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小毛虫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小毛虫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7 13:5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毛虫》是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本文词句优美,语言描写生动。适合朗读、积累。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男生,对自然界的生物规律知道的比较少。教师通过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二年级的小朋友已有相当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学时花在识字上的时间逐步减少,教学中心慢慢地向阅读理解过渡。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掌握大部分生字,因此,生字教学时,教师只需有所侧重地指导几个字的音形义,就能完成识字任务了。更多的让他们读读课文里面文字包含的东西。并通过提问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3.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会写“整”字,会写“毛虫、叶子”等4个词语。积累“生机勃勃、九牛二虎之力”等词语。
了解小毛虫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变化。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走进小毛虫,了解小毛虫的特点。
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完整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视频,学习词语“昆虫”。
2.板书课题:小毛虫。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根据学习活动单自读课文。
出示学习活动单一: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分别对应课文的哪几自然
段?
交流反馈,看图理解结茧变蛹,说清小毛虫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变化及所对应
的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理解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
1. 学生根据学习活动单学习
出示学习活动单二: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呢?
2. 交流反馈。随机板书:可怜 笨拙
3. 学习生字“怜”。
4. 理解词语:笨拙。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1. 指名读,随机正音,评价。
2. 理解词语:打量、新奇的目光、生机勃勃。
3. 抓住既、也、更,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3. 朗读指导,用不同的语气读好第一自然段两句话,读出昆虫的充满活力与小毛虫的可怜。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1. 指名读,评价。
2. 找第二自然段中体现小毛虫“笨拙”的词或短语。
3. 理解词语:挪动(动画演示) 九牛二虎之力 仿佛 周游了整个世界
4. 朗读指导。
借助板书,复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 认读词语:昆虫、可怜、笨拙、打量、生机勃勃、挪动、九牛二虎之力、仿佛
2. 从课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 )的小毛虫 ( )的小毛虫
( )的茧屋 ( )的茧屋 ( )的茧屋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 (1)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2)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读词语,把序号填入小毛虫的不同生长阶段中,并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 (1)笨拙 (2)灵巧 (3)尽心竭力 (4)耐心等待 (5)飘然而起
抽丝织茧 (7)轻盈的翅膀 (8)色彩斑斓的花纹
(9)不悲观失望 (10)不羡慕任何人
()
五、板书设计:
22.小毛虫
小毛虫 茧 蝴蝶 昆虫
打量
结茧: 蛹 生机勃勃
(1—2) (3—6) (7) 挪动
可怜 九牛二虎之力
笨拙 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