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说明文阅读(解析版+原卷版)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全国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0 说明文阅读(解析版+原卷版)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全国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7 10:37: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说明文阅读
(2024·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揭开大熊猫“变色”之谜
①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为什么只能拍出“黑白照片”?一直以来,在生物学研究中,这个看似玩笑的问题却成了严肃课题。
②大熊猫一向都以黑白相间毛色为世人所熟知。但神奇的大自然中总是充满了例外,在秦岭野生的大熊猫种群中,出现了一种长着棕色毛皮的大熊猫。这对于大熊猫来说,稀有的棕色成了解开大熊猫毛色之谜的钥匙。
③从1985年首次发现至今,仅有7只棕色大熊猫被记录下来,而且它们全都来自秦岭野生种群。2009年出生的网红大熊猫七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只棕色大熊猫,也是科学家发现的第7只棕色大熊猫,七仔之名因此而得。
④但令人费解的是,七仔的父母都是正常的黑白色大熊猫。2020年10月和2021年7月,七仔生下两个后代。令人遗憾的是,七仔的两个孩子毛色并无异常。
⑤七仔为什么“特殊”呢?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联合完成了一项研究, 揭开了大熊猫的毛色之谜。
⑥科学家首先是对七仔的父母,妻子和儿子做了全基因组测序。随后又利用保存在大熊猫体细胞库中的资源,对已故棕色大熊猫一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为进一步找到棕色大熊猫与正常大熊猫的基因差异,科学家又找来与棕色大熊猫没有亲缘关系的27只大熊猫,进行基因对比,以便筛选出可能会影响大熊猫毛色的全部基因。由于棕色大熊猫的数量过于稀少,研究人员还额外分析了192只正常大熊猫的特定基因片段,对大熊猫常见的基因变异进行了排除,这才找到了影响大熊猫毛色的关键基因。研究发现,棕色大熊猫的Bace2 基因上缺失了25个碱基对,这个突变很可能就是导致大熊猫出现棕色的主要原因。
⑦如果把整套基因比作一本指导细胞生产蛋白质的说明书,那么Bace2基因就是专门指导生产毛发中的黑色素颗粒的章节。这25个碱基对的缺失,直接让大熊猫的毛囊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大大下降,从而导致了大熊猫毛色的改变。我们都知道,每个生物的遗传基因中,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七仔之所以能表现出棕色毛皮,是因为其父母都是Bace2变异基因的携带者。而七仔正是继承了完整的变异基因,才拥有棕色毛皮。但是,七仔的妻子,由于是正常的黑白色大熊猫,所以,它们的两个孩子即便携带了变异的 Bace2基因,毛色仍然是正常颜色。
⑧对棕色大熊猫的基因研究,为野生动物毛色的变异和遗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持续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给出了科学的指导。某种意义上讲,棕色大熊猫如果能长期存在,大熊猫想要拍张彩照的梦也就圆了。
1.下列填入第⑤段横线的选项,语义最恰当的是( )
A.才 B.更 C.仅 D.只
2.下列结论符合文章实验内容的是( )
A.忘记了! B.说明大熊猫是因为父母基因遗传。
C.大熊猫吃土壤里的微量元素变异。 D.不用看了,我也忘记了。
3.纵观全文,分析结尾第⑧段的作用。
【答案】1.A 2.B 3.本文第⑧段说明了对棕色大熊猫基因展开研究的科学价值:(1)为野生动物毛色的变异和遗传提供全新视角。(2)为持续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提供科学指导。同时,本段以“棕色大熊猫如果能长期存在”的假设,既让读者对未来棕色大熊猫的科学繁育充满期待,也回应了文章开头熊猫只能拍摄“黑白照片“的玩笑问题,使全文结构更加严谨。最后,本段照应了文章标题《研究大熊猫“变色”之谜》。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使用。
A.“才”,表示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然后会出现某种情况。
B.“更”,越发,更加。
C.“仅”,表示限制在某个范围之内。
D.“只”,单个的;极少的;仅仅。
结合第⑤段“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联合完成了一项研究”可知,揭开大熊猫的毛色之谜的条件和原因是科学家联合完成了一项研究,据此选用词语“才”。
故选A。
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原文可知,文章①——⑤段提出问题,为什么大熊猫“七仔”长着特殊的棕色毛皮,引出⑥⑦段科学家关于父母基因遗传的研究。第⑧段承接上文,介绍了棕色大熊猫基因研究在野生动物毛色研究和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故文章实验内容的结论是:大熊猫是因为父母基因遗传。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段作用。
结合原文第①段“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为什么只能拍出‘黑白照片’?一直以来,在生物学研究中,这个看似玩笑的问题却成了严肃课题”,第⑧段“对棕色大熊猫的基因研究,为野生动物毛色的变异和遗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持续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给出了科学的指导”可知,文段回应了文章开头熊猫只能拍摄“黑白照片“的玩笑问题,使全文结构更加严谨;
结合原文第⑧段“对棕色大熊猫的基因研究,为野生动物毛色的变异和遗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持续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给出了科学的指导”可知,“为野生动物毛色的变异和遗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为持续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给出了科学的指导”,说明了对棕色大熊猫基因展开研究的科学价值,说明内容更全面;
结合合原文第⑧段“某种意义上讲,棕色大熊猫如果能长期存在,大熊猫想要拍张彩照的梦也就圆了”可知,“拍张彩照”的结尾也呼应了开头大熊猫为什么只能拍出“黑白照片”的问题,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表达了作者对棕色大熊猫长期存在的展望。
(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钢铁巨龙——中国盾构机”有啥硬实力
①飞速旋转的刀片利齿,前行掘进的钢铁巨龙,遁地穿山,威风凛凛,这就是有“钢铁穿山甲”之称的国字号重器--中国盾构机。盾构机,全称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集机、电、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身,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开挖隧道的利器,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没有盾构机,就没有我国近二十年飞速发展的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
②谁能想象,20多年前,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盾构机。如今,中国盾构机“上”可以穿喜马拉雅山,“下”可以穿越长江,并热销海外。中国盾构机到底有哪些硬实力?
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③秦岭隧道是我国向外国购买盾构机挖掘的第一条铁路隧道。如果采用传统钻爆法,可能要10多年才能打通隧道,而使用盾构法,只需两年。那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研发体系,关键技术受制于人。2000年初,中国中铁决定: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④历时8年,克服重重困难,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中铁1号”样机下线,2009年2月6日,“中国中铁1号”在天津开掘。盾构机要下穿“瓷房子”等文保单位,容不得半点闪失,4个月后,天津地铁3号线营和右线区间顺利贯通,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内。自此,行业开始发力,一批盾构机制造企业陆续成立,成长壮大。时至今日,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约5000台,居世界第一。
名副其实的“中国心”
⑤一台盾构机重量数千吨,零部件超2万个,一个控制系统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刀具是盾构机的“铁齿钢牙”,既要高硬度、耐腐蚀,又要柔韧性好、耐疲劳。水平、斜向、竖向、拐弯掘进,刀盘直径从0.5米到23米,断面形状有单圆形、矩形、马蹄形、多圆形、U形……地质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工程师不断磨砺技艺、创新产品。
⑥最难突破的、被喻为盾构机心脏的主轴承,是其核心部件,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心”。2023年10月12日,直径达8.61米的盾构机主轴承在湖南长沙下线,这是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能力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⑦2012年,国产盾构机迎来出口第一单。2015年,“张衡号”“詹天佑号”盾构机中标新加坡地铁项目:2016年,矩形顶管掘进机再次中标,开创了国内异形掘进机走向海外的先河。2019年,“中国中铁699号”盾构机中标意大利北部铁路项目,我国高端掘进机首次应用于欧盟国家。同年,两台国产盾构机中标法国巴黎地铁建设项目。如今,中国盾构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二,出口的盾构机常常“带妆远行”:出口意大利的盾构机涂上了意大利国旗色,出口秘鲁的盾构机加上了秘鲁的国花向日葵……这些盾构机不仅颜值高,还体现了中国制造的用心,彰显了中国风范和文化底蕴。
⑧从无到有,攻坚克难,我们造出了自己的盾构机;从有到优,我们自主创新,拓展海外市场,不断证明中国制造的实力。
(节选自李心萍《国产盾构机如何实现跨越》,有改动)
4.“钢铁巨龙——中国盾构机”的硬实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5.文中画线处内容可用“几百头大象重”说明吗?请说说理由。
6.读完本文,请你推想并简要描述盾构机的工作情形。
【答案】4.我们造出了自己的盾构机;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约5000台,居世界第一;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主轴承是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盾构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二。 5.不能。“数千吨”给了一个具体的范围,使用了合适的计量单位“吨”,能让人直观感受到一台盾构机的重量,如果换成“几百头大象”,虽然采用了类比的方式,形象生动,但是缺乏准确性,原文更能表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用“几百头大象重”说明。 6.盾构机的工作情形堪称现代工程奇迹的缩影。在掘进过程中,它犹如一条钢铁巨龙,在地下世界穿梭前行。数千吨的机身承载着无数的精密零部件,高速旋转的刀片利齿如同巨龙的獠牙,不断啃噬着坚硬的岩石和土壤。工程师们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精确调整盾构机的行进方向和姿态,确保掘进过程的顺利进行。无论是穿越高山还是穿越河流,盾构机都能轻松应对,为我国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建设立下赫赫战功。
【解析】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
根据第一个小标题“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可知,我们造出了自己的盾构机;
根据第④段“时至今日,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约5000台,居世界第一”可知,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约5000台,居世界第一;
根据第⑥段“最难突破的、被喻为盾构机心脏的主轴承,是其核心部件,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心’。2023年10月12日,直径达8.61 米的盾构机主轴承在湖南长沙下线,这是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能力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可知,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主轴承是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
根据第三个小标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第⑦段“如今,中国盾构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二”可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盾构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二。
5.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数千吨”是一个具体的范围,避免了模糊的描述,“一台盾构机重量数千吨”能让读者大致了解到盾构机的重量级别,并且“吨”是一个在衡量大型机械设备时常用的单位,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使用这样的单位,能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盾构机的重量。而“几百头大象重”则采用类比方式,虽然形象生动,但缺乏精确性。因为大象的体重存在个体差异,且“几百头”的模糊性也降低了描述的准确性。因此,直接给出具体数字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6.本题考查开放题,要求推想并简要描述盾构机的工作情形。
根据第①段“飞速旋转的刀片利齿,前行掘进的钢铁巨龙,遁地穿山,威风凛凛,这就是有‘钢铁穿山甲’之称的国字号重器——中国盾构机。盾构机,全称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集机、电、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身,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开挖隧道的利器,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可知,盾构机主要用途是隧道挖掘。示例:它像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挖掘机,凭借强大的动力系统和精密的控制系统,在地底深处穿行。盾构机的刀片利齿旋转着,犹如巨兽的利爪,不断挖掘前进。它可以在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中作业,无论是坚硬的岩石还是松软的土壤,盾构机都能轻松应对。工程师们通过精确的控制,使盾构机能够准确地按照预设的轨道行进,完成隧道的挖掘工作。这一切都展现了盾构机强大的实力和我国制造业的先进水平。
(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信用”的现代意义
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等名句,都强调了“信”的意义与价值,而信用就是从这一传统美德中发展而来的。
②信用是什么?信用是因履行承诺而取得的信任长时间累积的结果,是我们过去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还是人人可以尝试的自我管理的行为模式。信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关系的产物,社会个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一种信用关系。
③信用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关乎能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而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信任与仁爱、友谊、交流一样,是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社会极易出现裂痕。只有建立互信,社会方能正常地运行、发展。
