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王军
电话
?
学科
高中历史
年级
高一
邮件
?
单位
山东省莱芜五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教材分析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基本情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二、学生分析
鉴于初中历史教材已经介绍过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基本史实,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于历史情境的兴趣性较强,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较为关注。在此基础上,我采取了人物案例分析法 。
三、教学目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材内容和高中学生学习 能力、情感、心理等 方面的认知特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采用谈话法、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生、师生交流互动,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的目的。?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大染坊》简介
解说图片信息
学生观看图文资料
图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问题导学
学生归纳概括
PPT
研讨“洋货得以倾销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分析
小组合作探究
思考与讨论
探究“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什么?”
引入文字资料
资料分析
思考与讨论
探讨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的问题”
引入学术观点
文本资料
拓展视野
研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线图”
折线图
小组合作探究
思维导图
训练
选择题
当堂训练
学案、试题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通过感受个案的“情境再现”,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局限性,了解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的精神。
课件41张PPT。《大染坊》是一部反映民族企业自强不息的电视剧。通过陈寿亭这样一个来自底层社会的民族工业家,在实现强国梦的奋斗历程,抒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二十世纪初发展的历程,透视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破灭。《大染坊》简介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 心中的滋味却又苦又咸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 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 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 早知道这命运由天注定 我是否还要走万水千山 也许白发已无法遮盖 我还要把等待留在身边 也许爱恨终将离散 我要把感动留在人间 课程目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探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特点:①经济模式: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为主导.③②土地所有制画面: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战前2、战后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内因:外因:战前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战前2、战后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内因:外因: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2)表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a.标志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耕与织的分离) 1845年,清朝的一个奏折中,这样诉说厦门开埠后的情形: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冲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空。由是江浙之棉花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不能壅滞出口。这则材料反应了当时中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读材料思考 外国列强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小农经济日益与市场联系起来,“耕”与“织”分离 。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进口额材料一洋布、洋纱、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工失业;
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事危言》材料二上述材料反应什么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进口额材料一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商品输出额的增长。
2、导致了中国的手工业纷纷破产。
自然经济瓦解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洋货得以倾销的原因有哪些?
机器生产,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控制中国海关;
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获得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的特权。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战前2、战后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内因:外因:(2)表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a.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耕与织的分离)b. 农业商品化程度日趋发展
(洋行、买办的出现)买办(葡萄牙语的音译),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洋行,雇佣通晓外语,熟悉商情,有一定财力和信用的中国商人代办进出口具体业务,给他们一定的佣金,这些人习惯上被称之为买办。近代中国买办以其较大的资金,又有兴办近代工业所必须的某些洋务知识,对于近代工业的创办有一定的贡献。资料卡片材料: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结合材料回答
以前中国农民生产农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现在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以往是自给自足;现在是把农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换 。
农产品商品化增强。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自然经济。
。 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过程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联系? 请思考: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战前2、战后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内因:外因:(2)表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3)影响: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条件(商品市场、劳动力),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涌入城市洋行大量增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资金民族资本主义兴起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理清思路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方举赞发昌机器厂陈启源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a.交通便利
b.自然经济
解体较早
c.经济基础好
19世纪70年代前后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二、早期民族工业产生的概况上海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发展速度:主要分布的部门两条途径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华侨 (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1、鸦片战争前4、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资本主义萌芽3、外商企业的刺激诱导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2、鸦片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2、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立近代教育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洋务经济带有幻灯片 24资本主义性质。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评价:1)引进了西方近代先进生产技术。2)对抵制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本国的封建经济瓦解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的促进返回探究:民族工业在什么时间出现第一次发展机遇?为什么?3、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
世
纪
末
20
世
纪
初
2、实业救国的热潮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个高潮)1.初步发展原因2.主要表现 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
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三、近代民族工业的第一次高潮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家)1 8 9 5—1 9 1 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荣宗敬
荣德生张謇江苏南通大生纱厂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 周学熙河北唐山新洋灰公司 刘懋赏
冯济川山西保晋矿务公司3.著名实业家荣宗敬
荣德生
知识链接 张謇 江苏南通人,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代表人物。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那一年中了状元,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深深刺激了他,他放弃了官职,遂致力于实业和教育 。先后建成了大生纱厂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建成了大生纱厂资本集团。张謇是“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倡行者,因而被誉为“状元资本家”。毛泽东说过:"谈到中国民族工业,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返回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的特点有什么?请思考:大生纱厂 张謇福兴面粉公司荣氏兄弟 久大精盐公司范旭东 部门:大部分是轻工业布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广州上海南通天津近代民族工业的行业分布、区域分布观察: 4.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分布: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行业: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 1929年前后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 产值的4.87%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材料二 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 “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3、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双重压迫材料三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分析归纳: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3、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民族工业兴起的影响:新生产技术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两个新(新的生产方式;新气息)课堂小结: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一股新气息……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多数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的移植过来。”因此,它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缓慢地朝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你的看法呢?5、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洋务运动兴办的目的、概况、主要内容以及它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夹缝产生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短暂春天国民政府前期: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日益萎缩解放战争:陷入绝境建国后:获得新生,改造为公消亡一战后:迅速萧条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练一练1、连线搭配: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主要在上海、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列强的侵略,加速这些地区自然经济的瓦解。
B这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程度高
C这些地区资源条件优越
D清政府对该地区实施鼓励政策3、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实业救国”成了一种思潮 ③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外国资本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