. 古代希腊文明 
B. 古代印度文明
C. 古代罗马文明
D. 古代阿拉伯文明
B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共同之处?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都失落了?
共同之处: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宜于农耕;都是最早出现农业文明社会的国家或区域。
失落原因: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环境恶化;遭受新兴文明的征服,外族的入侵;灌溉农业带来的土地盐碱化;地势平坦,无天然的屏障抵御外族侵入;等等。
1. 《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钵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罚款200钵那。要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首陀罗的口中和耳中。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
A. 种姓制度 B. 世袭制
C. 君主专制 D. 分封制
A
2. 假如你是生活在孔雀王朝时期的古印度商人,下列行为符合你身份的是 ( )
A. 担任祭司
B. 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 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D. 属于贱民阶层,遭受歧视和凌辱
C
3. 《印度通史》中指出,“种姓”最初的意思是“覆盖物、掩蔽物”,与皮肤的遮盖联系在一起,每一个种姓都有他独特的肤色:婆罗门为白色,刹帝利是红色,吠舍是棕色,首陀罗是黑色。这表明古代印度 ( )
A. 漂染业很发达
B. 社会等级森严
C. 法律制度严苛
D. 王权至高无上
B
4. 1955年,印度颁布《不可接触制犯罪法》,禁止不可接触制;1989年,颁布《禁止迫害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法》,严禁暴力迫害行为;2006年,印度政府出台新政策,对不同种姓通婚者奖励1 000美元。这反映了种姓制度 ( )
A. 体现社会公平
B. 影响长期存在
C. 稳定统治秩序
D. 已经彻底废止
B
5. 某学者指出,数千年来它与婆罗门教一起构建了一个宗教等级社会,至今还依然像磐石一样横亘在印度社会,成为印度挥之不去的心头之痛。这强调的是古印度 ( )
A. 文化内涵丰富多彩
B. 文明中心从未中断
C. 种姓制度长期存在
D. 不断遭遇外族入侵
C
6. 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请判断其学习主题是 ( )
A. 古代非洲文明 B. 古代亚洲文明
C. 古代欧洲文明 D. 古代亚非文明
D
7. 佛教教义中含有反对印度等级制度的内容是 ( )
A. 消除欲望
B. 忍耐顺从
C. 众生平等
D. 因果报应
C
8. 下图是佛教传播路线图。其中①处是 ( )
A. 古印度
B. 巴基斯坦
C. 古埃及
D. 古巴比伦
A
9. 2022年9月,印度一名达利特(贱民)男孩由于拼写错误,遭到学校老师棍棒殴打,后抢救无效逝世。印度北方地区爆发暴力抗议,抗议者朝警察和警车丢掷石块,抗议这名男孩之死。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也曾说:“尽管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印度许多地方,达利特依然面临着社会歧视。”对达利特的歧视主要源于 ( )
A. 印度法制不健全 B. 佛教创立的影响
C. 种姓制度的影响 D. 封建迷信的危害
C
10. 古代印度包括整个南亚次大陆,这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发源地,勤劳的印度人在这里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
材料二 它由公元前6世纪的一位释迦族王子所创,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古代印度的哪种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的实质。
【答案】制度:种姓制度。实质:维护上层种姓的特权地位。
(2)材料二描述的宗教是什么?该宗教为什么一度成为古印度的国教?
【答案】宗教:佛教。原因:佛教倡导在佛门之内众生平等,接纳低种姓社会成员入教,这对于婆罗门教宣扬的种姓不变论是一定程度的否定,因此受到很多人,包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价印度的种姓制度。
【答案】评价:种姓制度是婆罗门与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共32张PPT)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世界各地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古代亚非文明,包括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2022版课标 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金字塔,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学习重点 古埃及文明与金字塔
古代埃及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地理环境:古埃及位于_____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_______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_______________”。
国家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初步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强盛:法老_______________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非洲
尼罗河
尼罗河的赠礼
图特摩斯三世
灭亡:公元前525年,_____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_____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科学文化成就:_______、数学和医学成就最为突出。_______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古代埃及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波斯
罗马
天文学
太阳历
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
金字塔
用途:_____的陵墓。
地位: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法老
法老的统治
政治:法老作为全国_____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宗教: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_______”,具有无上的权威。
法老的权力
王权的衰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____________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_____。
古代埃及
最高
神之子
胡夫金字塔
衰落
古埃及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希罗多德
材料二 
(1)古埃及主要位于哪个地理区域?为什么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答案】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原因:古埃及气候干旱少雨,但尼罗河贯穿南北,定期泛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使得古埃及农业生产发达;尼罗河便于航运,有利于古埃及内部形成统一的国家。
(2)有人说,金字塔是古埃及社会结构的真实写照。你能说出材料二金字塔的塔尖反映的是古埃及的哪一社会阶层吗?金字塔的建造反映了什么?
