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概念解释
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基本特征:
国际法: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是用来解决国家间争端的原则、制度和方法。
①政治——国家主权独立
③民族——单一民族或多民族,民族认同、效忠同胞
④文化——共同的语言、文化
⑤地域——确定的共同领土和疆域
②经济——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16-19世纪,西方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1625
《战争与和平法》
奠定国际法基础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形成国际法原则
1648
维也纳体系
1815
扩大国际法的应用
立足本国,放眼世界
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
17世纪
1917
开辟国际法新阶段
十月革命
1920
1928
国联
《非战公约》
《联合国宪章》
国际法院
1945
1946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独立
民族国家从无到有
16BC
专制王权国家
中古封建国家
近代民族国家
时空定位
民族认同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01
02
主权意识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确立
国际责任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03
目 录
民族认同——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PART 01
思考1:中世纪前期的法兰西人民认为自己是谁?说明了什么?
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我们是谁?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中古时期的西欧是民族国家吗?
思考2:为什么中世纪没有民族国家?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教 会
长期并立
国王
大封建主
中小贵族封建主
农民与农奴
效忠
分封土地 保护
割据
封建等级制
11世纪
材料:封建西欧……像英格兰、法兰西这些概念,基本上是一种地域概念……现代人脑子里的“民族”观念,在中世纪是很模糊的。同时,“国家”的概念也一样模糊……因此,人们说在中世纪西欧,只有领地,没有国家……事实上,如果说中世纪西欧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它是个天主教大世界,天主教是所有人共同的身份认同。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1)国家结构: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2)民族结构:普世的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特性
3)中世纪西方人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中古
封建国家
第一阶段
专制王权国家
第二阶段
近代民族国家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思考3:近代的西欧是如何形成民族国家的?
西方专制王权国家形成的时期是什么?背景?过程?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一)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
1.背景:
材料二: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
发生在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英格兰王国和瓦卢瓦王朝治下的法兰西王国之间,针对法国统治权的战争。战争以英格兰战败告终,法国完成民族统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
◎圣女贞德
铜像
材料一 :城市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如同四处开放的花朵。“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营造一个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城市市民阶层必须展开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这一点与封建王权打击割据势力、加强集权的努力不谋而合,因此,共同的利益把王权与城市的命运系在了一起。 ——李堃
(1)经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城市的发展,需要强大王权的保护(根本)。
(2)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3)政治因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西欧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材料三:玫瑰战争(1455—1485年——英国内部的王位继承战争
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1485,兰开斯特家族取得胜利,并与约克家族联姻,建立都铎王朝。 如恩格斯所说“英国由于玫瑰战争消灭了上层贵族而统一起来了。
(一)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
1.背景:
以王权为核心,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疆域。
14世纪后资本主义的萌芽,逐渐产生了一批市民阶级。这个阶级为了确保与扩大自身的经济利益,迫切要求实行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规章制度、统一的国内市场……15世纪就是一个内战与混乱的时代,这一时期就曾爆发过百年战争、胡斯战争、玫瑰战争等。分裂与动荡的局面不仅使市民阶级也使所有的人们渴望建立一种强大的政治秩序。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1."因信称义"。
2.信仰的唯一依据是
《圣经》;民族语言
3.简化宗教仪式。
4.王权高于教权。
5.建立本民族教会。
专制王权国家的典型代表?
