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练习练
一、书写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才艺展示开始了,身穿各类yī shanɡ的女孩子们略带羞涩地给大家模仿明星走dì tǎn的情景。看起来bèn zhuō的男孩子们一点儿也不jū shù,他们敞开yī jīn为大家表演中国式摔跤……精彩的节目为人们pínɡ dàn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 也让人们huí wèi无穷。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彩虹(hóng) 摇曳(yè) B.花蕾(luǐ) 冠冕(guàn)
C.衣襟(jīn) 勾勒(lè) D.马蹄(tí)点缀(zhu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B.为了防止不发生交通事故,交警加大了机动车辆整治力度。
C.依靠科技力量,我们打赢了这场疫情阻击战。
D.听说学校要成立合唱队,琳琳首先第一个报名参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草原》一文中“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写出了蒙汉情深、依依惜别的场面。
B.《丁香结》一文通过描写丁香花和古人对丁香结的看法,表达了作者从容、乐观的人生态度。
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西江月”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D.《花之歌》一诗中,作者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
三、句子训练
5.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1)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排比 B.反复 C.比喻
(2)句中两个“只听见”突出了
(3)请用加点词再写一句话。
6.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句子)
7.从会场上爆发出来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语序变换,不改变句意)
四、诗词曲鉴赏
8.阅读。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________,________。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重阳日”是农历 ,在这一天古人有 等习俗。
(3)诗中“ , ”写的是村庄的自然风光。
(4)请你展开想象描绘“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画面。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雨后的清晨,我信步踏上了我家房后那曲折幽深的小径。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芬芳,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
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抖落了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有一种飘飘然乘雾欲飞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的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晕,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淡淡的橘黄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得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了一圈金色的光晕……
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的、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9.请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整体感知能力训练)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理解能力训练)
(1)酣畅: (2)雀跃:
11.用“﹏﹏﹏”画出作者联想的部分;用“ ”画出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捕捉信息能力训练)
12.短文以 、 为背景,分别写了 、 、 等景物,给人一种清新明快之感,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捕捉信息能力训练)
13.短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 、 等,我能找出一句运用了 手法的句子,摘抄如下:
我还会照样子写一句:
与其恨,不如爱
①地处瓦拉纳西东部的瓦拉纳西火车站,一直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乡村小站,每天只有三四辆列车从此经过。而在1968年9月24日这一天,这个小站却一夜成名,令整个印度为之震惊。
②瓦拉纳西的“成名”源于一场惨烈的车祸。这天傍晚时分,一列火车缓缓驶来,即将进站。但就在这一刻,司机发现,指挥行车的信号机架上爬满了蜜蜂。为了看清显示的信号,司机便探身窗外,仔细观望。不料他刚睁大眼睛,一只蜜蜂突然飞了过来,盘旋几圈后落在了他的脸上。
③可恶!也许当时司机心情很不爽,一边咒骂一边挥起了巴掌。
④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
⑤司机毫不费力地拍死了蜜蜂。然而,不等死去的蜜蜂落地,司机已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成千上万的蜜蜂黑压压地扑来,争先恐后地飞进机车,疯狂地刺他的脸、脖子和手臂。顷刻间,他裸露在外的皮肤上爬满了复仇的蜜蜂。
⑥司机疼痛难忍,视线也一片模糊。好在失去意识前,他拼命拉下了刹车杆。但强大的惯性依然驱动列车闯入车站,撞上了停在同一条轨道上的列车。灾难就此发生,5节车厢倾覆,300多人非死即伤。
⑦惨剧发生后,印度铁路部门马上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是那只被司机拍死的蜜蜂惹的祸。这种蜜蜂死亡时会发出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激素信息,附近的蜜蜂接到信息,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战队”,以最快的速度发动猛攻。
⑧得出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为此,铁路部门开始向社会征集有效的补救措施。有人提出,将瓦拉纳西周边的树全部砍掉,清理出隔离带;也有人建议,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永绝后患……这些方案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还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论来论去,相关部门始终没有敲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件事慢慢地被搁置下来。
⑨就在瓦拉纳西事件发生的第四年,一个小男孩的举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每年春天,小男孩都会背一书包花籽,撒种在距离瓦拉纳西小站铁路线百米远处。每年夏天,花开缤纷,清香扑鼻,成群结队的蜂蝶都被吸引过去了,连蜂巢也搬到了那里。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当年那个司机探出头观望的地方,小男孩还竖起了一块警示牌:“嗨,不要打它。”
⑩过往的司机都清楚,它,指的是蜜蜂。
小男孩说,蜜蜂只有在感觉受到威胁时才会攻击“敌人”。我们给它花蜜,爱护它,做它的朋友,它就不会攻击我们。小男孩还说,他的父亲也在那场车祸中遇难,永远离开了他。
与其剿杀,不如呵护;与其恨,不如爱。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很多时候,却往往被我们忽视。
1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切实可行:
永绝后患:
15.瓦拉纳西火车站的事故是怎么发生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加点的词语“这些方案”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具体列出“这些方案”?
