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nit 4 Approaching Classics:Further Exploration课件((共15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上外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nit 4 Approaching Classics:Further Exploration课件((共15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上外版(2020)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4-09-07 17:51:4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 高 中 英 语 》 ( 上 外 版 )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第四单元 Approaching Classics
授课教师 :
课时
授课内容
1
Getting Started/ Reading A
1
Reading A/ Vocabulary Focus
1
Reading A/ Grammar in Use
1.5
Listening, Viewing and Speaking
1
Reading B
0.5
Critical Thinking
1
Writing
1
Further Exploration/ Self-assessment
《 高 中 英 语 》 ( 上 外 版 )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
At the end of the lesson, you will be able to ...
1.能基于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向他人推荐经典文学作品;
recommend classic literary works to others based on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they collect;
2. 能评价他组的课堂展示情况并反思本单元的个人表现; evaluate other groups’ presentations and reflect on personal performance in learning this unit;
3. 能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与年代的作品, 赏析文学的价值。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literature by comparing work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nd different times.
Our school is going to hold an international culture festival, so each
class is asked to recommend several world literary masterpieces for the festival’s organizing committee.
Country
Britain
Author
William Wordsworth
Time
unknown
Genre
poetry
Country
America
Author
Ernest Hemingway
Time
1952
Genre
novelette
What is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two literary works
Written in March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From what aspects can we recomme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d ‘Written in March’
Social influence
Theme or topic
Lead in
Literary value
Other points
Title
Written in March
Theme or topic
the feeling of composure, love of life, appreciation for the simple joy of life
Social influence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E n g l i s h p o e t ry a n d t h e development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
Literary value
Britain’s poet laureate in 1843
Other points
Lake Poets, “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
Title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heme or topic
fight against difficulties, never give up, strive for a better life
Social influenc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wentieth- century fiction writing
Literary value
the Pulitzer Prize in 1953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1954
Other points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Reasons for recommendation
1. Which literary work impressed you most
2. What is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it
Personal touch
other information
time
genre
Theme
title
author
country
Recommending classic
literary works
TEAM
Main task
Useful expressions of the interview are listed for your reference:
A: Hi, xxx. What literary work do you recommend
B: Hello, I highly recommend ...
A: Oh, I have never heard of it. Could you give m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it B: It is written by xxx from ...
A: I’m glad that you are my group member. I choose .... written by xxx from... / It sounds interesting. But what a pity! You are not my group member...
Interview others for what they recommend and form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ks you choose. 羽
Interview
What is the work that your group wants to recommend most
What ar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recommendation 羽
Notetaker *2
Prepare for presentation
O
Presenter*1
Evaluator*...
Recommending classic literary works
Show time
The group which gets the highest score:
The presenter who leaves the deepest impression on me:
The literary works which I am interested in:
The suggestions that I’d like to give:
Criteria:
Content (5 points) Pronunciation (5 points) Fluency (5 points)
Effect (5 points) Extra points (5 points)
Peer evaluation
1. 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he unit
2. 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approaching classics”
3. What you think you have done well and why
4. What you need to improve in the future
5. What learning resources you find useful
Read the expected learning outcomes of the unit on Page 65.
Reflect on your performance by answer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Self assessment
