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6 21:4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堂导入
这些美味的食物从什么时候引进中国的呢?对当时农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社会经济发展与局限
思想领域的变化
小说与戏曲
科技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局限性
1.农业领域的发展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2)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多,种植广。
(3)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茶、丝)
(1)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玉米、甘薯)
2.手工业领域的发展
丝织
榨油
制瓷
新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较大规模生产
工场or工厂?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工场和工厂的区别:
(1)工场:手工业者集合起来进行生产的场所,指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大型手工作坊。
(2)工厂:指大机器生产
劳动力:人
劳动力:机器
阅读历史纵横思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当时我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萌芽只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稀疏而微弱,全国范围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江南的一些生产部门)
2.特征:雇佣劳动关系;出现手工工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1.时间:明中叶
资本主义萌芽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
晋商遗产:王家大院
3.商业领域的发展
1.美洲等地的 大量流入中国。
2.区域性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3.形成实力雄厚的 ,如徽商和晋商。
4.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
白银
商人群体
白银货币化
4.社会发展的局限
(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3)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4)外交:实行“闭关锁国” 。
天朝上国的迷梦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主义;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评价: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一)陆 王 心 学










vs
探究一:怎样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观点的异同?
比较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世界观
哲学范畴
方法论
道德观
相同点 本质 内容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发明本心”“致良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
(1527-1602)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1610-1695)
(1613-1682)
(1619-1692)
温陵居士
梨洲先生
亭林先生
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明清儒学的发展——批判继承
清早期被扼杀
各自侧重点 共同点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思想:批判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
批判宋明理学(灭人欲),提出朴素的唯物主义
反对专制暴君,限制君权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
三大思想家批判思想
积极:
(1)政治: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2)经济: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消极: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范畴)
明清时期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春秋战国
西汉
明清
孔子创立儒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反封建早期民主思想
创立发展
成为正统
进一步发展
批判继承
宋朝
明朝
演变规律
随着时代特征、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统治者的需要而不断改造自身、发展完善。
归纳总结
三、小说与戏曲
梦回元明清
(一)明清小说和戏曲内容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
1.反映了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
2.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要求个性解放
(二)发展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2.前期文学形式提供了基础
3.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产生了新的反思
4.印刷术的成熟和出版业的发展。
四、科技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2.西方科技传播(西学东渐)
主观目的:
客观目的:
代表人物及成就:
意大利利玛窦(Matteo Ricci)
传播基督教
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一个转型:明清之际处于中国社会第三次大转型时期。
两个矛盾:自然经济与新经济因素的矛盾;
传统社会价值与新思想文化倾向的矛盾。
三个趋势:经济活动的商品化趋势;
思想观念的“异端”化趋势;
文学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明清时期社会转型
旧传统 新因素
政治 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经济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崛起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文化 理学主导束缚人性;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传统科技大成; 西学东渐开始;
产生早期启蒙思想;
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承古
萌新
明清之际中西对比
中国 西方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对外关系
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资产阶级代议制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闭关锁国
对外殖民扩张
顽固守旧、妄自尊大、文化专制
人文主义、重视科技,开放进取
农业文明,日薄西山。
工业文明,如日中天
感谢各位同学的观看与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