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7 21: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历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时空观念 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运用文献资料,了解朝贡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体制。
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分析,认识到朝贡制度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
家国情怀 了解中国历代王朝为我国统一以及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的贡献。认识古代中国的外交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1.重点:历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朝贡体制
2.难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古代中国外交的特点与影响
基础认知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
(1)秦朝设_____、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2)秦北逐匈奴,修筑____;南抚夷、越,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2.汉
(1)汉朝设______管理民族事务。
(2)汉初,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____帝时期,大败匈奴。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
(3)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在西域设置_______府。
(4)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5)边疆推行____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____及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2.隋朝
(1)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2)加强对___地区各族的统治。589年,百越女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
(3)加强了与____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3.唐朝
(1)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_____”。
(2)____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
(3)____王曾多次被唐朝加封并遣子弟入唐学习。
(4)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
4.宋朝: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____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_______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没有中断过。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元
(1) 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辽、宋、西夏、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____。
(2)元朝元朝疆域辽阔,统治者一方面“_____”,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3)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_____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4)元朝还在东北、云南等地设____,征发赋役。
2.明
(1)明朝有礼部、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_______馆。
(2)修筑长城,并沿长城布置“九边”。
(3)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____,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
(4)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在西南设____。
(5)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___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_________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3.清
(1)清朝设立_____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2)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3)通过军事斗争平定_____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西北边疆。
(4)清政府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为“_______”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
(5)在西南,清政府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_______”,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 早在____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秦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
2.汉
(1)陆路:经____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2)海路:从合浦郡___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____赐给倭国国王“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
3.隋唐至宋
(1)陆路: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管理通商事务。唐朝与___国的接触,使_____传入阿拉伯地区。
(2)海路
①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___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
②日本向唐朝派_____,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③宋朝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___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4.元: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13世纪,______抵达中国,17年后,由泉州经海路回到威尼斯,留下《马可 波罗行纪》。
5.明: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_______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
6.清
(1) 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1689年,____就双方边界订立《尼布楚条约 》。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18世纪,英国______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坚持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深化探究
探究一 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
材料一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前期国内民族关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隋唐之所以能掀起在深度和广度上超过两汉的经济文化高潮,与民族融合是密不可分的。
材料二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唐朝前期国内民族关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什么民族政策促进了该局面的出现?试举一例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提示:(1)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等。
(2)唐朝民族政策开明、国力强大、文化先进。
探究二 辽宋金元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一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材料二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1)结合材料一思考,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为什么采取因俗而治的办法?实行这样的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提示:(1)“蕃汉分制”制度。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契丹人和汉人担任);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物(契丹人担任)。
(2)原因:统治者文化落后、不同民族的发展程度不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强化统治的需要。
积极作用:是对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利于游牧民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文明,并向封建社会过渡;利于民族融合。
探究三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含义、途径、作用
1.民族融合的含义:是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密切联系的结果,是历史上进步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
2.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1)民族迁徙,如魏晋时期“五胡”的内迁、三次大规模的北民南迁。
(2)民族战争(表现为反对外族侵扰、平定分裂叛乱),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战争。
(3)友好交往,如唐朝与回纥之间互派使节,北宋时期榷场的设置。
(4)政治改革,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等。
(5)和亲与联姻。如西汉后期的昭君出塞,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
(6)会盟与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南宋与金国的绍兴和议。
(7)进行册封。如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明朝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清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8)羁縻政策(主要指设置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管理新疆;明朝设立奴尔干都司管理东北。
3.民族融合的作用: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开发了边疆地区,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探究四 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与朝贡体系
材料一 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无不加之体恤,用示怀柔。如有恳求之事,若于体制无妨,无不曲从所请”。但是,与外国通商不符合中国定例,况且,中国作为中央之国,应有尽有,不需要互通有无,因此“晓谕尔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享太平之福”。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材料二 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正式到访中国,条约体系和朝贡体系方发生了全面的碰撞 。
——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这是清政府面对的什么文明的冲击?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近代朝贡体系落下帷幕的原因?
提示:(1)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闭关锁国。失去了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性机遇。
(2)列强战争的侵略和条约的签订,朝贡体系逐渐解体弱,中国沦为殖民体系的一员。根本原因是农业文明不敌工业文明。
探究五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
1.由开放走向闭关: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和平交往: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战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
1.汉朝为加强对今天新疆地区的军政管辖,在当地设置(  )
A.酒泉郡     B.征西将军
C.西域都护府 D.伊犁将军
【答案】C
2.西汉时期,中国与西亚、欧洲的通商关系能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答案】B 
3.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罗时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以讲论,故选使充此。”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A.新罗文化十分发达
B.新罗国与唐朝关系密切
C.中国文化对新罗影响大
D.新罗已经学会了印刷术
【答案】D 
4.“终明之世,边防甚垂,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防御。”材料所指的防御对象是(  )
A.匈奴 B.倭寇
C.蒙古 D.女真族
【答案】C 
5. 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縻”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  )
A.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
B.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
C.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
D.近代民主国家意识觉醒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