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乡愁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乡愁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7 17:5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乡愁
——余光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千古不绝的乡愁诗文化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采薇》)
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行行重行行》)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度大庾岭》)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日夜望月》)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诗中借助时空变化来层层推进情感的抒情方法。
3、感悟文章所抒发的赞美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4、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著名诗集有《白玉苦瓜》、《舟子的悲歌》、《钟乳石》等。
作家简介
该诗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 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创作背景
聆听乡愁
注意:
①读出节奏;
②读出重音;
③读出感情。
深情朗读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品味乡愁
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初读诗歌,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理解作者的乡愁。
1.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本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品味乡愁 赏析诗歌
明确:时间顺序,“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
对应的是人生四个阶段。
2、抽象的情感“乡愁”在诗中是用什么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象征的?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意 象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家国之思
丧母之哀
夫妻之爱
母子深情
3、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4.作者借助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请具体分析。
不一样。
四节诗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家国之思。
前三节是家愁,最后一节是国愁。
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邮 票
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唯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它凝聚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船 票
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是两地奔走的爱情。它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无尽相思,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坟墓
将母亲与作者生死隔绝,只有在墓前凭吊来寄托哀思。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是那么遥远。
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
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海峡
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在台的游子对祖国的思念。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期的思念故土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土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
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5.这首诗具有多方面的“美”。请你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整体结构
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
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
构思立意
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
美在托物寄情的形象比喻
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
词句运用
美在数量词的运用
美在每节诗中长句和短句的运用
美在叠词的运用
小结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板书
小时候
长大后
后 来
现 在
母子永诀
两岸阻隔
时间顺序
感情线索
夫妻离别
母子分离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统一之愿
思乡之情
课外拓展 解读意境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将它改写成散文。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桓母亲膝头的亲密 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少年的嘴角长出了短黑的胡须。此时,他正背手伫立在船舷边,遥看着远方。手心里,握着那张窄小的船票。
他在遥望着什么呢 是回忆起大红灯笼中迎娶新娘的喜庆,还是想起离家奔波外出谋生的辛酸 是回忆起夫妻聚首恩爱团圆的甜蜜,还是想到一次次独自登船时,妻子朝雾中的挥手别离 ……
故乡渐渐地近了,近了。可,一想到短暂的聚首后,仍是长久的分离……他不由得又握紧了手心中那张窄窄的船票。
他,又一次地回到了故乡。他在一座新坟前跪伏着,哭拜着——这次,他面对的是和亲生母亲的生死别离!
忘不了啊,幼儿时靠在母亲温暖的怀里贪婪地吮吸她的乳汁;忘不了啊,孩童时玩乐得忘了回家,母亲在村头暮色中声声焦急的呼唤;也忘不了,成人后离家闯荡时,母亲那一句句语重心长的叮咛和慰藉……
可,母亲!您怎么就走了呢 这仁爱厚慈的土层,竟活生生地将我们母子分隔开来——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他站在高山向大陆眺望,耳边仿佛传来了亲人的呼唤。想渡,却被那浅浅的海峡所阻隔,它阻断了多少亲人团聚的梦想,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天人相隔。这浩荡的海峡之水,怎么能比得上思乡的泪水之多,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旷古忧愁的思乡之泪。
作 业
1、熟读、背诵余光中的《乡愁》。
2、 搜集并整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
乡愁
——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