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男孩最可爱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
18.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
19.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与其恨,不如爱”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2.B
ACD正确,
B.花蕾(luǐ)——lěi:含苞未放的花。也称为“花咕朵”。
冠冕(guàn)——guān:指冠帽的总称;堂皇大方;仕宦,又指高官高位。
3.C
A.搭配不当,“心里”不应该搭配“露出”,可换成“脸上”;
B.否定词使用不当,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去掉“不”即可;
D.重复啰嗦,“首先”“第一个”都表示第一的意思,去掉一个即可。
4.C
A.正确。《草原》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B.正确。《丁香结》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C.错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D.正确。《花之歌》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以象征的手法,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积极乐观的人生。
5. B 会场上的氛围非常肃静 教室里十分安静,只听见同学们翻书的声音,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
6.大河开始发怒,开始大声咆哮。
7.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从会场上爆发出来。
8.(1)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2) 唐 孟浩然 九月初九 登高、饮菊花酒
(3)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4)推开窗户正好面对着谷场和菜园,诗人和朋友共饮美酒,闲谈着农事。
(1)本题考查诗句默写。
书写时注意“绿”“斜”“重”“菊”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重阳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这个节日的习俗有登山秋游、祭祖、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过故人庄》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诗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的是村庄的自然风光。
(4)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同学们根据诗句的主要意思描述诗句提及的画面即可。“开轩”指打开窗户,“面”是面对的意思,“场圃”指农家的小院和菜园,“把酒”即端起酒杯,“话桑麻”指谈论农事。想象诗人所处的环境,包括房屋的布置、窗外的景色等。再想象诗人和友人相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气,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
示例:诗人与友人坐在屋内,窗户敞开,面对着开阔的场圃。他们手中端着酒杯,一边品尝美酒,一边愉快地谈论着田间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笑声在小院中回荡。
9.山林之晨 10. 畅快,舒适。 比喻欣喜兴奋到极点。 11.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12. 雨 晨雾 露珠 小鸟 群山 对大自然无比喜爱 13. 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的少女。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9.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可以以文章主要的内容作为标题,简洁合理即可。文章写了雨后清晨山林里的景色,结合第⑦段“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可将标题取为山林之晨。
10.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酣畅:畅快,舒适。本文指小鸟叫声很畅快。
(2)雀跃:比喻欣喜兴奋到极点。本文指“我”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
11.本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
由第⑥段“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中的“恍惚”“仿佛变成”可知,这是作者联想的部分,他在观赏景色时仿佛也和景物融为了一体。
第⑦段“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的、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是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直抒胸臆,情感浓烈,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
12.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
由第①段“在雨后的清晨”和第④段“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可知,作者以雨、薄雾为背景,景色朦胧而典雅。从“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的少女”可知,分别写了露珠、小鸟、群山,景色清幽美丽,这样的山水画让作者不由得赞美和喜爱。
1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仿写句子。
第②段“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露珠”比作了“珍珠”“星斗”,形象写出露珠的晶莹美丽。第③段“愉快地跳着、唱着”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小鸟的自由与快乐。第④段“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晨雾的朦胧之美。
