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2.2009年10月8日,德国女作家赫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缪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直接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评审委员会评述的文学特点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西风颂》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悲惨世界》
3.在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家表现了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材料描述的美术流派特征属于
A.现代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5.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A.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B.维新派 顽固派 革命派
C.保皇派 革命派 维新派 D.洋务派 革命派 保皇派
6.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该名人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 B.梁启超 C.严复 D.康有为
7.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8. “这些哲人(指启蒙思想家)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9.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10.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11.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12.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13.“近看一塌糊涂,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栩栩如生,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看上去乱七八糟、随心所欲的每一个色点,都是经过科学的、精密的计算,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学家或者数学家。这种表现技法当属
A.古典派 B.荒诞派 C.印象派 D.现代派
14.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这个流派是指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15.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16.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揭开了维新思潮的序幕
C.开启了实业救国的先河 D.迈出了师夷长技第一步
17.《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与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关的事件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18.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19.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20.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人们思维最大的影响是
A.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告诉人们要与时俱进 D.使人们有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21. 1964年10月16日,寓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 中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C. 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2.阅读下列《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学成就项目 基础研究年限(A) 应用研究年限(B) 生产推广年限(C) B—A年差 C—B年差 C—A年差
1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2 电话 1820 1876 1881 56 5 61
3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4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5 晶体管 1947 1951 1953 4 2 6
6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①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③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④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促成上述科学成果诞生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23.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4.“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
25.将“神六”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箭”,中国古代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26(17分)纵观中国近代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步入向西方学习的进程,这一时期,不同阶层的中国人以不同的方式拯救者中国的命运,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不断提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人先后拜了三位老师,即:欧美、日本和苏俄。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哪些历史事件体现了“国人向欧美和日本学习”?在“拜师”过程中学到了什么?(5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的表现。(6分)
材料二 下表中的材料均摘自《孙中山全集》中孙中山先生的几则言论
1906年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分作两次去做。
1912年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24年 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位。
(3)依据材料二,请以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为例,说明它是如何不断完善的?(3分)
材料三 “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4)试分析“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的原因。(3分)
27.(15分)一些学者认为文化都是以自我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心的。在文化接触的初期,每一种文化都认为自身文化优于对方,只是在持久的文化冲突中,得势一方的这种观念才能保持下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也证明了这一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之洞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1)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主张如何对待中西文化?这一主张在对待中西文化方面有什么进步性?(5分)
材料二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可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创立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导致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材料三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陈独秀的观点是什么? 他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中西文化在中国的境遇有什么不同?(4分)
(4)上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体现了怎样的内在一致性?(2分)
28.(15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犹如一股春风开始吹遍中国大地,并在中国扎根、发芽、结果,历经曲折,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19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对她(中国)来说特别残酷……现在中国……发奋要成为一个大国,惟一的大国,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因此它渴望付出双倍的革命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正如过去中国欣然……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那样……。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二 毛泽东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R·特里尔《毛泽东传》
材料三 邓小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理论上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的重大突破,在实践上制定了一系列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政策,这些政策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20世纪初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获取“新的资源”主要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背景。(4分)
⑵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 “使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泽东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请你以20世纪20—50年代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史实加以概括说明。(5分)
⑶ 材料三中“新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在理论上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的重大突破”?(4分)
⑷ 上述史实说明了什么?(2分)
1.C 2.C 3.A 4 B 5.B 6.C 7.D 8.C 9.A 10.C 11.D 12.D 13.C
14.C 15.D 16.A 17.B 18.A 19.C 20.A 21.A 22.B 23C24C25A
26.(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政治体制;民主共和、科学的思想。(5分)
(2)救亡图存是学习西方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6分)
(3)完善:最初的“民族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反对盲目排满,将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联系起来;1912年,增加了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的内容;1921年,又增加了明确反帝,实现中华民族解放的内容。(3分)
(4)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把学习西方与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起来;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是中国进步的两大障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和妥协。 (3分)
27. (15分)(1)主张:中体西用。(2分)
进步性:它是一种含有变革图强的思想,在一定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弊端和西学的合理之处,主张吸收外来文化,重新建构民族文化;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分)
(2)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2分)
原因: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封建势力强大,以儒家思想来宣传变法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2分)
(3)反对独尊儒学;儒学阻碍社会进步。(2分)
后果:传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遭到动摇;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2分)
(4)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2分)
28.(15分)⑴ 开始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1分)
历史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3分)
⑵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1分)
特色: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道路。(4分,答出两点即可。)
⑶ 新的时代特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文革”结束,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分)
突破: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分)
⑷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