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7 19:4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古代:以强盛国力为基础的朝贡外交
知识补充
古代中国外交
时间 近代中国外交重要活动
1844年 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起初驻广州,后移驻上海
1861年 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1901年 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衡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1919年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
1921-1922年 签订《九国公约》,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1927年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后被国民政府接管
1928年 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1942年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为其重要一员
1943年 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1945年 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外蒙古独立。
1946年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在中国取得多项特权。
知识补充
近代中国外交
内容
特征
原因
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屈辱外交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
综合国力落后,弱国无外交
知识补充
近代中国外交
思考:新中国的外交历经了怎样的过程?
新课导入
1、以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为指导,结合国际形势,透彻理解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1949年
1954年
1955年
1964年
1971年
1972年
1979年
1989年
1997年
进入21世纪
2012年以来
三大外交方针“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万隆会议“求同
存异”
方针
中法建交与西方大国外交突破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中苏关系正常化
“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致力于建立伙伴关系
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布局,走交往新路
新中国开创新型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特色大国外交
时空坐标
与人民命运相连
与民族复兴同步
与世界发展接轨
和平
合作
共赢
概念解析
05
01
02
03
04
国家实力(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根本因素)
国内外形势
社会制度
领导人的智慧
外交: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影响外交的因素
一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ONTENTS
-壹-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1.背景
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进一步升级,在实行全面封锁禁运的同时,于1950年12月8日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一切资产,并胁迫英、法等西方国家共同制裁中国。这种敌对措施,不仅使西方私人投资者不敢再来中国投资,也使原有在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资产的97.1%为英、美、法三国私人投资)陷入困境。
任务1:据材料、课本P80第一段,归纳此时影响中国外交的因素有哪些?
(1)国际 :
①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封锁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③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国内:
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屈辱的外交;
②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
如何破局?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2.内容
任务3,从课本第1子目第2、3、4段,掌握新中国外交三大方针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任务2:试着利用材料中的词语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并结合课本总结其特点。
总方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学习聚焦】
特点:以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1949年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2.内容
总方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解决问题 方针 含义 意义
如何处理国民政府的外交?
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具体表现(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史纲上】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史纲上】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的理解
材料2:“一边倒”的实施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材料3:面对周边独立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中国一度将推进世界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作为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别国造成了干涉内政的印象,恶化了周边环境。 ——刘海泉
材料1:“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主要原因:
(1) 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发展经济的需要。
(2) 战后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遏制中国。
(3)中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
(4)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影响:
积极:①赢得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
②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
③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
④维护世界和平。
消极:①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造成外交战略不平衡;
②苏联模式与其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探究: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原因及影响
思考: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一边倒”是维护“独立自主”的手段、策略。当苏联侵犯中国国家利益,侵犯中国的独立自主时,中苏关系开始恶化。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1.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这主要是因为(  )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2.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C
A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边倒”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往来,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它旨在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众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巩固革命成果,保卫人民政权 ,但是带有浓厚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
特点: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革命外交
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订
(1)新中国成立之初:
2)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与苏联等19个国家建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
特点: 多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建国初期外交特点:带有浓厚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
革命性;结盟性;平等性;过渡性。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3.外交成就:
为什么不再有新的国家接纳新中国?
如何破局?
(2)20世纪50年代中期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
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特征和意义?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
---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特征:
包容性、开放性、平等性、创新性
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革命外交→国家外交);
②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③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3年,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 ...实施这项政策需要与周边国家形成睦邻友好关系...——《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强调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突出国家利益
革命外交
国家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3.外交成就:
2)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目的:
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3.外交成就: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性质
目的
内容
意义
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
①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②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
"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
4)1956年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
①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家建交;
②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3.外交成就: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冲破封锁
自1959年中印边界首次发生武装冲突,苏联公开袒护印度……1960年7月,苏联作出从中国撤退全部专家的决定,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协定和合同,废除了多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摘编自时映梅《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简析》
60年代初,美国对中国继续遏制,中苏关系恶化,而大批亚非拉国家独立。由此,毛泽东提出联合亚非拉国家进行反帝、反霸斗争,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这也是这一时期外交的突破口。 ——王仕英
1、背景
(1)国际
①两个阵营内部的控制与反控制,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②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③苏共“二十大”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
④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
(2)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及“左”倾思想的影响
2、外交战略:
“两个拳头打人”、“两个中间地带”
3、成就:
1964年,中与法建交
周恩来访问14个亚非国家
中日民间交流
两个拳头打人
两个中间地带
一拳打美帝,一拳打苏修(反苏反美)
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
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冲破封锁
②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冲破封锁)。。
①出现了以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
中法建交被称为“外交核爆炸”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美国
经济滞胀
欧洲走向联合
日本
崛起
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1、背景:
(1)国际时局:
①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美国劣势(越战),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②资本主义阵营: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发展
③社会主义阵营:中苏关系恶化,关系降到冰点;
④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
(2)国内时局: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2、外交方针:
“一条线,一大片”(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一条线】 按照大致的纬度(50°N)划出一条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线;
【一大片】团结 “一条线”及其周围的国家和地区,结成广泛的“联美遏苏”国际统一战线;
3、外交成就:
①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外交关系:
大使级

