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开始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历程:
阶级:
学习器物技术
(经济工业化)
学习政治制度
(政治民主化)
学习思想文化
(思想科学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18年开始
特点:
无产阶级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井冈山道路等
事件:
中国近代化开端
中国近代化探索史
近代化
探索史
发展史
近代化是指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
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核心
思想上的科学化。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指出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目的及基本主张;
2、自读教材,能够准确列举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活动及其历史意义等相关史实;
3.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感受中国迈出近代化第一步的艰辛与可贵。
4.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 ,知晓美日侵略台湾、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的过程。
一、洋务运动
1840 1842 1851 1856 1860 1864 1894 1895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患)
内忧
1.背景: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朕
的
心
好
疼
变
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恭亲王 奕 [xīn]
曾国藩
洋人的枪炮威严,器械严明,队伍雄整,吾应虚心忍辱向他们学习,学洋枪洋炮,学火轮船。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问题:请概括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的思路。
2.洋务派:指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建设近代国防,维护清朝统治的开明官员。
3.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
一、洋务运动
顽
洋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派
顽固派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洋务派思想家冯桂芬
主张:因循守旧的官员认为“赞夷师夷误国之策!”。
表示暂时支持
太后
慈禧
师夷长技以自强
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性质:晚清时期统治集团(地主阶级)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与西方资本主义
相关的事物
洋务
一、洋务运动
变法之争
一、洋务运动
4.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5.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6.洋务运动的口号: “自强”“求富”。
7.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8.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冯桂芬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为陛下分忧
中
体
西
用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一、洋务运动
9.代表人物:
1个中央代表 + 4个地方代表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①时间:
②口号:
③代表企业:
“自强”
19世纪60年代起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官办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④经营方式:
1.主要措施
⑤作用:大多位于我国沿海、沿江地区,我国资本主义兴起较早的地区。这里交通运输方便,也是外国侵略者最早进行侵略的地区。
最早的近代兵工厂
安庆内军械所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近代以来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大炮的厂房
生产出较为先进的武器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2)兴办近代教育
“臣等伏思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奕 《奏请创设京师同文馆疏》
①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
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书籍
③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清政府派遣了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
幼童典型代表
--詹天佑
1.主要措施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意义】开启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促进西学的传播。
(3)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辅助军事工业(解决资金、原料、燃料、运输等困难)
“求富”
官督商办
①目的:
②时间:
③口号:
④代表企业:
⑤经营方式:
19世纪70年代起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李鸿章—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张之洞—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由商人出资,政府委派官员来管理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特点:官办性质——封建性质的近代工业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4)建立新式海陆军
陆军:
从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
(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方法练兵)
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了变化
洋枪队,配备新式枪炮,采用西式方法练兵。这些军事改造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标志着中国军队从旧式陆军到新军的过渡和转型。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5)建立新式海陆军:
新式海军:19世纪80年代,在李鸿章的倡议下,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北洋舰队“镇远号”和“定远号”铁甲舰
福建水师军舰
海军衙门印章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材料二:时人曾形容道,对于官员来说,洋务企业“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虫蚁聚食,不尽不止”这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①外国势力的挤压
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
③洋务派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破产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洋务运动的影响
材料一:洋务运动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列列车。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的评论
材料二: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而入中国。而民用企业,则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四:“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积极影响: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②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消极影响: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运动是行不通的,改革应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西北:
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伊犁
东南:美、日侵略台湾
西南:
法国侵扰中越边界
三、美、日侵略台湾
(2)经过:1867年,美国借口“罗佛”号船事件,两次派遣海军陆战队到台湾南部琅桥(今恒春)登陆寻衅,均被当地高山族人民击退,使美侵台野心未能得逞。
(3)结果:此后美国便改换手法,转而采取勾结、支持日本进行侵略,自己从中渔利的政策。
1.美国侵略台湾
三、美、日侵略台湾
(1)背景: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凯觎中国东南海疆。
美国侵略台湾
日本侵略台湾
日本侵占琉球
改为冲绳县
琉 球
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率兵入台
三、美、日侵略台湾
(1)起因:1871年11月,中国邻邦琉球的一艘渔船因遭遇飓风飘流至台湾,部分船员为高山族人误杀。
(2)借口:此事与日本毫不相干,日本竟以此作为侵略。
(3)经过:1874年5月,日本在美国帮助下派兵侵犯台湾,在琅桥遭到台湾人民反击后退踞龟山,设立都督府。
(4)结果:10月,清政府接受英、美、法等国站在袒护日本立场上的“调停”,与日订立《台事专条》,日军限期从台湾撤退,中国“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
2.日本侵略台湾
琉 球
意义:台湾建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四、收复新疆
塞防与海防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
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大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
李鸿章
新疆
西藏
台湾
朝鲜
1、背景:
(1)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
(2)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伊犁。
(3)当时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的形势紧张,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海防”和“塞防”的激烈争论。
四、收复新疆
2、过程:
① 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命刘锦棠入疆,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新疆建省:
③1878年,成功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
④中俄交涉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中俄就伊犁问题交涉,清政府先后派崇厚、驻英法公使曾纪泽赴俄谈判。俄国肆意要挟,左宗棠再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清军士气亦为之一振。俄国最终在谈判桌上让步,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改订条约》俄国归还伊犁,但仍攫取不少利益。
1884年,新疆建省,改西域为“新疆”。
4、意义:
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注释:左公柳是晚清重臣左宗棠西进收复新疆时带领湘军一路所植道柳。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清代·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其二》
四、收复新疆
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五、中法战争
1.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清朝的藩属国越南,刘永福受邀助越抗法。
1883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
2.战争经过
(1)马尾战役:1884年,法国军舰闯入福建马尾军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
(3)镇南关大捷:1885年初,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于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
(2)进犯台湾:法军攻占台湾基隆港,刘铭传率部击退。
冯子材
刘永福
【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
1885年6月,清政府以胜求和,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五、中法战争
五、中法战争
3.结果
(1)与法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
(2)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
4.影响
(1)法国侵略势力伸向西南地区;
(2)台湾建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马尾
中法战争形势图
课堂小结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边疆危机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
4、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5、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6、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7、主要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兴办新式教育
(3)创办近代民用工业(4)建立新式海陆军
8、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9、评价:①地位②积极性③局限性
1、东南:台湾危机
2、西北:左宗棠收复新疆
3、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
随堂训练
1.奕 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就可以镇压人民的反抗,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由此可见,封建地主阶级开展的这次运动最大的目的是( )
A.增强了清政府的科技实力 B.维护封建统治
C.抵御了外来侵略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2.1879年,《纽约时报》报道称,洋务派“已经获得皇帝陛下的许可,在上海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纺织厂——上海织布局”。该报道说明,洋务运动( )
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C.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关注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C
随堂训练
3.清代杨昌浚在《恭颂左公西行甘棠》中写道:“上相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称赞的是( )
A.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
B.李鸿章创办军事工业
C.张之洞创办民用企业
D.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