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叶玉洁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定陶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第18课,是必修Ⅱ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一课。本课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从1949年到1976年文革结束这段时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其中既包括我国在建国初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包括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这些探索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本课是第四单元的起始,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半年多的高中的历史学习,历史 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都处于逐步的适应和加强的过程中,在思维的发散和历史知识的联系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实践,已有了一定的独 立思考、总结归纳,合作学习,观察和提取信息等综合能力。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认识。在教师创设情景,组织合作中,能够通过思考、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史实。
(2)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探索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历史图片进行直观教学,体会我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
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在导入环节,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对比今日中国和1949年中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 在新课讲授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图表文字材料和视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小组合作探究,辅之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完成能新课学习。
3 课堂小结,学生根据课堂板书,通过概念图完成对本课的知识构建。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 ????入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对比今日中国和1949年中国。
66年,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今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66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之路。
阅读图片,捕捉有效信息。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对比今日中国和1949年中国。
新课讲授
一 艰难的起步(1949年—1956年)
1展示图片、图表、文字材料,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内容和特点
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阅读课本,自学完成表格。
教师简单讲述,展示材料和图表,认识三大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三大改造的意义,
二 充满挫折的探索(1956年-1966年)
?1 中国八大
展示材料:有人说1956年中共八大是一次正确的会议,但不是一次胜利的会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分析,完成问题。
2“三面红旗”
通过图片、口号、大跃进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掌握三大事件,并引导学生分析,“三面红旗”错在何处,又应该如何去调整纠正?
4 “八字”方针
多媒体展示调整内容,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八字”方针。
三 沉重的劫难(1966年-1976年)
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文革劫难。
四 历史的回音
??? 合作探究:掩卷深思,回首27年的社会主义探索,既有一路凯歌前行,也有曲折发展的岁月,更有史无前例的大动乱,结合史实谈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多媒体展示重大史实。)
1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图片图表、阅读文字材料,并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应问题。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3 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材料,小组合作,进行讨论。
?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图表文字材料和视频。
知识建构
教师展示并小结课堂: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 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思考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问题不应该只是伟人们的话题!当下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考虑:中国的富强之路如何继续走下去?如怎样实现和保 持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国家应如何应对市场经济引发的危机?这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所遇到的新问题!未来的生活会更美好,未来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希 望同学们学会思考,关注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学生根据课堂板书
一艰难的起步
二充满挫折的探索
三沉重的劫难
完成知识总结
多媒体展示知识总结
七、教学特色
信息技术的辅助运用,利用课件把搜集到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融合在一起,使历史更具有直观性,可以有效激活课堂。诱发学生探索历史的兴趣和思维,让历史在学生面前“活”起来,在导入环节,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对比今日中国和1949年中国,巨大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播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视频,使学生更直观感知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并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通过展示培养学生倾听思考、质疑、判断能力。
课件33张PPT。今日中国 1949年的中国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1.1949年-1956年底 过渡时期
2.1956年底-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3.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
4.1976-1978 两年的徘徊前进
5. 1978年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曲折发展经济腾飞 定陶一中 叶玉洁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949年~1976年)一 艰难的起步(1949-1956)1.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当务之急 。结果: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内容?“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又是如何体现过渡的?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3 “ 一五”计划的实施
内容:?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①重工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
②加强国防力量的迫切需要;
③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展开。 4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阅读课本,完成表格互助组——初级社——高级合作社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合作社
改造政策——赎买
改造方式——国家资本主义历史再现:“集体力量大无边”——兴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 最初形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为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亏了我一个,幸福全国人” ——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将私营工商业者(私方)所有资产折价,交给国家(公方),作为股金,由国家按年付息,名叫“赎买政策”,资本家丧失企业管理权,成为普通职工,企业成为国营企业. 材料一:小商店合并太多,合营后“干不干二斤半”,吃国家的大锅饭,积极性下降了;城市里街巷中的小商贩、服务业、修理业盲目合并,群众很不方便。
合营工业企业质量下降,品种减少,管理马虎,没有竞争,没有利润刺激了,大家只愿生产大路货。
——萧冬连《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 材料二: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面,情况是复杂的……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1955.3 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遗留了一些问题。“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三大改造意义:
1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建立,为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有人说1956年中共八大是一次正确的会议,但不是一次胜利的会议,为什么呢?二、充满挫折的探索(1956年—1966年)1 中共八大(1956)
经济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充满挫折的探索(1956-1966)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 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评 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主观上)
但是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 (客观上)看视频思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大跃进”特点: 大办农业,大办工业,以“大练钢铁”为中心,盲目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化特点:
”一大二公”强调公社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
辨一辨:下列图片反映了哪一事件?议一议:
1958年”三面红旗”错在何处?
你认为应该如何调整?错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指标,高速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冒进倾向。
调整:纠正冒进倾向,稳步发展。“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调的比例关系。
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
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Fgh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贵阳乌鲁木齐兰州包头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包头钢铁公司大庆油田大庆武汉武汉钢铁公司上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大港油田天津北京柳州黔桂铁路胜利油田东营
三、沉重的劫难(“文革”十年) 合作探究: 27年的社会主义探索,既有一路凯歌前行,也有曲折发展的岁月,更有史无前例的大动乱,结合史实谈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四 历史的回音 ——为社会主义把脉,为国家民族作出选择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同时并举。
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以钢为钢”,七亿人口搞七亿吨钢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四次,不能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
——毛泽东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艰难的起步(1949年-1956年)
1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1952年)
2 ” 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3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49年-1952年)
二 充满挫折的探索(1956年-1966年)
1 1956年中共“八大”
2 1958年“三面红旗”
3 1960年“八字”方针的提出
三 沉重的劫难(1966年-1976年)
四 历史的回音 :总结经验教训 你所站立的地方
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
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
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
中国便不黑暗。
——崔卫平请思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从1957年到1960年,重工业增长2.3倍,而农业下降22.8%。……工业内部各部门,钢铁工业生产挤占大量的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
材料二 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小作业你看过哪些反映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电影或文学作品?以其中一部为例,找一找哪些剧情创作是成功的,哪些是违背历史常识的?请说明自己判断的史实或理论依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