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计划表
学生姓名: 年 级: 初一 学 科: 语文
任课老师: 学习顾问: 月 份:
学生的现阶段情况
优点&已掌握的 不足&未掌握的
已有一定文言文、虚实词的记忆 对于文言文的翻译以及理解困难
教学计划
教学主题 教学要点 课时规划
查缺补漏 同步精讲 冲刺拔高 综合应用 总计
《世说新语》二则 能够知道每一则翻译以及赏析
了解文章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以及特殊句式
背诵《世说新语》二则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一一讨论人物行为背后的文化因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了解文章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以及特殊句式 3.分析两则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特点。 4.能够流畅背诵《世说新语》二则 5.探讨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特点。 6.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包括词汇、句式和语法结构。通过逐字逐句的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并引导他们体会文言文的韵味和美感。 2.《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名士风度,这些背景知识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3.了解文章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以及特殊句式并能迅速说出 4.背诵《世说新语》二则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世说新语》二则的视频:如魏晋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料、《世说新语》视频朗诵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设计: 简介《世说新语》和刘义庆,即讨论魏晋时期的文化背景 二、逐句讲解: 1.同学们阅读原文和现代汉语翻译。 2.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解释文本,学生参与讨论,分享理解。 (1)《咏雪》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赏析:《咏雪》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记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陈太丘与友期行》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问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 “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实质,击中要害, 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逼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细节微言、涵泳无穷。“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尺寸之间起波澜,与下文问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呼应。友人“问”“便怒”“惭”“下车引之”,一波三折。其间,先称 “尊君”,骤然口不择言 “非人哉”,人物情态,栩栩如生。元方“门外戏”、一答一日、“入门不顾”,应对自如,宛若成人,表现出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 3、文言知识 (1)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内。 (3)儿女:子侄辈。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6)骤:急,紧。 (7)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 (8)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9)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1)未若:倒不如。 (12)因:趁、乘。 (13)即:是。 (14)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5)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16)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17)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18)太丘:古地名。 (19)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20)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21)过中:过了正午。 (22)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 (23)舍:舍弃,抛弃。 (24)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25)戏:嬉戏。 (26)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27)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8)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29)信:诚信,讲信用。 (30)时年:当时的年龄。 (31)非:不是。 (32)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33)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34)已去:已经 离开。 (35)曰:说。 (36)则:就是。 (37)顾:回头看。 (38)惭:感到惭愧。 三、人物分析与讨论 《咏雪》 (1)人物:谢安 性格特点: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谢家的家长。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感。 分析:谢安通过组织家族聚会,不仅增进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也借此机会培养和考察晚辈们的文学素养和想象力。 (2)人物:谢朗 性格特点:谢朗是谢安的侄子,他的回答直接而实际,将雪比作撒盐,形象但缺乏诗意。 分析:谢朗的回答虽然简单,但也体现了他直观的思维方式和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 (3)人物:谢道韫 性格特点: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以才情著称。她的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展现了她超凡的文学才华和想象力。 分析:谢道韫的回答不仅赢得了谢安的赞赏,也成为后世文人赞颂的对象。她的回答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追求自然、崇尚风雅的文化氛围。 《《陈太丘与友期行》》 (1)人物:陈太丘 性格特点:陈太丘是一个守时守信的人,他重视与朋友的约定,但当朋友没有按时出现时,他选择离开,体现了他的原则性和对时间的尊重。 分析:陈太丘的行为展现了他对于诚信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朋友不守时的失望。他的行为符合当时社会对于礼仪和信用的期待。 (2)人物:朋友 性格特点:这位朋友没有按时赴约,并且在迟到后还责怪陈太丘,表现出了一种不负责任和缺乏自我反省的态度。 分析:朋友的行为违反了当时的社交礼仪,他的迟到和对陈太丘的责怪都显示了他的不守信和无礼。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不被接受的。 (3)人物:陈元方 性格特点:陈元方虽然年幼,但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成熟和智慧。他不仅准确传达了父亲的意思,还敢于直面朋友的错误,展现了他的勇敢和对正义的坚持。 分析:陈元方的回答不仅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也教育了朋友,体现了他对于诚信和礼仪的深刻理解。他的行为展现了魏晋时期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视,以及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 四、游戏一:身临其境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角色扮演。 每个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如在“咏雪”中扮演谢安、谢朗或谢道韫,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扮演陈太丘、朋友或陈元方。 让学生准备对话,模拟故事情境,并在班级前表演。 表演结束后,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评论,教师可以引导讨论角色的行为和故事的道德寓意。 游戏二:辩一辩(《陈太丘与友期行》) 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就“朋友是否应该等待迟到的人”进行辩论。 正方需要提出等待的理由,反方则需要提出不等待的理由。 辩论结束后,全班可以投票决定哪一方的论点更有说服力,并讨论诚信和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总结 1、《咏雪》 课堂回顾: (1)简要回顾故事内容,包括谢安、谢朗和谢道韫对雪的不同比喻。 (2)强调谢道韫的比喻“未若柳絮因风起”如何体现了她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美的敏感。 主题探讨: (1)讨论故事中展现的文学创作和审美欣赏的重要性。 (2)探讨魏晋时期文人对自然美的崇尚和追求。 道德教育: (1)强调创意和想象力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2)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运用自己的创造力。 学生反思: (1)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欣赏和表达自然美。 (2)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看法和感受。 2、《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堂回顾: (1)回顾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出行的故事,以及陈元方如何回应朋友的无礼行为。 (2)强调诚信和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主题探讨: (1)讨论守时和守信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探讨如何在面对不守信和无礼行为时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 道德教育: (1)强调在与人交往时,诚信和礼貌的重要性。 (2)讨论如何在遵守社会规范的同时,保持个人的道德标准。 学生反思: (1)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类似情境下可能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2)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诚信和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和体会。 总结: (1)强调《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以及它在当代社会中的教育意义。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道德观念,如诚信、礼貌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后的收获和感受 2、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世说新语》二则原文翻译、赏析 六、课后作业 1、背诵《世说新语》二则以及理解翻译。 2、制作手抄报:通过制作手抄报,加深对《世说新语》二则的理解,以及其中道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