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7 19:4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14课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2、分析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内外环境;
3、认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古代外交 中国近代外交 中国现代外交
中国外交的演变
朝贡外交
屈辱外交(不平等条约)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影响外交的因素
①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②国家性质;③国家力量;④国内外形势。
材料1:英国伯默斯顿: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材料2: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1、背景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发展中国家
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1、背景
材料:2: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诞生的新中国,此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和外交上不承认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之中。另一方面,刚刚取得民族独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孤立无援。
——郭永虎,张杨《社会主义外交观》
美国海外驻军和军事基地
材料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外交也掀开了新的篇章。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1、背景
(1)国际 :
①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封锁政策;
③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国内:
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屈辱的外交;
②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2、外交总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具体方针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探究: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1:美苏两国都不可能允许新中国在它们之间采取某种较为平衡的政策,新中国要保持中立的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在两大阵营中作出抉择。
——邓小玲《从“一边倒” 到“新型伙伴关系”》
材料2:“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时,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材料3:“一边倒”的实施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探究: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维护国家利益、安全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孤立、遏制中国。
③中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
④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2)影响:
积极:①赢得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②利于巩固政权、
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③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④维护世界和平。
消极:①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造成外交战略不平衡;②苏联
模式与其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思考: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一边倒”是维护“独立自主”的手段、策略。当苏联侵犯中国国家利益,侵犯中国的独立自主时,中苏关系开始恶化。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这主要是因为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C
条约规定“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
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苏联政府同时给中国三亿美元贷款,利息是1%,为期5
年。中国可以在贷款正式生效后10年内偿还。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3、外交成就:
(1)建国后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保加利亚等10国
新兴独立国家:印度、缅甸、印尼、巴基斯坦
资本主义国家:瑞典、瑞士、丹麦、芬兰
大多数国家为社会主义国家,充分体现“一边倒”外交原则发挥的作用
(2)1950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达瓦里氏
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加强了中苏合作,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最终形成。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3、外交成就:
(3)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背景
①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②为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目的
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形成过程
①1953年12月,周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3)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外交成就: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内容
材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革命外交→国家外交);
②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③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包容性、平等性、开放性、创新性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4)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3、外交成就:
背景
目的
特点
结果
意义
朝鲜停战,美继续盘踞台湾海峡,企图在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因美国的阻挠,会议并未解决朝鲜问题
由于中国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3、外交成就:
性质
目的
内容
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
[知识拓展]“求同存异”方针中“同”“异”的含义
“同”指的是亚非各国有共同的殖民历史;有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维护世界和平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异”是指亚非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不同。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3、外交成就:
性质
目的
内容
意义
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
①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②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
"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
(6)1956年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
①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家建交;
②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冲破封锁
1、背景:
材料: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中,各种国际力量经历了一个分化与改组的过程,苏联走上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苏美两国力图保持两极格局,它们既对抗又妥协,既争夺又勾结。为使自己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美苏加强了对各自盟国的控制,从而加剧了两个阵营内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社会主义阵营分裂,帝国主义阵营也矛盾重重。与此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西方殖民体系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独立,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段时期内,美国仍继续推行其敌视中国的政策,它不仅保持其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在中苏边境和蒙古增派重兵,直至挑起边界流血冲突,从北面威胁中国的安全,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冲破封锁
1、背景:
(1)国际
①两个阵营内部的控制与反控制,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②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③苏共“二十大”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
④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
(2)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及“左”倾思想的影响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2、外交战略:
“两个拳头打人”、“两个中间地带”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冲破封锁
3、成就:
1964年,中与法建交
周恩来访问14个亚非国家
中日民间交流
两个拳头打人
两个中间地带
一拳打美帝,一拳打苏修(反苏反美)
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
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2、外交战略:
“两个拳头打人”、“两个中间地带”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冲破封锁
②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冲破封锁)。。
①出现了以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
两个拳头打人
两个中间地带
一拳打美帝,一拳打苏修(反苏反美)
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
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3、成就:
中法建交被称为“外交核爆炸”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材料:这一时期,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苏联则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西欧、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成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1969年3月,苏军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60年代末70年代国内外时局有哪些重大变化?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1、背景:
①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美国劣势,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②资本主义阵营:欧洲联合,日本崛起;
③社会主义阵营:中苏关系恶化,关系降到冰点;
④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成为反帝、反殖
、反霸的主力军。
(2)国内时局:
(1)国际时局: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发展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2、外交战略:
“一条线、一大片”
“一条线”外交战略,即按照大致的纬度(大概北纬50度)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一大片”指团结“一条线”周围的国家,其目的是团结“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势头。
①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外交成就:
②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3、外交成就:
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3、外交成就:
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思考:为什么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①中国是联合国原始会员国 (历史原因)
②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增强并支持中国(直接原因)
③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客观原因)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3、外交成就:
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何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标志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③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④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利于打破美国操纵的局面。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3、外交成就:
④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⑦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⑤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⑥迎来建交高潮(第三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1: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美国:
①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西欧、日本冲击,越战泥潭)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中国:
①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③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①结束了两国的敌对状态,有利于两国的交流与发展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③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④国际上掀起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材料: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都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年——2012年)
(一)背景
1、国内:
2、国际: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②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
全方位、无敌国、不结盟
材料:1985年3月4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制定对外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年——2012年)
(三)外交成就
2、世纪之交:与周边国家关系取得新进展
1、改革开放之初:发展大国关系
①解决了与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②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 “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③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取得新进展。
①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②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20次“10+1”领导人会议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年——2012年)
(三)外交成就
3、进入21世纪:全方位外交
①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国: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日本:战略互惠关系
②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 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③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
博鳌亚洲论坛
G20集团国2016杭州峰会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年——2012年)
(三)外交成就
3、进入21世纪:全方位外交
①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②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③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④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多边外交主要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展开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对话、协商与合作。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一)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1、背景:
2、外交理念与成就:
大国关系
邻国关系
中非关系
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
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二)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来
(1)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①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
②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
③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边国际性会议;
④出台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
1、理论创新:
一坚持三推动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贏的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2、实践创新: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二)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来
(2)贡献中国方案,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2、实践创新:
(1)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三)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来
1、背景: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政策理念:
(1)四个反对:①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反对冷战
思维,③反对干涉别国内政,④反对搞双重标准。
(2)一个宗旨: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一个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
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
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四、课程总结
时期 外交政策、理念 与美苏关系
1949年—50年代中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
中共十八大以来
“一边倒”
联苏反美
“两个拳头打人”
“两个中间地带”
反苏反美
“一条线”“一大片”
联美反苏
“全方位”“无敌国”
“不结盟”
联美联俄,和平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联美联俄,和平外交
四、课程总结
探究: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
①经济: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政治:中共的正确领导
③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国际关系
④外交:超越意识形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⑤道路:符合本国国情,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堂检测
1、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B
2、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B
当堂检测
3、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B
4、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建交
A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选择“一边倒”政策,与苏联缔结同盟。20世纪70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一条线、一大片”政策,构筑包括美国在内的反对苏联霸权的国际统一战线。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强调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 )
A.坚持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体现了务实灵活的基本特点
当堂检测
D
6、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德国、法国、欧盟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中欧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这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坚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