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第四单元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27道小题,6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8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隆起(lōnɡ) 花卉(huì) 茉莉(mò) 四肢(zhī)
B.少女(shào) 斯文(sī) 花蕊(ruǐ) 遭遇(zāo)
C.饶恕(shù) 溺亡(nuò) 凶恶(è) 花圃(pǔ)
D.混乱(hùn) 成绩(jí) 子曰(yuē) 海棠(tánɡ)
2.火在人类的生活中至关重要,中国神话中发现了钻木取火的方法的人是( )。
A.女娲 B.鲧 C.燧人 D.神农
3.下列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情景的一项是( )。
A.改天换地 B.惊天动地 C.顶天立地 D.震天撼地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话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其中有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B.古人创造神话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盘古开天地》反映的是古人想象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C.洛基和巴德尔是北欧神话中著名的神,赫拉和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
D,普罗米修斯具有为民造福、不畏强暴、勇敢坚毅的美好品格。5.左边的词语不能准确对应右边的人物的一项是( )。
A.力大无穷、一心逐日-夸父 B.腾云驾雾、上天人地-孙悟空
C.矢志不渝、填海不止-愚公 D.吞吃丹药、飞升月宫-嫦娥
6.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炎帝之少女 B.西山之木石 C.智能之士 D.知之为知之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家时已经精疲力竭了。
B.他与别人争执不过,气急败坏地跑回家,一进门就发脾气。
C.这位经常犯规的选手被勒令下场,许多观众都感到愤愤不平。
D.那个盲人吹嘘自己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不少人都上了他的当。8.下列有关神话故事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神话故事只在中国和古希腊有,在欧美没有。
B.神话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
C.神话故事中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D.古人通过神话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寄托他们美好的愿望。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
判断题。(本大题第9~13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9.《嫦娥》一诗描写了民间七夕乞巧的盛况,作者是李商隐。( )
10.《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
11.《女娲补天》《普罗米修斯》和《盘古开天地》都是寓言故事。( )
12.玫瑰、茉莉、牡丹、海棠和银杏都是花卉。( )
13.《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普罗米修斯》都出自《格林童话》。(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4~18小题,第14小题4分,第15小题6分,第16、18小题6分,第17小题16分;共38分)
14.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本题共4小题,本题共4分)
(1)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 混乱)一片。
(2)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制造 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3)人类用火来(驱除 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4)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究 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15.指出下列句中指定标点符号的作用。(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6分)
引号:①表特殊含义;②表特定称谓;③表引用部分。
(1)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
(2)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
(3)“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了。( )
省略号:①表说话断断续续;②表话未说完;③表列举的省略。
(4)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
(5)小鹰急促地喘著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
(6)听简里传来十分响亮而焦灼的声音:“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 )
16.按要求写句子。(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6分)
(1)女娲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改为“被”字句)
(2)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改为双重否定句)
(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翻译句子)
