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上
历
史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二单元
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约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春秋时期
约公元前745年
战国时期开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西周
商
夏
东周
春秋
前770-前476
战国
前475-前221
《春秋》为鲁国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述了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
壹·战国七雄
【任务一】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思考: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1.背景:
①诸侯国数量减少,统一趋势愈加明显。
一、战国七雄
【任务一】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思考: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1.背景:
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一、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思考】韩氏、赵氏、魏氏及田氏是何身份?他们夺权说明了什么?他们夺权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背景: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①卿大夫
③农具牛耕的推广,私田大量开垦,实力进一步增强。
②权力下移,分封制进一步瓦解,
周王室统治完全崩溃。
身份:
说明:
原因: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性质: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
一、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2.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一、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3.战争特点: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大小战共计213次
大小战共计222次
城濮大战用七百乘兵力,鞍之战用八百乘兵力,每乘以三十人计,也都只有两万多人。
公元前293年,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前273年,白起败魏于华阳,斩首十五万。
城濮之战、鞍之战都在一天之内决胜负,鄢陵之战用了两天
魏惠王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孟尝君联合韩魏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
【任务二】相比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战争呈现出哪些特征?
①规模大,参战兵力多;
②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③伤亡大
战国铜壶及纹饰展示图
(壶身刻有水陆攻占等场景)
争霸
兼并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一、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4.著名战役:
【任务三】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战役,你能列举三例吗?并与对应成语故事连连线吧。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围魏救赵
增兵减灶
一、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5.战争影响:
战国铜虎符
(当时各国多实行虎符发兵制。虎符分为左右两半,国君和主帅各持一半,能合上才能调兵,反映了君主对军权的绝对控制。)
山东齐长城遗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互相防御,以及抵挡北方游牧民族袭扰,纷纷修筑长域。)
战国七雄之间日趋激烈、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导致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面对强大的诸侯国和频繁的兼并战争,各诸侯王要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别国消灭?
【问题思考】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概括战国时期的战争对各诸侯国有何影响?
一、战国七雄
贰·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一位奴隶主的烦恼:
铁犁牛耕的推广,大量开垦荒地,我的私田越来越多,可得让这些奴隶抓紧干活。可是他们经常怠工、逃跑、还砸坏我的铁农具,虽然我也杀了几个,可是没什么效果,这严重影响了我的收入,怎么能让他们有生产的积极性呢?
奴隶主
将大量新开发田地成私产并出租
封建地主
奴隶
农民
租种地主土地的人
二、商鞅变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
战争中获胜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变法改革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①变法的根本原因:
②变法的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二、商鞅变法
2.原因:
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3.各国变法
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燕国乐毅改革
齐国邹忌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3.各国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
楚国吴起变法:
针对楚国积弊,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战国中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组建骑兵部队,并且命部下穿着上衣下裤的胡服,以便骑乘。自胡服骑射以后,赵国军事实力增强、涌现出廉颇、李牧、赵奢等诸多名将,成为战国后期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劲敌。
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又称卫鞅,他“少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1)概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
(2)内容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
影响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有利于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权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提高劳动积极性,经济发展
方便税收和商贸
有利于军事强兵
加强中央集权
富国
强兵
封建性质
商鞅方升
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
(3)影响: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十年
“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百年
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前260年)
百三十年
“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 ——《阿旁宫赋》
【任务四】研读下列史料,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时,旧贵族不甘心失败,为抵制变法,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律。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峻法坚决打击。因为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于是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公元前337年,太子即位,即惠文王。这时,秦惠文王身边曾遭商鞅惩罚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于是惠文王下令发兵捉拿商鞅。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
4.商鞅变法:
【思考】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衡量变法是否成功的标准?
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商鞅虽死
秦法未亡
(4)评价:
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
(5)原因:
【思考】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你有什么启发?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秦国国情;
(2)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
(3)商鞅取信于民,公正无私,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6)启示:
1、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创新精神;
2、改革的道路是曲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商君!
二、商鞅变法
叁·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任务五】观察下图,阅读教材,简述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
战国时期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
战国时期铜冰鉴
1.表现:
领域
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与此同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2.都江堰:
二、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2.都江堰:
时间:
主持者:
地点:
功效:
作用:
意义:
公元前256年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成都附近的岷江
堤防、分洪、排沙、控流
防洪、灌溉、水运
李冰石像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到现在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战争特点:规模大、兵力多、时间长、伤亡大、重战略战术
政治: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特权、改革户籍
经济:承认土地私有、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有军功者授予爵位、赏赐土地
冶铁技术提高、牛耕推广、水利工程都江堰
由分裂走向统一
课
堂
小
结
农业
分工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酿造
内容
手工业
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改变,综合国力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齐、楚、燕、韩、赵、魏、秦
影响
商业
商业发达、货币流通、商业城市
战争影响:促进政治变革、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百家争鸣
课堂练习
1.(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材料描述的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筒车
2.(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
A
B
课堂练习
3.(2024·安徽·中考真题)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
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
课堂练习
4.《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耕织 C.废除井田制 D.按功授爵
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奖励耕战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以农养战
D
A
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