④现代社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信用体系。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受信对象、授信主体、信用中介和信用环境。受信对象通常指的是债务人,即那些接受信用并同意在未来某个时间偿还债务的个体或实体。授信主体往往指债权人,即那些提供信用并有权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个体或实体。信用的成败取决于受信对象能否守诺践约和授信主体的判断是否正确,二者的互动是信用关系的基础,这种互动关系体现了信用双方在信用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信用中介是联系受信对象和授信主体的纽带,如法律规约和信用工具。在信用交易中,信用中介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提高了交易效率,增加了信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信用卡作为一种信用工具,使得消费者可以先消费后还款,同时也让银行能够通过信贷扩大其业务。信用环境包括社会信用意识、信用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它对受信对象和授信主体的行为产生外部约束和激励。良好的信用环境能够降低信用风险,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⑤区别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信用打破了以面对面互动为主的地域性关联,改变了以习俗、道德为主的维系方式,更加强调技术基础、理性基础,超越特定行业、领域,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传统社会中,信用往往局限于个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而在现代社会,信用不再局限于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易,已经扩展到整个经济体系并推动经济发展。如今,电子商务平台依靠对消费者信用的评估,提供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服务,让消费者能够即时享受商品和服务,获得方便快捷的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企业来说,信用体系提供了更为高效的融资渠道,如供应链金融,使得资金流转更加灵活,支持了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快速发展。在传统社会中,信用主要依靠道德和社会规范来维系,而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能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有助于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从而让社会治理更为精细、更加精准。如个人信用评分系统,通过分析个人借贷、支付习惯、社会媒体行为等多方面的数据,对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一旦个人失信,比如逾期还款,就可能会在各种生活领域受到限制:不能乘坐飞机、高铁或进行其他高消费活动等。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提高了政府监管的效率。
7.下列对“信用”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用要以诚实、信任为前提条件。
B.信用的建立需要长期履约的累积。
C.信用是对自我行为管理的尝试。
D.信用产生于社会交往关系之中。
8.下列对信用体系中四个要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受信对象作为债务人在信用活动中能否守诺践约,对信用的成败影响重大。
B.授信主体在信用交易中与受信对象一样,也要具有自己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C.信用中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来保障信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信用环境通过约束、激励受信对象和授信主体的行为来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9.结合第⑤段内容简要概括信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7.C 8.C 9.(1)促进经济大规模、高效率的发展。(2)有利于更精细、更高效的社会治理。
【解析】7.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
C.据第④段“信用环境包括社会信用意识、信用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它对受信对象和授信主体的行为产生外部约束和激励”和第⑤段“如个人信用评分系统,通过分析个人借贷、支付习惯、社会媒体行为等多方面的数据,对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提高了政府监管的效率”可知,信用并非是对自我行为管理的尝试,而是受到信用环境的约束和激励,此项理解有误;
故选C。
8.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
C.据第④段“在信用交易中,信用中介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提高了交易效率,增加了信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知,信用中介并非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来保障信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项理解有误;
故选C。
9.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结合第⑤段内容简要概括信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据第⑤段“而在现代社会,信用不再局限于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易,已经扩展到整个经济体系并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可知,信用在现代社会中促进经济大规模、高效率的发展;
据第⑤段“而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能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有助于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从而让社会治理更为精细、更加精准……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提高了政府监管的效率”可知,信用在现代社会中有利于更精细、更高效的社会治理。
(2024·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红的文化内涵
①红色,作为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色彩之一,自远古时期开始就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根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②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汉语中指称红色的词较多,如绛、赤、朱、丹等,它们同属红色,但颜色的深浅略有差别。“绛”是深红色。《说文解字》曰“绛,大赤也”。“赤”比“绛”稍浅,比“朱”要暗。“朱”与“丹”颜色相近,《康熙字典》就将“丹”直接释为“以朱色涂物”。若细较起来,“朱”是红心来的颜色,是正红色,而“丹”是从红色石料中提取的,比“朱”更加艳丽。
③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尊崇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类以狩猎为生,猎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而人类一旦受到猎物的袭击,也会因失血过多而亡,红色与生命就产生了自然的关联。红色还是火的颜色,火的使用使人类从“茹毛饮血”步入“火燔熟食”,同时也为陶器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制作提供了条件,人类对火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中华文明发展至周朝,红色即为正统。《礼记·檀弓》就有“周人尚赤”的记载。此后历朝亦以红色为尊,汉初、唐宋皆尚赤,明朝的红色崇拜更是发展到顶峰。
④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产生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在传统色彩观中,红色被认为是正统地位和尊贵身份的象征,如皇帝的用印叫“朱印”。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红色同样是传统婚礼的主色调,穿红嫁衣、坐红花轿、喝女儿红等等。红色还象征着忠诚。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仍以“红心向阳”“赤胆忠心”这些词,来表达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⑤到了近现代,红色被赋予“革命”意义,成为“革命”的代名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设计也体现了红色的革命象征,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也是通体绛红色,彰显了庄重、威严的国家形象。
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在红色文化的形成和传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赋予红色新的文化内涵,不断开创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篇章。
(文/吴月朦。选自2023年11月1日《文摘报》。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_。
A.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如绛、赤、朱、丹等同属红色,但深浅略有差别。
B.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火的使用”,人类对火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
C.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众多象征意义,在不断延续传承的同时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D.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
11.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依据选文补充完整。
12.红色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表达,如红牌、红线、满堂红、开门红等。请为下面语段横线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 )
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实现全年农业生产_________。我们一定要守住耕地保护_________,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A.满堂红 红牌 B.开门红 红牌 C.开门红 红线 D.满堂红 红线
【答案】10.B 11.(1)象征吉祥、喜庆 (2)丹心(红心、忠心)(3)象征革命 12.C
【解析】10.本题考查辨析文章内容。
B.根据第③段“中华文明发展至周朝,红色即为正统”可知,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周朝;选项中“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火的使用’”有误;
故选B。
1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
根据第④段“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产生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可知,本段主要介绍了“中国红的文化内涵”。
根据第④段“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可知,点红灯笼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因此第一空应填:象征吉祥、喜庆;
根据第④段“红色还象征着忠诚。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仍以“红心向阳”“赤胆忠心”这些词,来表达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可知,红色象征忠诚,举例“丹心”“红心”“忠心”等词语,因此,第二空应填:丹心(红心、忠心);
根据第⑤段“到了近现代,红色被赋予‘革命’意义,成为‘革命’的代名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可知,红色被赋予“革命”的意义,是革命的象征;因此,第三空应填:革命。
1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满堂红:形容全面胜利或到处兴旺;开门红:指在一年开始或者一项工作开始时就获得显著的成绩。结合语境“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实现全年农业生产”可知,第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全年农业生产开始就取得好成绩,因此,第一空应填“开门红”;
红牌:①体育比赛中,裁判员对严重犯规的运动员、教练员出示的红色警示牌。足球比赛中被出示红牌的球员须立即退出赛场,并不得参加下一场比赛;②借指对有违法、违章行为的个人或单位给予的严重警告或处罚;红线:①指一以贯之的正确理论或思想;②指划定禁区范围的界线。根据语境“我们一定要守住耕地保护”的意思是,我们要守护住耕地,耕地是禁区,我们要保护耕地的界线;因此,第二空应填“红线”;
故选C。
(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守好锂资源的安全底线
①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超过2000万辆,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突破5000万辆,这将会对碳酸锂产生巨大需求。从预测来看,2025年我国自产再加上进口,基本上能满足需求。但从2025年到2030年,差距将会拉开,除了我国自己能够供给的,还将有几十万吨的缺口。如果不采取措施,这个缺口在2030年前后还可能再扩大。2022年,我国进口锂精矿约284万吨,同比增长约42%。净进口碳酸锂12.57万吨,同比增长约72%,对外依存度超过60%,加之锂的价格猛涨,这种状况值得引起警惕。
②如何守好锂矿资源的安全底线?地球上已探明的锂资源中有超过60%蕴藏在盐湖中,结合我国实际,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全国锂资源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一直以来,受到提取技术的限制,我国盐湖锂的产量较少,大量依赖进口。伴随着锂资源价格快速上涨,全球主要产锂国逐步收紧出口政策,我国企业海外买锂接连受阻。在此背景下,加大国内盐湖的开发,对保障我国锂资源的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要继续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强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发展,提高回收率,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保住锂资源供给的安全底线。
③保障锂资源需求,要将重点放在锂盐湖上,因为我国与国际相比较有两大不同之处:国外是以盐湖为主来解决锂资源的需求,而我们国内是以锂矿石为主,占84%。国内盐湖锂资源虽然占75%,但是开发的只占16%,大部分还是用矿石。所以,今后我们要逐渐加强对盐湖锂的开发。盐湖的锂资源有三大优势:一是总量大;二是成本低,与加工硬岩以及运输成本相比,盐湖提锂成本要低很多,而且可以深加工进行综合利用,这是国际趋势;三是环保优势,加工硬岩需要烧,要加酸加碱,最后才能生产出碳酸锂,对环境是有一定破坏的,而盐湖对环境比较友好。
④西藏的盐湖跟柴达木盆地的盐湖不一样,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很大,盐滩就很大,盐滩底下有黏土。这种盐田,草场一般在边缘,稀稀拉拉有一点,所以它对生态影响不大。而西藏盐湖比较小,最大的就二三百平方公里,周围都是草场。这样就需要做到“一次提锂”,少做盐田或不做盐田,可以少破坏草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不过现在的技术,可以只用盐卤提锂了,可以提到500毫克每升了。所以我们要加强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创新,重视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的推进,尽量少破坏草场,对5000多年的盐田来一次革命,解决西藏锂盐湖开发瓶颈。如果技术攻关成功,那么西藏锂盐湖在2025年到2030年间能为国家保障锂资源需求作出更大贡献是非常有希望的。
(选自《学习时报》2023年11月1日,有删改)
13.下列对文本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划横线的句子体现了本文用语的准确、严谨。
B.第④段介绍了西藏盐田的特点及开发的技术要求等。
C.本文介绍了我国锂资源的供给现状及盐湖锂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D.本文综合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据预测,从2025年到2030年,我国将有几十万吨的碳酸锂的缺口。