1. Design a poster to recommend a classic literary work (either independently or cooperatively).
2. Read one of the literary works recommended by your classmates. Finish a reading log in one month.
Assignments
T h a n k y o u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构建自主探究性课堂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4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Self-assessment 课例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 年版》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强调通过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增强 文化意识、发展思维品质、提升学习能力。
本单元的主题为 Approaching Classics,以品读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要路径,通过语句与词 藻、结构与情节、意境与象征、叙事与视角、题材与主题、作者与时代等多个角度,将文学 作品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相融合,帮助学生理解主角的人生选择、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挖 掘作品的文化特色、思考自身的价值取向,从而学会欣赏文学的魅力,提高跨文化意识。本 节拓展与自评课作为单元总结性课程,通过引导学生重申单元主题、回顾语篇内涵、训练交 际策略,将整个单元的内容有机结合,达到整体性教学的效果,学生能够整合各课时所学的 语言资源,借助教师所搭建的脚手架,在本课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真正以学生 为中心的课堂。
一、以单元整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当前教改形势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摈弃以往割裂各课时进行教学设计的做法,改为注重课 时之间的关联,以主题语境为线索,制定单元及分课时教学目标,将各课时的内容进行有机 结合,实现“听说读看写 ”五大技能的融会贯通,以单元视角促进学生的学习。鉴于此,本 节拓展自评课紧紧围绕“走进经典 ”这一单元主题, 以“推荐经典文学作品 ”为探究项目, 同时融入阅读课、视听说课、语法课等课时的核心内容,在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体现单元 整体性教学策略。
一方面,推荐作品时涉及的内容得益于其他课时。课堂伊始,教师以阅读 A 篇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及阅读 B 篇“Written in March ”为引,抛出问题“Based on what we have learned before, what are the countries, authors, times of writing or publication, genres of these two literary works ”,要求学生回忆这两部文学作品的相关信息,这一步骤既能够考察学生对于已学语 篇的掌握程度,也能够将话题继续聚焦于经典文学作品。在后续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推荐任务 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调动自身在文学阅读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可利用本单元其他课时所提 及的作品,如语法课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另一方面,推荐作品所需要的技能依赖于其他课时。教师以“ 国际文化节 ”为情境,邀 请学生向活动组织方推荐世界经典文学,教师首先以课内两部作品为例,引导学生思考“How to recommend these two works ”,这一步骤能够带领学生从主题思想、社会影响、文学价值 及其他因素思考推荐理由,同时也再次运用阅读课时赏析文学作品所采用的方法,比如通过 分析语言或思想,揭示文章的内涵,如《老人与海》以描述老人的动作突出了永不言败、不 断抗争的奋斗精神,“写于三月 ”以各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享受生活的浪漫主 义色彩。除此之外,口语课以“推荐中文经典作品 ”为主题,学生已基本掌握推荐类相关短 语以及推荐时的表达策略等,可直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用于完成本节课的活动。
二、以学生需求为主体的学习形式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及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英语课堂逐渐摆脱以往教师
“一言堂 ”的形式,逐步构建新型的“ 以学生为中心 ”的课堂,教师不再只注重传授语言知 识,而是把学生作为关注对象,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及成长。与其他课时相比,拓展与自 评课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观能动,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完成项目。 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的亲身经历、学习需求、性格特点为出发点,将教师辅助式学习、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学习形式融为一体,更好地促进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有输入才能有输出,若直接让学生自行探索,则他 们可能会不知所措,甚至对课堂失去兴趣。因此,课堂初期填写《老人与海》及“写于三月 ” 推荐卡这一活动,便是完成了本节课最重要的脚手架,这一步使学生明白推荐文学作品时需 要先介绍其基本信息然后提出推荐理由,同时使其获悉推荐理由的思考角度,为后续学生自 主完成推荐任务提供资源及奠定基础。借助于教师所提供的示例,学生能够更有能力、更有 信心、更有把握地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在 获得了必要的支持后,学生若继续依赖教师的帮助,则不利于其自身发展,因此教师紧接着 布置了独立学习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单上写下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文学作品的相关信息, 他们需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这一步也能让对文学知之甚少的学生引起重视。此外, 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学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与他人不断进行互动、交 流及合作的共同体,因此除自主学习之外,合作学习也是本节课的教学所采取的重要形式。 不同于以往教师安排分组的方式,本节课由学生主动寻找组员、完成分组,他们在写下个人 喜欢的文学作品后,需要以采访的形式,调查班级同学所推荐的作品,并记录基本信息,若 对方与自己所推荐的作品来自于同一国家,则两人成为组员。当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重新就 坐后,并不是盲目地开始讨论,而是要分配各自在组内所充当的角色,notetaker 负责在讨论 时记录信息,presenter 负责之后的课堂汇报,evaluator 负责为其他组打分及点评。只有在分 工明确、目标一致、任务清晰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而不是让所谓的讨论流 于表面。
