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哦,香雪》 铁凝
哦
ó 叹词,表示疑问、惊奇等:哦,是怎么回事?
ò 叹词,表示领会、醒悟,包含赞叹:哦,我明白了。
表示承诺、答应:哦,我一定好好总结总结。
√
情境任务
高一语文公众号开设“小说中的青春”专栏,我们班决定品鉴小说《哦,香雪》(包括《百合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这篇精美的小说,去领略社会转型时期青春活力的涌动,鲜明个性的呈现,去欣赏铁凝独特视角下的人物美、人情美。
学习任务一 品悟富有人情美的女性形象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致哈·克奈斯的信》
主人公香雪的内心活动是多角度的,细腻而丰富,包括对环境——山、树、水、月、铁道、隧道、台儿沟的情感变化,对人——父母、姑娘们、自己的思想情感。香雪的心情有兴奋,也有恐惧,两者交替演进,切合人物的处境和心性,合情合理;围绕着铅笔盒勾勒行为举止,展现心理活动,彰显出人物战胜黑暗和恐惧的内在精神动力,令人信服;让周围环境随着香雪的情绪变化而转换色调,情景交融互动,呈现出一派诗化的意境美,真切感人。
小说没有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故事,只是捕捉了几个小的生活场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折射出山村生活的心变化。(学习提示P28)
香雪独自走回台儿沟 心理活动 如何表现(文中语句) 为何要详写
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害怕
期待兴奋
不怕
犹豫
坚定
满意
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
长大了她怕……。现在她害怕……
“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
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不再害怕了,……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
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学习任务二:达意寻有径,物象藏深意
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说:“一个物件出现在叙述中,就立即充满某种特殊力量。恍如一个磁场的极,恍如那个不可见的关系组成的网络中的一个结。”
《哦,香雪》小说的核心物象是什么?
“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
插叙:“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香雪的
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嗒嗒乱响。”“她盯住同桌那只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钱肯定非同寻常。”
“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打听“说明香雪对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有想法,为后面换铅笔盒作伏笔。
同学显摆铅笔盒,是在示意台儿沟贫穷,这伤到了香雪的自尊,使她萌生了要拥有一个铅笔盒的想法。
表达了香雪对铅笔盒的渴望。
补叙换铅笔盒的情况:“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
“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
“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
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走到隧道:“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说明香雪决定要用一篮鸡蛋换铅笔盒。
表现了香雪得到铅笔盒的喜悦之情。
写铅笔盒给香雪带来的美好想象。
怎样理解香雪追求铅笔盒这件事?讨论探究“铅笔盒”的作用。
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铅笔盒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铅笔盒”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1)“大山”“火车”象征了什么?
(2)开头写火车进入村庄,有什么寓意吗?火车开进台儿沟之后,给那里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火车进村代表着现代文明对小山村的冲击,给台儿沟带来的变化是人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新追求。
孙犁评价小说“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学习任务三:诗化语言,纯净世界
《哦,香雪》是怎么体现出诗意的?
①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③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具有清新之美。
学习任务四:作家首先要清楚文学对于一个时代的意义
铁凝2006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的前任茅盾、巴金也是身为作家担任中国作协主席这一职务。2016年起,铁凝又兼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并非处女作的《哦,香雪》,原发《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在“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中获奖,也让二十五岁的铁凝蜚声文坛。
尽管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铁凝还有《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长篇小说以及无数的短篇小说作品问世。但是提起铁凝,人们心中永远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或者提到《哦,香雪》,这个创作和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短篇小说。
一个短篇小说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与作品和时代两方面的因素是共同相关的。《人民文学》记者在总结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活动的文章《更上一层楼》中,对这次评奖选出的20篇作品予以总结评价时,这样评价道:“《哦,香雪》,仿佛一幅优美的国画,以抒情写意笔法描绘山村姑娘在月台上向往文明的‘一分钟’,点染了时代的进程。若非对生活有独到观察与见解,年轻的女作家铁凝怎能捕捉得到如此深邃隽永的情景意境……”
1985年,铁凝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文学交流,在与美方作家、批评家和读者座谈中,有位美国青年想了解铁凝的作品《哦,香雪》。铁凝觉得,美国的现代化程度是很高的,美国青年恐怕不大可能听得懂这样的故事。美国青年坚持请求要铁凝讲讲,翻译人员也鼓励铁凝能讲述一下这个故事。铁凝讲时其实还是顾虑美国人或许不能理解这个故事的,她想到西方读者未必听得懂她的讲述,所以铁凝自己也想快点讲完。没想到这个作品打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先前想听故事的美国青年特地告诉铁凝:“请你相信我,我听懂了你的故事,它让我很感动!”这颇令铁凝感到意外。有一位在场的美国某杂志的主编从旁插言,认为青年的这话决非客套话,并且郑重告诉她:“你知道你的这篇小说为什么打动了我们吗?因为它表现了人类的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
汪曾祺在生前留下的最后一篇文章《铁凝印象》中曾评论过铁凝的短篇小说《孕妇和牛》,说那篇小说“俊得少有”。他说铁凝“有时表现出有点英格丽·褒曼的气质,天生的纯净和高雅。”铁凝“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精精神神,清清爽爽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提出的响亮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赋予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学习任务五 品悟人性,省察人生
活动:再读《百合花》和《哦,香雪》,了解两篇小说的创作背景,理解不同时代年轻人心中的青春岁月,分析作品所蕴含的不同的时代精神。就自己鉴赏所得写一篇读书札记,班内交流,评选出优秀的札记,推荐到高一语文公众号“我的青春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