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试题湘教版必修3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含解析)(打包5套)

文档属性

名称 【创优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试题湘教版必修3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含解析)(打包5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1-22 21:25:47

文档简介

数字地球
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省份的地级市建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了,并广泛普及到县级市。如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宿迁、扬州、泰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区有的已经通过国家级的验收。“数字城市”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对城市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系统建设内容涵盖多个领域。“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据此完成第1~2题。
1.有关“数字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字城市”就是因特网
B.“数字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城市”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D.“数字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2.“数字城市”应用的关键技术有(  )。
①高速网络技术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④虚拟现实技术 ⑤深钻技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解析:“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包括高速网络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GPS技术等。
答案:1.C 2.D
3.目前在计算机研究领域,激光全息存储、蛋白质存储等方面的研究已获得巨大进展。这涉及支撑数字地球建设的哪项关键技术 (  )
A.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
B.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C.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
D.高性能计算能力
解析:数字地球核心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各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它的建设涉及诸多关键技术,因其需存储的数据量相当大,因此计算机研究领域,发展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答案:C
4.下列内容应用可视化与虚拟技术可以实现的是(  )。
①跨越时空,返回以前环境,甚至与真实恐龙直接接触
②使用“数据眼镜”可以看到大洲、国家、城市的自然和人造物体 ③利用语音识别装置询问某地的土地利用、动植物种类、实时的天气和道路情况 ④戴上头盔显示器,可以看到太空中蔚蓝色的地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目前,地理调查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和电子化,表达的方式也各有特色。现在有一地理小组为了弄清福建省泉州市的自然、城市特征以及发展历程,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工作。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第5~6题。
5.地理小组就调查的若干项目的资料进行了研究。下列对调查内容及其资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为了能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泉州市的产业分布状况,要搜集数字地图和统计资料
B.利用新旧航空图片的对比来研究泉州市的地形、城市化问题
C.利用住宅地图来调查泉州市区各分区的人口构成、老龄化等问题
D.在泉州市某企业的网站上调查该企业下属企业的概况
6.地理小组为了将调查结果图形化,学习利用了图表知识。下列关于图形化的叙述,最合适的是(  )。
A.用点状图表示泉州市的交通路线
B.用流线图表示各郊区蔬菜产量
C.用等值线图表示到泉州市旅游的各省游客数量
D.用分层设色图表示泉州市的人口密度状况
解析:第5题,可利用住宅地图来调查泉州市区各分区的人口分布。第6题,分层设色图可以很好地表示泉州市人口密度状况。
答案:5.C 6.D
“数字校园”是数字地球的具体利用与体现,读数字校园的应用图,完成第7~8题。
7.“数字校园”包括(  )。
①网上学校 ②网上交易 ③虚拟学校 ④电子商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未来借助于“数字校园”技术,有关地理课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再使用地球仪,学生只要戴上显示头盔,就能看见太空中的地球
B.对于区域的学习,利用声音识别系统,就能够得到关于行政区域范围、动植物物种分布、人口等各方面的信息
C.课堂上不再需要老师,学生完全靠计算机自学
D.想了解有关地区更多的信息,可以利用相关的计算机
解析:“数字校园”是数字地球应用的一种具体形式,它包括网上学校和虚拟学校,在虚拟学校中可提供教学中需要的各种教学环节和教学需求,并可进行远程教育。
答案:7.A 8.C
9.“3S”技术之间密切相联,它们都为数字地球提供了技术支撑。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    和    ,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    和    ,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    。
(2)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    技术的组合。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
(3)目前我国建设的北斗导航系统和各种地理信息系统都是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说“数字中国”对我国国土整治的意义。
答案:(1)① ⑤ ④ ⑥ ②
(2)GIS与GPS
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
丙:装载GPS接收机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
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甲、乙、丙、丁任答一点即可)
(3)促进土地资源的调查,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库;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国土规划、国土发展、国土管理等国土整治工作。