选择一个修辞手法进行仿写,语句通顺合理即可。如拟人句:秋天到了,树上火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
14. 从现今的实际看,能够达到的目标,能够完成的事情。 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根本,不让有可能发生的危害继续存在。 15.司机打死了一只蜜蜂,遭到了群蜂的攻击,造成车祸。 16.“这些方案” 指的是:将瓦拉纳西周边的树全部砍掉,清理出隔离带;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
具体列出 “这些方案” 是为了说明这些方案虽然被提出,但存在耗时耗力、执行困难且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从而突出小男孩的方法更巧妙有效。 17.小男孩最可爱的地方在于他的善良、智慧和宽容。 18.总结全文和深化主题。 19.在生活中,“与其恨,不如爱” 也有着深刻的意义。比如,在学校里,有时同学之间会因为竞争或者误会产生矛盾,如果因此心怀怨恨,互相攻击,不仅会破坏同学关系,还会影响学习心情。但如果能够以爱的心态去理解对方,主动沟通化解误会,就能重新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进步。
14.本题考查的是解释词语。
结合文章第⑧自然段“论来论去,相关部门始终没有敲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比如文中提到铁路部门征集补救措施时,有人提出的将瓦拉纳西周边的树全部砍掉、清理出隔离带,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等方案,都因为存在各种问题而不切实可行。故“切实可行”:从现今的实际看,能够达到的目标,能够完成的事情。
根据文章第⑧自然段中提到“也有人建议,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永绝后患……这些方案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还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像有人建议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目的就是为了永绝后患,防止类似蜜蜂攻击导致事故的情况再次出现。故“永绝后患”: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根本,不让有可能发生的危害继续存在。
15.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列车即将进站时,指挥行车的信号机架上爬满了蜜蜂,司机为看清信号探身窗外,一只蜜蜂落在他脸上,他拍死了这只蜜蜂。这导致成千上万的蜜蜂疯狂攻击他,使他疼痛难忍、视线模糊。尽管他拉下刹车杆,但强大的惯性仍使列车闯入车站,撞上了停在同一条轨道上的列车,最终造成了5节车厢倾覆、300多人非死即伤的惨剧。
16.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在瓦拉纳西火车站事故发生后,为了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人们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这些方案” 就是人们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文中第⑧自然段明确提到 “有人提出,将瓦拉纳西周边的树全部砍掉,清理出隔离带;也有人建议,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清楚地说明了 “这些方案” 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具体列出 “这些方案” 是为了:
首先,展现人们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积极出谋划策。其次,通过描述这些方案耗时耗力、执行困难且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与小男孩的巧妙方法形成对比,突出小男孩的方案更简单有效,也更体现了用爱和呵护解决问题的智慧。比如,砍树、剿灭蜜蜂等方案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不一定能完全杜绝蜜蜂再次威胁列车运行,而小男孩通过种花吸引蜜蜂的方式,从源头上改变了蜜蜂与列车的冲突,更具有可持续性和人性化。
1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他每年春天背一书包花籽撒在距离小站铁路线百米远处,让花开吸引蜂蝶,从而避免蜜蜂在铁路附近聚集,这展现了他的智慧,能够想出巧妙的办法解决问题。他还在当年司机被蜜蜂攻击的地方竖起 “嗨,不要打它” 的警示牌,体现了他的善良,关心和保护蜜蜂。而且他的父亲在那场车祸中遇难,他却没有选择仇恨蜜蜂,而是用爱去化解可能的冲突,这种宽容的胸怀尤为可贵。故小男孩最可爱的地方在于他的善良、智慧和宽容。
18.本题考查的是段落内容的理解及作用。
它结合前文小男孩的行为以及众人提出的各种方案,总结出 “与其剿杀,不如呵护;与其恨,不如爱” 这个道理。同时,通过指出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很多时候,却往往被我们忽视”,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呼吁人们在生活中要真正去践行用爱解决问题,而不是被仇恨蒙蔽。例如,文中人们提出的那些强硬的剿杀蜜蜂的方案都不可行,只有小男孩用爱与呵护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最后一段就是对这种对比的总结和升华。故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19.本题考查的是表达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与其恨,不如爱” 意味着面对冲突和问题时,选择仇恨和对抗往往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带来更糟糕的后果,而用爱和包容去对待,却可能化解矛盾,带来积极的改变。
例如:
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可能会因为教育方式或者观念不同产生分歧,如果双方都充满恨意,互相指责,家庭氛围会变得紧张压抑。而若能选择爱,父母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体谅父母的苦心,就能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