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周总理,你在哪里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7 08:3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总理,你在哪里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柯岩(kē)    辛勤    哄鸣    沉甸甸(diān)
B.伐木(fá)     冓火    谷穗    森林(shēn)
C.辽阔(kuò)    征途    松涛    足迹(jì)
D.宿营(shù)    汗滴    海仿    心脏(zànɡ)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谷 汉滴 松涛 辛勤 B.亲切 森林 笑语 世界
C.深情 需要 太阳 外宾 D.革命 会议 居住 海浪
3.《 周总理,你在哪里 》有着____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应该用____的语调和____的语速。下列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伤感 激昂 急促 B.悲伤 低沉 缓慢
C.怀念 激动 舒缓 D.痛苦 悲痛 急促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②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⑤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⑥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②④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④①⑤⑥②③ D.⑤④①②⑥③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B.回“家”,是越来越多人历经沧桑后,来一场荡涤心灵旅程的渴望。回“家”,回到黄河入海的地方!在这里,能阅览黄河入海、黄蓝交汇的壮阔与神奇;能欣赏芦花飞雪、百鸟翔集的浪漫与灵动;更能享受到湿地城市的美景与惬意。
C.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D.“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各国人民更需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周恩来纪念网是为缅怀周恩来同志丰功伟绩,建设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的开放平台。
B.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外形憨态可掬,寓意丰富深刻,深受大家喜爱。
C.纪录片《难忘初心 周恩来》深情地诉说着一位历史伟人最具风采的生命历程和一个开国总理平凡而伟大的真实故事。
D.三星堆考古专家把先进的实验室等搬到考古现场进行考古的新尝试,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
当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柯岩,本名    ,   族人。已出书五十余部,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柯岩和    是文坛有名的“文坛伉俪”,后者是《回延安》一文的作者,早年和丁毅等合著中国第一部歌剧《   》,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8.父辈们都喜欢秋天,走到田野里,抚着金黄的谷suì   眼里便蓄满了喜悦。
9.他的身子微微颤抖了一下,因为夜幕已经降临到宿   营地上。
10.树下燃着明亮的篝   火,青色的烟,像夜间的雾一样。
11.当夜幕笼罩,万物沉睡时,我们的海fáng   战士们却在守卫着海疆。
12.根据提示填空。
(1)《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   诗,作者   ,当代著名   作家。这首诗是为了   而创造的。
(2)《周总理,你在哪里》发表于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这首诗采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歌颂了周总理   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亿万人民   之情。
13.根据提示填空。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    诗,作者    ,当代著名女作家。这首诗是为了    而创作的。
1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轰鸣     谷穗    沉甸甸   呵,总理    
篝火     松涛    心脏   宿营地    
15.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我们对着森林   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sù yíng   地上gōu   火红啊,
fá   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三、语言表达
16.读下面两则关于周总理的小故事,假设你是周总理,你会怎样巧妙回答呢?
(1)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   ”
(2)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   ”
17.读下面两则关于周总理的小故事,假设你是周总理,你会怎样巧妙回答呢?
