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7 20:2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憔悴(jiāo) 仿膳(shàn) 分歧(qí) 唏嘘(xū)
B.匿笑(nì) 菡萏(dàn) 攲斜(qǐ) 熬过(áo)
C.霎时(shà) 沐浴(mù) 嗅觉(xiù) 徘徊(huí)
D.并蒂(dì) 莲蓬(péng) 祷告(dǎo) 粼粼(lí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匿笑  决别  沉寂  翻来覆去
B.信服  取绝  徘徊  絮絮叨叨
C.心绪  阴蔽  一霎  水波粼粼
D.沐浴  流转  亭亭  滚瓜烂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小明拿着语文书在那里翻来覆去地看,好像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B.小学毕业考试后,爸爸说要带我到香港的迪斯尼去玩,真让我喜出望外。
C.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想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
D.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各得其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沈阿姨说的胸针是用一块红色珊瑚雕成的漂亮工艺品。
C.以抗日战争、红军长征和雷锋等革命历史和人物为主题的各类游戏和网络产品,引发了舆论的广泛争议和关注。
D.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5.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辞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B.高中毕业时,李明把与室友一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制成影集,每人赠送一册,在影集的首页,工整地写道“李明惠赠!”
C.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D.王主编说:“李先生,奉上新近刚出的一本拙著,请批评,请惠存!”
6 、根据课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_______,白色的花________,紫红色的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___________。
A、高洁、淡雅、烂漫、热烈而深沉
B、高洁、淡雅、热烈而深沉、烂漫
C、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烂漫
D、淡雅、高洁、烂漫、热烈而深沉
7、读完《西游记》,同学们发现,书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形象,那就是孙悟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强的追求。
B.从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尊的捍卫。
C.从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由的渴望。
D.从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我的战胜。
8、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 决。
(1)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诗词)警句。请你再拟写一个小标题。 (2)活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请举出一个有关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
(3)活动中轮到你向大家介绍自己,你该怎么说?(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身份信息)
(4)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讨论之中,请就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去:______________(2)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__
(3)下车引之引:____________(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2、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色花
  ①偶尔看到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申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毅然挺拔,每一个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⑤许久以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么,且不说他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周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丑……
  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⑨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阳光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⑩是的 ,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花瓣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他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了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3.根据④—⑦段内容,分别概括出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雷花草的特点。
(1)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
(2)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
14.根据③—段的内容,概括出作者对仙人掌的感情所经历的四种变化。
作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5.在第段写道:“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请根据③—段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浅薄庸俗”?
16.文章采用了纵横对比的手法,分别概括出纵向和横向对比的内容。
(1)纵向对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
(2)横向对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
17.本文是一篇状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要揭示怎样的一个道理?(用文中语句回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榴(莫怀戚)
①12年前我搬来这里,最高兴的是从此有了阳台,可以养花。
②但这个阳台不理想:冬天的阳光得不到,夏天两头晒。
③所以我的盆花活得艰难,只要我稍有懈怠,它们立刻枯萎,而且救不过来。就这样相继死去许多株,于是栽栽种种,我阳台上的盆花不停地变换。
④但是有一株从来没有死过,就是石榴。它是惟一的元老。
⑤当初买它的时候,是小苗;花农要价高,说是果石榴。有一种叫花石榴的只开花。
⑥我不懂行,但不愿凭空怀疑人,就买下了。真还是果石榴。
⑦从此每年7月,它开花、结果,到国庆节时,大的已如小孩子儿拳头,胭脂般地红着;有的还煞有介事地绽开,如画上那样。但籽粒微酸,不好认真吃。
⑧于是我产生了个观念,石榴易活,我家石榴尤其不会死。
⑨然而今年情况不妙。7月过完,它一直不开花,8月中旬,枝叶突然开始发黄——这个迹象同其他盆花的死亡先兆一模一样。
⑩我开始全力抢救它,例如每天浇水喷水若干次,检查病虫害……它依然每况愈下。
⑾到了中央气象台宣布今年的酷热及持续时间是建国四十多年来之最时,我明白石榴完了。
⑿那几天我老想着《二六七号牢房》一文中老爸爸的话:“他连星期肉菜汤都不吃,他连星期肉菜汤不想吃。”(他指伏契克——作者,捷克革命家——受刑严重,失去食欲。)
⒀连石榴都晒死了,连石榴都晒死了。
⒁有几天我不再管它,静等它的死去。
⒂一个壮汉对一株盆花的伤感无法诉说。
⒃但后来我变了主意。不是含有一线希望,而是出于一种情份:你陪伴我多年,我照料你到死。
⒄我照施肥、照浇水、照拔草、照松土,你要怎样是天意了。我将我的心尽到——石榴啊!