10.(研究性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都上网查阅使用过电子地图,知道有Google Earth这样一款由Google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软件。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Google Earth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
材料二: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于当地时间2012年7月27日20时12分在英国伦敦开幕,下面是Google Earth上伦敦场馆外景图片。
(1)根据你的理解,Google Earth涉及哪些关键性技术
(2)试举例说明数字地球在服务伦敦奥运会、方便游客中的应用。
(3)数字地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外,还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作用,试举例说明。
解析:Google Earth是一种网络化的数字地球形式,它的建立需要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科学技术的支撑。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主要有三大领域:可持续发展、政府决策、百姓生活。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快捷获取大容量信息和模拟实验,为我们研究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答案:(1)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2)网上旅游信息查询、网上交通信息查询等。
(3)模拟未来20年森林面积的变化,研究全球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随着互联网各大搜索引擎纷纷推出地图搜索,地理信息产业已经到了飞跃发展的时期,即将成为下一个“金矿”产业。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空间信息的处理平台,最近十年来才开始大规模应用,并且日益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技术。据此完成第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自然灾害进行处理和判断分析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和定位
2.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若对我国西北某地2005年与2012年的水系图层和山麓地下水分布图层进行分析,能够评价(  )。
A.农作物产量高低
B.当地矿产分布的变化
C.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状况
D.绿洲分布状况变化
答案:1.A 2.D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将极大地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属于GIS具体应用的是(  )。
A.精确测定某点的经纬度 B.拍摄城市全景照片
C.城市交通查询 D.城市无线通信
4.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领域有(  )。
①城市环境规划与决策 ②城市路网规划 ③城市环境监测与评价 ④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⑤城市环境预测与模拟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解析:第3题,GIS主要解决有关空间信息的问题,在城市管理中主要提供查询服务。第4题,题干主要强调GIS在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领域。城市路网、道路交通管理不在此范畴内。
答案:3.C 4.A
5.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获取水稻病虫害灾情需利用遥感技术,对灾情进行分析、统计,并预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则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B
6.下图中洪水监测和评估分析系统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由图可知,遥感监测数据是提供洪水数字模型的信息源,而数据的分析、模拟等是由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的。
答案:C
7.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有关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遥感可探知冰川面积和范围
B.遥感可获知北极海域海洋污染信息
C.遥感可监测冰山的漂移运动
D.遥感可直接分析冰川内微量重金属元素的成分和含量
答案:D
一批最近被离奇冲至巴西东北部炎热海滩的企鹅,少数死亡后,剩下的370多只于2008年10月6日被巴西空军战机运送到接近企鹅冰冻海洋栖居地的地方放生。据此完成第8~9题。
8.巴西空军战机能够准确地把企鹅运送到接近它们冰冻海洋栖居地的地方放生,主要是依靠(  )。
A.RS技术 B.GIS技术
C.GPS技术 D.WPS技术
9.下列关于上题所依靠的领先技术在交通运输中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小能耗 B.合理分配车辆
C.车辆跟踪 D.增大能耗
解析:第8题,飞机导航用的是GPS。第9题,GPS可以对交通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综合各个车辆的运行,总结出各交通线路上车辆的总的运行情况,从而指引车辆走最合理的路线,达到在各交通线路上合理分配车辆的目的。对各个车辆来说可以加快运行速度,减小能耗,提高运行效率。
答案:8.C 9.D
不同地物和地物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读针叶林与阔叶林在不同波段上反射的电磁波能量差异图,完成第10~11题。
10.针叶林与阔叶林对电磁波的能量反射率都相对较高的是(  )。
A.蓝光波段 B.绿光波段
C.红光波段 D.近红外波段
11.据图分析,林业部门常选用哪种遥感影像来区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  )
A.蓝光波段的遥感影像
B.绿光波段的遥感影像
C.红光波段的遥感影像
D.近红外波段的遥感影像
解析:读图可知,针叶林和阔叶林在可见光波段反射的电磁波能量相近,而且都相对较低,无法明显区分;而在近红外波段,两者的反射率都相对较高,阔叶林反射的电磁波能量大大高于针叶林,因此林业部门可依据近红外波段的遥感影像对二者进行判读区分。
答案:10.D 11.D
1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之后,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将形成由30多颗卫星组网,具有覆盖全球能力的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测速外,还能够提供的服务有(  )。
①授时 ②通信服务 ③农作物长势监测 ④气温异常监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能对农作物长势和气温异常进行监测。
答案:A
13.2011年7月1日,青岛胶州湾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胶州湾两岸青岛和黄岛之间“青黄不接”的历史,将青岛、黄岛、红岛紧密相连。跨海大桥的桥桩大部分在浅海里,要准确打桩并保证桥面准确合拢,主要运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  )
A.RS B.GIS
C.GPS D.RS和GIS
解析:要给桥桩准确定位需要运用GPS技术。
答案:C