B.地球上的锂资源中有超过60%蕴藏在盐湖中,我国的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70%以上。
C.国外以盐湖为主解决锂资源的需求,国内以进口锂矿石解决锂资源的需求。
D.推进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解决了西藏锂盐湖的开发瓶颈。
15.对保障我国锂资源安全,你有何建议?请根据文本内容,结合当前形势,简要谈谈。
【答案】13.B 14.A 15.①广泛开源,加大锂资源勘察力度,加大国内盐湖的开发:
②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③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④强化政策引领,加强理论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
⑤规范锂电池回收,建设绿色城市矿山。
【解析】13.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B.有误,结合第④段“而西藏盐湖比较小,最大的就二三百平方公里,周围都是草场”可知,介绍了西藏盐湖的特点,再结合第④段“不过现在的技术,可以只用盐卤提锂了,可以提到500毫克每升了。所以我们要加强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创新,重视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的推进,尽量少破坏草场,对5000多年的盐田来一次革命,解决西藏锂盐湖开发瓶颈”可知,提到了西藏盐湖的开发的技术要求,第④段中并未提及“盐田”;
故选B。
14.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B.结合第②段“地球上已探明的锂资源中有超过60%蕴藏在盐湖中,结合我国实际,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全国锂资源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可知,“地球上的锂资源中”说法不严谨,应是“已探明的”,“我国的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70%以上”说法不准确,应是占到“我国锂资源的70%以上”;
C.结合第③段“国外是以盐湖为主来解决锂资源的需求,而我们国内是以锂矿石为主,占84%”可知,“国内以进口锂矿石解决锂资源的需求”中“进口锂矿石”说法不准确,不只是“进口锂矿石”;
D.结合第④段“所以我们要加强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创新,重视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的推进,尽量少破坏草场,对5000多年的盐田来一次革命,解决西藏锂盐湖开发瓶颈。如果技术攻关成功,那么西藏锂盐湖在2025年到2030年间能为国家保障锂资源需求作出更大贡献是非常有希望的”可知,技术还在攻关阶段,“解决了”说法错误;
故选A。
15.本题考查提建议。要结合文章内容和实际来谈。
结合第②段“在此背景下,加大国内盐湖的开发,对保障我国锂资源的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可提建议:广泛开源,加大锂资源勘察力度,加大国内盐湖的开发:
结合第②段“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要继续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提建议: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结合第②段“同时,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强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发展”可提建议: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结合结合第④段“不过现在的技术,可以只用盐卤提锂了,可以提到500毫克每升了。所以我们要加强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创新,重视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的推进”和实际可知,所有的措施都应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正确引领下才可以实施,因此可提建议:强化政策引领;加强理论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
结合第②段“提高回收率,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保住锂资源供给的安全底线”可提建议:规范锂电池回收,建设绿色城市矿山。
(2024·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
①甲烷做能源虽好,却有一大坏处——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它在地球大气层中含量过高的话,会让地球平均气温剧烈上升,我们现在居住的很多平原和沿海大城市都会被汹涌的海水淹没。
②遍布亚洲东部的稻田,现在成了某些环境科学家责难的一大对象。他们发现水稻田能排放出相当可观的甲烷,尽管总量还不能完全确定,但至少占到了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10以上。这样一来,吃一口米饭简直成了一种有愧世人的不良生活习惯!
③不过,水稻可能会觉得自己比爱吃大米的人还冤枉,因为这些甲烷并不是它制造的,绝大多数也不是它排放的。其实,水稻田里的甲烷和沼气及一部分天然气里的甲烷一样,都是由古菌制造的。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与其他粮食作物不同,稻的多数品种要栽在水里。由于水层的阻碍,水稻田的土壤里出现缺氧环境,正适宜这些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要知道,氧气对它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可怕的毒药!),导致稻田成为甲烷的重要排放源。
④一些陈旧的生物分类系统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简单分成动物和植物两大类。据此,基本上所有看上去不像动物的生物都被划入了植物之列。于是,海带是“植物”,蘑菇是“植物”,细菌是“植物”,古菌自然也成了“植物”。面对这种在大学里竟然一直用到21世纪初的过时分类体系,不光是水稻,所有其他植物都要大喊“冤枉”了——在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上,古菌与真正的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多了!
⑤如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把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先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大域(病毒之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姑且不论)。尽管在最新证据面前,这个划分也有点陈旧了,但至少比“不是动物就是植物”的二分法要靠谱多了。然后,真核生物再分成许多支派,在其家谱树上,动物与真菌(蘑菇之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情同姐妹。能够称得上植物的生物,只剩下陆生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绿藻、红藻等几类。褐藻(海带之类)也要自立门户,不再顶着“植物”的头衔招摇过市了。
⑥产生甲烷的古菌(微生物学上称为产甲烷菌),以二氧化碳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
⑦产甲烷菌还会利用乙酸进行无氧呼吸,分解之后的产物则是二氧化碳和另一种物质——你可能猜对了——甲烷。与此相似,植物和同属真核生物的人类一样,也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在这个过程中,糖类等养分不会与氧气结合,而是在细胞中直接分解成乙醇或乳酸(就是那种让你的肌肉在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物质)。
⑧总之,从生命活动的基本化学反应来看,产甲烷菌是一类与真核生物极为不同的“另类”生物。用本书里的比喻来说,它们是一类非常独特的化工厂,拿手的特色产品就是甲烷——既能在人类社会中发光发热,又让人类担心得不得了的最简单的有机物。
(选自《植物的经营之道》,有删改)
16.请写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17.请结合文中画线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8.文中大量使用补充说明文字(即括号里的文字),请概括其作用。
19.请你运用本文学到的生物学知识,为“背锅”的水稻写一段“申冤”文字。
【答案】16.“古菌”或“产甲烷菌”。 17.运用拟人手法,将褐藻不属于植物这一知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增强说明语言的可读性。 18.化高深的概念为浅显易懂的知识;用简洁幽默的语言将知识说得清楚明白;将说明对象解释得详实具体。 19.示例:从文中生物学分类知识可知水稻和古菌属于不同“域”。水稻田里产生甲烷的是古菌而不是水稻,因古菌和水稻生长在同一环境下,致使水稻受到牵连,为其“背锅”。
【解析】16.本题考查说明对象概括。
根据第③段“其实,水稻田里的甲烷和沼气及一部分天然气里的甲烷一样,都是由古菌制造的。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可知,水稻田的甲烷是由古菌制造的。
结合标题“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明确了标题提到了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是古菌,所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古菌。
17.本题考查说明语言。
画线句中“褐藻(海带之类)也要自立门户”“招摇过市”等词语的把褐藻人格化,赋予褐藻人的情态和行为,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褐藻这一生物显得更为活泼和形象,将“褐藻(海带之类)不能归类为‘植物’”的内容介绍得生动有趣,使得原本枯燥的生物分类知识变得更为有趣和易于理解,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③段“水稻田的土壤里出现缺氧环境,正适宜这些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要知道,氧气对它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可怕的毒药!)”可知,水稻田的缺氧环境适宜古菌的生存,括号里的内容强调了氧气对古菌生存的威胁性。这种强调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为何水稻田的缺氧环境对古菌来说是理想的;
根据第⑤段“如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把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先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大域(病毒之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姑且不论)”“然后,真核生物再分成许多支派,在其家谱树上,动物与真菌(蘑菇之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能够称得上植物的生物,只剩下陆生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绿藻、红藻等几类。褐藻(海带之类)也要自立门户”可知,在提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时,括号内的文字“(病毒之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姑且不论)”明确界定了该分类系统所涵盖的生物范围,即仅针对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病毒。另外,括号内的文字提供了关于某些类别的额外信息,使描述更加具体和生动。例如,“蘑菇之类”补充说明了真菌的范围,“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则详细列举了陆生植物的类别,“海带之类”说明了褐藻的具体实例。
根据第⑥段“产生甲烷的古菌(微生物学上称为产甲烷菌),以二氧化碳为助燃剂”可知,括号内的“微生物学上称为产甲烷菌”对“产生甲烷的古菌”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解释。这有助于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一术语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准确含义,即“产甲烷菌”。
根据第⑦段“糖类等养分不会与氧气结合,而是在细胞中直接分解成乙醇或乳酸(就是那种让你的肌肉在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物质)”可知,在描述人类无氧呼吸的产物时,括号内的“就是那种让你的肌肉在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物质”具体解释了乳酸的特点和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无氧呼吸的后果。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文章中括号里的内容主要用于对正文中的某些概念、名词或现象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有的也可以作为一种幽默或调侃的方式,为文章增加一定的趣味性,用简洁幽默的语言将知识说得清楚明白;可以化高深的概念为浅显易懂的知识。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文章第③段“水稻可能会觉得自己比爱吃大米的人还冤枉,因为这些甲烷并不是它制造的,绝大多数也不是它排放的。其实,水稻田里的甲烷和沼气及一部分天然气里的甲烷一样,都是由古菌制造的。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水稻田的土壤里出现缺氧环境,正适宜这些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要知道,氧气对它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可怕的毒药!),导致稻田成为甲烷的重要排放源”可知,水稻并未产生甲烷,而是由生活在水稻田的古菌制造的,水稻田的环境成为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地点;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
根据第⑤段“如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把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先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大域”,第⑦段“植物和同属真核生物的人类一样,也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第⑧段“从生命活动的基本化学反应来看,产甲烷菌是一类与真核生物极为不同的‘另类’生物”可知,水稻是真核生物,和古菌是不同的类别,不能混为一谈。水稻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于是吸附到稻田里的甲烷而已。但其本身无法制造甲烷。文章可从这两方面进行“申冤”即可。
示例:我并非甲烷的主要制造者,真正“作祟”的是稻田土壤中那些厌氧的古菌。它们以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为原料,在缺氧环境中产生甲烷。我只是提供了生长场所,实则“被冤枉”。望世人明察,还我清白。
(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四季星空为何不同》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季星空为何不同
①天文预报显示,木星合月、金星伴月、中秋满月等天象将在9月“扎堆”亮相。神秘的星空,静谧深邃又复杂多变——这其中,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开阔:亦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柔美沉醉:还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的情思期盼……
②看似“静止”的星空,为何如此“多变”?事实上,虽说看上去“繁星满天”,但我们能看到在夜空中闪耀的,大多数是恒星,少部分是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中的行星。如果再细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些星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东向西发生“位移”,直至黎明时分,它们已渐渐落到了西边的地平线附近——若是用三脚架和相机来跟踪拍摄,还可以描绘出星星运行的轨迹。
③群星之所以看起来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除了自转,地球还在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约9.4亿公里的路程。这么长路程的跋涉,这样的时间流动,就好比从赤道前往两极,一路上的“风景”当然会千变万化——这也是一年四季星空各不相同的原因。
