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爱这土地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我爱这土地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7 08:3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美丽。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富饶。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繁荣昌盛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强大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美丽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富饶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文化灿烂。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
导入新课
作者名片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北方》《光的赞歌》等。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艾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1938年11月,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饱经沧桑的中国正在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新 诗
必备知识
文学常识
定义
五四运动以来的白话诗。
主要特点
自由成章而没有固定的格律,语言接近口语而不尚典雅雕琢,真切地表现出现代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主要代表诗人、作品
郭沫若《女神》
徐志摩《再别康桥》
卞之琳《断章》
戴望舒《雨巷》
艾青《我爱这土地》
舒婷《致橡树》……
主要流派
新月派、七月派、九叶诗派、朦胧诗派……
嘶哑 汹涌
黎明 腐烂
悲愤
( sī )
( lí )
( xiōng yǒng )
( fǔ )
必记字词
字音字形
( fèn )

( jiān )
林间 车间
( chàng )
( chàng )
( chāng )
歌唱
昌盛
倡导
( jiàn )
间接 亲密无间
嘶哑 嘶吼
撕毁 撕心裂肺
厮打




必记字词
词义理解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悲愤:悲痛愤怒。
止息:停止。
腐烂: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思考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基调朗读。,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1.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读准,读出节奏。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思考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基调朗读。,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1.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读准,读出节奏。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明确节奏。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解题思考:文章的题目有怎样的特点?
用“爱”直抒胸臆,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
2、整体感知:诗的两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把自己比作一只鸟儿,生死眷恋着土地。
直抒胸臆 ,表明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1.诗中的“鸟”歌唱的对象有哪些?
土地
河流

黎明
自主探究
2.“鸟”歌唱的对象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中呢?
鸟的歌唱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土地
河流

黎明
自主学习
3.“鸟”歌唱的对象(即作者选用的意象)又分别象征着什么?
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所借助的客观物象中浸染了作者感情。
象征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象征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人民斗争胜利的前景。
土地
河流

黎明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象征 比喻
一种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的表现手法 一种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手法
会出现喻体 只出现本体,不出现象征体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爱国者形象。
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鸟的歌唱为何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嘶哑”表达出“鸟儿”歌唱不止,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哪怕面对困难内心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这也对应了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
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深刻的感觉,弱化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2.这两句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假设开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做出解释,“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从而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前加上长长的修饰语有什么作用
诗人在这些描述的对象前加上带有浓厚感彩的修饰语,具体形象地展现了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画面,真切感人,表达了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最真挚的爱。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挚爱深情,寄予了作者甘愿为之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人眼中的“泪水”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泪水”中包含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沉的爱,对敌人、对侵略者无比的恨,对遭受到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同情。
这两句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是那个苦难的年代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的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2.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体现了诗人那真挚炽热的爱国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3.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我爱这土地
河流—愤怒
黎明—光明、胜利
常含泪水、深爱土地
土地—祖国大地
反抗侵略
热爱祖国
至死不渝
风 —抗争精神


嘶哑 歌唱
象征
抒情
直抒
胸臆
概括深化
鸟儿
化身
我爱这土地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象征抒情
概括深化
第二节
直抒胸臆
鸟——诗人自己
土地——祖国大地
河流、风——抗争精神
黎明——光明、胜利
常含泪水
深爱土地
反抗侵略
热爱祖国
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