(1)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   ”
(2)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   ”
四、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后,班级开展“缅怀敬爱的周总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8.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1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请你说说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
20.请举出周总理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事例。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海棠花祭①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
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
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
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
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曾记否?遥想当年,我们之间经过鸿雁传书,我们之间的鸿雁飞过欧亚大陆,越过了海洋,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感谢绿衣使者把书信送到我们的手里。
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那时我们都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宣誓的时候,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
我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革命的前进,建设的发展,将是无限光明的、美好的。一百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我们无数的英雄儿女和爱国革命志士,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地山河。无数的战士倒下了,我们这些幸存者,为继承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双肩上的任务很重很重。
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
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我写的这一篇,既不是诗,又不是散文,就作为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邓颖超
一九八八年四月
注释:①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此文为其妻所作。
21.海棠花在文中有特殊的意义,结合全文内容,理解题目“海棠花祭”的含义。
22.本文回忆了“我”与周总理之间的哪些事?请概括。(至少答三点)
23.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①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②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
24.相爱如花,相待以诚。有人说这篇祭文既有相濡以沫的伴侣情,更有并肩战斗的同志、战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六、写作题
25.诗中分别写了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呼唤,请模仿这些诗节自己写一节诗。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哄鸣——轰鸣    沉甸甸(diān)——(diàn)
B:冓火——篝火     森林(shēn)——(sēn)
C:正确
D:宿营(shù)——(sù)      海仿——海防    心脏(zànɡ)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答案】A
【解析】A:汉滴——汗滴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掌握。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3.【答案】B
【解析】《周总理,你在哪里?》是柯岩创作,描绘了亿万人民在广阔世界里齐声呼唤、四处寻找周总理的动人场景,并以群众和万物的应和与深情作答,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伟业结合起来,饱含沉痛悲伤,朗读时应该语调低沉,语速缓慢。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诗歌朗读语速语调。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4.【答案】C
【解析】 通读各句可知,语段介绍的是“诗歌节奏的把握’。④提出“节奏是诗歌的生命”,应为句首。①句说“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⑤句说“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可知①在⑤前面。只有C选项符合。
故答案为: C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5.【答案】C
【解析】 A.有误,“鼓舞斗志”“指引方向”“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等短语为并列关系,“鼓舞斗志”与“坚定信念”后面的两处逗号应改为顿号。
B.有误,“能阅览黄河入海、黄蓝交汇的壮阔与神奇”“能欣赏芦花飞雪、百鸟翔集的浪漫与灵动”“更能享受到湿地城市的美景与惬意”三者为并列关系,但是分句自身没有逗号,中间两处分号应改为逗号。
C.正确。
D.有误,“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为独立引用,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的里面。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6.【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成分残缺。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外形”“寓意”,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冰墩墩”,可在“深受”前加上“它”。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7.【答案】冯恺;满;贺敬之;白毛女
【解析】 柯岩,原名冯恺,女,满族。
贺敬之与柯岩,中国现代文学界的著名人物,享誉文坛的模范夫妻。
1945年, 贺敬之以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基础,与丁毅等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具有新特色的民族新歌剧《白毛女》。
故答案为:冯恺、满、贺敬之、白毛女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答案】8.穗
9.sù
10.gōu
11.防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3)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4)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8.谷穗,gǔ suì,意思是谷子的果实部分。
故答案为: 穗
9.宿营,sù yíng,军队扎营住宿的地方。
故答案为: sù
10.篝火,gōu huǒ,解释是用竹笼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烧的火堆。
故答案为: gōu
11.海防,hǎi fáng,为保卫国家安全,在沿海和领海内所采取的一切军事措施。
故答案为: 防