④其实,夜空中的星星是否能被看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星星本身的亮度,亮度较暗的星星,即便离得近,也看不到;二是星星离地球有多远,离地球越远,越难被看到。因此,地球上能看到的星星都是那些距离不太远的星星。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呢?除了要看当天气象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看当时晚上位于地平线上的亮星有哪些。
⑤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星盘”,太阳系和周围的星星都在这个“星盘”上,一起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动,太阳系周围的星星基本上是不变的。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当太阳在天空中时,阳光会“遮盖”住其他的星光,因此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天晚上出现在天空中的星星略有差别,公转会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与星空变化相对应,便产生了四季星空的不同。
⑥春季星空有划过天空的“春季大弧线”和众多的深空天体。秋季星空有“秋季四边形”,还可以看到北半球唯一一个可以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仙女星座。仙女星座非常明亮,即使远在距地球254万光年之外,在地球上的我们依然能仅凭肉眼就看到它灿烂的光辉。冬季星空亮星较多,有显著的“地标”——“冬季大三角”,以及辨识度很高的猎户座,因此冬季也是观赏星空的好时机。
⑦天空中除了众多亮星,还有非常炫目的银河。夏季星空的最大亮点,便是璀璨的银河高挂天空,银河系的“银心”正位于人马座方向,人马座在夏夜空中逗留的时间最长——此时的星空,正是“群星闪耀时”。
⑧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一种?
(作者:胡方浩选自《人民日报》)
20.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21.第③段加点词语“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2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个季节的星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喜欢的理由。
【答案】20.标题“四季星空为何不同”以疑问句的形式,交代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即“四季星空不同的原因”,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1.不能删去,“约”的意思是:大约。即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的路程大概有9.4亿公里,并非精确数据,倘若去掉,就变成地精确的9.4亿公里,与事实不一致,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2.此句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银河系”比作一个巨大的“星盘”,说明了银河系的形态,进一步说明了太阳系、星星和银河系之间的关系,使得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23.示例一:我喜欢秋季的星空,因此秋季我可以看到“秋季四边形”和明亮的仙女星座,它是那么灿烂夺目,令人神往。示例二:我喜欢冬季的星空,因为冬季天空中明亮的星星特别多,我可以看到“冬季大三角”,还可以看到辨识度极高的“猎户座”,十分有意思。
【分析】20.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第③段“群星之所以看起来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第④段“其实,夜空中的星星是否能被看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星星本身的亮度,亮度较暗的星星,即便离得近,也看不到;二是星星离地球有多远,离地球越远,越难被看到”,第⑤段“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天晚上出现在天空中的星星略有差别,公转会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与星空变化相对应,便产生了四季星空的不同”,第⑥段“春季星空有划过天空的‘春季大弧线’和众多的深空天体。 秋季星空有‘秋季四边形’,还可以看到北半球唯一一个可以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仙女星座……冬季星空亮星较多……以及辨识度很高的猎户座”,第⑦段“天空中除了众多亮星,还有非常炫目的银河。夏季星空的最大亮点,便是璀璨的银河高挂天空……”等等可知,本文从地球的自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星星本身的亮度和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季节天空的星座特点等等角度解读了第②段“看似‘静止’的星空,为何如此“多变”?”这个问题,即标题“四季星空为何不同”,因此标题即为本文的说明对象——四季星空不同的原因;其次标题“为何不同”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约”的意思是:大约,用于对数量的推测,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即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的路程大概有9.4亿公里,说明这个“9.4亿公里”只是一个估测的数据,并非准确精确的数据,倘若去掉,原句变为“地球还在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9.4亿公里的路程”,那就意味着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走过的路程为准确的9.4亿公里,不仅与事实不一致,也是不科学的,因此“约”这个词恰恰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结合“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星盘’”可知,此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银河系”比作一个巨大的“星盘”,因为银河系离我们的生活实际有些遥远,人们无法亲眼看到其具体样子,因此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生活中常见的“盘”来比喻“银河系”使得“银河系”的形态和样子更加具体生动,太阳系、星星和银河系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更加容易为读者了解,同时增加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2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开放性作答,能够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即可。
结合第⑥段“春季星空有划过天空的‘春季大弧线’和众多的深空天体。秋季星空有‘秋季四边形’,还可以看到北半球唯一一个可以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仙女星座。仙女星座非常明亮,即使远在距地球254万光年之外,在地球上的我们依然能仅凭肉眼就看到它灿烂的光辉。冬季星空亮星较多,有显著的‘地标’——‘冬季大三角’,以及辨识度很高的猎户座,因此冬季也是观赏星空的好时机”和第⑦段“天空中除了众多亮星,还有非常炫目的银河。夏季星空的最大亮点,便是璀璨的银河高挂天空,银河系的‘银心’正位于人马座方向,人马座在夏夜空中逗留的时间最长——此时的星空,正是‘群星闪耀时’”可知,四季的星空各有特点,春季星空可以看到春季大弧线,秋季星空有“秋季四边形”和明亮的仙女星座,冬季星空亮星较多,还有猎户座,夏季星空则是璀璨明亮的。结合不同季节的星星的特点阐述自己喜欢的原因即可。
示例一:我喜欢夏季的星空,因为夏天的星空有璀璨的银河,此时的星星又多又亮,就像是一条星星之河在天空中流过,充满梦幻和浪漫,令人浮想联翩。
示例二:我喜欢春天的星空。春天的星空我能看到“春季大弧线”,顺着北斗星延伸过去,就像是一个平滑的大圆弧,海鸥很多深空天体,十分有趣。
(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
胡帆陈海伦
①“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近些年来,山川田野间、荒漠戈壁滩、蔚蓝海面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它们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②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公元前2世纪的波兰,人们就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用来灌溉农田。现代风车的雏形,则来源于1890年丹麦提出的风力发电计划,给风磨安装了发电机。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出现,让风力发电机的发展遇冷。直到20世纪下半叶,化石能源告急,生态环境恶化,风力发电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③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轮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它和纸风车结构相似,由风轮、机舱、塔筒组成。但是,纸风车为了更漂亮可以折出很多个叶片,而风机的风轮一般为3个叶片,因为这样便于平衡,性价比更高。
④对于风力发电来说,风速达到2.5~3m/s(微风拂面)就可发电。风越大,风轮转得越快,发的电能也越多。但是当风速达到25~30m/s(狂风大作)时风机就会停止工作,进入“防御姿态”。因为这个时候的风可以拔起树木,摧毁房屋,如果风机继续工作就会损坏发电机组。
⑤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风机的叶轮直径也逐渐增大,近15年间,叶轮直径已经从70m增大到250m。目前我国陆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处于200m水平,其扫风面积超过32000m2,相当于4.5个标准足球场。
⑥从远处看,人们可能会觉得风机的叶片转得很慢。但事实上,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的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不同功率、不同类型的风机转一圈产生的电量也不同,有的可发1.4度电,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晚上空调用电量;而有的可产生5.8度电,能供一个普通家庭用一天。
⑦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风力发电具有很多优势。相比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相比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库区移民问题和蓄水对地质构造的影响,建成周期短。
⑧近年来,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紧张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比如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的用电主要是河北张家口的风力和光伏发电输入的。相信,“十四五”时期风力发电必将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24.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风力发电机组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B.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把风轮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
C.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
D.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25.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利用风能、建设“风车”的历程十分艰辛。
B.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利用风能、建设“风车”的历程十分艰辛。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D.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26.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儿歌引出说明内容,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时候”是指风速达到25~30m/s(狂风大作)时。
C.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加点词“一般”“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以空间顺序重点介绍了大风车的构造和风力发电的优势。
【答案】24.B 25.C 26.D
【解析】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由第③段“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轮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可知,原文说的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而不是把风轮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选项颠倒顺序;
故选B。
2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
由文中画线句子“公元前2世纪的波兰,人们就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用来灌溉农田”可知,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公元前2世纪波兰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以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的具体事例,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故选C。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开头先总述了风力发电机组的作用和发展情况,然后分别从风力发电的历史、工作原理、优势等方面进行分述,最后总结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发展前景。同时,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而非空间顺序来介绍的,重点阐述了大风车的相关知识和风力发电的特点及发展,而不是按照空间方位的顺序来安排内容;
故选D。
(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李天洋
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热门。
挑战生理极限的冬眠
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
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
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
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
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
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
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放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
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方面的冬眠技术。
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1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
研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如何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未来,当科学家最终找到人类的冬眠开关时,将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天地。
(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有删改)
27.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28.下列说法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冬眠”,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都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较大,有的下降幅度较小。
