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贾凡娥
电话
?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邮件
?
单位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为题,但重点在于强调工业革命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和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类发展的推动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本课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第一目“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介绍了英国工 业革命的背景、棉纺织工业领域里首先出现的技术发明和革新创造、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第二目“从工场到工厂”,介绍了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直接影 响;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简单地介绍了工业革命从英国拓展至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概况,重点介绍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作用。
必修一、二相关联系:必修一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条件。
(2)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了土壤。
(3)无产阶级的革命是资本主义在早期发展中的产物。
?
二、学生分析
本课不少内容在初中《世界历史》第一、二册已出现,如工业革命的历 史背景、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但是初中课本侧于史实的描述,高中的则重在理论的阐发,比较抽象,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晦涩,学生不易掌握。但高一 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与初中学生比,他们思维更活跃,自学能力更强,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法则进行正误判断的能力有 很大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特别是经过对政治史的分析和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 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各项成就间的关系。
2.识记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及其影响。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说明工业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1、在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设计上,遵循“先宏观后微观”的认知顺序,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先让学生从课件上感知本节课的总体内容。
设计微课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什么样的历史状况下发生的,同时通过分析让学生熟悉这一阶段的历史。
2、教学前的教学设计、学案是引领本节课的指向标。先让学生依照学案自主梳理本单元知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同时以一定的史料为依据,锻炼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
3、微课程《如何进行归类分析》,把教材正文部分当成史料学习分析,学生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
4、引导学生分成四个不同的学习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最后整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先利用初中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体回顾,然后导入新课
分成不同的教学小组,体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PPT 展示史料、表格
探究
设计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工到各个讨论小组
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PPT, 图片,史料
总结
通过启发式教学进行引领分析,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
让组员代表分析其组的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问
PPT,图片
展示
鼓励各组代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定的认识。
学生尤其是各个小组之间互评,并发现问题的存在
表格展示
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学习微视频,从而得出一定的历史结论。
运用所学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微视频
建构体系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自主建构
结构示意图
训练
精选习题有目的地深化迁移
学生限时训练
组员互批互讲
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组织学生投票,然后总体评价
各个小组交叉互评
表格展示
数据分析
重点点拨
针对各组疑问重点分析
可以让学生针对问题分析
问题解答结果高歌
历史启示和感悟
得出结论,情感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史料分析,史料展示
作业,学生历史思维训练
设计兴趣性问题激发思维
继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布置创新作业
七、教学特色200字左右
课堂设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掌握基础到兴趣导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行启发式教学
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直观性地形象地展示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这一前提下,做一定的引导,从而逐步形成结论性的认知。
2、 利用本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3、 制作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视频和微课,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从中有所领悟,有所思考。
4、 在史料分析时,老师自己参加到学生队伍中共同参与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师生平等、合作探究、共同体验,关注课堂生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5、 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分析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概括,分析的能力;小组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唯物辩证的历史思维,重视新史观的运用。
课件51张PPT。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 响。 何为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开动脑筋 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工业,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请思考:这些条件在英国是怎样具备的?一、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2、条件:A、资本:通过殖民贸易和掠夺,获得了大量财富。
B、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工人。
C、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D、市场: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必要性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二、工业革命进程: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 “珍妮机”的发明(开始标志)。2、工业生产的变化:冶金、采煤等行业 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英国钟表匠阿克莱特发明的水力纺纱机技工克隆普顿发明的骡机棉纺织机器的主要发明思考: 同学们根据所学地理经济学
知识, 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
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容易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仅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3、机器动力的革新——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瓦特、1785)影响: 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时代”。4、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轮船、火车的出现。1807年美国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克莱蒙特号标志着帆船时代的结束,汽船时代的开始。 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制造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英国早期的火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2、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3、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4、交通运输业的革命5、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革命”的体现)。 动力的革新。改良蒸汽机推动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对货物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凯伊哈格里夫斯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飞梭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提高织布速度,加速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法国、美国等后,世界面貌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请阅读教材“从工场到工厂”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击垮。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的出现。材料二: 英国在不同时期城市和人口比重统计表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进行交易的资产阶级在辛苦劳作的无产阶级材料三: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初期的普遍现象。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出现两大对立的阶 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材料四: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调整内外政策:自由资本主义和殖民扩张。“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促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的出现。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取代农业
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3、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出现两大对立的阶
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4、调整内外的政策: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5、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5.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1)原因①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求 (市场和原料)
②政治: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
③社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
④文化: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的传播(2)途径政治: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3)影响(1)主观: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2)客观: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面貌小结:
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生的条件: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2)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3)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4)工场手工业发展积累丰富的生产技术。
(5)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小结:
2.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况:
(1)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
(2)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3)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的发明是:英国人瓦特的改良蒸气机。
(4)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小结: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使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并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3)促使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
(4)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并加紧殖民扩张。
(5)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课堂小练1、读图判断,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 )C2、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所示机器名称?说说它的出现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图二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说说它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3)图二所示机器与图三所示机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珍妮机。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和其他生产部门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开端。
(2)瓦特。人们利用蒸汽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图二所示机器(蒸汽机)给图三所示机器(火车或火车机车)提供动力。
瓦特爱迪生第一次工业革命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 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 · · ·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变成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 九上教材九年级历史专题之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 中国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通过联系和归纳,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作用,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理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两次工业革命 比较夯实基础:两次工业革命背景原因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比较下面这些发明有几种分类方法?DE夯实基础:两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夯实基础:两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消极影响a、战争:武器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b、环境;污染(工厂废水、废气、汽车尾气)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上的共同点
1、都创造了巨大地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极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促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领导了禁烟运动
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抗击英军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⑵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
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近代工业
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⑴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中国人民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不
断增强综合国力。
结论及启示?科技重要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国家: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个人: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高科技知识,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加强国际合作,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 门
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 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④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反馈矫正C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①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