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 (教案)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平均数 (教案)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07 09:4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事例初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引入平均数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了解、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特点,会计算平均数。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感悟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能力点设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核心问题链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引入语:课前我们布置了一张任务单,要求以“统计”为关键词梳理学过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品。(预设:气泡图、表格、文字表达等)
师:从梳理的内容中,我们回忆了用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并整体成统计表的形式,还学习了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评价语:同学们不仅能回忆梳理相关的统计知识,而且还关注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借助气泡图、表格等形式进行梳理,这也是我们复习学过知识的一种好方法。
问:那么谁来具体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有什么特点吗?
生: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反应数量变化情况。
小结语:同学们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一些概念也进一步温故而知新。
过渡语: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含义
1、在情境中引入平均数
师:同学们进行过哪些体育竞技项目?
师:前不久,学校组织了教师进行打靶比赛,语文、数学、英语老师组进行比赛,
打靶比赛成绩如下:
① 人数相同的小组比较
问:数学小组和英语小组,哪个小组打靶比赛的成绩好?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1:数学组的成绩好,因为每个对应序号的老师成绩都比英语组高。
评价语:你很会观察,发现了同一序号中数据的大小关系,一下子比出了数学小组的成绩好。
预设2:算出每组的总和做比较。
师:谁来求数学、英语小组的总和?
生:数学组9+9+5+8+9=40(环),英语组7+4+3+7+6=27(环),40>27,数学组成绩好。
预设3:算出平均数,然后做比较。
师:什么是平均数?怎么计算平均数?
生:这组数值的平均值就是平均数,用总和÷个数=平均数。
评价语: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种方法来比较出哪个组的成绩好,有直接观察得出结论的,也有想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的。
②人数不相同的小组比较
问:这是语文小组的成绩,和数学小组比,哪组好呢?
问:直接观察比较推理法、计算总和法、计算平均数三种方法还能用吗?
生1:语文小组比数学小组人数多,不能直接比。
生2:语文小组比数学小组人数多,比总和不公平。
生3:用比平均数的方法最合适。
追问:为什么用平均数才合理呢?
2、探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借助任务单合作探究
师:当人数不同时,怎么比才公平,你有什么办法?
请拿出学习单,同桌讨论,再把你们的方法写下来。
活动名称 平均数
活动目标 通过具体的事例初步认识平均数,会计算平均数。
活动任务
(2)交流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适时演示板书)
生:预设1:五2班去掉一个选手的成绩
预设2:求出平均每个人打了多少环
过渡语:你是怎样想的?括号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生:括号里的代表一共打的总数,再÷5就是数学小组平均每人打的环数。
师:小丁丁和大家的方法一样,我们来看看他的想法。
过渡语:和大家一样,第一步也是先求和。再把这些平均分给5名老师,看来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和以前的平均分有一定的联系。
师:那语文小组平均每人投的个数怎么求?
生:(7+10+6+7+6+9)÷6=7.5(环)
评价语:你也是用了求和平分的方法求出了语文小组每个人的打靶成绩。
3、联系条形统计图,利用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先来看数学小组的条形统计图,算出的8环在哪里?用手比划一下。
师:有的比8环高,有的比8环低,为什么8环就能代表数学小组5位选手的成绩?
生:通过移多补少,可以让每个人成绩都是8环。
师:我们来看一下(动画演示移多补少)
评价语:是呀,通过移多补少,我们发现8环确实能代表这5位老师的打靶成绩。
4、 揭示平均数定义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这个班级的打靶总数÷人数来比较的,得到的结果在数学中叫什么?
生:平均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平均数
师:关于平均数,书上是怎么描述的?打开课本33页,找一找答案。
交流:平均数定义,算法
小结语:这样,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的数叫做这组数的平均数(板书),也就是平均数=总和÷个数
探究二:推理体验,深化理解平均数
1、进一步交流理解平均数相关知识
师: 刚才数学小组,算式中的8和结果中的8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生:算式的8表示4号选手打靶的环数,结果的8是这几个选手打靶的平均数,反映的是数学小组打靶的整体水平
师: 再来看语文小组的条形统计图,这里没有一个人的成绩是7.5环,这个7.5还能代表语文小组6位选手的打靶水平?