公使级

代办级

断交
(3)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这是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 ,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3、外交成就:
(3)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3、外交成就:
1971年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联合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外交50年》
思考: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②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
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支持;
③直接原因: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
①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③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④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
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中美建交公报》
美国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
1、断交:美国和台湾必须断交,只有民间交往;
2、废约:美国和台湾废除1954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
3、撤军:美国必须撤出在台湾的驻军。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1978.12
中美建交公报
1972.2
尼克松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4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中美关系正常化或中美邦交
(4)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外交成就: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材料 1: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材料 2: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材料 3: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
材料 4:《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美国与台湾当局在1954年间签订的正式国际条约,该条约是以军事为基础、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合作的多目标条约,本条约的基本精神是反共的,不仅在武力军事上协防台湾,亦反对共产主义渗透台湾。
美国: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②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西欧、日本冲击,越战泥潭)
中国:①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根本原因:中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需要
3.外交成就: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③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影响:
①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
②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接着在国际上出现了同新中国建交的第三次高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③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提供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契机,加速了统一大业进程。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9年中美建交
【合作探究】结合原因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3.外交成就: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5)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之后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①原因:
②过程:
③意义: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美国的“越顶外交”和中日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邦交正常化
3.外交成就: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小结
开创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
20世纪50年代:三大政策
20世纪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结交盟友
广交朋友
“化敌为友”
革命外交
强调意识形态
国家外交
考虑国家利益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真题研做】 (2021·江苏·高考真题)如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 )
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
【解析】根据漫画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队伍朝着和平之路,并在宣传栏上有“五项基本原则”,而“战争之路”那边空无一人,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D项正确;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外交政策与“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无关,排除B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可能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D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二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CONTENTS
-贰-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年)
(一)背景
1、国内:
2、国际: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②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
全方位、无敌国、不结盟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
——《邓小平文选》
(三)外交成就
2、世纪之交:与周边国家关系取得新进展
1、改革开放之初:发展大国关系
1)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2)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3)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
①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②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20次“10+1”领导人会议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年)
(3)21世纪以来
与世界各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形式-伙伴 标志
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00 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
2003 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1999 成立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治理平台)
2001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史纲下】
【史纲下】成员国:【2001】加入:中、俄、哈、吉、塔、乌(乌兹别克斯坦)
【2017】加入:印度、巴基斯坦
2001 成立博鳌亚洲论坛(总部设在中国)
2009 “金砖国家”(中、俄、印、巴)领导人首次会晤【史纲下】
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提供重要平台
2010 南非加入【史纲下】
2015 成立新开发银行【史纲下】
参与维和行动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年)
(三)外交成就
【真题研做】(2023·浙江)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 二十国集团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依据材料“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并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6月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C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年)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在非洲大陆举办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C项正确;南非等国并非中国周边国家,排除A项;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B项;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与“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真题研做】 (2022·北京)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C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年)
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CONTENTS
-叁-
1.指导思想:
2.外交成就
发达国家
周边国家
非洲国家
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形成了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
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一)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二)中共十九大以来的外交
1.外交理念:
“一坚持,三推动”
一坚持
三推动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贏的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二)中共十九大以来的外交
2.外交实践:
(1)构建国与国交往新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
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
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
习近平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
表现:
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
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
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边国际性会议;
出台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作为常任理事国,中国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关于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改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 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 峰会上
◎张高丽签署《巴黎协定》
通过主办主场外交,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二)中共十九大以来的外交
2.外交实践:
(2)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中国方案
主办主场外交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金砖国家”厦门会晤
“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二)中共十九大以来的外交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三)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来
1、背景: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政策理念:
(1)四个反对:①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反对冷战
思维,③反对干涉别国内政,④反对搞双重标准。
(2)一个宗旨: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一个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
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
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
【知识拓展】
1、不结盟: 中国不跟任何国家缔结针对第三国的盟约,这确保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性,不会被盟国扯进对抗或战争中。
2、平等性:中国的外交,对各国一视同仁。
3、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无附加条件:在中国的外交手段中,对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区别于西方国家的最显著特点。
(三)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来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真题研做】(2023 山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解析】据所学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素是国家利益,题干中提及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 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说明与周边国家交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可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C 项正确;A项议说法错误,国家之间不可能消除分歧,排除 A项;据所学可知,人类也很难构建均衡发展格局,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国与周边地区,只涉及世界局部地区,排除D 项。
C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探究: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
【课堂小结】
1、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交成果日益扩大,建交国家数量日益增加。
2、原因:
(1)经济:综合国力的增强。
(2)政治:中共的正确领导。
(3)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国际关系。
(4)外交:超越意识形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道路:符合本国国情,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
的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后
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外交政策及目标
2、外交方向及成就
十八大以来外交
十九大以来外交






【课堂小结】
革命外交
国家外交(务实外交)
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
外交
多边外交
和谐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