C.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以及探索宇宙的需要。
D.最后一段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
29.第④段主要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
30.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的作用。
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
31.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例子放在文中,小语认为可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而小文认为可放在第⑩段和第 段之间。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理由。
1999年,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中,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苏醒过来。2006年10月,一位攀爬雪山失踪24天才被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生命复苏。
【答案】27.(1)动物在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但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
(2)动物在冬眠时不会产生疾病;
(3)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 28.D 29. 作比较 通过对比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和冬眠时的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的变化,突出强调了冬眠与常态睡眠的区别,表现冬眠现象的特殊性及冬眠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30.“极有可能”指的是有很大程度的可能性,但不是一定的。在文中指的是尽管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这一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有很大程度上是事实,但不一定绝对是事实。“极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1.我同意小语的观点。第⑥段说的是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第⑦段运用举例子证明了这一观点,材料两个事例说的是掉入冰中和在雪山失踪的人在没有心跳或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经过抢救复苏过来,贴合第⑥段观点,因此可放到⑥⑦段中间。
【解析】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根据第③段“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可知,动物在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但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
根据第⑤段“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可知,动物在冬眠时不会产生疾病;
根据第⑩段“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可知,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
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最后一段主要说明了科学家在研发冬眠技术方面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东面技术可能为人类带来的益处。选项“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有误。
故选D。
2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第④段“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可知,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动物冬眠和自然常态睡眠作比较,第④段的中心为:“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因此作比较为了说明动物冬眠和睡眠差别很大。作比较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30.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先理解词语本义,再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语境义,表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极有可能”指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但不是一定。根据上下文“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可知,这是科学家的推测,科学家认为远古人类有很大的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但是不能完全肯定,它不一定是事实。“极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1.本题考查补充事例。先判断段落中心,再分析材料中的事例与哪一中心相符。
第⑥段的中心句为:“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第⑩段的中心句为:“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材料写了两个事例:一个挪威滑雪者掉入冰中,没有心跳和呼吸,经过抢救后苏醒过来,一个爬雪山失踪的人,停止新陈代谢后经过治疗生命复苏。这两个事例与第⑥段“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相符合,因此材料可以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同意小语的观点。
(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拥抱5G—A商用时代
①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A或5.5G)应运而生。它引入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可使网络性能提升10倍,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推进5G—A建设,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②从技术应用上来讲,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的配电器和空开保护,加上无人机和机器人,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巡检、故障快速隔离和恢复供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③对消费者而言,5G—A可以促进沉浸式业务、家庭带宽业务体验升级,为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提供助力。网络带宽升级,可为用户收看4K/8K高清视频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裸眼3D、扩展现实等沉浸式业务的规模化应用,使消费者享受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
④中国正在加速推进5G—A商用建设。中国移动宣布今年将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5G—A商用网络,目前已公布首批100个商用城市名单。中国联通打造的基于5G—A的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制播系统,创造了制播领域全球最高上行码率纪录。中国电信也在多个省市完成了三载波聚合(3CC)百站规模部署,并在钢铁、矿山、医疗等行业探索落地5G—A关键技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商,在2023年10月发布了全球首个5G—A全系列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原生万兆、原生绿色、原生智能三大创新技术支撑5G—A商用发展。
⑤5G—A是5G演进到6G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展示了对6G的愿景和共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近70%的重叠。因此,发展5G—A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今年,全球有望实现5G—A的规模化商业应用,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9日,有改动)
3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3.本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4.本文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5.下列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相应位置,答在此处无效)
A.本文对5G—A技术进行了介绍,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B.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方面介绍了5G—A技术运用的优势,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
C.本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5G—A不仅是对5G的发展,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所以5G—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案】32.5G—A 逻辑顺序 33.举例子、列数字;
举了中国在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技术的例子,并列举了“24倍”“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等相关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5G—A的运用对生产端而言,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的特点。 34.不能删去。
“近”表示“接近,将近”。准确地说明了《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接近70%的重叠。删去了就变成了“有70%的重叠”,与事实不符。“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5.D
【解析】32.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
文章第①段“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A或5.5G)应运而生”,通过介绍5G技术的运用情况,引出“5G—A”,介绍了它的产生背景以及全球的发展情况,并结合题目“拥抱5G—A商用时代”可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是5G—A;
接着第②③段分别从技术应用对生产端和消费者的影响两个方面具体说明5G—A的作用;第④段则重点说明了中国在5G—A商用建设方面的进展;最后第⑤段强调了5G—A在5G演进到6G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未来的意义。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3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划线句中,“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列举了中国山东一家工厂的具体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能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5G—A在生产端的应用情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 25分钟”中,列举了“24倍”“5.4小时”“25分钟这”一系列具体的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具体段例子、准确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5G—A技术给生产效率带来的显著提升,从而更好说明了第②段“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使得说明内容更加准确、科学、有说服力。
3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表态:不能删;定性:“近”意思是“接近,将近”,表示估计,起限制修饰作用;带词解句:说明了《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接近70%的重叠,具体重叠了多少不能确定;删词解句:删掉后意思变为刚好有70%的重叠,过于绝对,与原意不符;说明语言特点:“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3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文章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5G—A”;接着第②③段分别从技术应用对生产端和消费者的影响两个方面具体说明5G—A的作用;第④段说明中国在5G—A商用建设方面的进展;最后第⑤段强调了5G—A在5G演进到6G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未来的意义。文章为“总——分——总”的结构,本项“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有误;
B.第②③段列举了多个事例、数据,如第②段“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整体的语言特点为准确、科学、严谨。两段中未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本项“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有误;
C.该句列举了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可以沉浸式3D智能观赛这个具体事例,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说明了5G—A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该句中没有列举具体的数据,故没有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本项“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误;
故选D。
(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座次移转
①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尊卑敬让等种种人际交往原则都要 在其中有所体现,如何就座遂成为饭前必讲的规矩。
②拿座次安排来讲,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宴请宾客,现代餐桌座次礼仪大都简化为以“里”为上,长辈、客人往“里”请,坐在里面的座位上。“里”就是“礼”,这是 因为“外”座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侧的人有时还要兼职店小二,跑跑腿、倒个茶、拿个毛巾之类的,这座位自然就不能算是上座了。
③而古人宴席座次安排则注重方位。在一般的房屋或郊外帐中宴饮,大多以东向为尊。《史记》中,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军帐中宴请刘邦,“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在这里,项羽和他的叔父项伯坐的就是主位,坐西面东,是最尊贵的座位;其次是南向,坐着谋士范增;再次是北向,坐着项羽的客人刘邦,这说明在项羽眼里,刘邦的地位还不如自己的谋士。最后是西向东坐,因为张良地位最低,这个位置给了他,叫侍坐,即侍从陪客。鸿门宴上座次的安排是主客颠倒的,这反映出项羽的自尊自大,他用这种违礼的方式表示对刘邦、张良的轻辱。
④但如果在比较讲究的堂内宴请,就是以面南背北的位置为尊了。堂是古代宫室的主要组成部分,坐北朝南,前有两根楹柱象征大门,又有东西两阶通向庭院。堂一般用于举行典礼、接待宾客和举行宴会。这时,座位就不是以东向为尊,而是以南向为尊了。至于剩下的东向、西向和北向座位,则没有太严格的讲究。
⑤清代凌廷堪根据古人记载,在其所著《礼经释例》中归纳:“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古人宴客,根据亲疏尊卑排列东西南北,这也和当时的餐饮方式有关。
