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5搭石 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主要讲的阅读策略为速读,要求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回读。
学情分析
1、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认识绝大部分汉字。
2、搭石讲的是农村摆放石头过河的事情,对部分同学而言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
3、学生已经有过一定的默读训练了。
教学目标
1、能够快速的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不回读。
2、默读课文,可以通过抓关键语句梳理故事情节。
3、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印象深刻的画面,能够理解淳朴厚实的乡情。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可以通过抓关键语句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完成导读提示中的要求
一、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请大家看一看导读页,告诉我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这个单元要提高阅读速度。生:要结合实践来学习。师:很好!"提高"和"结合"正是我们本单元的关键词。那么,你们平时关注过自己的阅读速度吗?知道自己每分钟能读多少字吗?(学生可能会有些犹豫)师: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今天的课题。(全班齐读:"搭石")
二、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1.读导语,获取信息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前的导语,看看有哪些要求和方法。(学生默读后)
师:谁来说说读到了什么?
生:要用较快的速度读。
生: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
师:非常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练习的重点。
2.按要求读课文
师:《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年级学生的默读速度有要求,我们来看看。(展示标准: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篇课文共有622字,按照标准,我们应该在2分钟内读完。现在,请大家试着默读全文,记下自己的阅读时间。读完后请安静等待其他同学,开始!
(学生开始默读,教师观察)
3.交流阅读体会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能在2分钟内读完,很棒!现在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用了多长时间,遇到了哪些不懂的词句,是怎么解决的?(学生小组讨论)
师:好,我们来听听大家的分享。
生:我用了1分50秒,不太懂"汛期"是什么意思,但我没有停下来查。
生:我读了2分钟,"脱鞋挽裤"这个词让我有点困惑,但我继续往下读了。
师:你们的做法很好。这就是我们说的"跳读法",遇到不懂的地方先跳过去,保持阅读的流畅性。还有谁用了其他方法吗?
生: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这样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师:太棒了!想象画面确实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深入阅读,把握内容
师:现在,让我们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再读一遍,这次要边读边思考,看看能读到哪些画面。开始!(学生再次默读)
师:读完了吗?这次比上次快了多少?
生:我比上次快了15秒,因为用了跳读法,不纠结不懂的词了。
师:很好!那么,你们读到了哪些画面呢?
生:我读到了怎么摆搭石。
生:我看到了人们怎么走搭石。
师:看来大家已经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画面可以概括为:什么是搭石、怎么摆搭石、怎么走搭石、怎么赞搭石。哪个画面给你印象最深?
生:走搭石的画面最深刻,感觉很生动。
师:没错,第三段描写走搭石的画面确实很生动。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这段文字。(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第三段)
师:这段文字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走搭石的场景?
生:有"紧走搭石慢过桥"。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很好!这些词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画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可能需要进一步提示)
活动二:欣赏动感画面——《搭石》第三段教学设计
一、快速默读,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快速默读第三段,重点关注"走搭石"的描写。限时一分钟,开始!(学生默读)
师:读完后,有什么不太理解的地方吗?
生:老师,我不太明白"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什么意思。
师:很好的发现!这正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还有同学发现其他疑问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人影绰绰"的含义等)
二、细读品味,解决疑惑
1.解读"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读这个句子。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走搭石的过程?
生:不抢不停。
生:协调有序。
师:很好!那么,"不抢不停"具体是什么样子呢?(引导学生思考)
生:可能是前面的人抬起脚,后面的人就跟上去。
师:非常棒!你们注意到作者还用了什么词来形容走搭石的声音吗?
生: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没错,这就是作者所说的"音效优雅"。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鼓励学生表达,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
2.品味"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句话。"人影绰绰"是什么意思呢?
生:可能是人很多。
生:影子有点模糊。
师:都说得很好。"绰绰"还有一层意思,表示姿态美好。那么,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引导学生思考)
生:有山有水有人。
生:景色很美,人也很美。
师:太棒了!这幅画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很和谐。
生:像一幅动态的画。
师:是的,这就是和谐之美、动态之美。为什么会给人这么美好的印象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生:因为每个人都在走搭石,大家配合得很好。
生:人和景色都很美,互相衬托。
三、深入思考,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细致!那么,这样的美是因为景美,还是因为人更美呢?(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
生:我觉得是人更美,因为人在配合。
生:我认为是景美人更美,两者结合才最美。
师:说得太好了!正是因为人在美景中,景因人而更美,这才是真正的和谐。这段文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画面,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总结提升
师:我们通过细读这段文字,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记住,阅读时既要"鲸吞"——快速把握大意,又要"牛嚼"——细细品味精华。这样的阅读才能真正陶冶性情,提升写作能力,获得文章的精髓。
活动三:深入理解《搭石》全文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细读了第三段,感受到了走搭石的和谐之美。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全文,看看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
一、探究搭石的本质
1.解读搭石的定义师:请大家快速默读第一段,找出搭石的定义。(学生默读后)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生:从河的两岸找来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去。
师:很好!那么,刘章爷爷是怎么说的?
生:他说有些地方叫踏石,但他觉得叫搭石更好。
师:对,这是刘章爷爷的创新。那么,搭石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引导学生思考)
生:要根据水的深浅选石头的大小。
生:还要根据需要选择石头的形状。
生:要考虑人们的习惯来选择摆放的位置。
2.深入探讨搭石的意义
师:很棒!刘章爷爷在选择搭石时,心中装的是什么?(鼓励学生思考)
生:是人。生:是为了方便村民。
师:没错!那么,村民们在搭石时,选择的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生: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
生:是对他人的关心。
师:说得太好了!其实,搭石不仅仅是搭一块石头,更是搭起了一份爱,一份大爱。你们能举例说明吗?(鼓励学生举例)
二、欣赏熟悉的风景
师:对于刘章爷爷和村民们来说,搭石是一道怎样的风景?生:是一道熟悉的风景。
生:是习以为常的景象。
师:有人说"熟悉之处无风景",但刘章爷爷告诉我们什么?
生:风景就在身边。
生:在熟悉的地方也能发现美。
师:太棒了!刘章爷爷通过这篇文章想要唤起我们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生:唤起我们的初心。
生:让我们关注乡土。
师:是的,他在呼唤我们的心根、守望、初心,唤起我们对乡土中国的思念。全文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熟悉风景?请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适时点评)
三、升华主题
师:在这些熟悉的风景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村民之间的团结。
生:看到了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师:没错,这就是搭石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它不仅是一种便民的设施,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那么,这种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引导学生思考)
生:体现在友爱上。
生:体现在尊老爱幼上。
生:体现在守望相助上。
师:说得太好了!搭石其实是一幅画,一幅描绘人性之美的画。这幅画不仅存在于文字中,更存在于我们的心里、生活中。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细读和整体把握,深入理解了《搭石》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提高阅读速度,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记住,阅读不仅要快,还要深入思考。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发现身边的美,珍惜那些平凡而珍贵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