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如果①表示反馈影像信息的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GIS,乙是RS
B.乙是RS,丙是GIS
C.丙是GIS,乙是GPS
D.甲是GPS,丙是RS
15.下列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RS可以确定110巡逻车的位置
B.运用GP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
C.运用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
D.运用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解析:第14题,①表示反馈影像信息的处理结果,说明甲为GIS;②⑥表示提供影像的功能,说明乙为RS;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说明丙为GPS。第15题,运用GPS可以确定110巡逻车的位置;运用R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答案:14.A 15.C
(2014·福建文综,1~2)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17.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解析:第16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强调空间信息的分析和处理,A项正确。B项描述的是GPS技术;C项描述的是互联网技术;D项描述的是移动通讯技术。故选A项。第17题,考查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的意义。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项正确。调整地域结构也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因此A项错误;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实现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不一定是加速人口的集聚,B项错误;扩大空间规模并非是所有城市合理的发展方向,因此C项错误。故选D项。
答案:16.A 17.D
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于2009年9月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1 0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据此完成第18~20题。
18.这些专家、学者研讨的“数字地球”是(  )。
①虚拟化的地球 ②地球仪的一种 ③全球的数字化信息模型 ④按照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的地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开发、研究数字地球的目的是(  )。
①用数字化手段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问题 ②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 ③方便地获得有关地球的信息 ④提供运动物体的精确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这些学者和专家可以利用数字地球(  )。
①通缉捉拿犯罪嫌疑人 ②模拟环境对濒危物种的影响 ③掌握作物病虫害及其生长情况 ④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第18题,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不是用数字化手段处理的虚拟地球。第19题,提供运动物体的精确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不是开发、研究数字地球的目的。第20题,通缉捉拿犯罪嫌疑人不是数字地球的功能。
答案:18.B 19.D 20.A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济南的李先生打算开一家连锁店,可济南城里已经有十几家这样的分店了,在什么地段开店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呢 他从网上调出城市电子地图,对主要商业区、居住区、城市繁华地段进行快速查询统计,各种数据、指标一目了然。他输入自己的期望值,系统很快筛选出5个最具价值的热点区域,并根据人流量、交通状况、周边地段未来发展预测等情况仿真计算出店面经营状况。李先生很快就从中选定了自己最满意的店址。
(1)材料中,李先生在进行店面选址时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    、    、    、    功能。
(2)试说明李先生从网上进行店面选址与人工选址相比有什么优势。
(3)(多选)GIS不仅应用于城市管理,还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方面。下列课题中,主要是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有(  )。
A.近50年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B.近10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
C.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D. 2010年8月甘南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三维图像
解析:通过认真读材料中李先生的操作过程中的关键词语,如“快速查询统计”“系统筛选”“预测”等,就可确定其应用GIS的功能类型。GIS研究的课题与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有关。
答案:(1)空间查询 分析 模拟 统计和预测
(2)省时省力、方便迅速,能对各备选店址进行模拟,选址更科学有效。
(3)BCD
22.(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飞机编队示意图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典的时候,那一架架雄姿英发的战鹰,分秒不差地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场景,令人难忘。
(1)飞机编队能保持如此整齐的队形准时通过天安门广场,主要利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2)在此次飞行中,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发挥了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保证             始终如一;二是保证              通过天安门广场。为此,事先在飞机上的    设备中输入了各飞机间的距离和角度数据,及每架飞机起飞的时间,以保证飞机按时起飞并按一定路线飞行。
解析:飞机编队要保持整齐的队形准时通过天安门广场,需要准确定位,飞机定位主要依靠飞机上的全球定位系统。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可调整飞机的飞行距离、时间、速度、路线,保证飞机编队队形的始终如一和飞机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天安门广场。
答案:(1)利用了GPS。
(2)飞机编队的队形 飞机在规定的时间 GPS
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中国”的构想。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方面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
