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各课同步习题课件(打包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各课同步习题课件(打包8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7 13:46:16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活动一
诗歌朗诵会】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
明珠,雅思中学开展“读经典诗文
品古今雅
韵”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学校将举行诗歌朗诵会,请补写开场白中的
诗句。
风景是诗意的,人生也是诗意的,你用
什么心态行走于尘世,尘世就会馈赠你一个
什么样的人生。
范仲淹以“记”赠友,《岳阳楼记》中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既重申自
己的志向,又有对老友的规劝;欧阳修被贬
滁州,《醉翁亭记》中“②
苍颜白发

然乎其间(者)”的醉态,尽显太守与民同
乐,励精图治的酣畅与满足;张岱游西湖,
《湖心亭看雪》中“③
雾松沆砀
天与
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尽显他痴迷
雪景,超然世外的情怀;李白遭遇谗毁,《行
路难》(其一)中“④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满含他对理想的执
着,失意中仍心存希望;刘禹锡改革失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⑤
沉舟侧
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体现他
通晓新旧交替,展望未来风光的乐观;苏轼
弟兄分离,《水调歌头》中“⑥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殚娟
”仍借月抒怀,表达美好祝
愿,尽显旷达胸襟
(活动二品诗文雅韵】
语文老师推荐同学阅读下面古诗文,请完
成2一3题。
(一)鹧鹄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
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③细细香。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开头两句,词人用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
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景物容量很大,
堪称妙笔。
B.第三、四句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
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写出红蕖香气
之浓郁。
C.词人写景善于调动各种感官:从听觉写
“蝉”鸣叫;从视觉写“白鸟”翻飞与“红蕖”
照水;从嗅觉写“红蕖”香气。
D.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说天公殷勤送来
凉雨,“殷勤”二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
感慨。
3.请你补全下表中的内容。
所绘画面
所抒情感
远处郁郁葱葱
的树林尽头,有耸
立的高山;近处竹
表达了词人被
林围绕的屋舍边,
贬滴时的落寞


有长满枯草的小池
烦乱,体现了词
塘,蝉鸟缭乱。
人白寻安慰、无
空中不时有白色的
可奈何的心境。
小鸟飞过,塘中红
荷花散发幽香。
2
表现了词
人在大自然的
太阳即将落山时,
抚慰下平静和
词人拄着藜杖在村
下片
旷达的心境,也
外、古城旁的小道
暗示了词人被
上漫步,享受雨后
贬黄州时内心
的清凉舒爽。
的苦闷、抑郁和
无奈、失落。(共8张PPT)
第三单元同步写作指导
议论要言之有据