⑥从汉代到唐代中期,宴席形式主要是分食制。《史记》鸿门宴里,主宾东向、北向、南向、西向坐,并不是说他们围着方形餐桌吃饭,而是每人面前有一长方形条案,案上再以托盘等摆放食品。近些年来发掘出的汉代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能看 到人们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⑦西晋以后,随着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床榻、胡床、椅子、凳等坐具相继出现,逐渐取代铺在地上的席子,传统席地而坐分食的习俗就受到冲击。后来,又流行高桌大椅,最终使传统饮食习惯转向合食。
⑧围坐合食,传统用八仙桌,以前几乎家家都有,在有些人家八仙桌甚至是唯一的大型家具。后来宴客又有了圆桌,这是为了满足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由于圆桌席位不好分出上下尊卑,每桌人数也松紧可调不固定。所以,最初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 习惯,比如袁枚《园几》一诗就说道:“让处不知谁首席,坐时只觉可添宾。”
⑨不过,正是因为圆桌没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侧位,削去了人与人之间的贵贱高低,方显出平等原则。平等的观念,也可以算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目前,国际国内的一些谈判就使用圆桌会议的方式,强调平等、对话、协商。
⑩在《水浒传》中,梁山之上,聚义厅中也设有一张大圆桌。作者施耐庵大概也想用这张圆桌表达些什么,但最终,他还是让这一百单八将一一排了座次,宋江最终也没 有成为亚瑟王。
(选自《食色里的传统》,有删改)
36.关于《史记》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下列四图所示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7.对于文中所引用的资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史记》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为了说明项羽的形象特点。
B.第⑤段引用《礼经释例》中的话,总结了室中、堂上的座次安排。
C.第⑧段用袁枚《园几》一诗,说明古人很难摆脱圆桌合食的习惯。
D.第⑩段中用《水浒传》中的大圆桌,体现一百单八将的地位尊卑。
38.下面文字应该放入文中哪两段之间,请简述理由。
据说,“圆桌会议”起源于一千五百年前的英国亚瑟王,他让自己的骑士们以及罗马主教大人围坐圆桌,共商国事。骑士和君主间不排位次,平等沟通。每位骑士虽要为 成为自由人而在战场搏斗,却有极强的尊严感,没有仰人鼻息的怯懦,而是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斗士。亚瑟王的圆桌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公平世界。
放入第______段与第______段之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6.A 37.B 38.放在⑨段和⑩段之间。此段文字说明了“圆桌会议”的起源以及开创性的意义,进一步说明第⑨段圆桌彰显平等原则,也与第⑩段“宋江最终没有成为亚瑟王”相呼应。
【解析】3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③段“在一般的房屋或郊外帐中宴饮,大多以东向为尊”“项羽和他的叔父项伯坐的就是主位,坐西面东,是最尊贵的座位;其次是南向,坐着谋士范增;再次是北向,坐着项羽的客人刘邦,这说明在项羽眼里,刘邦的地位还不如自己的谋士”“最后是西向东坐,因为张良地位最低,这个位置给了他”可知,项羽项伯坐西面东,范增坐北面南,刘邦坐南面北,张良坐东面西;
故选A。
3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有误,根据第③段“古人宴席座次安排则注重方位。在一般的房屋或郊外帐中宴饮,大多以东向为尊”可知,第③段中《史记》鸿门宴的座次安排,是为了说明古人宴席座次安排注重方位;
C.有误,根据第⑧段“所以,最初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习惯,比如袁枚《园几》一诗就说道”可知,第⑧段用袁枚《园几》一诗,说明最初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习惯圆桌;
D.有误,根据第⑨段“正是因为圆桌没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侧位,削去了人与人之间的贵贱高低,方显出平等原则”,第⑩段“作者施耐庵大概也想用这张圆桌表达些什么,但最终,他还是让这一百单八将一一排了座次”可知,第⑩段中用《水浒传》中的大圆桌,是为了与圆桌的平等观念作对比,说明平等观念还未深入人心。
故选B。
38.本题考查材料理解。
这段文字叙述了圆桌会议的起源和圆桌的象征意义,即圆桌不排位次,强调平等沟通,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公平世界。根据第⑨段“正是因为圆桌没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侧位,削去了人与人之间的贵贱高低,方显出平等原则”第⑩段“作者施耐庵大概也想用这张圆桌表达些什么,但最终,他还是让这一百单八将一一排了座次”可知,材料与第⑨段中关于圆桌没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体现平等原则的内容相呼应,是对圆桌平等观念的进一步阐释。同时,这段文字也引出了第⑩段中《水浒传》中梁山聚义厅大圆桌的描写,形成对比,突出了圆桌在现代与传统观念中的不同运用和体现。因此,这段文字放在第⑨段和第⑩段之间,既符合文章的逻辑顺序,又能够深化对圆桌及其象征意义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说明文阅读
(2024·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揭开大熊猫“变色”之谜
①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为什么只能拍出“黑白照片”?一直以来,在生物学研究中,这个看似玩笑的问题却成了严肃课题。
②大熊猫一向都以黑白相间毛色为世人所熟知。但神奇的大自然中总是充满了例外,在秦岭野生的大熊猫种群中,出现了一种长着棕色毛皮的大熊猫。这对于大熊猫来说,稀有的棕色成了解开大熊猫毛色之谜的钥匙。
③从1985年首次发现至今,仅有7只棕色大熊猫被记录下来,而且它们全都来自秦岭野生种群。2009年出生的网红大熊猫七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只棕色大熊猫,也是科学家发现的第7只棕色大熊猫,七仔之名因此而得。
④但令人费解的是,七仔的父母都是正常的黑白色大熊猫。2020年10月和2021年7月,七仔生下两个后代。令人遗憾的是,七仔的两个孩子毛色并无异常。
⑤七仔为什么“特殊”呢?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联合完成了一项研究, 揭开了大熊猫的毛色之谜。
⑥科学家首先是对七仔的父母,妻子和儿子做了全基因组测序。随后又利用保存在大熊猫体细胞库中的资源,对已故棕色大熊猫一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为进一步找到棕色大熊猫与正常大熊猫的基因差异,科学家又找来与棕色大熊猫没有亲缘关系的27只大熊猫,进行基因对比,以便筛选出可能会影响大熊猫毛色的全部基因。由于棕色大熊猫的数量过于稀少,研究人员还额外分析了192只正常大熊猫的特定基因片段,对大熊猫常见的基因变异进行了排除,这才找到了影响大熊猫毛色的关键基因。研究发现,棕色大熊猫的Bace2 基因上缺失了25个碱基对,这个突变很可能就是导致大熊猫出现棕色的主要原因。
⑦如果把整套基因比作一本指导细胞生产蛋白质的说明书,那么Bace2基因就是专门指导生产毛发中的黑色素颗粒的章节。这25个碱基对的缺失,直接让大熊猫的毛囊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大大下降,从而导致了大熊猫毛色的改变。我们都知道,每个生物的遗传基因中,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七仔之所以能表现出棕色毛皮,是因为其父母都是Bace2变异基因的携带者。而七仔正是继承了完整的变异基因,才拥有棕色毛皮。但是,七仔的妻子,由于是正常的黑白色大熊猫,所以,它们的两个孩子即便携带了变异的 Bace2基因,毛色仍然是正常颜色。
⑧对棕色大熊猫的基因研究,为野生动物毛色的变异和遗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持续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给出了科学的指导。某种意义上讲,棕色大熊猫如果能长期存在,大熊猫想要拍张彩照的梦也就圆了。
1.下列填入第⑤段横线的选项,语义最恰当的是( )
A.才 B.更 C.仅 D.只
2.下列结论符合文章实验内容的是( )
A.忘记了! B.说明大熊猫是因为父母基因遗传。
C.大熊猫吃土壤里的微量元素变异。 D.不用看了,我也忘记了。
3.纵观全文,分析结尾第⑧段的作用。
(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钢铁巨龙——中国盾构机”有啥硬实力
①飞速旋转的刀片利齿,前行掘进的钢铁巨龙,遁地穿山,威风凛凛,这就是有“钢铁穿山甲”之称的国字号重器--中国盾构机。盾构机,全称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集机、电、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身,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开挖隧道的利器,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没有盾构机,就没有我国近二十年飞速发展的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
②谁能想象,20多年前,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盾构机。如今,中国盾构机“上”可以穿喜马拉雅山,“下”可以穿越长江,并热销海外。中国盾构机到底有哪些硬实力?
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③秦岭隧道是我国向外国购买盾构机挖掘的第一条铁路隧道。如果采用传统钻爆法,可能要10多年才能打通隧道,而使用盾构法,只需两年。那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研发体系,关键技术受制于人。2000年初,中国中铁决定: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④历时8年,克服重重困难,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中铁1号”样机下线,2009年2月6日,“中国中铁1号”在天津开掘。盾构机要下穿“瓷房子”等文保单位,容不得半点闪失,4个月后,天津地铁3号线营和右线区间顺利贯通,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内。自此,行业开始发力,一批盾构机制造企业陆续成立,成长壮大。时至今日,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约5000台,居世界第一。
名副其实的“中国心”
⑤一台盾构机重量数千吨,零部件超2万个,一个控制系统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刀具是盾构机的“铁齿钢牙”,既要高硬度、耐腐蚀,又要柔韧性好、耐疲劳。水平、斜向、竖向、拐弯掘进,刀盘直径从0.5米到23米,断面形状有单圆形、矩形、马蹄形、多圆形、U形……地质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工程师不断磨砺技艺、创新产品。
⑥最难突破的、被喻为盾构机心脏的主轴承,是其核心部件,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心”。2023年10月12日,直径达8.61米的盾构机主轴承在湖南长沙下线,这是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能力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⑦2012年,国产盾构机迎来出口第一单。2015年,“张衡号”“詹天佑号”盾构机中标新加坡地铁项目:2016年,矩形顶管掘进机再次中标,开创了国内异形掘进机走向海外的先河。2019年,“中国中铁699号”盾构机中标意大利北部铁路项目,我国高端掘进机首次应用于欧盟国家。同年,两台国产盾构机中标法国巴黎地铁建设项目。如今,中国盾构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二,出口的盾构机常常“带妆远行”:出口意大利的盾构机涂上了意大利国旗色,出口秘鲁的盾构机加上了秘鲁的国花向日葵……这些盾构机不仅颜值高,还体现了中国制造的用心,彰显了中国风范和文化底蕴。
⑧从无到有,攻坚克难,我们造出了自己的盾构机;从有到优,我们自主创新,拓展海外市场,不断证明中国制造的实力。
(节选自李心萍《国产盾构机如何实现跨越》,有改动)
4.“钢铁巨龙——中国盾构机”的硬实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5.文中画线处内容可用“几百头大象重”说明吗?请说说理由。
6.读完本文,请你推想并简要描述盾构机的工作情形。
(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信用”的现代意义
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等名句,都强调了“信”的意义与价值,而信用就是从这一传统美德中发展而来的。
②信用是什么?信用是因履行承诺而取得的信任长时间累积的结果,是我们过去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还是人人可以尝试的自我管理的行为模式。信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关系的产物,社会个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一种信用关系。
③信用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关乎能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而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信任与仁爱、友谊、交流一样,是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社会极易出现裂痕。只有建立互信,社会方能正常地运行、发展。
④现代社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信用体系。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受信对象、授信主体、信用中介和信用环境。受信对象通常指的是债务人,即那些接受信用并同意在未来某个时间偿还债务的个体或实体。授信主体往往指债权人,即那些提供信用并有权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个体或实体。信用的成败取决于受信对象能否守诺践约和授信主体的判断是否正确,二者的互动是信用关系的基础,这种互动关系体现了信用双方在信用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信用中介是联系受信对象和授信主体的纽带,如法律规约和信用工具。在信用交易中,信用中介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提高了交易效率,增加了信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信用卡作为一种信用工具,使得消费者可以先消费后还款,同时也让银行能够通过信贷扩大其业务。信用环境包括社会信用意识、信用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它对受信对象和授信主体的行为产生外部约束和激励。良好的信用环境能够降低信用风险,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⑤区别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信用打破了以面对面互动为主的地域性关联,改变了以习俗、道德为主的维系方式,更加强调技术基础、理性基础,超越特定行业、领域,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传统社会中,信用往往局限于个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而在现代社会,信用不再局限于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易,已经扩展到整个经济体系并推动经济发展。如今,电子商务平台依靠对消费者信用的评估,提供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服务,让消费者能够即时享受商品和服务,获得方便快捷的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企业来说,信用体系提供了更为高效的融资渠道,如供应链金融,使得资金流转更加灵活,支持了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快速发展。在传统社会中,信用主要依靠道德和社会规范来维系,而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能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有助于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从而让社会治理更为精细、更加精准。如个人信用评分系统,通过分析个人借贷、支付习惯、社会媒体行为等多方面的数据,对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一旦个人失信,比如逾期还款,就可能会在各种生活领域受到限制:不能乘坐飞机、高铁或进行其他高消费活动等。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提高了政府监管的效率。
7.下列对“信用”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用要以诚实、信任为前提条件。
B.信用的建立需要长期履约的累积。
C.信用是对自我行为管理的尝试。
D.信用产生于社会交往关系之中。