(1)读冬小麦各生长阶段的波谱特性示意图,根据该图说明“数字地球”应用于农业估测小麦产量的原理。
(2)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可做哪些工作 (举两例)
(3)除农业外,“数字地球”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实验室,使科学家在全球问题研究中大显身手。哪些领域可以利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不少于四点)
解析:第(1)题,通过遥感获得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波谱特性,由此可分析冬小麦生长状况,并对产量进行预测。第(2)题,可应用于农业的布局、灾情预报、污染状况监测等方面。第(3)题,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其他领域也可以运用“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如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等。
答案:(1)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其波谱特性不同,通过遥感获得某地冬小麦某一生长阶段波谱数据并与正常年份比较,即可判断出冬小麦的生长状况,进而对产量进行预测。
(2)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旱涝、农作物长势和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农业污染环境状况监测与预报等。(举两例即可)
(3)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带、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等。(举四例即可)
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下图是“不同植被反射波谱曲线比较图”。
材料二: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    特征,并由此区分       。
(2)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红外线波段反射率最高的植被是(  )。
A.桷树 B.桦树
C.松树 D.草
(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方面的突出优点
(4)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规律,影响这一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解析:不同植被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这是遥感影像判读的依据。依据材料一可知,红外线波段草的反射率最高,达90%。材料二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反映了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1)光谱 植被类型
(2)D
(3)①探测范围大;②实时传输;③快速处理;④迅速获取信息;⑤实施动态监测等。
(4)垂直分异 光、热(温度)和水分随地势高低的变化发生分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新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完成第1~2题。
1.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 B.绿波段
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
2.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明显升高
C.盛蕾期棉花红波段反射率最低
D.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降低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棉花与其他作物在第4波段即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别最大,容易区分。第2题,9月份棉花与其他作物在各波段的反射率差别大于6月份,盛蕾期棉花红波段反射率最高。9月份棉花盛絮期1~3波段的反射率降低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升高。叶面面积越大,反射率越大。
答案:1.D 2.B
3.“科技兴农”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下图为利用植物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的图示,根据该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准确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遥感技术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因为图中很明显地反映出不同生长状况的植物反射波率不同,由生长状况不难判断粮食作物的产量。
答案:B
4.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内某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  )
A.第30天 B.第75天 C.第100天 D.第130天
解析:地物不同,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就不同,这是遥感工作的原理。反射率差异越大,两种地物就越容易区分。从图中看出,甲、乙两地物反射率差异最大出现在第30天左右。
答案:A
5.关于遥感技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遥感是地图的延伸
B.遥感探测范围大,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多
C.遥感技术可对环境实施动态监测
D.卫星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比飞机遥感高
答案:C
6.遥感技术可应用的领域有(  )。
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考察地点高程
答案:B
7.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跟踪产品流向可借助GPS技术完成。
答案:A
8.读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   (填“正相关”或“负相关”),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先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决策支持系统
(2)监测玉米含水量变化,主要是通过监测玉米的    来判断玉米的生长状况。(  )
A.电磁波特征 B.种植密度
C.种植面积 D.形状特征
(3)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  )。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 X射线
(4)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答案:(1)负相关 C
(2)A
(3)A
(4)通过监测农作物叶子含水量及时监测农作物旱涝情况,为科学用水提供信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估计农作物产量。
9.(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  )。
A.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