技法点晴
论据怎样用
课文例析
真实、准确
如《敬业与乐业》中,引用了孔子“群居终日,
我们在写作时,应该先确认事例是否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来论证无业的坏处,
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引述准确。
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证明、支撑
如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有的同学拿来证明
写作中,论据的使用是为了证明自己
“求贤若渴的精神很重要”就很有说服力,而有的
的观点,使用材料必须保证材料与观点一
同学拿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显得有点牵
致。
强了。
概括、凝练
如《敬业与乐业》中引用“虽天地之大,万物之
使用事实论据时,只要通过概括叙述
多,而唯吾蜩翼之知”来强调要忠实、要敬业的观
以及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
点。梁启超引用这个事例时并没有全部记录,
间的联系即可。
是选取了最能概括这个故事精神的句子,既论证
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
了自己的论点,又简洁明了。
行阐发。
丰富、变化
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以百丈禅师不做事
使用丰富多样的材料。可用历史事
就不吃饭、佝偻丈人专心承蜩、总统与黄包车夫做
件、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
各自工作的例子为事实论据,还引用了《礼记》、孔
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
子、朱子的论述作为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
论据。
据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写作实践
【题目】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
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思维导图】
故事7
诚信是什么
事实论据
明确论点
例子
为什么要诚信
名言
选择论据
谈诚信
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
俗语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佳作引路】
谈诚信
我国流传着许多有关诚信的名言,如“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
①引用有关诚信的
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等。①的确,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名言,引出论题。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
对自己的基本信任,我们岂不是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诚信的人犹如繁星,在历史的长
河中熠熠生辉。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
②巧妙选用商鞅、
骈不负信,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季礼挂剑了却徐国国君心愿,被传为千
臾骈、季札、宋庆龄等不
古佳话。
同时代的人物重诚信的
时空变换,可诚信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许多伟人也是诚信的坚例子,说明“诚信是中华
守者和力行者。宋庆龄有一次向幼儿园的孩子们许诺,儿童节那天会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
去看望他们,但儿童节那天天气突变,倾盆大雨下个不停,老师和孩子观点。
们以为她不会来了。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宋庆龄熟悉的身影又出现
在他们的视野中,孩子们兴奋不已,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事后她说:“既
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共36张PPT)
然王
基础任务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林壑(he)
琅琊(y)
伛偻(yǔIlǚ)
野蔌(sù)
阴y(翳)
gong(觥)筹
山yáo(肴)洒Iiè(洌)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林壑尤美(特别、尤其)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3)醉翁之意(意趣,情趣)
(4)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5)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A)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作亭者准
水落而石出者
C.山之僧智仙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A.在;B.…的人/表判断;C.的/代词,指“琅琊
山”;D.表递进,并且/表承接。
4.下列句子中的“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
表示陈述。下列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
A.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环除皆山也。
D.太守谓难?庐陵欧阳修也。
【解析】A、C、D项的“也”都是表示判断,B.表示陈述。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
酒上。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
早晨上山,晚上回家,四季的景色不
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
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
6.理解默写。
(1)本文中表示“言在此而意在彼”之意的名
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
之间也
(2)文中描写山中四季美景的句子是
野芳
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
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日出
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课内阅读练
读《醉翁亭记》,完成下列题目。
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一处)
醉/能同其乐
8.《醉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
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9.联系全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表达作者虽被贬,仍能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的乐观旷达的胸襟,没有消校对待,依然积
校从政心系百姓的志趣。(共34张PPT)
然基础任务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毳衣(cuì)
沆砀(hang dang)
一芥(jie)
毡(zhan)
孥(nd)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2)余拏一小舟(撑(船))
(3)拥毳衣炉火(裹、围)
(4)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
(7)客此(客居)
(8)及下船(等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
C.见余大喜/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
【解析】A.这/表判断的动词;B.还;C.副词,非常/形容词,
大的;D.全数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
道别。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從迷,还有像您一样堀
迷的人。
5.根据要求填空。
(1)本文作者
张岱,字宗子,号陶
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
(朝
代)文学家,著有《
陶庵梦忆》《西湖
梦寻》等。
(2)文中正面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松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3)含蓄表达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莫说相公
更有似相公者
(4)任意默写两句写“雪”的诗句。
示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内阅读练
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以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西湖
雪后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
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特征。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他在明
亡后追忆崇祯五年的事情,含蓄地表达了
自己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
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
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
描写。
【解析】D.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描写。
7.这篇文章可谓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
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
小。人“”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
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8.“痕、点、芥、粒”这几个量词有何作用?
写出了视觉效果,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
过是沧海一栗。(共25张PPT)
基础任务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金樽(zun)
投箸(zhù)
侧畔(pàn)
绮户(qi)
qi(歧)路
cang(沧)海
宫què(阙
)chdn(弹)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2)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3)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4)把酒问青天(持、执)
(5)高处不胜寒(承受)
3.按要求默写填空。
(1)表达对别人的美好祝愿或者实现自己人
生理想的坚定信念时,我们常常引用李
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的名句“长风
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来
表达。
(2)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
光看待新事物,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沉舟侧衅千帆
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恰好
表达了这种观点。
(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正如苏轼在《水
调歌头》中所写的“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那样,人生既有悲
苦,也有欢乐,不可能事事圆满。
望课内阅读练
(一)行路难(其一)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
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
对乘舟垂钓这样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限忧虑
和焦灼不安的心声。
【解析】C.连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
统治者的重用,以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5.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示例:连用四个三字短句,而且运用反复
的修辞手法,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
灼与苦闷。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这首诗曲折地表现了作者长期远贬异地
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既并点明酬答
题意。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作者对物是人
非的感慨。
D.“长精神”表达了作者重新投入生活的意
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
【解析】B.“点明酬答题意”应在尾联,而非一、二句。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
什么哲理?
新生的事物必然莲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
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
物)。(共36张PPT)
然基础任务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谪守(zhe)淫雨(yin)
嗟夫(jie)
怒号(hdo)
冥冥(ming)
汀兰(ting)
偕忘(é)
hào(皓)月
朝hui(晖)
沙ōu(鸥)
波Idn(澜)
sā0(骚)人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4)先/天下之忧/而忧。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越明年(第二年)
(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贬官)
(4)朝晖夕阴(日光)
(5)薄暮冥冥(迫近)
(6)沙鸡翔集(停息)
(7)春和景明(日光)

(8)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4.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的情况。
(1)百废具兴
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
事业”。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形容词用作名
词,“贤人、才华出众的人”。
(3)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词作状语,“在…
之后”。
(4)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名词作状语,“向
北”“向南”。
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
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
暗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
形。
阴冷的风怒乳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
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
形体。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
哉?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
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这是什么缘故呢?
(4)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浮动的尤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
像沉入水中的玉壁。
6.默写古诗文。
(1)《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
静影沉
壁”一句,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
了洞庭湖的月夜美景。
(2)《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的
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
”,“退”指
的是“处江湖之远
99
(3)《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表现了
“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忧国忧民的思想
境界。
(4)一位父亲叮嘱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
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
楼记》中所说的“
不以物喜
不以(共14张PPT)
一、理解默写。
1.《月夜忆舍弟》中从听觉写边地秋夜的诗何
是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2.《月夜忆舍弟》中通过视觉写景,表达思乡之情
的诗句是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3.《长沙过贾谊宅》中借草木萧条表现惆怅伤
感之情的句子是
秋草独寻人去后
林空见日斜时
4.《长沙过贾谊宅》中借贾谊和屈原两位先哲
来表现自己悲哀命运的诗句是
汉文有道
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5.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自己直
言上谏,结果却是“朝奏夕贬”的句子是
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干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
坷难料的何子是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它与李白《行路难》
(其一)里的“
欲渡黄河水塞川
将登
太行雪满山
”有异曲同工之妙
7.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
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
鸡声
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8.《商山早行》中点明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二、赏析诗歌。
(一)《月夜帆舍弟》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
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额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
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
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
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
用?
描写了鼓声和雁声。点明了月夜的背景,
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孤寂凄
凉的心情。
(二)《长沙过贾谊宅》
1.本诗额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渲染长沙贾谊故居萧条、冷落、寂寥的氛
围,洪托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
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
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三)《左汪至蓝关示侄孙湘》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自己忠心而遭贬的愤怨。
2.这首诗在虚词的运用上很得体,如“欲为”
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一片忠心和坚
强的信念,同时也杼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慨以
及不屈不挠、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