【答案】阶层:法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古埃及人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涨水的经验,制定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表明,古埃及文明 ( )
A.凝聚了顺应自然的智慧
B.以农耕经济为本
C.受益于文明的交流互鉴
D.因尼罗河而兴亡
A
【易错例题答案与解析】A 根据材料“古埃及人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涨水的经验,制定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可知,古代埃及太阳历的制定和数学的发展,依据了自然界的自然变化,凝聚了顺应自然的智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古埃及文明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指出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是根据自然界的自然变化,未体现文化交流,排除C项;古埃及文明的兴亡受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等影响,排除D项。
古埃及农业生产几乎依赖于尼罗河,其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又决定了自始至终实行的王权制度;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纸草,这为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书写载体。这反映了 ( )
A.尼罗河孕育了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
B.古埃及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主要源头
C.埃及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
D.埃及地理环境决定其农业发展水平
A
一、如何理解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金字塔不单纯是一个宏伟的建筑,它综合反映了古代埃及的经济实力、社会结构、科学技术、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水平。
1. 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神圣权威。
2. 金字塔成功修建反映了古代埃及强大的动员能力、先进的组织水平。
3. 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
4. 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
二、古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类别 贡献
政治 创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文字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建筑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历法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医学 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增长了解剖学的知识,促进医学的发展
1. (2023·湖南常德)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 ( )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A
2. “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最终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就中,属于材料中“灿烂的文明”的是 ( )
A. 影响深远的成文法典
B.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C. 神秘的象形文字
D. 惊艳后世的哲学成就
C
3. (2023·新疆)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由此可见,太阳历的制定 ( )
A. 体现了法老的权威
B. 印证了古埃及的神话
C.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 受到了自然环境影响
D
4. 史料记载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这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
A. 由强盛走向衰落
B. 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 外族入侵严重
D. 法老权力至高无上
D
5. (2023·山东济南)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
A. 文献史料
B. 实物史料
C. 口述史料
D. 图像史料
B
6. 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 )
A. 法老地位与权力
B. 人类的法制传统
C. 原始社会的建筑
D. 宗教的神秘起源
A
7. (2023·广西)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神之子。作为神灵的后代和神的化身,他享有比所有臣民都要高的权威。这说明法老 ( )
A. 推行了种姓制度
B. 受到希腊哲学影响
C. 建立了封建制度
D. 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D
8. (初高中衔接)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后来,埃及考古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
A. 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 《历史》写作离古埃及更近更真实
C. 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D. 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C
9. (跨地理)下图是上古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③处所在地区代表性的文化是 ( )
A. 象形文字、金字塔
B.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 种姓制度、佛教
D. 甲骨文、青铜器
A
10.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壁画出土于一位埃及书记官的坟墓,他大概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晚期。从下往上看这幅壁画用图像的方式记录了一次丰收的场景。在最下面一层,从左往右看,平民正用镰刀收割麦子。然后,麦子被装进用绳编成的篮子里运走。运麦子的人所经过的地方,有人在海枣树下休息,有人用耙子耙麦子,为麦子脱壳。到了画面的第二层,从右往左看,人们赶着牛去压麦子,使麦粒和麦壳分离,然后将麦子扬起,使之随风落下,从而将麦壳清
除。接着人们把这些粮食送到书记官
面前。最后,这些粮食被打包、装船、
运走。
材料二 埃及有句谚语:“世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这是对埃及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而岿然不倒的旷世奇迹的生动写照。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国王——法老的陵墓,因其四边方锥的外形酷似汉字的“金”字,故汉译为“金字塔”。
材料三 古埃及的雕像和绘画都附属于建筑物。严明的等级制度、图案式的象形文字、规整的建筑等决定了古埃及艺术的第一个特点:明确的秩序。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其绘画在比例上的失调,如埃及绘画中人物的通常表现手法——“正胸侧面式”就是显例……比较闭塞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埃及艺术的第二个特点:稳定的形式。除了在公元前15世纪阿玛尔纳改革期间,艺术创作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约束、追求自由的样式外,其他时期的埃及艺术在形式上基本为一种严格的理想化的装饰风格所左右。古埃及艺术家并不在自己的作品中致力于追求视感的真实性,而更注重形式的精神力量,并将之纳入严格的形式规范中,即是说,埃及艺术不是探讨如何真实地将人们所见到的世间万物再现出来,因而是非“现实主义”的。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1)从材料一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历史信息:①壁画发现的地点;②壁画主人的生活时期;③生产者;④生产工具;⑤收获的农作物;⑥劳动的分工;⑦收获的过程;等等。(至少写出三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金字塔的用途是什么。
【答案】用途:法老的陵墓。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古埃及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答案】原因:①政治上严明的等级制度;②比较闭塞的地理环境;③古埃及艺术家更注重形式的精神力量。(共26张PPT)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2022版课标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学习重点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两河流域