⒅9月10日,即今年酷暑强弩之末时,外出两天的我归来大吃一惊:
⒆石榴满枝红花,浓如鲜血!
⒆它什么时候打的苞,谁也不知道!
⒇数一数,35朵,它从来没在9月开过花!它从没开过这许多的花!而且它的枝叶依然枯黄。就是说,它在死亡线上挣扎了整整一个夏天后,它憋了整整一个酷暑的生命全部用来开花结果了。
18.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有的还煞有介事地绽开,如画上那样。
19.第⒃段中“但后来我变了主意”。“主意”具体指的是什么?
20.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21.联系文章内容,谈谈石榴复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2.领会第⒀段句子“连石榴都晒死了,连石榴都晒死了”在表达上的作用。
23.第⒃段中“你陪伴我多年,我照料你到死”这是作者的心理活动。假定你是那株石榴,请用一句言简意深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愿。(可以借用古诗句表达)
24.读完文章后,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的邻居
[印度]泰戈尔
我的隔壁住着一位年轻的寡妇,我对她怀有几分敬慕之情,至少我自己是这么想的。但这种真情,我对任何人也不曾流露过,就连我最知心的朋友奈宾也一无所知。我对能把这种真情深藏心底永保其完美而感到自豪。她像一朵美丽的花朵,过早地变成了落红。
然而激情有如山涧一样,一定要寻一条出路发泄出去。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用诗歌来抒发感情的原因,可是我的拙笔却不肯亵渎我所崇拜的对象。
凑巧的是,这个时候,我的朋友奈宾对诗也发生了兴趣。这个可怜的家伙以前从未写过诗,连韵脚和韵律都不懂,然而他却无法抑制这种突如其来的写诗的欲望。
无奈他只好找我帮忙。他那些诗仍是那种永恒的主题:全是献给某位心上人的。我打趣地拍拍他的肩膀问:“喂,老朋友,这位她是谁呀?”
奈宾笑着说:“没有具体的人。”
坦率地说,我在帮助朋友写诗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我把内心所积蓄的热情,全都倾注在那些抒情诗中了。我认真地对他那些不成其为诗的诗稿加以修改,润色,最后使每首诗都变成了我自己的作品。
奈宾惊讶地说:“这正是我想说而又表达不出来的话,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办法能表达出这样美好的感情呢?”
我以诗人自居地答道:“那是纯属想象,如你所知,真理总是沉默的,唯有想象力才是永远活泼的。现实有如沉重的岩石,压抑情感的奔放。唯有想象力才是可以腾云驾雾,不受任何阻碍的。”
可怜的奈宾说:“对,是这样。”他停了一会之后,又喃喃自语地说:“说得不错,是这样。”
正像我已说过的,在我心底的爱念中有一种敬慕的情感,不允许我把它变成文字。可为人代庖,就再也没有什么妨碍我的文思了。我热情激昂地把我真挚的感情像流水一样倾泻到了我的诗行间。
有一次,奈宾对我说:“这完全是你写的诗,让我拿出去用你的名字发表了吧?”
