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2024-2025学年度(上)七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辽宁省2024-2025学年度(上)七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7 14:2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
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一方面必
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
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
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
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
6.汉武帝时,卫青以侍中身份“出入禁中、顾问应对”,后因其三次
北伐匈奴有功,武帝“以青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代行太尉职
权。武帝临终时,又以侍中出身的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丞相
之上,统领朝政。这反映出武帝时期()
A.外戚势力控制朝政
B.军功阶层长期把持期政
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中枢权力运行机制调整
7.嘉峪关魏晋墓葬群3号墓有表现汉人放牧的壁画;嘉峪关6号墓的
壁画中有描写羌人耱地、氐人耙地和披发者耙地和汉人妇女狩猎的图;
在酒泉丁家闸5号东晋时期墓葬中发现的燕居行乐图,出现了属于龟炫
乐器的腰鼓。这些发现可用于佐证我国古代()
A.少数民族渐趋封建化
B.丝路沿线商业繁荣
C.中原文化辐射力下降
D.民族间的互动交融
8.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社会经济十分繁荣。下列史料中,能用来论
证这一结论的是()
A.“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倍增,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B.“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校量。”
C.“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D.“其先也,欲以方镇御四夷,而其后也,则以方镇御方镇。”
高三历史共8页第2页
9.表1为唐代兵部尚书来源数量统计表(单位:人)。据表可知当时()
表1
家庭出身
入仕途径(详细可考)
郡姓
门荫
皇族
(古代操纵郡邑
非郡姓
科举
(因祖、父辈地位
其他
地方权力的世家
而在入仕方面享受
大族)
特殊待遇)
5
71
20
69
5
9
A.门荫成为选官主流
B.门阀士族控制人事权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世家大族文化素养高
10.唐朝中后期,品秩较低的翰林学士逐渐取代中书舍人,掌管国家制
诏之权。德宗时期,翰林学士陆贽被视为亲信,“虽有宰臣,而谋猷参
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这一变化()
A.可有效减少决策失误
B.保证了政治清明高效
C.导致中书省不复存在
D.使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11.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
闲时参加军事训练,战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
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
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这一变化()
A.客观上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
B.推动了雇佣关系普及和发展
C.必然导致藩镇割据局面
D.促使均田制度渐趋瓦解
12.唐代的诗歌繁荣、种类丰富,其中讽喻诗具有明显的“谏言”性
质。如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
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这说明唐代讽喻诗()
A.具有经世精神
B.促进监察体系的完善
C.有效限制皇权
D.推动科举制度的繁荣
高三历史共8页第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