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中考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复习学历案看电影学历史
01.主题解读:
电影是近代产生的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电影作品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反映不同时代的内容。看电影不仅能愉悦人们的身心,也能使人获得历史教育,直观地感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情感、社会百态和时代变迁。
本主题解读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历史内容的理解,发现课堂教学没有涉及的历史信息,了解电影的主创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学会将看电影当成学习历史的一种方式。
本主题解读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语文、艺术等知识,既可以选择以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为题材的影片,也可以选择以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为题材的影片,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方方面面的历史细节,通过写影评、举行研讨会等方式,在交流观看电影的感受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02.知识梳理:
一、中国近代史。
1.《定军山》:
(1)相关史实:近代西方文明传入中国。
(2)电影简介: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用兵的故事。
2.《歌女红牡丹》:
(1)相关史实:近代西方文明传入中国。
(2)电影简介:《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这部电影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洪深编剧,胡蝶、王献斋主演的剧情片,于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陆大戏院试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戏院公映。该片讲述了歌女红牡丹在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陈发祥后,不仅受尽折磨和痛苦,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无怨言终将丈夫感动的故事。
3.《林则徐》:
(1)相关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
(2)电影简介:《林则徐》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彩色电影,是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大时代背景,以1839年虎门销烟的领军人物林则徐为中心而描绘的历史正片。道光年间,鸦片横行,残害百姓,朝廷命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来到广州后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让一度轻视他的英国鸦片商人大为惊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当地海防得到整顿,英商也被迫交出鸦片。最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两万多箱鸦片,取得禁烟的重大胜利。然而,不堪受挫的英国随即挑起鸦片战争,朝廷内部的投降派也不失时机广进谗言,林则徐的改革之路顿陷困境。最终,在广州三元里,林则徐望着揭竿而起的抗英人民,滚滚硝烟淹没了他走向流放地伊犁的背影。
该片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片,围绕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史实,成功将“民沾其惠”“夷畏其威”的爱国封疆大吏林则徐的形象再现于银幕,展现了鸦片战争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传统和民族特色,用意境烘托人物感情和内心世界。《林则徐》以其高度概括重大历史事件的气势,细致入微刻画人物性格的功力,触摸着民族底蕴的造型风格,跻身中国优秀电影之林,并成为我国第一部在美国上映的彩色故事片。
4.中国共产党:
(1)相关史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电影介绍:《建党伟业》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叙述的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红船:开天辟地》以“红船精神”为纲,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故事视角,全方位展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与历史必然性,从原点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逻辑和奋斗初心。
5.中国人民解放军:
(1)相关史实:南昌起义。
(2)电影介绍:主要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展开,描写了中国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6.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相关史实:台儿庄战役。
(2)电影介绍:电影再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弘扬了中国军民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7.人民解放战争:
(1)相关史实:人民解放战争。
(2)电影介绍:三部系列电影讲述了人民解放战争中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的历史,通过壮观激烈的战争场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
二、中国现代史。
1.新中国:
(1)相关史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电影介绍:《开国大典》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开始直至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国大典的历史过程;《建国大业》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筹备,突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2.抗美援朝战争:
(1)相关史实:抗美援朝。
(2)电影介绍:电影以抗美授朝战争为背景,讴歌了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3.模范历史人物:
(1)相关史实: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电影介绍:电影分别讲述了焦裕禄、王进喜、雷锋、袁隆平等人物及其英雄事迹,赞颂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三、世界史。
1.世界近代史——俄国:
(1)相关史实:列夫·托尔斯泰、俄国史。
(2)电影介绍:电影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以俄法战争为背景,展开了一幅19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巨幅画卷。
2.世界现代史:
(1)相关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
(2)电影介绍:电影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传递了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理念,引发了世界人民对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的思考。
四、认识
1.电影通过面面和声音再现历史场景,帮助我们在认识和探究历史上作出独有的贡款。
2.电影改编、“戏说”等虚构或者完全想象的部分,无法完全还原真实历史。
03.最后一问:
【跨学料·语文】利用空闲时间,观看上述影片,观看后请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观后感。
如:看完《建党伟业》,我的内心异常激动,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革命事业而献身,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04.备考好题:
1.(2023·广东汕头一模)清末,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了林则徐的蜡像,下图是展出时期派发的宣传单,据此可知,宣传单( )
A.表达对华崇敬 B.导致战争爆发
C.歪曲战争本质 D.呼吁中英交流
【答案】C
2.(2023·福建漳州期末)历史遗迹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直观感受。下图为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它见证了( )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 D.人民军队的创建
【答案】B
3.(2023·山东济南二模)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制作的一张探究性学习资料。据此判断,该小组正在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是( )
A.革命道路的探索 B.军旗升起的地方
C.中国革命的摇篮 D.伟大的战略转移
【答案】A
4.(2023·山东临沂期中)如图所示的这场战役,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这次战役的重要地位在于(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D.对日本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
【答案】C
5.(2023·内蒙古赤峰月考)1947年8月底的一天,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材料中的“刘邓南征”指的是( )
A.发起百团大战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发起三大战役 D.解放军横渡长江
【答案】B
6.(2023·陕西渭南期末)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像、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局部抗战的开始 B.解放战争的打响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答案】D
7.(2023·北京昌平二模)解放战争馆内陈列分为“争取和平民主准备应付内战”实行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举行战略决战”实施战略追击”5个单元。下面的场景应属于( )
A.“实行战略防御”单元 B.“转人战略进攻”单元
C.“举行战略决战”单元 D.“实施战略追击”单元
【答案】C
8.(2023·湖南株洲二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图示人物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展现出了( )
A.艰苦奋斗的精神 B.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视死如归的精神
【答案】A
9.(2023·广东湛江月考)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以雷峰为代表的英模人物产生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答案】D
10.(2023·河南南阳二模)列宁说,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这一评价应该是基于他的作品( )
A.倡导人文主义学说 B.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C.体现社会主义思想 D.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答案】D
11.(2023·江西期末)照片见证历史,下列四幅照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战争带来了浩劫 B.重新瓜分殖民地
C.中国全民族抗战 D.正义战胜邪恶
【答案】D
12.(2023·湖北襄阳一模)【革命历程】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努力,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材料一: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1)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事件性质。有人说:“‘五四’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用一句话概括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材料二: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事件的历史影响?其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
材料三: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武装起义。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与材料三事件有关的是哪一节日?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走向胜利的艰难历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会议:中共一大。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井冈山道路)。
(3)建军节。
(4)启示:革命道路艰难曲折;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答任意一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