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从观察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从观察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08 05:5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从观察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从观察开始》是2024年新教材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起始课,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而本课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本课教材以 “走进校园” 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动物、建筑物等,让学生感受身边事物的丰富多样,意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教材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
二、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初步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了解身边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变化。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探究实践: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如有序观察、比较观察等,并能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如有序观察、比较观察等。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帮助学生理解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并能将观察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学生情况
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观察新鲜的事物,但由于年龄较小,观察往往比较随意、无序,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此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常见的事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如何科学地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征还知之甚少。
五、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校园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探究欲望。
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校园场景图片、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小铲子、植物标本等。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校园的视频,引出课题 “从观察开始” 播放校园视频,视频中展示校园里的各种场景,包括操场、花坛、教学楼、图书馆等。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我们的校园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园,从观察开始,去发现校园里的美好吧! 观看视频,被校园的美景所吸引。听完老师的提问后,积极思考并回答。 通过播放校园视频,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和观察的兴趣,自然地引出课题。 5 分钟
观察校园里的植物(10 分钟) 1. 带领学生来到校园的花坛边,让学生观察花坛里的植物。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植物?它们长得一样吗?
3. 引导学生用眼睛看植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用手摸一摸植物的叶子,感受叶子的质地;用鼻子闻一闻植物的气味。
4. 介绍观察的顺序: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上到下进行观察。 1. 跟随老师来到花坛边,兴奋地观察花坛里的植物。
2. 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说出自己看到的植物名称。
3. 按照老师的指导,运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植物,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4. 认真倾听老师介绍观察顺序,尝试按照正确的顺序再次观察植物。 1. 让学生亲自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介绍观察顺序,帮助学生养成有序观察的好习惯。 10 分钟
观察校园里的动物(10 分钟) 1. 带领学生来到校园的草丛边或大树下,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
2. 提问:你们找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3. 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
4. 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要惊吓到小动物。 1. 充满好奇地跟随老师来到草丛边或大树下,仔细寻找小动物。
2. 兴奋地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找到的小动物。
3. 认真观察小动物,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运动方式。
4. 自觉保持安静,遵守观察纪律。 1. 观察校园里的动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2. 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 强调观察纪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0 分钟
观察校园里的其他事物(10 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建筑物、操场、宣传栏等其他事物。
2. 提问: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校园里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事物。 1. 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校园里的其他事物,发现校园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2. 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校园不同地方的喜爱之情和独特感受。
3. 大胆发挥想象力,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事物。 1. 通过观察校园里的其他事物,拓宽学生的观察范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
2. 提问和交流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0 分钟
总结观察方法(5 分钟) 1. 组织学生回到教室,回顾刚才在校园里的观察过程。
2. 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都学到了哪些观察方法呢?
3.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方法,如运用多种感官、有序观察、比较观察等。 1. 安静地回到教室,认真回顾在校园里的观察经历。
2. 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在观察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
3.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共同总结观察方法。 1. 回顾观察过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观察方法,加深对观察的理解。
2. 通过提问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分钟
布置作业(5 分钟) 1. 让学生课后观察自己身边的一种事物,如家里的宠物、小区里的树木等。
2. 要求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3. 鼓励学生与家人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1. 认真倾听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和要求。
2. 对课后观察充满期待,表示会认真完成作业。 1.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观察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分享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科学观察的兴趣和热情。 5 分钟
八、板书设计
从观察开始
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
观察顺序: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
学生观察到的校园里植物、动物和其他事物的特点和发现
教学反思
在教授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从观察开始》这一课时,我深刻体会到观察对于科学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细致地观察事物,还理解了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植物、动物、水和空气等,让他们描述所见所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开始意识到观察不仅仅是看,还包括听、摸、闻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寻找答案,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其次,我强调了观察的顺序性和系统性。通过示范如何有序地观察,学生学会了如何记录观察结果,这对他们今后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还特别强调了记录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记录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观察时容易分心,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课程中引入更多互动性强的观察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力。
此外,我注意到学生在描述观察结果时,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打算在后续教学中加入更多关于如何准确描述观察结果的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从观察开始》这一课为学生打开了科学世界的大门,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作为教师,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