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天喜地迎“新”去——小学语文三(上)第一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解读: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一次口语交际《分享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这是低年级进入中年级的第一个单元,第一次看到单元导读页,第一次碰到略读课文,第一次经历习作。就学生来说,这也都是新鲜美好的。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构思巧妙、语言朴实优美、画面和谐、情感真挚的儿童散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小朋友上学、上课、下课时欢乐祥和的画面,体现我们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花的学校》则是一篇经典的散文诗,它从儿童的视角,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新鲜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边读边想象,字字句句都能引你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不懂就要问》是小学阶段第一篇略读课文。课题上标星号,课题下有学习内容提示,课后有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文章讲述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责罚,勇于向先生提问的事情,赞扬了他勤学好问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猜猜他是谁》是小学阶段第一篇习作,更关注习作的乐趣,在学生心中种下“爱作文”的种子。口语交际话题是“分享暑假生活”,假期刚结束,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积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共有两个。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从第一学段开始,在课后题和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中就有相关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知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到了第二学段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出现,进行集中性练习,并为后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以及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培养兴趣,打下基础,使学生在逐步深入中提高语言感受力。
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习作的乐趣”。从第一学段的写话到第二学段的首次习作,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实际,将激发习作兴趣,培植表达自信作为着力点,以游戏的形式编排了“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请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这与单元人文主题“学校生活”一脉相承,同时又是在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话“我的好朋友”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练习。
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可归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大学习任务群。根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创设单元整合的情境任务:“欢天喜地迎“新”去”,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主动积累;在游戏中激发习作兴趣,自主表达,迈好习作第一步。
情境创设:
1.情境任务:欢天喜地迎“新”去
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新学期,新课本,带来了新的气象:发现“不一样”的新学校;畅享想象中的“心”学校;巧遇旧学堂的新鲜事;这是语文课本第一单元赠送给同学们的“开学大礼”,就让我们欢天喜地迎“新”去,在新的学期开启新的发现、新的启迪、新的憧憬……
2.设计子任务情景
①子任务情景一:《大青树下的小学》——发现“不一样”的新学校;
②子任务情景二:《花的学校》——畅享想象中的“心”学校;
③子任务情景三:《不懂就要问》——巧遇旧学堂的新鲜事。
课时目标:
1.重温《大青树下的小学》,能对照表格梳理有新鲜感的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小学”的特别之处,并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的“不一样”。
2.重温《花的学校》,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感受拟人化的手法带来的新鲜感,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关注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借助提示进行仿说或仿写,养成乐于读写的习惯。
3.重温《不懂就要问》,引导学生读懂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训练他们的高阶思维,并顺势过渡到习作训练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学会观察与发现小伙伴的与众不同,掌握习作的正确格式,体会习作过程的乐趣。
单元整合策略:
跟单篇课文教学比较起来,单元整合教学把一个单元当做是一个整体,把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当做是一个系统,进行一个统一的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一方面的能力。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言:大单元就是一个学习单元,一个学习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情境,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单元的整体设计理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使碎片化变得情景化、结构化、整体化。
以统编教材为载体,以组文阅读为支架,以读整本书为桥梁,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路径,以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为起点,以培养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着力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落脚点。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言学习过程,注重语言积累运用,强化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语文教学模型,改变和提高语文课程实施的效益。
单元整合教学模块课型:1.单元预学感知课;2.精读引领课;3.组文略读实践课;4.单元整理交流课;5.习作评写实践课。大概用9-13个课型完成一个单元包括“教材教学”“组文阅读”“单元整合梳理”“习作实践活动”四个模块的教学。
设计创意说明:
本课例积极践行2022年新课标理念,在学习内容设计上尝试大单元的统整重组,力求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遵循“以终为始”的逆向思维融通阅读与写作,以落实“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为基础,来发展学生的思辨思维、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在课堂形式上追求结构化的“五步法”教学模式:引→情境设置,激趣;思→任务驱动,独思;研→小组群学,反馈;评→互评反刍,提炼;检→学以致用,内化。努力让课堂实现从知识习得走向思维发展的育人本质;从课本学习走向多维探究的方式变革;从单向输入走向教学共生的“学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