17.根据所学知识积累填空。(本题每空1分,共16分)
(1)阅读神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的独特理
解和神奇想象,还能感受到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的盘古, 的精卫, 的普罗米修斯,还有
的女娲。
(2)中秋节的夜晚,望着天上的圆月,我想起了神话故事中的嫦娥,不由得吟诵起“ ,
。嫦娥 , 。”的诗句。这首诗与《 》这个神话故事有关。
(3)“快乐读书吧”推荐我们阅读中外神话故事,讲述中国神话故事的书籍有《 》和《 》,讲述外国神话故事的籍有《 》。除了课文中的神话人物,我还认识了 的 , 的
等神话人物。
18.根据所学知识积累填空。(本题共4小题,本题共6分)
(1)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_。(1分)
(2)这本书是针对______年级学生编写的。(1分)
(3)从目录来分析,“宇宙起源”这部分的主人公是( ),“人类起源”这部分的主人公是( )(2分)
A.盘古 B.精卫 C.嫦娥 D.女娲
(4)下列神话故事中,不会出现在这本书中的是( )(2分)
A.嫦娥奔月 B.后羿射日 C.西芙的金发 D.夸父追日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19~26小题,共21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9~22小题。(本题共9分)
共工①“怒触"②不周山③
昔者④,共工与颛顼⑤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⑥。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⑦尘埃归焉。
--(选自《淮南子》)
【注释】①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②触:碰,撞。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山西北。④昔者:从前。⑤颛顼(zhuān xū):相传是黄帝的后裔。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拴系着大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绝,断。⑦水潦(I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
19.这个故事与下列哪三个故事并称为“中国上古四大神话” ( )(多选)(3分)
A.精卫填海 B.女娲补天 C.后羿射日 D.嫦娥奔月
20.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2分)
昔者,共工与额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21.用“ ”在文中画出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用“ ”在文中画出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结果。(2分)
22.本文体现了共工怎样的个性特点 (2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23~26小题。(本小题共12分)
“人”字的由来
很久以前,人类的两个部落因争夺地盘引发大战。大战异常惨烈,从石矛木箭到肉搏撕咬,血染山林,尸堆原野,日仄星暗。
大战持续了数日,最后只剩下两个孩子还活着。这两个孩子分别从他们部落的尸堆里爬了出来,相视的瞬间,都抓了一把长矛,挣扎着站起来,怒目圆睁。
两个孩子像他们的部落一样,也是两军对阵,一步一步地逼近。这最后两个人的你死我活就是两个部落的胜败存亡,他们当然要全力一搏。
就在这两个孩子尖叫着打成一团时,四周有了猛兽的嘶喘声。
两个孩子停止了搏斗,瞠目四顾,各种猛兽或独行或结群从四面围攻过来。这些猛兽都是被人类一步一步赶出这片领地的,本是知道人类的智慧与强大而不敢直面抗衡的弱者,现在,它们看到了人类的自残与毁灭,也看到了反败为胜的希望,便一个个弓背创蹄、龇牙沉呤,踩着人类的尸体,逼近这两个不堪一击的小孩子。
两个孩子再次对视时,已没有了燃烧的仇恨,而是一种人类的灵性,于是,两个孩子洒泪的同时点了一下头,马上从相对死战的阵势换成了背靠背结体对外的阵势,矛头都指向越逼越近的猛兽。
最前面的猛兽反愣住了,后面的也全都愣住了,人类的深不可测让它们吃尽了苦头,死拼的两个人可以一下于变成依偎互撑的两个人,这足以让它们不可思议。就在这时又有人声大作席卷而来,猛兽们各自掉头四散逃奔。
这是又一个人类部落,他们的来意本是坐收“黄雀”之利,但看见这两个孩子时,都换了另一副神色,放下武器,慢慢地走近,最后,部落首领上前亲吻了这两个孩子,全体族人跟着一齐发出一种人类痛醒大悟的悲壮和声。
后来,这个部落首领改写了部落“甲骨记事”中的一个字:人。
“人”字起初是单人直立手持弓或矛的象形字,从此改成了两个人靠背互撑的结体模样。 (选自《格言》)
2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两个部落间大战异常惨烈 ( )(多选题)(3分)
A.肉搏撕咬 B.血染山林 C.尸堆原野 D.日仄星暗
24.想象一下,两个孩子第一次相视时,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 )(3分)
A.自己还活着,真是幸运。
B.最后决战的时刻到了,必须全力一战。
C.战争太残酷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D.团结合作,让两个人都能好好活着。
25.为什么说这是“两个不堪一击的小孩子”,下列哪一项说法有误 ( )(3分)
A.都还只是个小孩子,力量单薄。
B.两个孩子手上没有任何武器。
C.各种猛兽气势汹汹,从四面围攻而来。
D.死拼已经持续数日,他们早已筋疲力尽。
26.“这是又一个人类部落,他们的来意本是坐收‘黄雀’之利”的,句中“黄雀”是从哪个成语典故演变来的 ( )(3分)
A.欢呼雀跃 B.门可罗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五、习作。(本大题第27小题,共20分)
27.题目:你肯定读过不少书吧 书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请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做你的同桌,以“我和我的同桌 ”为题,写一个故事。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
要求:1.语句通顺,卷面整洁。