(一)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
1.背景: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掀起了反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
材料四: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 —徐志强《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4)思想: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日益显现(教随国定) 。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一)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
2.形成过程:
1)英国: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亨利八世因离婚案与罗马教廷闹翻,在议会的支持下,他宣布脱离教皇管辖。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英国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王权与教权合一,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亨利八世接过教权
▲亨利八世签署的法案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一)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
2.形成过程:
2)法国:1661年—1715,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专制王权达到顶峰。
路易十四加强王权措施:严厉镇压反叛贵族;建造凡尔赛宫,把各地大贵族宣召进宫,侍奉王室。向各省派驻"司法、警察和财政监督官",把各省军队调度权控制在中央手里;要求全体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推行重商主义。
◎法王路易十四
凡尔赛宫 1661年,路易十四在巴黎西郊修建规模宏大、极尽奢华的凡尔赛宫。凡尔赛宫建好后,他把法国各地的贵族邀来居住,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凡尔赛宫也成为法国专制王权的象征。
3)拓展:16~17世纪,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王之国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①国王即国家;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②专制王权国家是近代民族国家的雏形。
(一)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
3.特点:
材料:腓特烈三世1439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是德意志最后一个由教皇加冕的皇帝。1477年,其子马克西米连和与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的女儿玛丽结婚,奥地利由此获取了勃艮第在尼德兰的大片领地,一举成为欧洲强国,哈布斯堡王朝此后通过联姻几乎统一了整个西欧,由此诞生了一句名言:“让其他人去发动战争吧,你只需和奥地利一起,享受婚姻。”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①结束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②是新兴城市的保护者,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是早期民族国家的象征和情感纽带,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观念的形成。
专制王权国家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
4.作用:
“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53页
“国王的神话粉碎了领土割据,建立了适应经济需要的辽阔共同体,所有居民都被忠君思想联结在一起”。
——(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
以王权为中心,形成了大众忠诚于王权的新的政治认同。
以王权为主权代表,促进了整体的民族利益的发展。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小结】西欧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11——17世纪)
封建等级制(11世纪)
等级君主制
(13世纪下半叶)
君主专制(专制王权)(15世纪下半叶)
路易十四
封建主层层分封,各封建主只服从自己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世纪权力有限。
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合作、冲突(国王借助贵族和市民的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国王实行专制统治,摆脱教会控制,教权开始依附于王权。
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二)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问题4:为什么会从拥戴国王到抛弃国王?有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专制王权国家
(主权在君)
封建神权国家(基督教垄断)
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结盟,寻求统一
拥戴国王
专制王权 阻碍发展
抛弃国王,推动革命
民族国家
(主权在民)
以上图示反映了是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国家产生?
欧洲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兴起壮大,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阐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原因?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唯物
史观
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
(我的国家我的国)
1、时间:
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二)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2、背景:
问题4:有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因为许多事端都因对法令中拉丁词理解不到位产生……我们希望从现在开始所有法令和其他事项,无论是在国家法院还是下级,无论是记录,合约、命令、委任状、奖赏、遗嘱和其他所有法律和司法行为以及契约,所有这些行为都要以法国母语,而非其他宣讲、书写,给予当事方”。
——1539年法国国王颁布了《维莱一科特雷法令》
①英国:13世纪,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②法国: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使用法文撰写
民族语言的推广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民族大共同体才会存在,祖国才会存在。在启蒙思想指导下,法国大革命爆发,标志着……法国民族主义的形成。
——杨宁《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专制之下无祖国”
—法国思想家拉·布吕耶尔
“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狄德罗
启蒙思想传播民主观念,与民族主权观念相结合。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二)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2、背景:
问题4:有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是一个整体,全体公民都汇成一体,等级和阶级都不复存在,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
——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
用人民主权取代王权,成为构建新型民族国家的中心和基石。
民族利益取代王朝利益,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
我之国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第一阶段:从等级君主国家到专制王权国家
宗教世界
封建割据
中央集权的统一疆域
王权为民族主权代表
忠诚于王权的新的政治认同
专制王权国家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
宗教改革
王权强化
第二阶段:从专制王权国家到民族国家
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
启蒙思想传播民主观念,与民族主权观念相结合。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人民主权取代王权,成为构建新型民族国家的中心和基石。
拿破仑战争的刺激下,民族利益取代王朝利益,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
独立主权国家和民族认同的民族国家形成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经济:
(2)政治:
(3)思想:
①宗教改革打击教会,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②民族语言的推广,强化了民族认同;
③启蒙运动传播民主观念,与民族主权观念相结合。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实力增强。
①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②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的推动
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④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2、背景(小结):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③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法国大革命期间,《马赛曲》激励法国人民保卫国家的斗志,成为法国国歌。
◎法国国旗
◎英国国旗
◎德国国旗
◎俄国国旗
3.表现:
《马赛曲》歌词
Allons enfants de la Patrie
Le jour de gloire est arrivé!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
光荣一天等着你!
