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我看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 我看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8 08:0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我看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B.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从时空中提取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马说》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B.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C.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D.九年级开展了“我爱诗歌”活动,同学们读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诗歌感动了老师。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
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
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
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
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
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
A.①③⑥⑤②④  B.①④⑥③⑤②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②④⑥⑤③
4.下列关于诗歌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意象表达内心情感。
A.《我看》选自《穆旦诗文集》,穆旦是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其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
B.“稍逊风骚”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C.艾青,诗人,原名蒋正涵。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该诗抒发了作者对哺育他的保姆的深切怀念。《我爱这土地》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地抒发了作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5.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____,
儿童就猜测:____。
老师说:____,
儿童就猜测:____。
老师说:____,
儿童就猜测:____。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
①雪是像冰激凌一样 ②雪是像沙子一样 ③雪是像盐一样 ④雪是纯白的东西 ⑤雪是冷冷的东西 ⑥雪是粗粗的东西
A.④③⑤①⑥② B.③④①⑤②⑥
C.④③⑥①⑤② D.③④①⑥②⑤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是领袖毛泽东抗战途中所写的一首词。
B.《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也是他的作品。
C.台湾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因为《乡愁》这首诗,被誉为“乡愁诗人”。
D.《我看》的作者是诗人、翻译家穆旦,他是新月派诗人。
二、填空题
7.小渝创作了一首小诗《梦想在远方》,请你结合前后诗句,将横线处的诗句补充完整。
梦想在远方
远方是一片飞扬飘逸的云彩,/若隐若现难以触及,/飘向未知的天空。
①   ,/静静地从我们身边流过,/流向未知的天涯海角。
②   ,/险峻秀丽云雾缭绕,/直上云霄谁可攀越。
远方是一个缤纷甜美的梦,/绚烂多姿五彩斑斓,/精彩绝伦如童话故事。
远方不是梦啊,/是一如既往的坚守执着,/梦想的远方,/在自己脚下。
8.《我看》从第一句“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开始对春天的描写。下面一句是穆旦《春》中的句子,根据你的体验,仿写例句。
例句: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仿句:   
9.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悄悄揉过丰润   的青草
(2)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3)永在寂静的谐   奏里勃发
(4)叫天风挽   你坦荡地漫游
10.文学常识填空。
穆旦,原名   ,曾用笔名   ,   诗人、   ,是“   ”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   》《   》《   》《   》《   》等。
11.指出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看飞鸟平展着翅冀。
   
(2)像鸟的歌唱,云的留盼。
   
(3)让欢乐和衰愁洒向我心里。    
(4)像季节然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2.填空题。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   、   的图画。
(2)“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中的“你”指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   。
三、语言表达
13.《经典咏流传》是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由撒贝宁担任主持人。假如你是撒贝宁,请给下面两首诗写一段串词,由《元日》引出《清明》。注意:内容正确,过渡自然。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 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4.光明中学九年级3班开展以“拥抱自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班委会组织同学们利用周末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宣传标语。
行人 花草 文明 爱护
踩踏 绕道 彰显 含笑
(2)班委会决定于本月20日下午3点在教室召开座谈会,大家一致推荐你去邀请语文组马老师到会指导。见到马老师,你会怎么说
四、综合性学习
1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的美景会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内心的情感。请参与以“爱自然,护自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认真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坚持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材料二:据敦煌壁画记载,北周的《福田经变》是一个独特的经变题材,其中包含了倡议人们安设桥梁便利行人、打井使渴乏者得饮、常施医药疗救病人、兴立堂阁、植树造园等社会慈善服务的珍贵画面。这是敦煌壁画中首次出现古人植物。
材料三: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临近,武汉学院今年的植树节活动与往年有些不同,参加植树的师生不仅要种树,还要“养树”,种下的树木由种植人领养,学生在校期间要对树木进行维护,毕业了也应每年来“看望”一次自己种植的树木。
(2)品读下面的漫画,根据画面内容,解读其寓意。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6.下列对诗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我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我看》的前两节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日夕阳落照图。
C.《我看》的第三节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D.本诗的最后一节,“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要如鸟、如云、如树一样活得自由自在的愿望。
17.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②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③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8.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六、写作题
