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8 10:0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将相和
作者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课文背景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 ,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关系着国家兴亡。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单元语文要素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通过《搭石》一课,我们知道了,阅读中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可以提高
阅读速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求尽量做到连
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教学目标
1.会认“璧、臣”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检查预习
读读多音字
认读生字
认读生字
认读生字
整体感知
2、看视频卡点,思考下列问题:
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要求尽量做到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教师打开计时器,学生自己记录所用时间
(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 )
(2)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 )
(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 )
根据自己阅读理解,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常常侵犯别的国家。( )
(2)秦王要拿十座城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
(3)蔺相如答应赵王说,如果秦王不讲信用,他就拿着和氏璧,和秦王同归于尽。()
(4)蔺相如半夜自己带着和氏璧,偷偷回到了赵国。( )
(5)赵王让大将军廉颇随行,一起到渑池会见秦王。( )
(6)渑池会上,赵王逼着秦王为他击缶,不然蔺相如就要和秦王拼命。( )
(7)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跟廉颇一样高。
(8)蔺相如升官后,廉颇觉得蔺相如没有什么能力,很不服气。( )
(9)蔺相如很怕廉颇,认为自己打不过廉颇,所以要避开他。( )
(10)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觉得很惭愧,穿着战袍背着荆条去请罪。( )
整体感知
写了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他们的高贵品质和爱国情怀。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走进文本
1.在书上的“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指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走进文本
完璧归赵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四个如果)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机智
勇敢
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人物形象
从哪里能看出机智、勇敢?
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机智勇敢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按先后顺序给《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排序。
( )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到秦国。
( )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 )秦王想要把和氏璧骗到手。
( )秦王只好放了蔺相如。
( )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请同学复述《完璧归赵》,说清起因、经过、结果。
2
1
全体同学快速阅读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会面》,尽量做到连
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1. 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汇报
2、思考: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
起因: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经过:
结果:
1.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秦王让赵王击缶实际上是侮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走进文本
渑池会面
语言:“请您为赵王击缶。”“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行动: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1.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走进文本
负荆请罪
思考: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真的吗?
从渑池会中,秦王因为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而不敢动赵王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廉颇说的是真的。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人物形象
分析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想一想:蔺相如的话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
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影响: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居功自傲
性格直率
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1、我能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并能根据意思填出词语。
(1)比喻原物完整无损的归还本人。( )
(2)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
(3)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
完璧归赵
无价之宝
2、给下列词语中的蓝颜色的字注音。
强迫--( )
强大--( )
削弱--( )
倔强--( )
乘机--( )
千乘之国--( )
怒发冲冠
随堂练习
请你设计一段“负荆请罪”情节中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
拓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