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成果
C.目标→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
D.目标→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
(2)(双选)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制定救灾方案提供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3)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 。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教材中的基础内容。第(2)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制定救灾方案提供依据,但是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3)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地震后河道出现间断,且出现大面积的滑坡等。第(4)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可对灾情实况监测,并且在灾后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答案:(1)A
(2)BC
(3)地震后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4)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1.下列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定位和获取图像信息
B.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系统、用户设备系统和信息注入系统组成
C.全球定位系统是航天航空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结晶
D.全球定位系统的控制部分是用户设备系统
解析: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在美国,GPS全球定位技术与“阿波罗”飞船登月、航天飞机升空共同被列为20世纪“三大航天工程”,也是当代世界航天航空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结晶;GPS的空间部分是空间卫星系统,控制部分是地面控制系统,用户部分是用户设备系统。
答案:C
2.全球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陆地、海洋、航空航天领域的定位和导航。下列有关GPS应用领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野外考察时可利用GPS确定考察点的位置
B.应用GPS可以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监控
C.应用GPS技术有助于失事飞机的紧急救援
D.应用GPS可以较为精准地测量某山的海拔
解析: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主要用到遥感技术。
答案:B
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M表示(  )。
A.制作GPS接收机
B.分析交通状况
C.生成电子地图
D.计算三维坐标
4.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
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
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
解析:第3题,纸质地图信息数字化与录入地名、坐标信息可以生成电子地图。第4题,车载GPS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答案:3.C 4.B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根据图文材料,完成第5~6题。
5.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6.“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解析:第5题,对农田进行定期的RS(遥感),然后将获得的资料输入GIS进行分析,从而为有特定(GPS)需要的农田制定出合理的用肥措施等。第6题,GIS信息数据库主要是以地理事物的图表特征、属性特征等进行储存为主。GIS信息数据库无法统计流动人口数量。
答案:5.D 6.D
7.在北约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中,空袭目标能精确到一座兵营、一个防空火炮群,甚至一辆坦克、一辆装甲车,北约在空袭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解析:GPS能实现对地面目标的精确定位。
答案:A
8.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本题以海拔的测量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掌握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测量当地的海拔,应利用GPS,GPS能确定某地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
答案:B
9.GPS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GPS的智能调度功能,使装有GPS的出租车配备合理,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乘客的要求,从而减少了空载率,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省了运行成本。读GPS定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3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有至少    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迅速计算出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
(2)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    技术。图中所示的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利用      技术,快速设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行车路线,而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     技术获取的。
(3)说明GPS在城市出租车管理方面的主要作用。
(4)“三鹿奶粉事件”后,蒙牛、伊利等奶业集团在运奶车上都装备了GPS,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1)4
(2)RS GIS GPS
(3)GPS可为出租车定位、导航,并结合GIS技术进行监控和调度,可提高服务质量并减少空载率,降低能耗。
(4)可随时获取每辆运奶车的位置和运动信息,防止掺水和乱加添加剂事件发生。
10.(研究性学习)GPS广泛应用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查找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利用随身携带的伴行包寻找观看比赛结束后的失踪老人。
材料二:奥运会引导服务车上均装有车载GPS导航系统,可进行全程定位、导航服务。
GPS导航示意图
(1)材料一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
