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7 20:4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天选之子刘秀的飞驰人生:
西汉灭亡十几年后,一个名叫刘秀的人到洛阳主持宫殿官府的兴建。他按照西汉制度设置属官,下发文书,衣着打扮也符合西汉礼仪。一些怀念西汉统治的官吏见到刘秀后,喜不自胜,流着眼泪说:“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叩问历史:刘秀是谁?他有哪些作为?
东汉的兴衰
第三单元第13课
学习目标
1.知道东汉建立的基本概况、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
2.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和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
3.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 背 景:
材料1:日日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驰骋干戈,纵恣于野,不恤百姓。
——东汉·荀悦《汉纪》
材料2: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阅读材料,说说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
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2. 短暂的“新”朝
时间:
建立者:
国号:
施政措施:
面对国内的混乱局面,王莽便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一下。这当然要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后来,王莽又征用民力,加重捐税,纵容官吏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这样一来,就逼得农民起来反抗了。
公元9年
王莽

西汉灭亡
复古改制
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
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
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3. 东汉的建立
刘秀
公元_______年,刘秀称帝,后定都__________,史称__________。刘秀就是____________。
25
洛阳
东汉
光武帝
从公元25年到公元36年,光武帝刘秀先后削平关东、关中、陇右、蜀中等地的割据势力,完成统一。
为什么史称“东汉”?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西



西

西汉形势图
东汉形势图
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的东边,因此有西汉、东汉之称
3. 东汉的建立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3. 东汉的建立
“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
东汉王朝刚刚建立,我该如何巩固统治呢?
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4.阅读课本P75-76,结合材料,了解汉光武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一:(汉光武帝)诏曰:“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二:“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三:(汉光武帝)诏曰:“解王莽之繁密,还汉室之轻法。”
——《后汉书·循吏传》
材料四:建武二年(26年),(汉光武帝)下诏“其令中都官、三辅、郡、国出系囚,罪非殊死一切勿案,见徒免为庶人。”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五:“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六:东汉政府将羌人、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内迁。
——《中国古代史》
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
②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③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
④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⑤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⑥允许北方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初)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后汉书 光武帝记》
时间 全国户籍人口
西汉末 6000万
东汉初 1000多万
57年(光武帝去世时) 2100万
105年 5300多万
(光武时)马放牧,邑门不闭…四夷宾服,家给人足
——《后汉书 光武帝记》
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5.从以下文物图片中提取信息,说明光武中兴的局面?
东汉收获渔猎画像砖
东汉彩绘
陶击鼓说唱俑
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安居乐业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6.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手工业发展较快。
▲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局部)
当时发明的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铁质量。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7.对比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思考其共同点及启示。
措施 影响
文景 之治 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轻徭薄赋;“以德化民”;提倡节俭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光武 中兴 释放奴婢,轻徭薄赋,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共同点: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启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
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
1.绘制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怪像的示意图并上台讲讲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过程。
皇帝早逝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根本原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2.结合教材和图片,思考东汉豪强大族的特点和影响。
东汉绿釉陶水亭
亭上层四角有张弩控弦的武士守卫,中间有人扬袖起舞,旁有一人抚琴及三人拍手伴歌。这一陶水亭是豪强拥有私人武装及娱乐生活的写照。
京汉车马出行壁画(局部)
这是河北安平一座东汉墓葬的壁画。壁画中有车辆、骑马随从等,展现了东汉高级官员出行的场面。
特点:
①占有很大的田庄;②拥有巨额财富;③拥有私人武装;
④长期担任朝廷中的要职,世代为官
影响: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裂局面的重要因素
黄巾起义
三、黄巾起义
1.背景
根据课本结合材料归纳黄巾起义的背景?
童谣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汉王朝
黄巾起义军
材料:
东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所以能够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gu que】(搜刮)财利,侵掠百姓。
元嘉元年(151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154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政治
腐败
政治
腐败
自然灾
害频发
民不
聊生
官逼民反
农民起义
三、黄巾起义
2.观看视频,阅读课本P78,了解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三、黄巾起义
3.概况
请通读课本,梳理黄巾起义的基本信息。
原因:
时间:
领导者:
组织
特点
结果
影响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184年
张角
太平道
有组织、有准备
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三、黄巾起义
思考:黄巾起义被镇压,是否标志着东汉政权得以长治久安?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疆域图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课堂小结
新朝
东 汉
公元9年
公元25年
东汉中期
公元184年
东汉的兴衰
王莽代汉
刘秀建立东汉

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

黄巾起义
小试牛刀
1.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盐铁专卖
2.右图为东汉陶院落模型,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这反映了( )
A.院落设施建设先进 B.东汉社会治安稳定
C.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D.东汉政局腐败黑暗
B
C
小试牛刀
3.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东汉诸帝多不永年”,他认为“国家当气运隆盛时,人主大抵长寿,其生子亦必早且多。独东汉则不然”。这直接导致的政治后果是( )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C.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周杰伦在《乱舞春秋》中唱到:东汉王朝在一夕之间崩坏兴衰,九州地图被人们切割成三块。直接导致东汉王朝崩坏的原因是( )
A.外戚宦官专权 B.皇帝年幼无知 C.黄巾大起义 D.大臣贪污腐败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