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议论文论据的使用策略——以《敬业与乐业》为例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议论文论据的使用策略——以《敬业与乐业》为例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7 19:4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以《敬业与乐业》为例
议论文论据的使用策略
第一课时回顾
如何确定议论文的观点
活动任务:通读全文,勾画每段的中心句,并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思考:统领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话。
第1段: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2段: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第3段:孔子说……
第4段: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
第5段: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第6段:第一要敬业……
第7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第8段:第二要乐业…
第9段: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观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1)
有业之必要(2—5)
论 什么是“敬”
证 要敬业 为什么“敬”
过 (6-7) 怎样做到“敬”
程 要乐业 批驳“做工好苦呀”
(8)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总结全文—— 人类合理的生活就该敬业、乐业 (9)
敬 业 与 乐 业
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
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知 识 卡 片
如何确定议论文的观点
策略探究
①作者的见解、态度,表判断的陈述句。标志性语言,如“我确信”“是”“要”等。
②从全文着眼,借助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表明文章层次的关键词,把握各段内容,理清断间关系,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从而确定文章的观点。
③关注观点常出现的位置:标题、开头、结尾等。
任务一:填一填
活动任务:用下面的表格给文中6、7两段引用的名言归类,并分析其使用特点,从而思考梁先生使用这么多名言警句的论证效果。
名言 大意 出处 论证角度 正/反
名言 大意 出处 论证角度 正/反
主一无适便是敬。 主一无适,专一无杂念。 《论语集注》 什么是敬业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蝸翼之知。 用心专一就可以达成目标。 《庄子》 怎样做到敬业 正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曾文正 不敬业的害处,即敬业的重要性。 反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用心专一,就能集中精神。 《庄子》 强调要做到敬业 正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现在所处的位置上,做好分内的事,不企求本分外的事。 《礼记》 强调要做到敬业 正
第3段:孔子说……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道理论据:指为了证明观点而引用的材料,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自然科学的原理和定律等。
知 识 卡 片
道理论据使用的特点
策略探究
1 紧扣观点;
2 丰富多元;
3 根据场合和对象恰当选择;
4 通俗解释化深为浅。
任务二:说一说
活动任务:除道理论据外,先生还用很多事例规劝大学生们要“有业敬业乐业”。请同学们原文圈画事例,加以概括,并分析其论证的内容。同时思考这些论据的使用特点。
a 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b 佝偻丈人粘蝉从不失手。
c 当大总统的人实实在在当总统;拉黄包车的人实实在在拉黄包车。
d 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
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军人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
a 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b 佝偻丈人粘蝉从不失手。
c 当大总统的人实实在在当总统;拉黄包车的人实实在在拉黄包车。
d 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
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军人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
语段1: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语段2: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事实论据: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包
括别人的事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等。
知 识 卡 片
事实论据使用的特点
策略探究
1. 紧扣观点;
2. 典型且多元;
3. 根据论点来剪裁。
在论述过程中,梁启超先生旁征博引,运用大量的典型材料作为论据。有生活的事例,有典籍中的记载,有自己的实践经验,还有古人的名言警句的援引。这些丰富精当的材料的运用,使说理具体生动,深入,透辟,极有说服力。
议论文论据的使用策略
策略探究
1. 紧扣观点;
2. 多元典型;
3. 根据场合、对象恰当选择;
4. 根据论点来剪裁。
任务三:写一写
活动任务(1):同学们,你能结合自己对论据使用特点的认识,为下面的论据1和论据2选择材料一中适合的位置。
材料一: 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A】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B】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C】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D】 ——《敬业与乐业》
论据1: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实现水稻高产的梦想,克服了许多困难。“文革”中,用于试验的秧苗被人全部拔除,他没有放弃;在将野生稻与栽培稻做杂交试验时,稻谷没有明显的增产,他没有退缩……因为他心中一直有这个梦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在刻苦奋斗中为全人类创造美好生活,是他最大的快乐。
论据2:邓稼先坚守沙漠28载,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为了科技攻关,无数的“邓稼先”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任务三:写一写
活动任务(2):结合自己对论据使用特点的认识,找到一则证明“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一观点的道理或事实论据吗。尝试用凝练概括的语言将其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