A.GPS和RS B.RS和GIS
C.GPS和GIS D.PS和GIS
(2)(多选)下列属于奥运会期间GPS导航对开车出行的作用是(  )。
A.规划出最佳路径
B.引导驾驶
C.随时掌握前方路况,保证行车安全
D.了解自己停车的位置
(3)若在奥运会期间有突发事件发生,GPS可发挥什么作用
(4)举例说明GPS的其他应用领域。(不少于四条)
答案:(1)C
(2)ABCD
(3)确定突发事件的位置;为要赶赴突发事件现场的车辆、人员选择最佳路线进行导航,有利于有关人员及时到达,处理、控制突发事件。
(4)GPS在军事、旅游、探险、救援中都有广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是记录地理事物的计算机系统
B.具有空间分析的能力,没有动态预测的能力
C.是地图绘制系统
D.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系统,不仅能输入、管理、输出地理信息,还能够模拟地理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和动态预测,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与简单的绘图系统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D
2014年暑假期间,小李到杭州旅游,游览了西湖、虎跑泉、龙井茶园、钱塘江大桥等景点。据此完成第2~3题。
2.小李为了游览多个旅游景点,需要设计合理的路线,他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3.他利用网上电子地图选择行进路线,属于GIS工作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 (  )
A.输入 B.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
C.存储 D.地理信息输出
解析:第2题,要游览多个景点,就要分析各景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各景点的人流量,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可得到合理的路线。第3题,对路线的选择属于“用户或决策者对操作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的过程,属于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环节。
答案:2.A 3.B
4.下列城市商业活动过程可以运用GIS技术的是(  )。
①客户空间动态变化分析 ②经销商和销售网点的空间分布 ③物流配送的最优路径选择 ④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分析能力,因此客户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经销商和销售网点的空间分布、物流的路径都可以运用GIS技术。
答案:B
读某工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选址工作流程图,完成第5~6题。
5.最有可能采用图示流程进行选址的工程是(  )。
A.汽车加油站 B.地下水天然下渗补给区
C.大型游乐园 D.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
6.图示GIS处理与分析流程中,a环节所示功能为(  )。
A.趋势分析 B.叠图分析
C.预测分析 D.模式分析
解析:图中显示GIS的工作流程,采用叠加图层分析的方法,最终选址在低人口密度、适宜地质、不接近主要道路的非生态保护区,说明该工程可能有很强的污染性。其中a环节表现为不同地理要素如道路、地质、人口密度等图层的叠加分析。
答案:5.D 6.B
下图为中国西南某区域不同地理要素图层。读图,完成第7~8题。
7.该区域(  )。
A.①地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②地适宜种植小麦
C.高级住宅区集中在③地
D.钢铁厂布局在④地
8.据图推断(  )。
A.居民点向东南方扩展
B.森林面积扩大,酸雨危害减弱
C. GIS可应用于道路规划
D.湿地面积减少,地下水源增加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地为湿地,适合种植水稻;③地地势较高,靠近风景优美的林区,是高级住宅区;④地位于居民区的东南部,是盛行风的上风向,所以不合适;东南方向地势低平,多湿地,不适合建立居民点;森林面积扩大,对酸雨影响不大,图中湿地面积呈扩大趋势。
答案:7.C 8.C
9.读某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流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是 。
(2)读图可知,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①、②     、③     、④   等环节。
(3)在流程②中的数据库中主要管理    和    两种数据。
(4)试设计一项农业应用GIS的课题研究项目。
(5)根据GIS原理,在城市救护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程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患者家属向监控中心请求急救 ②患者进入救护车后,监控中心通过双向通话功能,指导医生实施救护治疗 ③监控中心就可以从GIS电子地图上查看到患者的具体位置 ④通过GIS的最优路径功能,给救护车指引道路,使其以最快速度到达医院或急救中心 ⑤家属可以通过互联网立即上网查询患者在医院的病情等信息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⑤ D.③④⑤①②
答案:(1)地貌
(2)信息获取与输入 信息存储管理 信息的操作和分析 地理信息输出
(3)图形数据 属性数据
(4)比较某区域某年农作物长势与往年区别,对粮食产量进行预测。
(5)C
10.(研究性学习)在GIS中图层是一个重要概念和组成部分,图层叠加是GIS技术应用于区域研究的重要理念。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GIS进行“纸上种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用来存储不同信息的GIS图层
(1)不同图层的叠加可以实现“纸上种田”。若我国某地≥10 ℃积温达8 200 ℃,年降水量超过1 000毫米,土壤为酸性,地形为山前向阳马蹄形缓坡地,水源较充足,该地适宜种植的作物为(  )。
A.甜菜 B.春小麦
C.苹果 D.橡胶
(2)某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条件为积温1 600~3 400 ℃,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同学们将我国积温(≥10 ℃)分布图层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层叠加,并结合分析地形、土壤条件,得出该作物在我国主要的分布地区应当是(  )。
A.华北平原
B.松嫩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3)若要研究邮政通信点的布局问题,你认为还应分析哪些图层 请简单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我国≥10 ℃积温达8 200 ℃的地区应位于热带,地形又是向阳马蹄形缓坡地,背风避寒,适合橡胶生长。甜菜、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中温带,苹果适合在暖温带生长。第(2)题,根据积温和降水数值分析,该作物主要分布地区应位于我国的松嫩平原。第(3)题,邮政通信点的设置应主要考虑交通线路和居民分布状况。
答案:(1)D (2)B
(3)交通线路图和居民分布密度图。邮政通信点的布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分布在居民点内或居民分布集中的地区;二是要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即位于交通干线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