12.【答案】(1)抒情;柯岩;女;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2)拟人;反复;鞠躬尽瘁为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思念
【解析】 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平时要加强识记和理解,特别是对易混知识要善于区分。
故答案为:⑴ 抒情 ; 柯岩 ; 女 ; 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⑵ 拟人 ; 反复 ; 鞠躬尽瘁为人民 ; 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思念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3.【答案】现代抒情;柯岩;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掌握的知识点包括作品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学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现代抒情; 柯岩;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4.【答案】hōng;suì;diān;ā;gōu;tāo;zàng;sù
【解析】考查汉字的字音。”轰鸣 “中的”轰“应读作”hōng“ ; ”谷穗“中的”穗“应读作” suì “;”沉甸甸“中的”甸“应读作” diān “ 。” 呵“应读作” ā “;”篝火“中的”篝“ 应读作” gōu “ ; ”松涛“中的”涛“ 应读作” tāo “ 。 ”心脏“中的”脏“ 应读作”zàng“ ;” 宿营地“中的”宿“应读作” sù “。
故答案为:hōng; suì;diān ;ā; gōu;tāo;zàng;sù
本题考查汉字读音的辨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把汉字读正确,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15.【答案】sēn lín;宿营;篝;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 sēn lín ; 宿营 ; 篝 ; 伐
考查字音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16.【答案】(1)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2)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解析】(1)要在“马路”这两个字身上做文章,可由“马路”联想到中国共产党说走的道路:马克思主义道路,这样就能成功地反驳了外国记者。合理即可。ww(2)周恩来总理的回答,既要能维护国家尊严,而且要巧妙,自然。可以把“低着头走路”和“走上坡路”联系起来,把“抬着头走路”和“走下坡路”联系起来。意对即可。
考查语言表达。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应考的需要,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17.【答案】(1)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2)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解析】(1)要在“马路”这两个字身上做文章,可由“马路”联想到中国共产党说走的道路:马克思主义道路,这样就能成功地反驳了外国记者。合理即可。
(2)周恩来总理的回答,既要能维护国家尊严,而且要巧妙,自然。可以把“低着头走路”和“走上坡路”联系起来,把“抬着头走路”和“走下坡路”联系起来。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1)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2)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考查语言表达。作此类题关键在于要弄清楚上下文语境,注意补充的句子要体现一种幽默与智慧。
【答案】18.(示例)学习周恩来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示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启示我们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20.(示例)195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周总理从国外访问归来抵达昆明,听说“五一”昆明要举行群众庆祝集会和游行,他便高兴地表示要参加。五一劳动节的当天,当敬爱的周总理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全场欢声雷动。盛大的游行开始了,人们怀着幸福和光荣的心情接受总理检阅。五一劳动节的夜晚,周总理一行人到了云南民族学院,和师生在一起欢度五一劳动节,他和师生们一样,坐在石阶上,观看少数民族学生表演歌舞,和少数民族学生联欢,让全校师生深受感动!
【解析】(1)本题考查拟定宣传标语。宣传标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阅读拓展能力。解答时要求读懂语句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启示,注意言之有理,立意积极,语句通顺、简洁。
(3)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18.宣传标语可以是走进周总理的一生,感悟服务的精髓。学习周总理精神,全心为人民服务。言之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学习周恩来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思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故答案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启示我们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20.事例有:①1966年5月,周总理第三次到大庆视察。5月3日,他到各处视察工作,忙了一整天。夜幕降临,在大庆简朴的会议室,周总理又听取了有关同志的汇报,对大庆职工队伍的革命化,对油田建设,作了很多指示。汇报结束,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周总理毫无倦意,又精神抖擞地来到大庆展览馆,观看了油田模型和技术革新展品。当回到办公室,已经是凌晨两点十分了。大家看到总理劳累了一天,都劝他休息。周总理说:我都快七十岁了,多给我点时间,多为人民干些工作不好吗?这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到三点多。
②1958年1月,周恩来到杭州视察,随身带着自己的铺盖:枕巾、棉褥子、床单和旧被子。旧被子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用的那一床,洗得已经泛白。枕巾也是用了又用,中间已经破损。他就把中间破了的地方剪掉、两端重新缝上继续用。浙江省警卫处副处长王长索同志实在看不下去,就趁他去开会的机会,领了一条新枕巾给换上了。周恩来开会回来后,发现换了新枕巾,就询问换枕巾的来龙去脉和原因。王长索觉得那条枕巾已经很旧,而且换一条枕巾也花不了多少钱,就一五一十地向他报告了情况。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他还强调,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③周恩来居住的西花厅,出入院子有十几个台阶,每次上下车都需要走很远的一段路。1952年4月底,秘书何谦想要把这十几个台阶拆除修平,方便周总理直接在院子里上下车。正当在研究工人出入规定、路线、制度时,遇到周恩来从外面回来。问清楚情况后,周恩来果断地制止了:不准修。有这台阶,我上上也是一个锻炼嘛。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不能把钱花在我这里。
故答案为:195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周总理从国外访问归来抵达昆明,听说“五一”昆明要举行群众庆祝集会和游行,他便高兴地表示要参加。五一劳动节的当天,当敬爱的周总理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全场欢声雷动。盛大的游行开始了,人们怀着幸福和光荣的心情接受总理检阅。五一劳动节的夜晚,周总理一行人到了云南民族学院,和师生在一起欢度五一劳动节,他和师生们一样,坐在石阶上,观看少数民族学生表演歌舞,和少数民族学生联欢,让全校师生深受感动!
