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张杰
单位
青岛市黄岛区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重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香港回归。
难点:“一国两制”内涵的理解,正确认识台湾问题,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
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 是高一学生,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历史逻辑思维能力较薄弱。学生在初中的政治课程德育课程中已有所了解,经过半个学期高中历史的掌握,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 些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力。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学习能力及学习时间等因素通过事先下发预习案,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完成对知识的回顾,课堂上通过 情境的模拟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并通过史料的解读教会学生辩证的发展 的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与高考接轨。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本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确立三维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资料、时事新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祖国统一进程的学习,培养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及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主要通过PPT形式,课前和导入环节运用,引导学生回顾思考本单元的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质疑,激发学习兴趣。并做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视频《习马会见》,在引入课文内容时播放,通过时事政治创设情境,学生可以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更好的认识到祖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明确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
3、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4、微课程《历史评价方法》,课堂指导学生当堂评价辛亥革命,学生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视频《习马会面》
观看视频,思考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有何必要性和意义
多媒体视频
讲授
运用历史资料等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背景、过程、评价。
通过老师的引导层层分析问题,掌握基础知识
PPT、视频
探究
引导小组对重点问题,如台湾问题的特殊性,祖国统一的必要性,祖国统一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进行分组讨论,突破重难点
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PPT?,学案导引,视频资料
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展示、互评
?
学习方法指导
播放微视频《历史史料的提炼方法》,展示相关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学生在观看史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评价,相互展示
微视频、ppt、投影
评价
老师总结,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
?
训练
在学案上设计题目
限时训练
学案?PPT
感悟
共同朗诵《乡愁》
布置历史小论文
学生感悟,情感升华
PPT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本节课情感为先,所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大量运用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历史,从而为情感的升华打下基础。
2.在能力为重的思维下,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和增强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展示过程中的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集体责任感。
3.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方面,提升学生辩证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从理论的层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升华,并引导学生做到论从史出,提升学生的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课件26张PPT。2015年11月7日15:00,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的动作,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手握“九”了 心就“近”了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习目标:“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提出的,又是怎样实践的?
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1、前提与基础?“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2、国家主体的社会制度?3、台湾、香港、澳门?社会主义制度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长期共存祖国统一4、“两制”的发展?5、目的?归纳“一国两制”的概念……寻
找
信
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形成1、萌芽:最初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2、酝酿:谁?方针?3、形成:时间?伟人?4、保证:在哪个会议有了宪法保证?5、确立:通过哪个会议正式成为国策?6、运用:成功例子有哪些?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 界香港岛九龙历史回眸
香港问题的由来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抢走澳门…3、澳门问题的由来①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
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
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
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
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②“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
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
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阅读材料4③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成功收回港澳主权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
关键因素: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 港澳同胞渴望回归;
法律依据: 《联合声明》和《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港澳回归的原因 中国政府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有何重大意义?(1)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2)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
(4)人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 合作探究: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
是什么? 港澳问题是列强殖民扩张
造成的历史遗留的外交问题,
台湾问题则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的产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国惟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惟一合法代表。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造成两岸分离状态,由此产生“台湾问题”。这是中国实现统一的内政问题。
美国插手“台湾问题” ,使“台湾问题”复杂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同。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美国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是“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隔绝暖风历史的潮流潮流…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正式停火台湾问题的展望材料1:1997年9月至2002年8月!两岸间接贸易共约1410亿美元(占历年总数的56%以上),现在台湾地区已成为中国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市场,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顺差来源。经济上的合作增强了彼此的依赖性.
材料2:“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绝对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台湾的历史和现状的。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目前台湾与祖
国大陆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经济联系加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两岸人民渴望统一。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历史依据:
根本保证:
正确方针:
经济联系:
人心所向:
榜样借鉴: 逆流…李登辉 “一中一台”陈水扁 “一边一国”材料一:几十年来,美对台军售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当我军装备有所发展时,美国就会向台湾提供一些先进武器装备来“保持平衡”。
●当在政治上需要表态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时,美国就总要卖些武器给台湾,好让台湾当局有些“以武拒统”的本钱。
材料二:2004年6月19日,日本自卫队在冲绳进行军事演习,假想“中国大陆军队进攻台湾”演练与美军协同作战。
材料三、随着08大选临近,台独势力的活动日渐猖狂,陈水扁多次叫嚣入联公投,甚至还要状告潘基文,谢长廷则公然宣称要竞选台湾国总统。2012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大陆台商担心一直推行“台独”路线的民进党重新上台,会使“自己多年奋斗成果重被无良政客盘剥”。
材料四、目前台湾老一辈还有一点点中国的观念(国.民,党.的.关.系),但是以年轻一辈来讲就比较没中国的观念了...因为不太实际 现实上台湾跟中国没太大关系 虽然教育上还是会以中国为重...但是几乎全部人都已经是当中国是外国了 逆流… 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目前妨碍台湾与祖
国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1、“台独”势力的猖獗
2、国际反华势力阻碍统一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坚决立场是什么?1995年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2005年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胡锦涛的四个“决不”(“胡四点”)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合作探究:在了解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关史实后,你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
①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②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
紧迫性:
①台湾问题悬而未决,不利于国家和台湾的发展(双赢)
②台独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存在,将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加大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提出的初衷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过程叶剑英提出“九条方针”邓小平多次阐释新宪法保障“人大”确认政策的含义前提:一国;两种政治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践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政策的展望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洗刷国耻、国力奠基础1、2009年国庆节,胡锦涛强调,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而奋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B、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化纤儿女的共同心愿
C、“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一国两制”政策会改变我们的社会性质D针对训练2、“一国两制”政策成功运用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主义国力的提高
B、“一国两制”政策本身的伟大
C、英国首相和政府的开明
D、国际和平的发展潮流A3、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歌表达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离别之情,诗歌中所描述的现象主要产生于
A、国内战争的遗留问题
B、外国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
C、被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造成的
D、“台独”分子造成的。A4、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政协会议
B、标志着“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运动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D、达成了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C5、“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一个中国
B、一种社会制度
C、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
D、两种不同性质的政治制度A6、关于香港回归祖国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
B、香港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C、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D、是20世纪世纪历史的重大事件C7、2008年,作为大陆将两只送到台湾的大熊猫取名为“团团”、“圆圆”,这说明了什么?
A、和平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B、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
C、不同民族有相同的心理素质
D、相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B 祖国统一大业需要漫长的道路要走,并且现在正在征途中。大家下课后注意留心时政热点,关注目前海峡两岸的关系的发展。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展望,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文章。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