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习探究】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课件21张)-商务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主题学习探究】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课件21张)-商务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08 11:37:56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

主题学习
探究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新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解读
本主题是一个跨学科主题的探究,(地理、历史、语文、生物、美术等)是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主题的探究旨在深入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过程。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人地和谐发展之美。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观:
通过探究24节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因地制宜发展观。
综合思维:
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
通过搜集24节气相关资料,培养跨学科主题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是什么吗?
24节气示意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24节气示意
自学课本P41
1.说出24节气的名称。
2.知道八节十六气分别是指什
么,并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任务一
八节十六气
任务一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 立
二分
二至
八节十六气
任务二
二十四节气溯源
思 考
二十四节气能否适用于长江流域?
不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黄河流域,它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物候和农事活动等特点,并不适用于长江流域,因此不能盲目照搬,需因地制宜。
任务二
二十四节气溯源
自学课本P42“拓展阅读”:
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北斗七星的关系。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分)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至)
斗柄西止,天下皆秋(分)
斗柄北止,天下皆冬(至)
任务三
读图分析:二十四节气的成因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探秘
地球公转
练习
1.2022年5月5日立夏这一天,地球应公转至(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022年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春尽日”,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农作物进入茁壮成长阶段。读立夏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下面的图片中,白色表示一天中白昼比例,阴影表示黑夜比例,更接近青岛立夏日昼夜长短情况的是( )
A B C D
B
C
合作探究
二十四节气类别
结合课本P43——44,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表
类别 气节名称
反应季节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反应气候
反应物候
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任务四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劳动时间的经验总结和智慧创造,又为后世的农事安排提供了具体指导。
阅读课本45页,了解“谷雨”、“小满”、“芒种”的含义。
任务四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谚语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冻惊蛰,冷清明,麦子必有好收成。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拓展延伸
在我国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芒种是指稻、麦等有芒作物的播种、收获。下图为“芒种”首日封及纪念邮票和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拓展延伸
1.从芒种到夏至这一时段( )
A.南方地区还未入夏季 B.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C.北京正午的日影渐长 D.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2.首日封及邮票中呈现的农事活动及其所在地区包括( )
①华北平原收割冬小麦 ②青藏地区播种青稞
③东北平原播种春小麦 ④南方地区播种晚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立春”时,潍坊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最长 C.昼夜平分 D.昼短夜长
D
C
D
课堂小结
二十四节气
八节十六气
二十四节气溯源(与历史)
二十四节气探秘(与地理)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成因
类别
二十四节气对农事安排有指导意义
作业布置
收集关于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谚语,举例说明二十四节气是如何指导农事生产的。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