“哪里的话呢!”我说,“明明是你写的,怎么说是我写的呢?我只是偶尔添上一两笔罢了。”
奈宾逐渐信以为真了。
不可否认,我有时像天文学家仰视星空一样怀着无限渴望的心情,把目光投向邻家的那扇窗户。然而那回敬的流盼的纯洁无瑕的目光,顿时消除了我感情中一切不高尚的杂念。
可是有一天真使我大吃一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万里晴空的下午,突然卷来一大片乌云,马上变得天昏地暗,我那芳邻站在窗前向外眺望。从那晶莹的黑眸子闪现出的恍惚神情里,我竟看出了那种无限企盼的心情。那种无限渴望的眼神,就像一只穿云破雾的小鸟,要寻找的不是上苍,而是某人心灵的窝巢。
这种传神的难以言喻的幽情,打动了我的心弦,我渴望以某种有实际意义的行为表白我的心迹,而不能局限于拙劣的诗句。最后我决心为促成这位孤孀的美事而竭尽全力。
奈宾不同意我的看法。“她要终身守寡,”他说,“要保持贞节和宁静。那种沉静的美,有如仙境,倘若改嫁,岂不破坏了神圣的美吗?”
时至今日,对他的这种滥调我忍受不了了。试想在饥馑之年,一个酒足饭饱之徒,大谈特谈对吃喝的蔑视,奉劝一个快要饿死的人用风花雪月来充饥,你对此会有何感想。我当时愤愤地说:“奈宾,你听着,对一个画家来说,废墟也是美妙的景物,然而建造房屋是为了人住的,不仅仅是为了供画家来画的。不能为了艺术上的需要而不顾实际。你超然地把孀居加以理想化,固然很妙,但是你不要忘了,她也有一颗肉长的心,会受到痛苦和希望的煎熬的。”
我一向认为奈宾很顽固,要想使他改变看法,非一朝一夕之事。然而,我却意外地发现,他沉思了片刻以后,竟完全同意了我的看法。
大约一个星期以后,奈宾跑来找我说,如果我能帮助他,他准备娶一个寡妇。
我对他表示祝贺,满口答应全力以赴地支持他。奈宾于是向我透露了全部实情。
这时我才知道,奈宾的爱恋非属想象,他也在向往着一位孀妇,只不过从未吐露真情而已。原来,经常刊载奈宾的诗作——莫不如说是我的诗作——的杂志,被那位美人看到了,看来这些诗算没有白写。
奈宾用这种方式表白自己的心迹,原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用意,据他说,他根本不知道那位遗孀识文断字。他经常把杂志匿名邮给那位遗孀的兄弟,这只是他呼天不应的一种无奈之举。
这就像给上帝奉献花环一样,至于上帝是否感恩,那就不是爱慕者的事了。
奈宾极力向我解释,当他想方设法和孤孀兄弟结识时,并无特殊的用意,心上人的任何亲属对他来说都必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后来,那位兄弟的一场病导致他们得以相见。诗人的出现,自然而然会引起一番对诗歌的评论,当然也会涉及其他方面。
在他上次信服了我的看法之后,便鼓起了勇气向那位寡妇求婚,起初她未能应允。但当他借用了我那一套有说服力的话语,再加上自己的一两滴泪水,这位佳人便无条件地投降了。现在,需要的就是筹办婚礼了。
“那就开始准备吧。”我说。
“可是,”奈宾说,“你知道,我父亲现在还不同意这门亲事,等他同意时,不就一切都晚了吗?”
我毫不踌躇地给他开了一张所需的支票,然后说:“现在,你可以告诉我她是谁了吧。你不必担心我会成为你的情敌,我可以发誓我不会写诗给她,只能给你。”
“别傻了,”奈宾说,“我没告诉你她是谁,难道是怕你不成!是她让我不向朋友们谈及此事的,她对自己的这种抉择深感不安。不过,现在已经完全无所谓了。她住在十九号,就是你的那位邻居。”
假如我的心是一个锅炉的话,肯定会立刻爆炸的。“这么说,她已不坚持终生守寡了?”我直截了当地问。
“现在不了。”奈宾微笑着答道。
“那些诗句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完全有。你知道,我的诗本来就写得很动人,”奈宾说,“你说不是吗?”