2.请在规定的《答题纸》上作答。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第四单元考试试卷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27道小题,6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8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隆起(lōnɡ) 花卉(huì) 茉莉(mò) 四肢(zhī)
B.少女(shào) 斯文(sī) 花蕊(ruǐ) 遭遇(zāo)
C.饶恕(shù) 溺亡(nuò) 凶恶(è) 花圃(pǔ)
D.混乱(hùn) 成绩(jí) 子曰(yuē) 海棠(tánɡ)
2.火在人类的生活中至关重要,中国神话中发现了钻木取火的方法的人是( C )。
A.女娲 B.鲧 C.燧人 D.神农
3.下列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情景的一项是( C )。
A.改天换地 B.惊天动地 C.顶天立地 D.震天撼地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神话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其中有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B.古人创造神话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盘古开天地》反映的是古人想象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C.洛基和巴德尔是北欧神话中著名的神,赫拉和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
D,普罗米修斯具有为民造福、不畏强暴、勇敢坚毅的美好品格。5.左边的词语不能准确对应右边的人物的一项是( C )。
A.力大无穷、一心逐日-夸父 B.腾云驾雾、上天人地-孙悟空
C.矢志不渝、填海不止-愚公 D.吞吃丹药、飞升月宫-嫦娥
6.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炎帝之少女 B.西山之木石 C.智能之士 D.知之为知之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家时已经精疲力竭了。
B.他与别人争执不过,气急败坏地跑回家,一进门就发脾气。
C.这位经常犯规的选手被勒令下场,许多观众都感到愤愤不平。
D.那个盲人吹嘘自己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不少人都上了他的当。8.下列有关神话故事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 )。
A.神话故事只在中国和古希腊有,在欧美没有。
B.神话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
C.神话故事中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D.古人通过神话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寄托他们美好的愿望。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
判断题。(本大题第9~13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9.《嫦娥》一诗描写了民间七夕乞巧的盛况,作者是李商隐。( )
10.《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
11.《女娲补天》《普罗米修斯》和《盘古开天地》都是寓言故事。( )
12.玫瑰、茉莉、牡丹、海棠和银杏都是花卉。( )
13.《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普罗米修斯》都出自《格林童话》。(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4~18小题,第14小题4分,第15小题6分,第16、18小题6分,第17小题16分;共38分)
14.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本题共4小题,本题共4分)
(1)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 混乱)一片。
(2)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制造 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3)人类用火来(驱除 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4)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究 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15.指出下列句中指定标点符号的作用。(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6分)
引号:①表特殊含义;②表特定称谓;③表引用部分。
(1)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① )
(2)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② )
(3)“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了。( ③ )
省略号:①表说话断断续续;②表话未说完;③表列举的省略。
(4)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③ )
(5)小鹰急促地喘著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① )
(6)听简里传来十分响亮而焦灼的声音:“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 ② )
16.按要求写句子。(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6分)
(1)女娲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改为“被”字句)
芦苇被女娲烧成灰,撒到水中。
(2)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改为双重否定句)
地面上没有火,人们不得不吃生的东西。
(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翻译句子)
