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朴素中见诗韵,在春意中见真情《春》教学设计
PART.01
单元目标
1.在重视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段句的重音和停连,体会声韵和节奏,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边读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领略景物之美。
3.在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过程中,对这些句子的揣摩和品味,体会其表达效果。
4.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文意以及表达的需要对文段句标注好重音和停连,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能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本单元三篇文章的写作构思,写一篇关于景物的作文。
PART.02
教材分析
《春》是2024年新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近代文学家朱自清的一篇关于写景的散文。本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带有诗的韵味,语言清新,活泼,优美,并大量的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借助对采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品味语言的能力,并对学生写好一篇关于景物的作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从而激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美好。
学情分析
小学的时候,学生学过很多关于写景的课文,对于《春》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写景散文的基础。但是,这是学生刚进入初中的第一篇课文,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停留在小学阶段,很有可能不适应新老师以及新的教学方式。更何况,这相对于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对重音和停连的学习,能根据文意和表达的需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寻找出文中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语句,品味其语言的生动性,体会其表达效果,并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事物的特点。
3.借助想象,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写作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语句,感知朱自清清新,活泼,优美,并带有诗的韵味的语言特点。
重点:借助想象,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写作结构。
PART.0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激趣导入,通读全文
一、激趣导入,作者简介
1. 展示图片,教师述说:春天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季节。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2.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二、梳理字词,跟读全文
1. 教师播放名家朗读视频,并组织学生跟读。
字词积累:读读写写的词语,音形义。
活动二:学以致用,激情朗诵
一、对比感受,体悟重音和停连的作用
1. 出示两个朗读视频以及音频,组织学生认真听。
2. 组织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3. 出示p18页的链接材料,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意义及标注。
4. 教师展示根据名家朗诵,对《春》第三自然段标注重音及停连,组织学生根据标注进行朗读。
二、根据文意和表达需要标注重音和停连
1. 分析第四自然段文意和作者的表达需要。
2. 根据要求对《春》第四自然段标注重音和停连。
三、结合重音和停连有感情的朗读文段
根据要求,给全文标注重音和停连并朗读
活动三:分析对比,品味语言
一、了解概念,积极实践
1. 展示P5的比喻
2. 找出文章中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3. 朗读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二、修改句式,感受不同
1.将这些比喻句改为陈述句。
2.对比感受,体悟采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三、学以致用,积极实践
1.根据学法大视野P2的核心考点讲解,完成学法大视野P3第六题的第三小题。
第二课时
活动一:借助想象,了解文意
一、回顾全文,积极想象
1.作者朱自清在《春》这篇文章中写了春天的那些事物?
2.学生回答:草,花,风,雨
二、了解文意,形成画面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描写春天的几幅图(适时教学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草——春草图——草的特点——春草潜长图
花——春花图——花的特点——春花绽放图
风——春风图——风的特点——春风吹佛图
雨——春雨图——雨的特点——春雨滋润图
2.春还写了什么?
开头——盼春(盼望,东风,脚步)——春天渐来
结尾——赞春(新,花枝招展,健壮)——春天的美好
3.还有一个部分,是写什么呢?
人们如何迎接春天的到来——迎接春天——迎春图
活动二:积极思考,把握结构
一、根据问题积极思考
《春》是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来写的呢?
二、研讨交流,把握结构
活动三:归纳总结,提升自我
总结全文: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根据文意和表达的需要给文章标注重音和停连,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学习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懂得了《春》的写作结构,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像朱自清一样发现大自然的美,写好大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