地理位置: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_______________”,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文明历程
奴隶制国家出现:约从______________起。
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完成统一:公元前18世纪,________建立了统一、强大的_______国家,实行_________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______________》。
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3500年
汉谟拉比
奴隶制
汉谟拉比法典
君主专制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_______较为完整的_____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古代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实质:《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__________利益的法典。
其他文明成就:阴历、楔形文字、60进制计数法、空中花园。
第一部
成文
奴隶主阶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9年,法国士兵在一个名叫罗塞塔的村落旁偶然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陌生的文字。后来,法国文字学家商博良凭借渊博的语言学知识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破解了碑上的陌生文字(如下图)。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商博良破解的“陌生文字”指的是什么文字?该“陌生文字”的破解有何意义?
【答案】“陌生文字”指古埃及象形文字。意义:为现代人认识和研究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史料和必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判断此法典石柱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属于古代哪一地区的文明成果。
【答案】文字:楔形文字。地区:古巴比伦地区。
(3)材料二这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答案】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这反映了该法典 ( )
A.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提高了奴隶的政治地位
C. 促进古巴比伦经济发展
D.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A
【易错例题答案与解析】A 根据材料“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A项正确;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古巴比伦经济发展,排除C项;民主是一种决策方式,材料与决策无关,排除D项。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
A. 维护奴隶主利益  
B. 主张君权神授
C. 提倡自由与平等
D. 确保等级秩序
A
1.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是《乌尔纳姆法典》,但仅剩残片。
2.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3. 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包括古巴比伦、苏美尔、阿卡德、亚述等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高峰。
4. 汉谟拉比不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而是古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统治者。
1. 古巴比伦的数学教科书中有专门论述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化学广泛应用于仿制金银等暴利行业,《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最多的是关于偷盗、抢劫、高利贷、商业等方面的条文。由此可知,古巴比伦时期 ( )
A. 商业贸易繁荣
B. 科技文化发达
C. 社会秩序十分混乱
D. 高利贷受法律保护
A
2.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授予权杖的情景。雕刻这样内容的浮雕表达了 ( )
A. 长生不老
B. 众生平等
C. 君权神授
D. 自由民主
C
3. 古巴比伦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种族组成的,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 )
A. 维护了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B. 建立起完善的官僚体系
C.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D. 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C
4. 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完全统计。这表明古巴比伦 ( )
A. 法律体系完善 B. 商品经济活跃
C. 民主政治发达 D. 社会等级森严
B
5. “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这部法典 ( )
A. 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 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 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B
6. 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材料最能说明的是( )
A. 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 古巴比伦的自然经济较活跃
D. 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D
7.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许多有关巴比伦的事情。这说明该法典 ( )
A. 各项规定非常地完善完美
B. 是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史料
C. 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D. 从根本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
8. 有学者指出: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但埃及文明是自信而乐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两河流域会爆发毁灭性的、不可预测的洪水,而尼罗河则是温和的、可预测的。据此可知 ( )
A.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的重要条件
B. 社会心理是决定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
C. 古埃及文明比两河流域文明更有活力
D. 古埃及文明比两河流域文明更加先进
A
9. 《汉谟拉比法典》记载:“自由民雇佣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这表明 ( )
A. 在古巴比伦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C.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D. 古巴比伦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
B
10. 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亚非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某法典上部的石柱浮雕,图2为下部的法典具体条文。
材料二 前言(节选):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正文(部分内容):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
结语(节选):(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被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
材料三 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无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果。
【答案】成果:《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2)结合所学知识,制定材料二中“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在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答案】根本目的: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或维护奴隶主利益)。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概括古巴比伦王国与古代埃及君主统治的共同特征。
【答案】共同特征:王权(或君权)与神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