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开学定时作业
语文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考试结束后,由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 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厚重的、①chóng 高的情感,本学期的课文就多有体现。《黄河颂》描述黄河惊涛澎湃的画面,歌唱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品格;《土地的誓言》铺陈纷繁的故土景物, 倾诉了对家乡②炽.( )热的爱恋;《邓稼先》回顾《中国男儿》“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③殷.红”的歌词,赞美了邓稼先为了祖国④jū(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谁是最可爱的人》
, 。
我们不可因为心中只有个人利益,而对这些奉献与牺牲 。因为,家国情怀是提升个人品德的立德之源,是支撑民族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阅读以上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汉字注音。(4 分)
①chóng( )高 ②炽.( )热 ③殷.( )红 ④jū( )躬尽瘁
文中波浪线处选词填空,最恰当的是( )(3 分)
A.当之无愧 B.不以为意 C.一反既往 D.心不在焉
请续写画横线处的内容,要求契合段落主题,句式大体一致。(4 分)
《谁是最可爱的人》 , 。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①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②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③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④那一天,我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
⑤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 时。
A.②⑤①③④ B.③④①②⑤ C.②⑤④③① D.③④②①⑤
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作答。(8 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 》,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 。(4 分)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给予过其它评价,请列举两个。(4 分)
综合性学习。(8 分)
走重庆,开阔视野;游天下,增长见识。班级将开展“背起行囊走重庆”综合性学习活动, 让我们背起行囊一起出发吧!(8 分)
【拟写标语】
出发前,班主任做了动员讲话,他说:“重庆,青山绿水遍布,名胜古迹众多,民风民俗淳
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背起行囊,行走在重庆的大地上,去开阔眼界、累积知识、增长才干吧!”请你依据班主任的讲话,仿照前句,在横线上补写后句,形成一条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宣传标语。(2 分)
宣传标语:游览青山绿水开阔眼界胜读万卷书, 。
【设计活动】
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班主任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开动脑筋再设计一种。(2 分) 活动一:探访名胜古迹
活动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三:
【明辨节日】
重庆地处中华腹地,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在访民风民俗间隙,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 知识竞赛,为此,语文学习委员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破解密码】
活动归途中传来消息,今年重庆有两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引发了大家热议:“ 最美家庭”“美”在何处?请认真探究以下两则材料,破解“美”的“密码”。(2 分)
材料一:王华革,退休教师,一个重度智障儿的母亲,她与爱人用浓浓的父母亲情为孩子撑起了爱的天空,将孩子培养成“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并用大爱积极帮助周围的智障残疾人走上“特奥”之路,圆特殊家庭的幸福梦。今年,王华革家庭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荣誉称号。
材料二:沈建军,枣阳人,20 多年来,他和妻子一方面背着两个重度肢体残疾的儿子踏遍大半个中国,倾其所有为孩子求医问药;另一方面经常鼓励两个残疾儿子自强不息。在父母的激励下,沈小勇兄弟为社会各界创作了四五百首歌曲,还经常通过网络现身说教,鼓励像他们一样的残疾人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沈建军家庭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 荣誉称号。
“最美家庭”“美”在: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词积累(10 分,每空 1 分)
根据积累,按提示填空。(10 分)
溪云初起日沉阁, 。《咸阳城东楼》
,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水满陂塘。《行香子》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
锦帽貂裘,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两句通过拔剑抚拭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表现他对往昔抗金生活的怀念。
秋瑾《满江红》中, 写出作者虽有凌云壮志, 但知音难觅, 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
是: ? !