19.《我看》这首诗先细致地描写所看到的景象,然后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的热望。请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段主旨鲜明的文字。(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C:错误。《马说》作者:韩愈。《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没有范仲淹。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答案】D
【解析】A项,“流盼”指转动目光看,用在这里形容云的动态,生动形象。
B项,“忧戚”指忧愁哀伤,符合语境。
C项,“飘逸”形容洒脱自然,用在这里形容随着季节起伏的状态较为合适。
D项加点词语运用有误。“可歌可泣”意思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用来形容诗歌,使用对象错误,故不恰当。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3.【答案】C
【解析】注意①关键字“活跃”,后面接具体哪些内容活跃,注意②中“便更不安”,前面一句肯定是“安”的,④ 句意符合“安”,即①④排序,排除AD,注意③⑤是讲树丛中的内容,⑤中“而”,是转折,前面有句话,即⑤放在③后。排除B。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4.【答案】A
【解析】A.正确;
B.不正确,“朦胧诗派”应改为“九叶诗派”;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填写要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提示排序。④在③前,⑤在①前,⑥在②前。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所谓连贯,就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排列组合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前后勾连贯通,辞气畅达,它是对语言表达的一种更高要求。保持语言连贯,需要考虑表达内容的话题一致、语言形式结构相同和逻辑方面合乎事理三个方面。
6.【答案】D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不正确,“新月派诗人”错误,应是“九叶派诗人”;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7.【答案】(示例)①远方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②远方是一座巍峨壮丽的山峰
【解析】结合诗歌题目,诗歌内容要与“梦想在远方”有关。参考前后诗句“远方是一片飞扬飘逸的云彩”和“远方是一个缤纷甜美的梦”,补写的句子也应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采用“远方是+量词+形容词+名词”的句式。根据后面诗句的“流过”“流淌”可知,第1空应该把远方比作河流;根据“险峻秀丽”“谁可攀越”可知,第2空应该把远方比作山峰。确定本体、喻体后,按照“远方是+量词+形容词+名词”的句式进行仿写。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先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歌主题。再分析前后诗句的内容与格式,保持主题与句式的一致。
8.【答案】(示例)红色的光芒在夜空闪耀,他渴望着拥抱你,月亮。
【解析】仿写注意格式,形容词+名词+在+名词+动词,他渴望着拥抱你,名词。言之合理即可。可以是:洁白的云朵在天空飘荡,他渴望着拥抱你,蓝天。
故答案为: 红色的光芒在夜空闪耀,他渴望着拥抱你,月亮。
本题考查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
9.【答案】(1)rùn
(2)yùn
(3)xié
(4)wǎ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丰润 ”读作“ rùn ”;“ 红晕 ”读作“ yùn ”,不要误读为“yūn”;“ 谐 ”读作“ xié ”;“ 挽 ”读作“ wǎ ”
故答案为:⑴ rùn ⑵ yùn ⑶ xié ⑷ wǎ
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10.【答案】查良铮;梁真;现代主义;翻译家;九叶诗派;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穆旦诗选;穆旦诗文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著名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的常识识记。平时要用心识记与作家相关的知识并养成研读作家作品的习惯,了解作者、作品、朝代、作品的写作背景等,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故答案为: 1、查良铮2、梁真3、现代主义4、翻译家5、九叶诗派6、探险队7、穆旦诗集8、旗9、穆旦诗选10、穆旦诗文集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1.【答案】(1)冀 — 翼
(2)留 — 流
(3)衰 — 哀
(4)然 — 燃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字形,需要结合语境作答。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此题注意“冀”和“翼”形近,“衰”和“哀”形近。注意“翅翼”“流盼”“哀愁”和“燃起”的正确写法。
故答案为:⑴ 1、冀 — 翼 ⑵ 1、留 — 流 ⑶ 1、衰 — 哀 ⑷ 1、然 — 燃
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12.【答案】(1)春回大地;万物勃发
(2)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诗歌中的春风、青草、绿潮等意象给人们描绘了一副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画面。
⑵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
故答案为:⑴ 1、春回大地2、万物勃发 ⑵ 1、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2、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熟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和联想,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⑵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诗句,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注意对诗歌主题的感悟,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13.【答案】围绕节日这个主题将两首诗串起来。比如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从“春回大地”到“春暖花开”的转变去答,也可以从两种节日的“意境”——热闹和“欲断魂”的对比去答。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本题而言,串词须体现文化底蕴,且要点出《元日》的喜庆,表达《清明》的悲伤,注意过渡要自然。
故答案为:围绕节日这个主题将两首诗串起来。比如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从“春回大地”到“春暖花开”的转变去答,也可以从两种节日的“意境”——热闹和“欲断魂”的对比去答。
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串词既要体现主题,还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主题,来定串词的基调,既要对前一首诗做出总结,又要很自然地引出下一首诗。
14.【答案】(1)【示例1】行人绕道,花草含笑。
【示例2】爱护花草,彰显文明。示例三:行人文明,花草含笑。
(2)示例:马老师,您好!我是九年级3班的××,我们班将于本月20日下午3点在教室召开“拥抱自然”主题座谈会,特邀您到会指导,不知您有没有时间
【解析】⑴ 解答时,需要把握宣传标语的简洁易懂、琅琅上口、新颖独特以及主题突出的特征,言之有理即可。根据题干要求,需要拟写提醒人们爱护花草的宣传语。因此,可挑选出“行人””花草””爱护””彰显”等词。将这些词进行组合,组成对偶句,可得出“行人绕道,花草含笑”或“爱护花草,彰显文明”结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⑵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所给的情境组织语言进行表述。
故答案为:⑴ 【示例1】行人绕道,花草含笑。
【示例2】爱护花草,彰显文明。示例三:行人文明,花草含笑。
⑵ 马老师,您好!我是九年级3班的××,我们班将于本月20日下午3点在教室召开“拥抱自然”主题座谈会,特邀您到会指导,不知您有没有时间
⑴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邀请他人时首先要有恰当的称呼,然后介绍自己,讲明邀请的目的。最后征询对方的意见,语气诚恳、委婉。据此分析将以上内容连贯成一段完整的句子,准确表达即可。
15.【答案】(1)①植树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②我们不但要植树,还要“养树”。