8.下列对信用体系中四个要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受信对象作为债务人在信用活动中能否守诺践约,对信用的成败影响重大。
B.授信主体在信用交易中与受信对象一样,也要具有自己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C.信用中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来保障信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信用环境通过约束、激励受信对象和授信主体的行为来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9.结合第⑤段内容简要概括信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024·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红的文化内涵
①红色,作为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色彩之一,自远古时期开始就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根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②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汉语中指称红色的词较多,如绛、赤、朱、丹等,它们同属红色,但颜色的深浅略有差别。“绛”是深红色。《说文解字》曰“绛,大赤也”。“赤”比“绛”稍浅,比“朱”要暗。“朱”与“丹”颜色相近,《康熙字典》就将“丹”直接释为“以朱色涂物”。若细较起来,“朱”是红心来的颜色,是正红色,而“丹”是从红色石料中提取的,比“朱”更加艳丽。
③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尊崇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类以狩猎为生,猎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而人类一旦受到猎物的袭击,也会因失血过多而亡,红色与生命就产生了自然的关联。红色还是火的颜色,火的使用使人类从“茹毛饮血”步入“火燔熟食”,同时也为陶器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制作提供了条件,人类对火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中华文明发展至周朝,红色即为正统。《礼记·檀弓》就有“周人尚赤”的记载。此后历朝亦以红色为尊,汉初、唐宋皆尚赤,明朝的红色崇拜更是发展到顶峰。
④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产生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在传统色彩观中,红色被认为是正统地位和尊贵身份的象征,如皇帝的用印叫“朱印”。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红色同样是传统婚礼的主色调,穿红嫁衣、坐红花轿、喝女儿红等等。红色还象征着忠诚。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仍以“红心向阳”“赤胆忠心”这些词,来表达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⑤到了近现代,红色被赋予“革命”意义,成为“革命”的代名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设计也体现了红色的革命象征,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也是通体绛红色,彰显了庄重、威严的国家形象。
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在红色文化的形成和传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赋予红色新的文化内涵,不断开创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篇章。
(文/吴月朦。选自2023年11月1日《文摘报》。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_。
A.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如绛、赤、朱、丹等同属红色,但深浅略有差别。
B.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火的使用”,人类对火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
C.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众多象征意义,在不断延续传承的同时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D.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
11.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依据选文补充完整。
12.红色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表达,如红牌、红线、满堂红、开门红等。请为下面语段横线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 )
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实现全年农业生产_________。我们一定要守住耕地保护_________,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A.满堂红 红牌 B.开门红 红牌 C.开门红 红线 D.满堂红 红线
(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守好锂资源的安全底线
①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超过2000万辆,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突破5000万辆,这将会对碳酸锂产生巨大需求。从预测来看,2025年我国自产再加上进口,基本上能满足需求。但从2025年到2030年,差距将会拉开,除了我国自己能够供给的,还将有几十万吨的缺口。如果不采取措施,这个缺口在2030年前后还可能再扩大。2022年,我国进口锂精矿约284万吨,同比增长约42%。净进口碳酸锂12.57万吨,同比增长约72%,对外依存度超过60%,加之锂的价格猛涨,这种状况值得引起警惕。
②如何守好锂矿资源的安全底线?地球上已探明的锂资源中有超过60%蕴藏在盐湖中,结合我国实际,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全国锂资源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一直以来,受到提取技术的限制,我国盐湖锂的产量较少,大量依赖进口。伴随着锂资源价格快速上涨,全球主要产锂国逐步收紧出口政策,我国企业海外买锂接连受阻。在此背景下,加大国内盐湖的开发,对保障我国锂资源的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要继续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强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发展,提高回收率,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保住锂资源供给的安全底线。
③保障锂资源需求,要将重点放在锂盐湖上,因为我国与国际相比较有两大不同之处:国外是以盐湖为主来解决锂资源的需求,而我们国内是以锂矿石为主,占84%。国内盐湖锂资源虽然占75%,但是开发的只占16%,大部分还是用矿石。所以,今后我们要逐渐加强对盐湖锂的开发。盐湖的锂资源有三大优势:一是总量大;二是成本低,与加工硬岩以及运输成本相比,盐湖提锂成本要低很多,而且可以深加工进行综合利用,这是国际趋势;三是环保优势,加工硬岩需要烧,要加酸加碱,最后才能生产出碳酸锂,对环境是有一定破坏的,而盐湖对环境比较友好。
④西藏的盐湖跟柴达木盆地的盐湖不一样,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很大,盐滩就很大,盐滩底下有黏土。这种盐田,草场一般在边缘,稀稀拉拉有一点,所以它对生态影响不大。而西藏盐湖比较小,最大的就二三百平方公里,周围都是草场。这样就需要做到“一次提锂”,少做盐田或不做盐田,可以少破坏草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不过现在的技术,可以只用盐卤提锂了,可以提到500毫克每升了。所以我们要加强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创新,重视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的推进,尽量少破坏草场,对5000多年的盐田来一次革命,解决西藏锂盐湖开发瓶颈。如果技术攻关成功,那么西藏锂盐湖在2025年到2030年间能为国家保障锂资源需求作出更大贡献是非常有希望的。
(选自《学习时报》2023年11月1日,有删改)
13.下列对文本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划横线的句子体现了本文用语的准确、严谨。
B.第④段介绍了西藏盐田的特点及开发的技术要求等。
C.本文介绍了我国锂资源的供给现状及盐湖锂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D.本文综合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据预测,从2025年到2030年,我国将有几十万吨的碳酸锂的缺口。
B.地球上的锂资源中有超过60%蕴藏在盐湖中,我国的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70%以上。
C.国外以盐湖为主解决锂资源的需求,国内以进口锂矿石解决锂资源的需求。
D.推进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解决了西藏锂盐湖的开发瓶颈。
15.对保障我国锂资源安全,你有何建议?请根据文本内容,结合当前形势,简要谈谈。
(2024·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
①甲烷做能源虽好,却有一大坏处——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它在地球大气层中含量过高的话,会让地球平均气温剧烈上升,我们现在居住的很多平原和沿海大城市都会被汹涌的海水淹没。
②遍布亚洲东部的稻田,现在成了某些环境科学家责难的一大对象。他们发现水稻田能排放出相当可观的甲烷,尽管总量还不能完全确定,但至少占到了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10以上。这样一来,吃一口米饭简直成了一种有愧世人的不良生活习惯!
③不过,水稻可能会觉得自己比爱吃大米的人还冤枉,因为这些甲烷并不是它制造的,绝大多数也不是它排放的。其实,水稻田里的甲烷和沼气及一部分天然气里的甲烷一样,都是由古菌制造的。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与其他粮食作物不同,稻的多数品种要栽在水里。由于水层的阻碍,水稻田的土壤里出现缺氧环境,正适宜这些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要知道,氧气对它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可怕的毒药!),导致稻田成为甲烷的重要排放源。
④一些陈旧的生物分类系统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简单分成动物和植物两大类。据此,基本上所有看上去不像动物的生物都被划入了植物之列。于是,海带是“植物”,蘑菇是“植物”,细菌是“植物”,古菌自然也成了“植物”。面对这种在大学里竟然一直用到21世纪初的过时分类体系,不光是水稻,所有其他植物都要大喊“冤枉”了——在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上,古菌与真正的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多了!
⑤如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把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先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大域(病毒之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姑且不论)。尽管在最新证据面前,这个划分也有点陈旧了,但至少比“不是动物就是植物”的二分法要靠谱多了。然后,真核生物再分成许多支派,在其家谱树上,动物与真菌(蘑菇之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情同姐妹。能够称得上植物的生物,只剩下陆生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绿藻、红藻等几类。褐藻(海带之类)也要自立门户,不再顶着“植物”的头衔招摇过市了。
⑥产生甲烷的古菌(微生物学上称为产甲烷菌),以二氧化碳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
⑦产甲烷菌还会利用乙酸进行无氧呼吸,分解之后的产物则是二氧化碳和另一种物质——你可能猜对了——甲烷。与此相似,植物和同属真核生物的人类一样,也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在这个过程中,糖类等养分不会与氧气结合,而是在细胞中直接分解成乙醇或乳酸(就是那种让你的肌肉在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物质)。
⑧总之,从生命活动的基本化学反应来看,产甲烷菌是一类与真核生物极为不同的“另类”生物。用本书里的比喻来说,它们是一类非常独特的化工厂,拿手的特色产品就是甲烷——既能在人类社会中发光发热,又让人类担心得不得了的最简单的有机物。
(选自《植物的经营之道》,有删改)
16.请写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17.请结合文中画线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8.文中大量使用补充说明文字(即括号里的文字),请概括其作用。
19.请你运用本文学到的生物学知识,为“背锅”的水稻写一段“申冤”文字。
(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四季星空为何不同》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季星空为何不同
①天文预报显示,木星合月、金星伴月、中秋满月等天象将在9月“扎堆”亮相。神秘的星空,静谧深邃又复杂多变——这其中,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开阔:亦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柔美沉醉:还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的情思期盼……
②看似“静止”的星空,为何如此“多变”?事实上,虽说看上去“繁星满天”,但我们能看到在夜空中闪耀的,大多数是恒星,少部分是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中的行星。如果再细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些星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东向西发生“位移”,直至黎明时分,它们已渐渐落到了西边的地平线附近——若是用三脚架和相机来跟踪拍摄,还可以描绘出星星运行的轨迹。
③群星之所以看起来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除了自转,地球还在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约9.4亿公里的路程。这么长路程的跋涉,这样的时间流动,就好比从赤道前往两极,一路上的“风景”当然会千变万化——这也是一年四季星空各不相同的原因。
④其实,夜空中的星星是否能被看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星星本身的亮度,亮度较暗的星星,即便离得近,也看不到;二是星星离地球有多远,离地球越远,越难被看到。因此,地球上能看到的星星都是那些距离不太远的星星。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呢?除了要看当天气象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看当时晚上位于地平线上的亮星有哪些。
⑤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星盘”,太阳系和周围的星星都在这个“星盘”上,一起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动,太阳系周围的星星基本上是不变的。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当太阳在天空中时,阳光会“遮盖”住其他的星光,因此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天晚上出现在天空中的星星略有差别,公转会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与星空变化相对应,便产生了四季星空的不同。
⑥春季星空有划过天空的“春季大弧线”和众多的深空天体。秋季星空有“秋季四边形”,还可以看到北半球唯一一个可以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仙女星座。仙女星座非常明亮,即使远在距地球254万光年之外,在地球上的我们依然能仅凭肉眼就看到它灿烂的光辉。冬季星空亮星较多,有显著的“地标”——“冬季大三角”,以及辨识度很高的猎户座,因此冬季也是观赏星空的好时机。
⑦天空中除了众多亮星,还有非常炫目的银河。夏季星空的最大亮点,便是璀璨的银河高挂天空,银河系的“银心”正位于人马座方向,人马座在夏夜空中逗留的时间最长——此时的星空,正是“群星闪耀时”。
⑧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一种?