我心里诅咒起来。
我该诅咒谁呢?诅咒他?诅咒我自己?还是诅咒上帝?反正都是一样,诅咒谁都无济于事。
25.这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6.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⑴然而激情有如山涧一样,一定要寻一条出路发泄出去。
⑵试想在饥馑之年,一个酒足饭饱之徒,大谈特谈对吃喝的蔑视,奉劝一个快要饿死的人用风花雪月来充饥,你对此会有何感想。
27.请简析小说为什么要用“美丽的邻居”做题目。
28.请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艺术表达效果。
四、作文
29.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很多,亲情便是其中之一。亲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亲爱的同学,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亲情呢?对于亲情,你有着怎样的体会呢?
请以“藏在心里的亲情”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答案
1、D 2.D 3.A 4.A 5.D 6.C 7.D
8、(1)示例:同学风采展示 友谊连线 (2)典故示例:伯牙绝弦 割席断交 刎颈之交 管鲍之交(1分);内容解析:对典故里的人物、内容表达清楚即可。 (3)示例:大家好!我叫×××!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上中学了!我们也由于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相聚到了一起。相聚的日子是短暂的,也是美好的。我希望有一天回首这段相聚的日子时嘴角会泛起淡淡的笑容!那将成为我的一段值得永久珍藏的记忆!为了这段珍贵的记忆,我会好好努力的。相信我!谢谢! (4)示例一: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空间、时间和年龄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之友。而且和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和身边朋友交流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只能听其言,不能观其行。而且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
9、离开,通否、拉 ,约定
10、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11、B
12、提示: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13.外表丑陋却很倔强(或不美不雅却易于生活) 外表美雅却很娇弱(或既美又雅却不易于生活)
14.遗憾(或冷漠、冷淡、冷落);厌恶(或讨厌、讥笑、鄙视);惊奇(或惊异);赞叹(或赞美、赞颂、称赞)。
15.仙人掌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但他却倾注全部的心血,开出了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 作者在仙人掌开花之前,曾厌恶、讥笑它的丑陋;只重视外在美而忽略内的精神
16.开花之前的仙人掌;开花之后的仙人掌。仙人;海棠、月季、文竹之类的花草。
17.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8.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原指故作姿态,让人感到一本正经、真有其事,有贬义。文中是指石榴认认真真的开花的样子。褒义。
19.我不再管它,静等它的死去
20.石榴易活;石榴晒死;经过我努力,石榴活了;
21.“我”的精心照料。(凡答石榴生命力顽强的不给分。)
22.反复,起强调作用。表现了酷热的程度,更表现了作者对石榴的痛惜之情。
23.略
24.略
25.①第一人称叙述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我”对邻居孀妇的敬慕和因缺乏行动力而错失美好姻缘的懊悔之情。②只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遮蔽了奈宾的故事,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和推理空间。
26.⑴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激情抒发比作山涧发泄,)说明“我”对“美丽邻居”的怜惜敬慕之深;②自然引出后文“我”和奈宾写诗等故事情节。⑵①运用类比手法,表达了对奈宾关于“美丽的邻居”“要保持贞节和宁静”的批驳。②以第二人称“你”直接对读者提问,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感情更加真实可信,更能引发读者思考。
27.⑴“美丽的邻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和奈宾的故事均围绕邻居展开。⑵“美丽的邻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28.①小说以问句(设问、选择问句)和排比句结尾,强烈地表达了“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奈宾打败自己的懊悔与无奈。②引发读者思考,揭示了只有思想而没有行动终将一事无成的主题。
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