(2)一些人弄虚作假,把树枝“栽”在土里,蒙混领导,只是进行形式上的植树。讽刺了那些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的行为。
【解析】⑴对材料进行探究,关键是要读懂材料,从现象入手分析材料,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关键词从而得出探究结果。材料一,“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坚持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指出植树造林的意义。材料二,依据“敦煌壁画”的记载,指出我国在植树造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材料三,重点强调的是“不仅要种树,还要‘养树’”。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⑵解答时要采用“析—联—解”三步。“析”即通过对漫画画面的观察,分析漫画的本意,说明漫画的寓意。“联”即联系生活实际,看看漫画反映的主题与生活中哪些社会现象相联系,找准切合点,找依据。“解”即根据以上的分析,恰当地结合漫画内容加以阐述。当然,对主观性试题做答时,还要紧扣主题、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逻辑清楚,语言规范等。本题作答要依据画面中的“两个正在植树的人”之间的对话“这树能活吗?”“管他呢……等领导检查完了就全部拔掉”,从“弄虚作假”来蒙蔽上级检查的角度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植树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②我们不但要植树,还要“养树”。
⑵一些人弄虚作假,把树枝“栽”在土里,蒙混领导,只是进行形式上的植树。讽刺了那些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的行为。
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通读三个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仿写漫画寓意。答题时应注意,审题可以理解漫画的寓意,通过所褒贬的社会现象悟出其中蕴涵的道理,围绕“弄虚作假”正确解题。
【答案】16.A
17.①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晚霞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不说“染红了”大地,而说“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自然和谐,融为一体。
②本句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③本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欢笑与哀愁比喻成花开花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的哲理。由“吹熄”一词可知,句中将季节拟人化,形象地将花开花落的瞬间展现在读者面前。
18.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然而诗人还是要活出精彩,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我看》这首诗应该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20岁,是人生的春天。题目为“我看”。春天的傍晚,在瑰丽大自然面前。诗人激情澎湃。前两节是“我所看”,后面三节是“我所思”。
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写法等;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的鉴赏。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描写等,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3)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概括。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诗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16.A.不正确,诗歌主要是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写出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世间万物都满怀尊重之情,表达其对人生的思辨性理解。并非主要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此选项说法不准确。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A。
17.①本句中“红晕沉醉”“凝望”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不说“染红了”大地,而说“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将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表现出大自然的和谐。
②本句中“去吧,去吧”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激发生命活力的感慨。
③本句中“欢笑和哀愁”“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是把欢笑与哀愁分别比喻成花开、花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欢笑与哀愁之于人生,如同花朵开了又谢一样。将“吹熄”这一动作赋予季节,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花开花落的瞬间变化之快,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故答案为:①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晚霞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不说“染红了”大地,而说“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自然和谐,融为一体。
②本句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③本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欢笑与哀愁比喻成花开花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的哲理。由“吹熄”一词可知,句中将季节拟人化,形象地将花开花落的瞬间展现在读者面前。
18.“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写出了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然而诗人并没有陷入伤感之中,依然热爱生活、忠于生命,让生命尽情飞奔。“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写出了诗人要去享受生命的自由,要如鸟、如云、如树一般自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表达出诗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概。据此综合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然而诗人还是要活出精彩,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19.【答案】【参考例文】
我蹲下身,细细观察——它的叶子不仅颜色好看,形状也很特别,像一个桃形。叶片上还有晶莹的水滴,摇摇欲坠地缀在上面,仿佛就要滚落下来。顺着枝叶往下看,我惊呆了——水池旁已经剥落了油漆的墙的缝隙,正是这株山芋的出生地。它那嫩绿、纤弱的枝条正费力地从砖缝中挤出来,默默地述说着它那顽强的生命。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它的生长曲线怪异地呈“S”形。循着它曲美的身躯,我发现原来那是它在竭力逃脱阴暗的角落,努力向着阳光照耀的地方生长的轨迹。
站起身,再次凝视那株山芋,我不禁震撼了——一株山芋,竟然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得那么蓬勃,它遇到了阻碍它生长的砖块,毫不退缩,反而勇敢地战胜它;出生地缺乏供它生存的阳光,它毫不丧气,反而去积极地追寻阳光。它没有抱怨造物主的不公,也不会自怨自艾,放弃自己的生活,而是积极地战胜困难,顽强生长,这真是一株美丽的山芋。
【解析】借景抒情不同于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根据这一特点,选择看到的“景象”,在具体“景”的描绘上融入自己的情感——人生体验和感怀。写作时,要为抒情而写景。
这是一篇片段作文。答题时应注意,《我看》这首诗先细致地描写所看到的景象,然后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的热望。作文的任务就是模仿写法,针对诗句中的具体景物,详细描摹,探究景和物本身包含的象征意义,由此感悟到的道理,或体会到的感情。注意由表及里,言之有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