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17.根据所学知识积累填空。(本题每空1分,共16分)
(1)阅读神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的独特理
解和神奇想象,还能感受到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勇于献身 的盘古, 坚韧执著 的精卫, 不屈不挠 的普罗米修斯,还有
为民造福 的女娲。
(2)中秋节的夜晚,望着天上的圆月,我想起了神话故事中的嫦娥,不由得吟诵起“ 云母屏风烛影深 ,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 应悔偷灵药 , 碧海青天夜夜心 。”的诗句。这首诗与《 嫦娥奔月 》这个神话故事有关。
(3)“快乐读书吧”推荐我们阅读中外神话故事,讲述中国神话故事的书籍有《 山海经 》和《 中国神话传说 》,讲述外国神话故事的籍有《 古希腊神话故事 》。除了课文中的神话人物,我还认识了 神通广大 的 孙悟空 , 聪明智慧 的
雅典娜 等神话人物。
18.根据所学知识积累填空。(本题共4小题,本题共6分)
(1)这本书的作者是__陈连山_。(1分)
(2)这本书是针对__四__年级学生编写的。(1分)
(3)从目录来分析,“宇宙起源”这部分的主人公是( A ),“人类起源”这部分的主人公是( D )(2分)
A.盘古 B.精卫 C.嫦娥 D.女娲
(4)下列神话故事中,不会出现在这本书中的是( C )(2分)
A.嫦娥奔月 B.后羿射日 C.西芙的金发 D.夸父追日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19~26小题,共21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9~22小题。(本题共9分)
共工①“怒触"②不周山③
昔者④,共工与颛顼⑤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⑥。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⑦尘埃归焉。
--(选自《淮南子》)
【注释】①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②触:碰,撞。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山西北。④昔者:从前。⑤颛顼(zhuān xū):相传是黄帝的后裔。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拴系着大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绝,断。⑦水潦(I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
19.这个故事与下列哪三个故事并称为“中国上古四大神话” ( BCD )(多选)(3分)
A.精卫填海 B.女娲补天 C.后羿射日 D.嫦娥奔月
20.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2分)
昔者,共工与额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 21.用“ ”在文中画出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用“ ”在文中画出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结果。(2分)
22.本文体现了共工怎样的个性特点 (2分)
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和大无畏英雄气概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23~26小题。(本小题共12分)
“人”字的由来
很久以前,人类的两个部落因争夺地盘引发大战。大战异常惨烈,从石矛木箭到肉搏撕咬,血染山林,尸堆原野,日仄星暗。
大战持续了数日,最后只剩下两个孩子还活着。这两个孩子分别从他们部落的尸堆里爬了出来,相视的瞬间,都抓了一把长矛,挣扎着站起来,怒目圆睁。
两个孩子像他们的部落一样,也是两军对阵,一步一步地逼近。这最后两个人的你死我活就是两个部落的胜败存亡,他们当然要全力一搏。
就在这两个孩子尖叫着打成一团时,四周有了猛兽的嘶喘声。
两个孩子停止了搏斗,瞠目四顾,各种猛兽或独行或结群从四面围攻过来。这些猛兽都是被人类一步一步赶出这片领地的,本是知道人类的智慧与强大而不敢直面抗衡的弱者,现在,它们看到了人类的自残与毁灭,也看到了反败为胜的希望,便一个个弓背创蹄、龇牙沉呤,踩着人类的尸体,逼近这两个不堪一击的小孩子。
两个孩子再次对视时,已没有了燃烧的仇恨,而是一种人类的灵性,于是,两个孩子洒泪的同时点了一下头,马上从相对死战的阵势换成了背靠背结体对外的阵势,矛头都指向越逼越近的猛兽。
最前面的猛兽反愣住了,后面的也全都愣住了,人类的深不可测让它们吃尽了苦头,死拼的两个人可以一下于变成依偎互撑的两个人,这足以让它们不可思议。就在这时又有人声大作席卷而来,猛兽们各自掉头四散逃奔。
这是又一个人类部落,他们的来意本是坐收“黄雀”之利,但看见这两个孩子时,都换了另一副神色,放下武器,慢慢地走近,最后,部落首领上前亲吻了这两个孩子,全体族人跟着一齐发出一种人类痛醒大悟的悲壮和声。
后来,这个部落首领改写了部落“甲骨记事”中的一个字:人。
“人”字起初是单人直立手持弓或矛的象形字,从此改成了两个人靠背互撑的结体模样。 (选自《格言》)
2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两个部落间大战异常惨烈 (ABCD )(多选题)(3分)
A.肉搏撕咬 B.血染山林 C.尸堆原野 D.日仄星暗
24.想象一下,两个孩子第一次相视时,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 B )(3分)
A.自己还活着,真是幸运。
B.最后决战的时刻到了,必须全力一战。
C.战争太残酷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D.团结合作,让两个人都能好好活着。
25.为什么说这是“两个不堪一击的小孩子”,下列哪一项说法有误 ( B )(3分)
A.都还只是个小孩子,力量单薄。
B.两个孩子手上没有任何武器。
C.各种猛兽气势汹汹,从四面围攻而来。
D.死拼已经持续数日,他们早已筋疲力尽。
26.“这是又一个人类部落,他们的来意本是坐收‘黄雀’之利”的,句中“黄雀”是从哪个成语典故演变来的 ( C )(3分)
A.欢呼雀跃 B.门可罗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五、习作。(本大题第27小题,共20分)
27.题目:
答案: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