生:我认为可以,可以通过移多补少,也能得到每个人都是7.5环。
师:所以这个7.5环反映的也是语文小组打靶的整体水平。
2、感受平均数与每个数据都有关系
(1)改变一个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师:如果数学组2号老师只打了4环(9→4),刚才算出的8环还能代表他们四人的整体水平吗?
生:不能,要重新计算
师:请你在任务单上算一算看。
生:(9+9+5+8+4)÷5=7(环)
(2)增加一个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师:如果语文组班再派一名老师上场,打靶成绩是9.6环,结果又会怎么样?
请你在任务单上计算
师:谁来说一说。
生:(7+10+6+7+6+9+9.6)÷7=7.8(环)
师:虽然语文组有高手加入,使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还是比数学组的平均数少。
小结语:平均数和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
3、观察发现,平均数与最大值最小值的关系
你发现平均数与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什么关系? (结合观察条形统计图)
生:平均数比最小值要大,比最大值要小。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条形统计图,谁来具体说一说看。
小结语:一组数值的平均数,一定在这组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
三、跟进练习:
1、学习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170cm,按这个身高统一定制队服,你觉得合理吗?
2、五1班学生平均每分钟跳绳87次,五2班学生每分钟跳绳91次,小丁丁在五1班,小巧在五2 班,小丁丁和亮亮相比,谁跳的快?( )
A.小丁丁快 B.亮亮快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
小结语: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不能反映个体数值大小。
3、有一篮子金丹,每个鸡蛋质量如下:56g,55g,54g,58g,55g,53g,54g,这篮子鸡蛋平均一个有多重?
听听小丁丁说法:我认为是52g,你同意吗?
评价语:你能根据对平均数范围的估计,快速进行判断。
师:请大家自己算一算。
这题的解题方法还可以是:50+(6+5+4+8+5+3+4)÷7
评价语:你能够根据数据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平均数,很会动脑筋。
五1班学生需要在小胖和小巧两人里选派一名代表参加今年1月份第11次投篮挑战赛,下图是小巧和小胖今年1月份前10次的成绩,虚线为各自的平均成绩,你觉得派谁代表班级参加第11次比赛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我选小巧,因为她打过100个的高分成绩
预设2:我选小胖,因为小巧成绩不稳定,波动很大;小胖成绩稳定,基本上都在平均数附近上下波动。
评价语:你能够利用平均数来判断两人各自的整体水平,合理预测两人成绩的发展趋势,为你的观察,分析以及表达能力点赞。
5、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国14岁的小将全红婵以466.20总分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十米台决赛中一举夺冠。跳水运动的得分的计算方法为:在每一跳中,5个人裁判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以中间3个有效分的总和乘以该动作的难度,得出的积就是该动作的实得分,最后计算的是几次跳下来的总得分。(每名选手跳的次数一样)
为什么最后比的是总分,而不是比平均数?
为什么每一次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联系旧知
师:其实求平均数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出现过,这道题中你能找出平均数是什么吗?总数和个数分别是什么?
出示:
某厂去年平均每月生产棉布2840千克,今年前10个月的产量就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产量还少350千克,今年前10个月平均每月生产棉布多少千克?
生:某厂去年平均每月生产棉布2840千克和今年前10个月平均每月生产棉布多少千克都是平均数,今年前10个月的产量总数和去年全年的产量都是总数,10个月是个数。
师:你能够把这节课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真不错。
四. 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任务单
平均数
最小值<平均数<最大值
(4+2+6+6+7)÷5
=25÷5
=5(个)
(5+10+6+7)÷4
=28÷4
=7(个)
总数÷个数
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的数叫做这组数的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