(二)对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15 分)
答谢中书①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其隟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 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 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④缪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晓雾将歇. (歇:消散)
夕日欲颓. (颓:颓废)
穷.回溪 (穷:走到尽头)
倾.壶而醉 (倾:倒出来)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把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觉而起,起而归。
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分别概括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4 分)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6 题。(22 分)
故乡的夏任静
①初夏的故乡,像一树梧桐叶子,悬浮于一片岑寂中,耐心地等待清丽嘹亮的鸟鸣。
②天气渐渐潮热起来,算黄算割的鸣叫终于响彻夏日。算黄算割,学名杜鹃鸟,夏收前,它们不厌其烦地提醒人们:小麦黄了,快快搭镰收麦!庄稼汉听到这鸟啼声,就仿佛士兵听到首长一声令下,立即奔向金色的麦田,赴一场大自然的邀约。
③那是我儿时记忆中的场景。敞亮的庄稼院被临时做了打麦场,铺了满地金灿灿的麦子。祖父身 着白汗褂,头戴破草帽,牵一头黑黑的瘦驴拉着足足有百八十斤重的石碌碡踩场子,偶尔漫不经心地吆喝一两声,一边信马由缰地哼唱着无韵的信天游。儿时的我,从没注意到祖父脸颊上大滴的汗珠,只是跟着院里的孩子们哧哧地笑祖父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祖父分明听见了,撩起眼皮远远望我们一眼,依然哼唱他的曲子,沉浸在夏收的喜悦中。
④麦子碾得差不多了,碌碡①声戛然而止,在家歇晌的邻家叔伯大婶们仿佛听到了指令,三三两两扛着连枷②来帮忙打场。那时的村庄虽然贫瘠,但邻里之间谁家需要劳力,都会尽其所能伸 出援手。我特别喜欢看夏天院子里欢快热闹的劳作场面,听噼里啪啦的连枷声响起来、类似于打夯歌的号子声“呀呦咿呀呦”地哼唱起来。在歌谣的起落回旋中,金黄的麦子越堆越高,就像山头一样矗立在场院中心。
⑤“梅子金黄杏子肥”,麦黄杏是初夏的时令水果,它们仿佛一个个小太阳,沉甸甸地缀在枝头,照耀着庄户人家温馨而甜美的生活。
⑥节令渐渐探入夏季深处,院畔的枣树林成了蝉的乐园,每当黄昏,万蝉齐鸣,犹如排山倒海的波浪,打破了乡村的静谧。青涩的枣子仿佛被蝉嘶鸣得恼了,微微涨红了脸。菜园里,红的是西红柿,碧的是豆角,黄的是金针花,白里透青的是大白菜,紫旺旺的是茄子……蜂蜜嘤嘤嗡嗡穿梭其间,涂抹出一幅动静有致、色泽明艳的水彩画。
⑦傍晚时分,母亲开始洒扫庭院,将四方桌端到杏树下,陆续摆上桃李梨杏各色水果。石桌上有一碟小菜、几张烙饼和一大盆金灿灿的小米粥。夜幕降临,一家人开始坐在石凳上围桌吃晚饭。夏风徐徐,周遭是嘶哑的蝉鸣声,树叶拂动的沙沙声,一连串响亮的犬吠,池塘里青蛙咕咕的叫声,墙角里的虫鸣……仿佛有一群乡间诗人,正沉浸在此唱彼和的乐趣中。
⑧夏日饮食宜清淡。常常是午睡过后,主妇们就淘净了米,泡上了绿豆,准备煮一锅浓稠黏烂的绿豆粥,留待晚上食用。绿豆粥放凉后,一口气喝下去,蒙头睡一夜,可去燥热的火气。夏日纳凉,更喜一杯冷饮相佐。庄户人喜欢在田间地头信手摘来菊花、金银花等中药材煎泡畅饮, 亦可取山楂、酸梅、雪梨、西瓜诸蔬果制作饮料。自制的冷饮,入口冰凉,喝下去顿感周身凉风鼓荡。
⑨“六月六,请姑爷,新麦馍馍羊肉汤。”入夏后,最让人期待的是很快就可以吃到新麦磨下的头茬面了。在我们家乡,有用新麦祭祖的习俗,第一顿新麦馍馍蒸出来会被当作供品。用新麦祭祖,就是恭敬地请祖先与我们一同感受丰收的喜悦。
⑩除了品尝新麦馍馍和手擀的豌豆长杂面外,筋道柔韧的揪面片、拉条子也是难得的美味。 尤其难忘菠菜面——被菠菜汁染得翠绿、切得细细长长的面条盛在蓝花瓷碗里,细观之下,那哪儿是一碗面条,分明就是莽莽苍苍的一片绿野被掬于碗底。
此时,阔别故乡多年的我独立于都市初夏的黄昏。毒辣的太阳终于逐渐收起锋芒,行道树 上的蝉终日嘹响,偶尔能听到几声叫卖水果的吆喝。我恍惚与故乡的夏又一次重逢——质朴的乡野、金黄的麦穗、飘香的瓜果、浓荫下的老院子,还有祖父那哼不成曲调的信天游……我想起了一句诗词:“ 。”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①碌碡:用以碾压的畜力农具;②连枷:一种击打谷物脱粒用的农具,由长柄和敲杆连成。
(
段落
画面名称
②
鸟啼催收图
⑥
)小渝读到②⑥⑦段的时候觉得很有画面感,请你仿照小渝给第②段命名的形式,帮助小渝完成以下表格。(4 分)
(
⑦
)
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句子的赏析。(6 分)
