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23 15: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第3课 宋 明 理 学 明代学者叶子奇:“传世之盛,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
见多识广心安理得 蛮不讲理 天理何在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理直气壮 天理昭彰 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 知书达理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想事成 心有灵犀 心心相映 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 心猿意马
人心齐泰山移 眼不见心不烦 心静自然凉 理学是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儒为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理学的含义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儒 学→魏晋南北朝严峻挑战?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二)创立过程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三)历史影响复习目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危机 材料一 (魏晋以来)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而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
——岳麓版教师用书
 
材料二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人教版教师用书(1)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质疑,统治地位被削弱。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成佛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成仙儒学理论的弱点:缺少世界本源和终极目标的论述 佛教: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其基本教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禁欲苦行等。北魏龙门石窟东汉白马寺《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以下材料中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儒学受到哪些冲击? 道教:东汉末年产生,以道家学术为理论基础,综合神仙方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讲求:神仙方术、修炼养生,长生不老。魏晋南北朝时,道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三次舍身入寺。(2)魏晋佛、道盛行道家神仙2.三教合一:
隋: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唐: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如果你是隋唐时期的儒学家,你该怎么办?指儒、佛、道三教之间互相吸纳渗透、关系和谐,但并不指融为一体。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知识迁移】唐李白曾经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其名取自《维摩柯经》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思考:这反映出唐朝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宋明理学之背景:

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一、宋明理学形成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危机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3、主观:儒家思想吸收佛道的有益成分。4、客观:宋朝统治者为巩固封建统治而加强思想控制(政治危机、经济危机、边疆危机)大理吐 蕃宋西夏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三冗问题宇宙自然思辨哲学理学伦理道德二、宋明理学 什么是理学?融合佛、道思想,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儒家思想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所谓“理”,是万事万物的原因、法则、规律。在自然界中就是万物运行的最高法则;在人的身上,“理”就是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
理学的含义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宋明理学有哪两大流派?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是什么? 阅读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材料2: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道德观是什么?天理即“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阅读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又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是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材料3: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把握“理”?
(方法论)“格物致知” 阅读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实践、学习以明“理”。
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
探究 请谈谈你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认识论的看法。认识目的有局限,但认识方法有启发。程朱理学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宇宙观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三纲五常)——道德观
3、通过(二程)“格物致知”的方法
把握“理” ——方法论天理是本原
人性亦天理
仁义礼智信
三纲与五常
格物致于善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理学家把维护 专制统治 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为世界本原的理,建立起 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的合理性。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程朱理学内容“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观
“格物致知”
——方法论
天理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伦理观2.程朱理学有何影响?
材料 伏尔泰推崇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 “古今中外、影响深远”。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朝形成“朱子学”学派。(二)陆王心学陆九渊世称阳明先生。生活于明代,心学集大成者。“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材料1: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材料2:穷理不必外求,反省内心即可。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 阅读材料归纳:陆九渊的主要思想观点宇宙观是什么?怎么才能把握“理”?
(方法论)
内心反省材料1: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心即理” 阅读材料归纳:王阳明的主要思想观点宇宙观是什么?材料2: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材料3:……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阅读材料归纳:王阳明的主要思想观点怎么才能把握“理”?
(方法论)
“致良知”
“知行合一”陆王心学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陆九渊:“心即是理”)
——宇宙观
2、通过内心反省的方法把握“理”
(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
——方法论三、陆王心学陆九渊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材料二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谁可成圣人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满街人都是圣人。” 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谁可以成为圣人?他的这种说法对人们的道德修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走近王阳明37陆王心学内容 “心”即理反省内心“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开创者注:致良知——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本心上着力,不用耗费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求精微。为学应格物致知,循序渐进,广泛阅读古圣先贤的经典。易简工夫终久大,
支离事业竟浮沉。 程颢程颐理学最高范畴是“天理”,核心为“仁”,修养最高境界也是“仁”理学的开创者之一朱熹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仁是终极源泉,三纲五常正君心,格物致知
理学集大成者,地位仅次于孔孟,其思想作为官方儒学,影响深远
陆九渊
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发明本心
心学的开创者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心学的集大成者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儒学新发展①融合了佛道思想;②从新的角度(哲学)探究宇宙万物本原,
使儒学更思辨化、理论化;③更强调伦理道德,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
统治;④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反省,强调人的社会
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核心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名校校训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一种奴隶精神统治着亚洲,而且从来没有离开过,在那个大陆的全部历史中,不可能找到任何一点自由精神的痕迹,只能看到奴隶制的耀武扬威”“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人戴震①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②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一分为二;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扬弃中新生见多识广心安理得 蛮不讲理 天理何在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理直气壮 天理昭彰 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 知书达理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想事成 心有灵犀 心心相映 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 心猿意马
人心齐泰山移 眼不见心不烦 心静自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