从《马赛曲》的歌词中看当时欧洲人们的效忠对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二)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区别 专制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忠诚主体
特征
国王(个人)
君主专制
“朕即国家”
①由单一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
②主权独立,有明确的国家边界、统一市场(国家主权)
③人民有共同的历史、语言、价值观或体制(民族认同)。
国家(共同体)
①冲击了中世纪神权浓厚、分裂割据局面,奠定新的欧洲政治格局的基础。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欧洲社会转型创造条件。
③增强了国家主权意识,加剧了国家利益纷争。
④民族国家成了欧洲政治的基础,启动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形成的进程。
5.影响:
(二)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4、特征
联系时代背景,思考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主义: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认同,对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对于自己的定位起着很大的作用。民族主义分为两种。一种为积极的,一种为极端的。积极的民族主义,是在民族尊严受到无视以至践踏的时候,去捍卫它。
极端民族主义:只为本民族服务,认为本民族是本国,或者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歧视别的民族,用暴力手段残害屠杀其它民族的人民,剥夺其它民族人民的生存权,肆意掠夺资源。
在19世纪时,欧洲各国兴起民族主义,提倡拥有共同文化、语言及历史的民族建立属于他们的国家,于是多个民族发动了独立运动,成功摆脱外族的管治,建立统一及独立的民主国家。例如有比利时脱离荷兰的统治,在1831年取得独立;普鲁士(德意志邦国)先后打败丹麦、奥地利帝国及法国于1871年建立统一的国家。
但是,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列强为了增进本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试图加强自己在欧洲及全世界的影响力,从而令这种拥护自己民族的情绪变质,成为一种危险的爱国主义,成为一种极端民族主义。
知识拓展:正确区分民族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
①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会导致对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践踏。
②民族主义带有扩张性,会导致欧洲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一、民族认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主权意识——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PART 02
二、主权意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即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习惯和条约规则。简单说来,是有关国家之间的法律,是调节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关系、有一定均束力的法律系统。 ——牛津法律大辞典
思考:从概念来看,国际法具有哪些特征?
适用主体是国家。
它是各国通过协议共同制定的。
具有一定约束力。
外交制度(Diplomatic system):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是用来解决国家间争端的原则、制度和方法。
(一)国际法的形成原因
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之初,各国以强调各自之主权、扩大本国利益为务,使得武力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仲裁者,由此而使整个欧洲成为一个你争我斗的决斗场,国对国正如狼对狼的自然状态……呼唤最基本的、普遍的道德戒律与普遍适用的处理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显得尤为迫切。 ——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
思考:1)根据材料,思考国与国之间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2)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之初,解决国家间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归纳国际法形成的原因。
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武力
二、主权意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①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③其它因素
A.文艺复兴等思想运动打破了神学观念
B.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影响
C.地理大发现后使得各国的联系和交往加强
(1)国家的主要特征就是拥有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主权属于君主。
(2)战争是主权国家的统治者发动的,也应当由他们来缔结和约结束战争,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材料: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的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荷]格劳秀斯 《战争与和平法》(1625年)
1、奠定理论基础:
学思之窗:阅读材料,分析这段话的核心思想。
奠定了国际法基础
1625年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二)国际法形成的过程
二、主权意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
德意志
新教诸侯和瑞典、丹麦、法国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
(2)标志: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二)国际法形成的过程
二、主权意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德意志国家体制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领土划分
宗教问题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原因:“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2、确立原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原因:“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德意志
新教诸侯和瑞典、丹麦、法国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
(2)标志: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2、确立原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思考:结合【史料阅读】,找出该体系被视为“欧洲国家体系形成的第一个里程碑”的理由?这些符合哪一人群的诉求?这份合约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
奠定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标志国际法的初步形成
(二)国际法形成的过程
二、主权意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①确立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②开创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家争端、结束国际战争先例;
③确认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基本原则
(3)内容:
(二)国际法形成的过程
二、主权意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3、范围扩大:外交制度的建立与维也纳体系
(1)外交制度的建立:
1)表现: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2)作用:为国际关系确立规则;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途径。
(2)外交制度的的发展: 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
1)背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普、奥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的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起新均势体系。
2)特征:大国协调,欧洲均势。
◎维也纳会议
(二)国际法形成的过程
二、主权意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3、范围扩大:外交制度的建立与维也纳体系
(1)外交制度的建立:
(2)外交制度的的发展: 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
3)影响:
材料:当“科西嘉怪物”最后被牢牢禁闭起来之后,大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在维也纳召开了一次会议,以便分配赃物和奖金,并商讨能把革命前的形式恢复到什么程度。民族被买进或卖出,被分割或合并,只要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就行。
——恩格斯
◎维也纳体系漫画
鲜明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二)国际法形成的过程
二、主权意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3、范围扩大:外交制度的建立与维也纳体系
(1)外交制度的建立:
(2)外交制度的的发展: 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
3)影响:
积极:
①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②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欧洲——美洲、亚洲等);
③确立了大国协商解决欧洲事务的原则,国际法的执行力度得到强化;
④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思考:为何“维也纳体系”无法避免一战的爆发?
1873年3月15日,(日本)使团会见德国首相俾斯麦时,俾斯麦说:“方今世界各国,皆以亲睦礼仪交往,然而皆属表面现象,实际乃强弱相凌、大小相侮。……彼之所谓公法,谓之保全列国权利之准则,然大国争夺利益之时,若于己有利,则依据公法,毫不更动;若于己不利,则幡然诉诸武力,固无常守之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大国根据实力谋求私利,实行双重标准
思考:能否举一例说明19世纪西方大国在对华实施国际法中的双重标准?
