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品读翠鸟外形、动作等语句,体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2.能运用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细致观察身边的事物,记录观察所得,并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3.感受观察给生活带来的无尽美好,激发对万事万物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
掌握仔细观察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有序地仿写生活中的情景,为习作打好基础。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回顾有序观察
1.整体感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这只鸟?(外形、动作)师相机板书。
2.课件出示文章第二段,指名生朗读。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3.回顾方法:作者通过有序的观察,抓住鸟的羽毛、翅膀和嘴进行准确描写,给我们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板块二:设置疑问,观静态突特点
1.质疑引思: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是善于思考的,你发现小作者的疑问了吗?课件逐行出示第三段的四个问句,指名生读。
(1)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2)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3)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4)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引导孩子读好问句,并在思考中继续开启观察之旅。
2.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着不知有多久了……
作者坐在小船上,雨后,无意发现船头站着一只鸟,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出示水墨画乘船图,船头站立一只翠鸟,营造观察场景)
3.静态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这是一只(彩色、美丽)的鸟。从哪些地方具体写了翠鸟的美丽与彩色?
4.对比:课文语段和没有对应颜色特点的语段对比赏析。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围绕首句中“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中的“彩色”入手,细致描写翠鸟的外貌,并通过羽毛、翅膀、嘴的颜色将“彩色”写具体。
第一个写作策略:紧扣事物最突出的特点,写对应写具体。
5.运用作者观察方法来描述这只孔雀,把孔雀尾巴的特点,从几个方面具体说出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观察得仔细,描述得生动!
迁移训练(时间两分钟)
这只孔雀的尾巴多么_____的____啊! !
板块三:特写场景,观动态抓动词
1. 默读课文,提取信息:这篇课文中还有一处关于翠鸟的观察也非常细致,你能不能找出来?用“——”画出。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语段,圈出翠鸟捕鱼的动词。
同桌配合边读边表演,感受翠鸟动作的特点。
3.交流汇报:
(1)很多动词:冲、飞、衔、站、吞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细致。
(2)播放翠鸟捕鱼的短视频,配合同学表演体会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4.小结:正是因为作者非常仔细地观察,用了非常合适的连续动词形容翠鸟的动作,给读者展现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翠鸟,如果说刚才的细致描写是静态的,现在的动作描写就是动态的。作者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就是如何去观察,不仅可以观察静态的,还可以观察动态的。
提炼第二个写作策略“连续动词法”:对于描写其他动物或者人,也可以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再用上恰当的连续性动作,生动地展示动态画面。
迁移训练,观看视频:用连续动词描写动物捕食的情景。(时间两分钟)
5.朗读动静两处描写的句子,两处细致描写,一静一动地把这搭船的捕鱼高手翠鸟写活了。
板块四:走进生活,多元感官细观察
1. 出示课后习题:除了翠鸟,作者还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
(1)天上下着大雨,作者在船舱里,虽然看不到,却能通过声音知道雨水是打在船篷上的。
细心听:作者在船舱里,虽然看不到,却能那么清晰地听到雨点沙啦沙啦的声音。听雨水的声音,从“打”判断雨点很大。
(2)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用心想:“用力地摇着橹”中“用力”是因为雨很大,可能还有风在刮,所以可以想象到船夫用力划船的样子。
提炼第三个写作策略:多元感官写生活
2.指导朗读两处静态动态描写,深入感知仔细观察,并准确表达的妙处。
风雨中,作者虽居舱内,却将这一幅有声有色的雨景图展示在我们的面前,不得不佩服他仔细观察的能力。
3.表达练习:
(1)出示白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顺序描述其外形特点。
(2)想想生活中小动物的动作,用两三句话说一说小猫或小狗的一组动作场景。
4. 总结延伸:大自然中,不仅仅是这只外形美身手快、有灵性会搭船的翠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流淌的小溪、雪中的松树、欢快的鱼儿,无处不是多彩多姿。同学们要用心感受,并用文字记录这个美妙的世界。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突出特点写具体
仔细观察 连续动词写生动
多元感官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