再次,同伴互评使课堂评价更具全面性,无论是对于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能够更好 地实现以评价促反思、促学习的效果。若评价主体局限于教师,则在最终的展示环节,非汇 报者容易产生“事不关己 ”的心理,忽视应当全身心地聆听他人的汇报。因此本节课的评价 采取学生之间同伴互评的方式,每组的 evaluators 需要为其他组在内容、发音、流利、效果、 加分点等五个方面进行打分,选出分数最高的组、印象最深刻的汇报者、感兴趣的文学作品, 并给出个人的建议,待所有 evaluators 完成评价并说明理由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主体及 评价维度的多样性使被评价者更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学生评价他人的同时也在反思自我, 学习其他组的优秀表现,虚心采纳他人的建议,同伴之间的压力能够更有效地勉励学生完善 自我、超越自我。
最后,作业设计体现多样性、针对性、有效性,适应学生的兴趣所在,不同于传统的机 械性应试作业,本节课的作业形式更新颖。一是完成推荐一部文学作品的海报,由于学生的 情况不同,作业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因此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 情况,选择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前者适合动手能力强、喜欢独立思考且具有创造性的学生, 而后者可以减轻个别学生的负担,同时促进学生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二是阅读同学所推荐的 一部文学作品,并在一个月内完成一份 reading log。这一项作业既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的
兴趣,帮助其拓宽知识面,同时又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空间,并且能够通 过读书日志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认真完成作业,实现有效的作业布置及反馈。
三、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探究活动
自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出后,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不再只是流 于形式地套用任务型教学理论 ,设计一个个看似热闹实则空洞的 Task ,而是要让活动既能 “脚踏实地 ”也能“仰望星空 ”,既符合语言教学的理论原则,也能满足核心素养的发展需 求。因此,本节拓展与自评课在“推荐经典文学作品 ”这一大项目下,开展包括课前复习、 同伴采访、小组展示等小活动,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融入其中。
第一,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能力。学生在思考推荐理由时,实则在 锻炼语言理解能力,他们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要义及具体信息的基础上分析语篇特征、推 断作者意图、提炼主题意义,才能够使理由更具说服力,使推荐更具感染力。此外,在采访 同学及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他们需要准确地 传递文学作品的相关信息、客观地陈述推荐理由,并和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内容与情感 的互相传递。
第二,推荐经典文学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学生在班级采访、组内交流、课堂 汇报三个活动中,都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时期与国家的作品,体会到“经典 ”在不同背景下 的异同之处,从而意识到文学作品中所蕴藏的文化多样性,树立国际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 与此同时,通过中外文化对比,能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通过鉴赏不同 作品的语言美和意蕴美,鉴别艺术表现形式下的精神内涵,能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第三,走近经典与发展思维品质密不可分。本单元主题为“Approaching classics ”,然而 走近经典、学习文学不能仅满足于读懂文字,更要在阅读与赏析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例 如,学生在推荐时,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批判等思辨性解读,从而在浩 如烟海的文学世界挑选出能够吸引同学的经典作品,在错综复杂的字里行间提炼出具有说服 力的推荐理由。
第四,开展自主探究有助于提升学习能力。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布置多样的任务、考 虑学生的需求、提供充分的空间,教师能够尽可能地保持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使学生有信心有底气克服困难。在个人活动及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能够虚心学习他人,反思个人表现,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简而言之,本节拓展自评课以“走近经典 ”这一单元主题为中心,以“推荐经典文学作 品 ”为主线,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机会, 使其能够在应用英语的真实语境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 穗 . 浅 谈 新 课 程 改 革 下 高 中 英 语 自 主 探 究 性 课 堂 的 构 建 [J]. 新 课 程 · 下 旬,2019(11):144-145.
[2] 甘永清.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J]. 新课程,2021(23):201.
[3] 李涛涛,田建荣. 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的困境与超越[J]. 课程.教材.教法,2021 ,41(5): 96-102.
[4] 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5] 梅德明,王蔷.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 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1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2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