祖父身着白汗褂,头戴破草帽,牵一头黑黑的瘦驴拉着足足有百八十斤重的石碌碡踩场子, 偶尔漫不经心地吆喝一两声,一边信马由缰地哼唱着无韵的信天游。(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那哪儿是一碗面条,分明就是莽莽苍苍的一片绿野被掬于碗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小渝认为文章中第④段的内容篇幅过长,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
分)
散文的结尾讲究水到渠成。小渝为结尾画线处补写了 A、B 两句,但他不确定哪句更合适,请你帮助他选择合适的句子,并阐述理由。(4 分)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文章描写声音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如第③段细致地描绘了祖父悦耳的信天游歌声。
文章第⑧段对绿豆粥和自制冷饮的描述,不仅表现了故乡夏夜的惬意,还表现了故乡物产丰富。 C.文章第⑨段引用俗语,拉近了和读者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地域文化特色。
D.故乡是作者儿时的“乐园”,这里既充满自然之趣,又能让人感受到当地人的心灵美。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0 题。(18 分)
刘慈欣一
①1961 年 4 月 12 日,拜克努尔航天基地。
②谢尔盖·科罗廖夫站在被烧黑的发射架旁,他抬头看看蓝天,尾迹已经消散,在那看不到的太空中,人类第一名宇航员已经绕地球飞行了大半圈。
③“总设计师同志,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
④科罗廖夫回过头来,看到一个身穿工作服的中年男人对他伸出手来,从服装看他是基地级别最低的工人。
⑤“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您能允许我讲个故事来庆祝吗?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可以叫我G,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
⑥“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
⑦“我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那些都不是重要节日,事实上,真正的重要节日我一个都没有发现。”
⑧科罗廖夫转身要上车,G 拉住了他,“总设计师同志,我想说,今天就是人类一个重大的节日,我把它命名为诞生节。”
⑨“谁诞生?”
⑩“人类。”
“人类早就诞生了。”
“哦不,如果您此时处于加加林上尉的位置,就会发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子宫,婴儿只有出了子宫才能称为诞生……哦,总设计师同志,很抱歉我的故事一点都不动听。”
科罗廖夫再次同G 握了一下手:“很有意思的,谢谢你,同志,我以后会每年都庆祝这一节日的。”
“哦不不,”G 摇摇头,“今天是否能真正成为诞生节,还要等等看,还要等等看才知道呢,总设计师同志。”
总设计师的车开走后,外星人G 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把一条信息发往月球上的中转通讯站,由此发回母星:地球纪年 1961 年 4 月 12 日有可能成为诞生节,目前评估可能性为 52.69%,持续监测中。
二
2050 年 10 月 5 日,北京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人机工程研究中心。
大屏幕上显示:
我是银类,我向系桶输入思伟数具,3.14 一壶 9,虫试。
我是银类,我向系统输入思维数据,3.141 壶 9,重试。
我是人类,我向系统输入思维数据,3.14159。
最后一行显示后,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声。这些数据是从一个人的大脑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实验者戴着大脑感应头盔,第一次实现了人与电脑的直接连接。
兴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人们开始散去,脑机接口项目首席科学家丁一也从兴奋中平静下来。
“各位老师,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
人们回头,看到一个夹着一把扫帚的中年男人在对他们微笑,这是实验室的勤杂工。
“在这个伟大的时刻,能允许我讲个故事来庆祝吗?”勤杂工说。
“故事?呵呵,你讲。”
“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可以叫我G,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
“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现在节
日的数量还在很快增加中。”
“我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那些都不是重要节日。我是想说,今天才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节日。”
科学家们互相看看,会意地点头,丁一对G 说:“有可能,你把这个节日叫什么呢?”
