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名著解析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一、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火把》、《向太阳》等。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也享有声誉。其诗歌以“土地”“太阳”“河流”等自然景物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
·艾青的生平和创作时期:
·生平:1910-1914年:出生于浙江地主家庭,被寄养在贫苦农家。
1928年:考入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1929年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开始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
1985年:获得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
1996年:5月5日凌晨逝世,享年86岁。
·创作时期:“大堰河”时期(1933-1937):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革命和光明的向往。
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透明的夜》《芦笛》《马赛》
“向太阳”时期(1937-1940):诗歌创作高峰时期,祖国苦难的忧郁和对光明、理想追求。
代表作:《复活的土地》《北方》《旷野》《向太阳》《火把》
萎缩停顿时期(1941-1978):在延安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代表作:《黎明的通知》《献给多村的诗》
归来的歌”时期(1978-1996):又一个高峰期,理性的挖掘,更为凝练、深邃。
代表作:《归来的歌》《雪莲》《光的赞歌》
创作背景:
抗战全面爆发前的诗歌创作:1932年,他在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及其他八首诗,后来组成他的第一个诗集《大堰河》。除此以外,在早期,诗人还写了许多短诗,其中《太阳》《春》《黎明》等构成了一组向往光明、歌唱理想的诗篇。
抗战时期是诗人创作的高潮期:这一时期,诗人的视野扩大了,诗的主题开掘更深了。短诗集有《北方》《献给乡村的诗》《旷野》《黎明的通知》,等等。这一时期,诗人将对祖国苦难的忧郁和对光明、对理想的欢愉结合在一起,对祖国苦难的认识更深沉,对光明的认识逐步深化。抗战时期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这是他创作的第二高峰期,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30年代到70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三、作品文体介绍:
《艾青诗选》里的诗歌主要以现代诗的格式进行创作。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最初试验并倡导新体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体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诗歌流派主要有“新月派” “七月派”“九叶诗派” “朦胧派”等。
艾青的诗歌风格:
(1)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风格凝重、深厚、大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2)继续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诗情深沉,诗意警策,如《镜子》,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
(3)诗中有画:诗作既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又有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阅读要点:
①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也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新的统一。
②注意品析诗歌的语言:艾青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他对光与色的捕捉、渲染。
③找出诗歌的意象:艾青诗歌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④体会诗歌的理性美:诗歌除了语言美、意象美、形式美、情感美之外,往往还有理性美。
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
内容赏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通过对乳母大堰河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她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歌颂了她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人反复咏叹,描绘了由农夫、少妇、母亲和垦殖者所构成的画面,表达了对困苦的下层人民的悲悯和对祖国命运的忧伤。
·《手推车》:诗人借助手推车这一意象表现出“北国人民的悲哀”,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苦难制造者的抗议。
·《向太阳》:这首诗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借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抗战高潮到来之时的激奋之情。
·《我爱这土地》(九上第三课):诗人借一只生前“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的鸟的形象,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真挚、至死不渝的爱。
·《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诗句散而有致,热情歌颂了光明、幸福的象征——黎明,抒发了诗人期待革命胜利的强烈愿望,倾吐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火把》:这首诗借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礁石》:礁石经风吹浪打而屹立不动的形象,不仅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更象征了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鱼化石》:借助对鱼化石被无故尘埋的描述,表达了生命不能离开运动、活着就要斗争的生命哲思,抒发了对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
·《镜子》:写镜子“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真实又直率,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诗人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光的赞歌》:写光和美的联系,“只是因为有了光/我们的大千世界/才显得绚丽多彩”“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光大公无私、照耀四方,即光是正面的象征,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
主题思想:
①把最真诚的歌献给农民。他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出发,向他们呈献自己最真切的诗情。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抗战时期,他的诗作几乎取材于农村,而这一切正是中国当时农村的现实。诗人表达了对祖国大地上生活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和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诗人不但赞颂了中国农民的勤劳纯朴善良等品质,而且挖掘了中国农民高尚的灵魂。
②对于光明的浪漫赞颂和执着追求。与忧郁的感情同样并存于艾青诗作中的,是热烈的孜孜不倦的向往、赞美和讴歌。这些诗作是对抗战时期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的真实描写,又是对于理想世界的诗意描绘,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激情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启示:
①艾青的诗,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字里行间都凝聚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爱。我们要永远爱祖国,爱人民,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②不管是在历史的风云中,还是在个人的蹉跎的征途上,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心中向往美好,向往光明,勇敢地面对一切,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