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自然的声音 (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找出课文描写的几种大自然的声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重点:找出课文描写的几种大自然的声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阐述,引入情境。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包罗万象、生机勃勃,有壮观恢宏的山川湖海,有柔和秀美的花草树木,还有姿态万千的飞禽走兽……。春天的一棵小草,夏天的一场大雨,秋天的一枚落叶,冬天的一片雪花,我们所见的每一种美景,都是自然的馈赠。但是,自然的馈赠远不止这些,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一样让人沉醉其中。是什么呢?请你们仔细地听一听! 2.播放记录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欣赏感受。 过渡: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好听吗?这是不是也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中,去感受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标出段落序号,圈出生字新词。 (3)你觉得哪些句子特别美,做上记号,认真读一读。 2.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指名学生认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2)识记、拓展拟声词。(呢喃 淙淙 潺潺 哗哗 唧哩哩 哗啦啦 轰隆隆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①指名学生认读,齐读,教师归纳小结。 小结:大家对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非常清晰,而且读得非常有节奏感,听起来美妙极了!大家肯定早就发现了,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像这类词,我们把它们叫作拟声词。 ②你还能说一两个这样的拟声词吗? 示例:上课铃声——丁零零,青蛙叫声——呱呱,猫叫声——喵呜,春雨——沙沙沙。 ③出示课后题第3题,引导学生交流表达。 示例:清晨公园的微风是“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夏天下暴雨前的狂风是“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一些电影里也有狂风大作的场景。 ④再次播放记录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声音带来的不同感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大自然的什么声音? 2.出示课后题第2题,引导学生填空。 3.引导学生找出全文中心句。 过渡: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声、水声,还有动物们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所有的声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课文中有一句话,不但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还写出了所有声音的共同特点,是哪一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对了,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美妙”就是声音的特点。 4.齐读第1自然段。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进一步积累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想象,感受声音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3.背诵第2、第3自然段。 4.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进一步积累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想象,感受声音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3.背诵第2、第3自然段。 重点: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总起句、中心句。它是哪一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大自然中的这些声音到底如何美妙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去聆听吧。 3.出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大胆想象,美读悟妙。(学习第2自然段——且听风吟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共有几句话?(4句。) 2.读第1句,你读懂了什么?(作者把风比喻成一位音乐家,他特别喜欢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 3.教师范读下面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微风和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明确:抓住“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来体会微风的温柔,抓住“激动”“力量”“威力”来体会狂风的雄壮,从而感受到风声的美妙。 4.指名学生朗读,男女生合作读,读出感情。 过渡:你们真是小朗诵家,懂得利用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表现不同的风的特点。风除了演奏温柔舒缓的小夜曲和雄伟激昂的交响乐以外,还会演奏什么歌曲呢? 5.引导学生感受更多不同的风声。 (1)学生朗读段落,再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不同的树叶会有什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季节又会有哪些不同的声音? 示例:柳叶—沙沙,杨树叶—啪啪,梧桐叶—唰唰;春风—轻柔,夏风—火热,秋风—冷清,冬风—凛冽。 (2)师生合作,将体会融入文中读一读。 6.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二)直观感知,美读悟趣。(学习第3自然段——雨的序曲)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再集体品赏。 (1)为什么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2)你最喜欢哪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②想象一下,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咚咚、嘭嘭、沙沙、噼里啪啦、淅淅沥沥、叮叮咣咣……) ③这么热闹的音乐会,谁来读一读?(鼓励学生主动朗读)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呢!你发现这些声音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响,越来越大。) 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淙淙、潺潺、哗哗。) ③还有哪些词语也让你感受到水声越来越大?(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 ④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预设:引导学生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⑤指导朗读。让我们顺着小雨滴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大海。 3.教师过渡,出示课后“阅读链接”《瀑布》。 (1)教师示范朗读。 (2)找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体会。 明确:“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两行诗运用两个比喻写出了瀑布的声音,体现了瀑布的壮观、神奇。 (3)你还听到过哪些水声?(水沸腾时的咕嘟咕嘟声,水流进下水道时的咻咻声,还有冰雹、雪花落下的声音……大自然中的水声多丰富啊!) 4.学生试背第3自然段。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三)角色体验,美读悟乐。(学习第4自然段——动物欢唱) 1.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议。 2.出示填空,教师引读,学生补充填空。 填空: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 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 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 。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 , !” 3.想象:大自然中,你们还熟悉哪些动物的叫声? 示例:公鸡——喔喔;小狗——汪汪;小羊——咩咩。 4.趣味表演,请学生模仿相应的动物的叫声。 5.指名快快乐乐地读这一段,齐读。 三、总结写法,拓展练笔 1.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梳理段落结构。 小结:回顾第2至第4自然段,这3个自然段分别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总起句。段落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些句子我们叫它们分述句。这二者合起来就构成了先总述后分述的段落结构。利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晰。 2.回顾总起段。 过渡:那么这三段内容,又是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呢?(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写出了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的特点,下面的3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1自然段来写的。第1自然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在文章的开头,就是总起段。(齐读第1自然段。) 3.教师小结过渡,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听到的“美妙的声音”,完成课后“小练笔”。 过渡: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呈现出了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除了文中描写的声音,你还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 提示:(1)在上一环节交流的声音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想写的声音。(2)试着用上一些拟声词描写声音。(3)发挥想象,可以想想这些声音像什么,让人听了会产生什么美妙的感受。仿照课文中的表达写下来。参考课后第3题给出的词语,或文中的优美语句。(4)围绕一个声音来写即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