【答案】21.一方面是关于西花厅海棠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是作者借海棠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22.我们一起散步,并肩赏海棠花;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我”因为总理看不到今年的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有一次,突然接到总理送的明信片,里面写了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鼓励我们一起战斗;我们的几十年的爱恋与战斗的生活。
23.①用第三人称是对总理去世、总理离开我们的直观的叙述。
②用第二人称,表达“我”对总理的深深的思念之情,也好像在和总理对话,表达对总理不会再回来的难过、遗憾之情。
24.如从句子“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可以看出邓颖超和总理既有相濡以沫的伴侣情,更有并肩战斗的同志、战友情。
【解析】⑴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1.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总理和“我”所住的院落种了海棠,这海棠是总理最爱的花,总理去世后,“我”仍然居住在这里。总理在海棠树下和“我”散步,YI 同赏花,这海棠树下有“我”的总理的许多美好回忆,因此,用“海棠花祭”作文文章的题目,但表明这篇文章是写关于西花厅海棠(花)的。海棠树还在,海棠树还年年开花,但是当年一同看花的人已经不在了,作者借写海棠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 一方面是关于西花厅海棠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是作者借海棠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22.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
结合第五段句子“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第六段句子“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可知:我们一起散步,并肩赏海棠花。
结合第八段句子“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可知: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我” 因为总理看不到今年的花,特意剪了一枝, 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结合第十二段句子“有一次, 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 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可知:有一-次,突然接到总理送的明信片,里面写了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鼓励我们一起战斗。
结合第十五段句子“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结成这样-种战友的、 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可知:我们的几十年的爱恋与战斗的生活。
故答案为:我们一起散步,并肩赏海棠花;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我”因为总理看不到今年的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有一次,突然接到总理送的明信片,里面写了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鼓励我们一起战斗;我们的几十年的爱恋与战斗的生活。
23.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文章的开头就说“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这里用一种平常的语气告诉我们,总理已经离开“我”十二年了。虽然有深深的情感,但还是较内敛,直接陈述总理离开的事实。
②海棠花依旧开放,可是赏花的人已经不在,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念。虽然总理已离开,但是我们看见花开,就仿佛觉得“你仍在我们中间”,这里用第二二人称,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表达“我们”对总理的深深的思念之情,也好像在和总理对话,表达对总理不会再回来的难过、遗憾之情。
故答案为:①用第三人称是对总理去世、总理离开我们的直观的叙述。
②用第二人称,表达“我”对总理的深深的思念之情,也好像在和总理对话,表达对总理不会再回来的难过、遗憾之情。
2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文章具体句子,从“伴侣情,并肩战斗的同志、战友情”的角度思考。如从第十一段句子“曾记否 遥想当年,我们之间经过鸿雁传书,我们之间的鸿雁”飞过欧亚大陆,越过了海洋,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感谢绿衣使者把书信送到我们的手里”可以看出邓颖超和总理之间是相濡以沫的伴侣情。
如从第十二段句子“有一次, 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那时我们都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宣誓的时候,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可以看出邓颖超和总理之间是并肩战斗的同志、战友情。
故答案为:如从句子“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可以看出邓颖超和总理既有相濡以沫的伴侣情,更有并肩战斗的同志、战友情。
25.【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想象合理,符合原文的语句格式,语句通顺即可。
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要仔细分析所给的句子,修辞、句式、结构、字数都要与所仿写的句子相同或基本相同,还要注意内容通顺连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