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曹冲称象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7 12:1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二) 4 曹冲称象
【学习目标】
1.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读懂内容,明确曹冲称象的步骤。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理解运用,学会准确表达。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对比,积累词语,并读懂曹冲称象的过程。
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学习难点】
曹冲称象
课文一共写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课文一共写了两种称象的办法:
一种是官员称象的办法:
一种是曹冲称象的办法:
整体感知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弯弯的月亮像 。
火红的枫叶像 。
细细的雨丝像 。



小 船
手 掌
银 线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马戏团小游戏
齐读第三自然段。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方法?
(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
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的用秤称。
复习词语
一同
柱子
一边
到底
秤杆
力气
出来
船身
石头
地方
果然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官员们提出了怎样的称象方法?方法可行吗?
大 象 太 重,造 大 秤 来 称 象,不 行 。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时候
曹操、曹冲、官员们
曹冲用比官员们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重量
内容回顾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曹冲称象的办法?
课文第3自然段写的是官员称象的办法;第4自然段写的是曹冲称象的办法。
曹操听后态度怎么样?
直摇头
为什么直摇头?
因为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办法不满意。
“直摇头”——不停的摇头,说明曹操
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细读课文 重点感悟
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为什么曹操要称大象?官员们建议怎
么称?曹冲建议怎么称?结果怎样?
朗读课文
边读课文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思考:
接下来,曹冲站出来称象了,他的称象方法是怎样的?他称象成功了吗?
课文讲解
 比较句子: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曹操带曹冲和官员们去看大象。
第二部分
(第2-3自然段)
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提出造大秤称象的方法,但是曹操不满意。
第三部分
(第4-5自然段)
曹冲提出了称象的办法,按照曹冲的办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结构划分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到底:究竟。此处的“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的意思,说明官员们对大象的体重都非常好奇。
我会用“到底”造句……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多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课文结构
曹冲称象
曹冲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大象
造大称
宰大象
曹操摇头
赶上船象 ——画线
曹冲 赶象上岸——装石头
称石头——知象重
曹操笑着点
爱动脑
会观察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曹操的名言】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谜语】
历史上哪个人物跑的最快?
谜底( )
曹操(说曹操曹操到)
国学诵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短歌行》曹操)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秤杆
官员们的方法
同学们,下节课见!
推荐阅读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北宋时,有一个很聪明的小孩,他就是司马光。有一天,
故事中的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儿捉谜藏,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结果不小心摔了下来,正好摔到大水缸中。水缸又高又大,小孩儿很快就会被淹死。别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只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很勇敢,他急中生智,抱起地上一块大石头狠劲儿向水缸砸去,水缸破开了,水哗哗的流了出来,缸中的小孩儿得救了。司马光机智勇敢的举动,受到了大家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