(作者:胡方浩选自《人民日报》)
20.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21.第③段加点词语“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2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个季节的星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喜欢的理由。
(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
胡帆陈海伦
①“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近些年来,山川田野间、荒漠戈壁滩、蔚蓝海面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它们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②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公元前2世纪的波兰,人们就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用来灌溉农田。现代风车的雏形,则来源于1890年丹麦提出的风力发电计划,给风磨安装了发电机。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出现,让风力发电机的发展遇冷。直到20世纪下半叶,化石能源告急,生态环境恶化,风力发电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③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轮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它和纸风车结构相似,由风轮、机舱、塔筒组成。但是,纸风车为了更漂亮可以折出很多个叶片,而风机的风轮一般为3个叶片,因为这样便于平衡,性价比更高。
④对于风力发电来说,风速达到2.5~3m/s(微风拂面)就可发电。风越大,风轮转得越快,发的电能也越多。但是当风速达到25~30m/s(狂风大作)时风机就会停止工作,进入“防御姿态”。因为这个时候的风可以拔起树木,摧毁房屋,如果风机继续工作就会损坏发电机组。
⑤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风机的叶轮直径也逐渐增大,近15年间,叶轮直径已经从70m增大到250m。目前我国陆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处于200m水平,其扫风面积超过32000m2,相当于4.5个标准足球场。
⑥从远处看,人们可能会觉得风机的叶片转得很慢。但事实上,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的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不同功率、不同类型的风机转一圈产生的电量也不同,有的可发1.4度电,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晚上空调用电量;而有的可产生5.8度电,能供一个普通家庭用一天。
⑦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风力发电具有很多优势。相比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相比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库区移民问题和蓄水对地质构造的影响,建成周期短。
⑧近年来,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紧张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比如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的用电主要是河北张家口的风力和光伏发电输入的。相信,“十四五”时期风力发电必将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24.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风力发电机组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B.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把风轮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
C.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
D.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25.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利用风能、建设“风车”的历程十分艰辛。
B.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利用风能、建设“风车”的历程十分艰辛。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D.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26.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儿歌引出说明内容,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时候”是指风速达到25~30m/s(狂风大作)时。
C.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加点词“一般”“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以空间顺序重点介绍了大风车的构造和风力发电的优势。
(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李天洋
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热门。
挑战生理极限的冬眠
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
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
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
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
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
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
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放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
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方面的冬眠技术。
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1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
研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如何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未来,当科学家最终找到人类的冬眠开关时,将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天地。
(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有删改)
27.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28.下列说法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冬眠”,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都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较大,有的下降幅度较小。
C.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以及探索宇宙的需要。
D.最后一段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
29.第④段主要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
30.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的作用。
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
31.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例子放在文中,小语认为可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而小文认为可放在第⑩段和第 段之间。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理由。
1999年,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中,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苏醒过来。2006年10月,一位攀爬雪山失踪24天才被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生命复苏。
(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拥抱5G—A商用时代
①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A或5.5G)应运而生。它引入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可使网络性能提升10倍,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推进5G—A建设,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②从技术应用上来讲,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的配电器和空开保护,加上无人机和机器人,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巡检、故障快速隔离和恢复供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③对消费者而言,5G—A可以促进沉浸式业务、家庭带宽业务体验升级,为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提供助力。网络带宽升级,可为用户收看4K/8K高清视频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裸眼3D、扩展现实等沉浸式业务的规模化应用,使消费者享受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
④中国正在加速推进5G—A商用建设。中国移动宣布今年将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5G—A商用网络,目前已公布首批100个商用城市名单。中国联通打造的基于5G—A的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制播系统,创造了制播领域全球最高上行码率纪录。中国电信也在多个省市完成了三载波聚合(3CC)百站规模部署,并在钢铁、矿山、医疗等行业探索落地5G—A关键技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商,在2023年10月发布了全球首个5G—A全系列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原生万兆、原生绿色、原生智能三大创新技术支撑5G—A商用发展。
⑤5G—A是5G演进到6G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展示了对6G的愿景和共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近70%的重叠。因此,发展5G—A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今年,全球有望实现5G—A的规模化商业应用,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9日,有改动)
3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3.本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4.本文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5.下列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相应位置,答在此处无效)
A.本文对5G—A技术进行了介绍,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B.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方面介绍了5G—A技术运用的优势,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
C.本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5G—A不仅是对5G的发展,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所以5G—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座次移转
①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尊卑敬让等种种人际交往原则都要 在其中有所体现,如何就座遂成为饭前必讲的规矩。
②拿座次安排来讲,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宴请宾客,现代餐桌座次礼仪大都简化为以“里”为上,长辈、客人往“里”请,坐在里面的座位上。“里”就是“礼”,这是 因为“外”座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侧的人有时还要兼职店小二,跑跑腿、倒个茶、拿个毛巾之类的,这座位自然就不能算是上座了。
③而古人宴席座次安排则注重方位。在一般的房屋或郊外帐中宴饮,大多以东向为尊。《史记》中,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军帐中宴请刘邦,“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在这里,项羽和他的叔父项伯坐的就是主位,坐西面东,是最尊贵的座位;其次是南向,坐着谋士范增;再次是北向,坐着项羽的客人刘邦,这说明在项羽眼里,刘邦的地位还不如自己的谋士。最后是西向东坐,因为张良地位最低,这个位置给了他,叫侍坐,即侍从陪客。鸿门宴上座次的安排是主客颠倒的,这反映出项羽的自尊自大,他用这种违礼的方式表示对刘邦、张良的轻辱。
④但如果在比较讲究的堂内宴请,就是以面南背北的位置为尊了。堂是古代宫室的主要组成部分,坐北朝南,前有两根楹柱象征大门,又有东西两阶通向庭院。堂一般用于举行典礼、接待宾客和举行宴会。这时,座位就不是以东向为尊,而是以南向为尊了。至于剩下的东向、西向和北向座位,则没有太严格的讲究。
⑤清代凌廷堪根据古人记载,在其所著《礼经释例》中归纳:“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古人宴客,根据亲疏尊卑排列东西南北,这也和当时的餐饮方式有关。
⑥从汉代到唐代中期,宴席形式主要是分食制。《史记》鸿门宴里,主宾东向、北向、南向、西向坐,并不是说他们围着方形餐桌吃饭,而是每人面前有一长方形条案,案上再以托盘等摆放食品。近些年来发掘出的汉代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能看 到人们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⑦西晋以后,随着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床榻、胡床、椅子、凳等坐具相继出现,逐渐取代铺在地上的席子,传统席地而坐分食的习俗就受到冲击。后来,又流行高桌大椅,最终使传统饮食习惯转向合食。
⑧围坐合食,传统用八仙桌,以前几乎家家都有,在有些人家八仙桌甚至是唯一的大型家具。后来宴客又有了圆桌,这是为了满足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由于圆桌席位不好分出上下尊卑,每桌人数也松紧可调不固定。所以,最初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 习惯,比如袁枚《园几》一诗就说道:“让处不知谁首席,坐时只觉可添宾。”
⑨不过,正是因为圆桌没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侧位,削去了人与人之间的贵贱高低,方显出平等原则。平等的观念,也可以算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目前,国际国内的一些谈判就使用圆桌会议的方式,强调平等、对话、协商。
⑩在《水浒传》中,梁山之上,聚义厅中也设有一张大圆桌。作者施耐庵大概也想用这张圆桌表达些什么,但最终,他还是让这一百单八将一一排了座次,宋江最终也没 有成为亚瑟王。
(选自《食色里的传统》,有删改)
36.关于《史记》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下列四图所示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7.对于文中所引用的资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史记》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为了说明项羽的形象特点。
B.第⑤段引用《礼经释例》中的话,总结了室中、堂上的座次安排。
C.第⑧段用袁枚《园几》一诗,说明古人很难摆脱圆桌合食的习惯。
D.第⑩段中用《水浒传》中的大圆桌,体现一百单八将的地位尊卑。
38.下面文字应该放入文中哪两段之间,请简述理由。
据说,“圆桌会议”起源于一千五百年前的英国亚瑟王,他让自己的骑士们以及罗马主教大人围坐圆桌,共商国事。骑士和君主间不排位次,平等沟通。每位骑士虽要为 成为自由人而在战场搏斗,却有极强的尊严感,没有仰人鼻息的怯懦,而是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斗士。亚瑟王的圆桌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公平世界。
放入第______段与第______段之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