(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虎门条约》(1843年)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2009版)
最惠国待遇
片面最惠国待遇
(二)国际法形成的过程
二、主权意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3、范围扩大:外交制度的建立与维也纳体系
(1)外交制度的建立:
(2)外交制度的的发展: 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
从唯物史观角度全面认识维也纳体系
背景 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拿破仑战争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
会议 1815年6月9日,由英、俄、奥、普、葡、法、瑞典七国签署了《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
特点 ①建立在英、俄、普、奥四国均势基础之上。②违背历史潮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③是在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国家基础上形成的统治秩序,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④具有掠夺性和历史的倒退性。⑤保持德意分裂
评价 ①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新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和平与协调
②“补偿原则”的确立与实施,使维也纳会议成了一个分赃的会议,使维也纳体系表现出鲜明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③在“补偿原则”之下,维也纳会议的主宰者们按照大国的意图任意修改欧洲国家的疆界,划分新的欧洲政治版图,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利益,埋下了国家冲突的祸胎,最终引发了一战
瓦解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
二、主权意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国际责任——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PART 03
(一)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1.背景:
2.表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1)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制归并别的民族)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2)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主权国际责任——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
1921年-1922年华盛顿签订《九国公约》《五国海军条约》等
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
奥兰多、、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
1928年《非战公约》,全称《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约》
(3)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
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
①国联被英法控制,美国未加入,苏联加入很晚,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②“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思考:国际联盟有何局限?
◎ 1920年
国际联盟成立
2.表现:
(4)1928年《非战公约》
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是,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一)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三、主权国际责任——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二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1.背景:
2.表现:
◎ 1943.11开罗会议
(埃及首都)
◎ 1943.11德黑兰会议
(伊朗首都)
◎ 1945.2雅尔塔会议
(克里米亚半岛)
◎ 1945.7波茨坦会议
(德国柏林市郊)
中美英
苏美英
苏美英
苏美英
(二)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新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三、主权国际责任——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二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1.背景:
2.表现:
(1)1945年6月签署《联合国宪章》
内容
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②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
③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
评价
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可操作性,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 《打结的枪》
◎联合国标志徽章
(二)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三、主权国际责任——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比较项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异 原则
成员 特征
作用
同 宗旨 性质 影响 强调“全体一致”原则,不利于国际法的实施
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有助于国际法的实施
成员国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国际法维护和平的作用
更具普遍性,因此对国际法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具有更大作用
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不利于国际法的发展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作用突出,更能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都宣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
都是政治性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国际法实施范围的扩大
都出现过大国强权政治的现象,干扰了国际法的实施
【课堂探究】从对国际法的发展所起作用方面,比较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异同。
三、主权国际责任——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二)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2.表现:
(1)1945年6月签署《联合国宪章》
(2)1946年,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3)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国际法领域扩大
三、主权国际责任——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原因
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
表现
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
◎世界卫生组织会标,1946年签署《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海牙国际法院
3.评价:
积极: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2015通过《巴黎协定》
局限: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
◎特朗普退群
2017年——至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
(二)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三、主权国际责任——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面对强权政治、霸凌行径、双重标准、单边主义,各国应凝聚共识、携手合作,坚守国际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平发展的核心价值,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面对国际法遭遇的挑战,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1982年,日本大阪高等法院在中日已建交的情况下,称台湾当局为"被承认的事实上的政府"。
1987年,美国参议院通过“西藏问题”修正案。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
2001年,美国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2015年,菲律宾无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发起南海仲裁案。
2017年——至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
◎ 2022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三、主权国际责任——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晚清时期
▲ 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外交上逐步与国际接轨。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 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一书翻译成中文,名为《万国公法》,标志着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 1876年,郭嵩焘出使英国,留任驻英公使,成为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办理对外事务。
▲ 1911—1912年,海圻号巡洋舰出国访问,途径英国、美国、古巴等国。
中国与国际法的“交往”
知识拓展
民国时期
利用国际法收回国家主权
▲ 1927年,中国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定新约运动”,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
▲ 1945年,董必武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签字。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新中国
以中国智慧发展国际法治
以中国实力影响国际关系
▲ 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97年和1999年,中国分别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
▲ 2003-2007年,在北京举行六轮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专制王权国家形成
国际法的
形成与发展
国际法的发展
民族国家建立
二战后
背景
过程:英、法
特点
背景
表现
国际法的形成
国际法的扩大: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特征
影响
基础:1625《战争与和平法》
形成:1648《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一战后
小结:
(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在逐渐完善国际关系体系,确立国际法原则,说明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A项正确;
真题研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