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7 00:0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进而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并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古诗,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设计】
一、《山行》
《山行》有三个注释,从“寒山”的注释可以看出是深秋。
“生”就用“生出”的意思,提醒学生不要写错。
“坐”是因为的意思,让学生记住。
三个注释必须掌握,肯定会成为考题。
1.师:这是一首什么诗?
预设:写景(秋景)
2.师:数一数,诗中之物有哪些?
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师:表示作者是写深秋之景的有哪些?
预设:霜叶、枫林
3.师:同学们,如果将这些景入画的话,眼前的画卷就是什么样?(统整)
诗人入山观景,首先看到什么?师边说边画。
配合着诗句来说一说。
(图出来了,还得追加)
4.师:请问这幅图中,主图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预设:满山的枫林的枫叶,
5.师:如果为图上色,此画主色调是什么颜色?

红色是不是暖暖的?
(诗的引申意都有了。)
6.情感怎么推?
抓“晚”字
师:同学们,这幅画是暖暖的,你可知道深秋,如果入画的话,是暖色调的还是冷色调的?
预设:冷色调
师:你可知道那座山叫寒山,为何深秋的寒山在诗人心中是暖暖
的。
预设:因为喜欢;因为有人家在,心有所向;因为满山的红叶……
师:因为一个“晚”字,让诗人的情感表露无疑,你们看诗:
作者白天去山上,一路行走,在山中流连往返,这个“晚”表示时
间久;山中慢慢走,懂欣赏所以晚;夕阳西下,枫叶红得更似火,夜色初上,枫叶更好。所以这里的枫叶可以说渐变,傍晚夕照下的顿悟。
二、《赠刘景文》
1.师: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
预设:秋季
师:同学们,你们看,秋天分为初秋,深秋,晚秋,你觉得这首诗是秋天的哪个时段?
预设:晚秋,秋末初冬(四季在交替)
2.师:此季中,有一些代表景物,你来圈一圈。
预设:荷花,荷叶,菊花,菊花枝,橙子,橘子
3.师:你想一想,这首诗在四季交替时,大自然中的万物是如何交接的呢?
首先第一个:荷败叶尽
第二个:菊残枝犹在
第三个:橙黄橘绿
发现一个比一个好,一句比一句有希望。
4.送给孩子的话:
(1)一枯一荣,万物守恒,四季交替时,有的枯了,有的荣了,乐观的人看到生机,悲观的人看到岁月无情,岁月虽无情,但我们仍然要乐观。
(2)寒来暑往,轮回不断。你不要去遮挡,阻碍,春天的时候,一切生发,小心要捂;夏天,万物生长,你要注意防护;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即将来临的冬天,要做一些准备,秋天要有储备。
5.师:同学们,苏轼到底赠什么?
赠:鼓励,宽慰,希望,乐观,生的力量,生的希望……
师:刘景文能懂吗?
(1)师:同学们,你们要先知道刘景文是谁?
介绍: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和他一起在杭州当官。当时60岁,苏东坡55岁,都是暮年。刘景文家道有一点衰败,但并无大碍。同时刘景文很有才华,所以苏东坡几次为刘景文还上奏,重用刘景文。可见刘景文是一个文化人,是一个高人,苏东坡理解刘景文。同为文化人,理解时,有一些妙处,暗语。
6.诗中所谓的暗语是:用典故。
此诗的典故是:
屈原《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橘子你现在是青中带黄,黄中带青,正是灿烂时。
一年好景,你记住,正是橙黄橘绿时。
张九龄《感遇(江南有柑橘)》中,把橘比作嘉木,可以荐嘉客。
苏东坡提醒他:兄弟,不要害怕,短暂的折磨不要怕,要记住,在我心中,你一直是那个情操高雅的人,如绿橘一样坚贞不屈,是我心中的英雄。
苏东坡早有暗示,“傲”字早就体现了。
本诗的妙处,暗用典故,借物喻人,借物咏志,借物赠友人。
布鲁纳说:一切知识可以用方法教给一切的学生。
复盘:
首先,告诉小朋友,当我是刘景文时,我收到的信息是:时运不济会有时,一身傲骨须得常永驻。苏东坡提醒我,人生处处有生机,即便是秋天萧瑟之时,还有勃勃生机。
最后再读全诗。
苏轼此时很乐观,把自己的正能量分享给朋友,当你要分享正能量时,你必须有大能量。苏轼不知道,他写了这首诗后不久,他被贬了。
三、《夜书所见》
1.师:夜书所见,诗人见到的是什么?
预设:梧叶,秋风,江上渔火,儿童,挑促织
归纳起来:落木萧萧,寒风阵阵,江枫渔火,儿童挑促织,篱落疏疏,灯火明亮。
2.师:诗人在哪里见呢?
预设:可以在船上,可以在江边
梳理:(从动客情可以看出是)异乡,他乡。
动的是思乡之情。
3.反回去梳理:
师:刚才的景、人(儿童)、事(挑促织)
见到这些景是不是带有一丝的哀愁,见到这样的人像不像自己的亲人,见到这些事像不像童年最温暖的事。
此情+此人+此事
在这样的一个暗夜做了一个催化,见景思乡,睹物思人。思乡之情异常深厚。
4.如何抒发情感?
选景——景中自带着情
师:选了哪些景?
梧叶,秋风,江面(这些只是一种衬托)
忆事——忆童戏
忆儿童时的游戏,每个人的童年是不是就等于故乡,故乡无非就带着亲情,加起就等于美好。
只要写到挑促织,寓意着美好。
共情
家的感觉写出来了,灯火就是家,灯火就是情。
【欣赏】
这首诗也有用典,“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秋风”在古诗中代表回家。晋朝有一位诗人张翰,秋风起就想到家乡了,当时他在洛阳,看到秋风起,想家了,立刻就回家了。在《罗刹海市》马骥在罗刹海市娶了龙王的女儿,当风起时,他就想回家了,龙女让他回家了,他们恪守诺言,得到善终。
对比
一寒一暖的对比,所有的寒是为了比出这个暖。没有寒就不觉得暖,没有暖就不觉寒。
远近
神往,神来之笔,有远有近,时空格局很大。“送”字就远了,“江”很宽,这个季节,所有的远都存在,但是近在眼前的是小孩挑促织,在面前游戏。我在异乡,离家很远,“送”让我和家乡很远,一个“挑”,让我的心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