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南京研讨会课件-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9月南京研讨会课件-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23 15:1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明清汉唐宋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测要求:
了解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
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胡惟庸案
官职:
中书左丞相
罪名:
窃持国柄,
谋危社稷。
牵连3万余人。胡惟庸案是皇权和相权矛盾冲突的结果。 一、废丞相废相前废相后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拥被。 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160件,涉及3291件政事。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殿阁
大学士内阁票拟权压六部二、设内阁活动一 依据课本,完成填空:设立设立赋予明太祖设立胡惟庸=?活动二 讨论探究:内阁首辅宰相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 叶向高,神宗时期首辅
《神宗实录》卷五○一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 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大臣奏章递进以后,送到司礼监呈送皇帝审阅;皇帝阅后再由司礼监交送内阁票拟,内阁票拟后再经过以上程序抵达御前,经皇帝同意(后由司礼监)批红,然后经过内阁发至六科,六科审核无误,即交六部执行,如有违失,则可驳回。
——赵彦昌《票拟批红制度考》延伸探究一:
为什么说阁臣弄权是“不光明手段得之” ?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忠贤行至阜城,(闻之,与李朝钦偕)缢死。诏磔其尸。悬首河间。
——《明史》延伸探究二:
张居正、魏忠贤的下场说明什么问题?内阁和司礼监都是皇权的附庸。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胡惟庸=内阁首辅宰相∕ 和明朝“天子与阁臣不常见,有所谕,则令内监先写事目付阁撰文”的情形不同,“世祖章皇帝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
——摘编自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清内阁: 清初拥有一定实权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权力在不同时期消长不定,不可笼统言之,然而有一点是明确的:入关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日渐削弱,到康熙中期议政已经变成了徒有其名的虚衔。
——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
清议政王大臣会议: 到雍正五六年间,雍正帝位已经非常巩固,许多能保证皇帝独裁统治的制度和措施(如奏折制的广泛推行、厉禁朋党、任用亲信参与决策等)早已付诸实施,对君臣权力分配,迟到的军机处已经不可能提出实质性的新内容。因此,军机处的产生,是对康熙以来,尤其是在雍正初年形成的皇帝独裁体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
三、设军机处设内阁废丞相设军机处明太祖明成祖雍正帝请回答: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加凶暴。
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孟德斯鸠英国议会大厦1.(2014真题)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B2.(2013真题)《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B3.(2012真题)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 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A4. (2011真题判断)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