“我还没想好。唉,上次谈节日还是和总设计师同志,可敬的总设计师同志。”
“总设计师?还是……同志?是谁?”有人问。
“科罗廖夫,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丁一点了点头,“科罗廖夫、冯·布劳恩这些伟大的前辈确实值得敬仰,但我们今天的突破有
可能使他们所有的努力全无意义。”
“这个突破之后,脑机联接技术将走上康庄大道,将飞速发展。很快,互联网上联接的将不是电脑而是大脑,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是,人的记忆、意识和全部人格将能够上载到计算机和网络中,人类有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中,虚拟世界,你想想,在那里,人什么都可以做,想什么就有什么,像上帝一样。在那里一个人可以拥有整个星球。”
“甚至整个宇宙,每个人一个宇宙。”G 说。
“对呀,所以,飞出地球太空航行算嘛呀?”一个操着京腔的年轻人说。
“其实这个伟大的进程早已开始,”丁一说,“互联网、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VR、物联网……
记得吗?几十年前父母们居然责怪孩子们沉溺于网络,而现在,断开网络沉溺于现实是最让人不耻的懒
惰和堕落。今天的突破,让人类迈过IT 伊甸园的最后一道门槛。”
“外星人先生,”有人说,“你能想象一下人类未来的 IT 天堂吗?未来的虚拟世界确实是天堂, 在那里面每个人确实是上帝,其美妙是任何想象都难以企及的。我们想象一下那时的现实世界。开始,
现实中的人会越来越少,虚拟天堂那么好,谁还愿意呆在苦逼的现实中,都争相上载自己。地球渐渐变成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后,现实中一个人都没有了,世界回到人类出现前的样子,森林和植被覆盖着一切,大群的野生动物在自由地漫游和飞翔……只是在某个大陆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深深的地下室,其中运行着一台大电脑,电脑中生活着几百亿虚拟人类。”
G 摇摇头,用梦呓般的声音轻声说:“与总设计师同志分别后,我在太空中漫游,又探访过无
数的世界,那些行星,蓝的、红的、黄的……各种颜色的子宫,智慧文明在其中孕育,在现实中成长,
飞向太空,却在虚拟世界中熄灭,像荷塘中的萤火虫,一闪一闪,最终消失在暗夜里。你们看看星空, 一片寂静,知道为什么了吧……哦各位,很抱歉我的故事一点都不动听。”
在实验楼的大门,外星人G 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把一条信息发往月球上的中转通讯站,由此发回
母星:
地球纪年 1961 年 4 月 12 日疑似诞生节取消,2050 年 10 月 5 日确定成为重大节日,暂命名:流产节。 (选自《科幻世界》,有删改)
照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的手法,指文章各部分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包括重复照 应、对比照应、标题照应等。请找.出.本.文.的.一.处.对.比.照.应.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批注是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请给文中划线句子做赏.析.式.批.注.。(4分)
科幻小说有“软”“硬”科幻之说。“软科幻”往往更关注人类情感、哲学思考和社会话题, 但缺乏科技原理;“硬科幻” 则注重科学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行性,但容易回避人文要素。刘慈欣的小说则被评价兼两者之长,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该评价的认识。(4 分)
你认为下列哪个题目作为本文的标题更恰当?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 分) A.飞向太空 B.不能共存的节日
四、写作(55 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四季轮回,朝夕更替,万物之美引发万千感慨:浅紫色的紫藤萝如瀑布般流动,给宗璞带来了宁静、喜悦与振奋;瘦弱的小桃树顽强地向上生长,寄托着贾平凹对未来的憧憬; 飘零而下的花瓣默默地守护, 让龚自珍延续着对国家不尽的牵挂……
请将题目“ 之美”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苦、多么崎岖不平,只要走的方向正确,都比站在原地更加接近幸福。”
这句话饱含哲思,请以“.前.行.”.为.题.,结合你的成长经历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