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
学科 语文 学段 低段 年级 二年级
案例名称 《曹冲称象》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淮中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文所处的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以“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为单元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明白称象的原理,从而帮助学生把称象的步骤表述清楚、明白。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制作ppt和动画,帮助学生先充分想象阅读情境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其中曹冲提出的称象方法是重点,分了三个步骤: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划线;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划线处为止;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课文用上了“再、然后”这两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清楚明白。 课文配有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挥,人们按照他的办法,把大象赶上船,在船舷上画线的场景,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够,对本篇文章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虽然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导致学生在理解曹冲称象方法上存在一定困难。但学生对于未知的难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所以在教授本篇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看图感受情境,并多提问学生一些与“称象”方法有关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兴趣。 此外,经过一年的学习,发现我班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存在着差异,对于根据一幅图或几幅图的内容说一两句话的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已经能掌握用一些基本句式完整地表达,句意清楚;而有些学生相对薄弱却连一句话的意思都无法表达。这就给我提出了要求,必须在课堂上加强句式训练,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所以这堂课我设计了根据所给词语说清曹冲称象的过程,旨在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学过程
教学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技术 应用 时间 安排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谈话启发 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比一比的游戏吧! 师:哪个大?(牛大)哪个小?(猫小)哪个大?(苹果大)哪个小?(樱桃小)哪个轻?(公鸡轻)哪个重?(大象)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知道一件东西的轻重?(生:可以称一称) 2.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3)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1)师板书课题。小手指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试着写一写。(边板书边说:曹冲是曹操的儿子,从小聪明仁爱;称,后鼻音,左边禾木旁,右边是“你”的右半部分“尔”) (2)理解词语“称象”。(“称”就是“称量”,“象”就是“大象,也就是“曹冲要称大象的重量”) (3)齐读课题。 指名回答、齐声回答; 看图理解说话。 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自然过渡到下面的学习。 出示图片比大小; 出示秤称实物画面; 出示大象画面。 4分钟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小任务1——朗读星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一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看图识字。 师:请一位同学来拼读一下这个字(称);看图,这位阿姨是在——称东西。跟老师读“ch-ēnɡ-chēnɡ,称东西的称 师:再来看看,阿姨手中拿着的是——秤(出示),给它加上数量词我们可以称它为——一杆秤。 (2)指名读。请同学来读词(“ch-ènɡ-chènɡ,一杆秤的秤”) (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如“一杆秤”中“杆”的读音是第三声。观察“称”和“秤”两个字的结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都有——禾木旁。 (4)我会认:区分形近字“称、秤;像、象”。 请同学来读读这句话,说说选哪个字。 3.读懂了课文,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己试着说一说;指名回答。“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出示:课文讲了_____________的故事。 自由读课文,根据任务单给自己的朗读打星; 指名读词语,正音; 借助句式练习说话。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朗读时给到明确的朗读要求。 以填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降低了难度,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出示学习任务单; 课件出示词语、拼音。 出示句式 8分钟
三、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曹冲为什么要去称象呢?他称的大象是什么样的? (1)指名朗读第一段,交流: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什么人称官员?) 2.指名朗读第2段,用“﹏”划出描写大象的句子。体会“又高又大”的意思。 (1)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 (2)课件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4)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大象“又高又大”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5)指导朗读,抓住“又高又大”“像四根柱子”等词语,读出“又高又大”的感觉。 (6)拓展,看看说说:大象的耳朵像……鼻子像…… 3.官员们见到“又高又大”的大象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1)指名读官员们说的话。 (2)思考:官员们见到大象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边……一边……”“到底”体会官员们内心的想法。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3)学生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议论”的意思。 (4)模仿“一边看一边议论”的样子,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从中感受官员们想知道大象体重的迫切心情。 (5)小结:看着大象,大家纷纷惊叹,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这才有了才有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 自由读文; 读第1自然段,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 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 借助图片比较着读,交流理解“到底”的意思; 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两件事情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练习说话。 对于文中出现的人物,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学生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后,把重点词语标出来,然后进行词语积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通过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帮助学生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 通过比较读,体会到加点字的好处,去掉了就没有了这种表达的效果。 课件出示课文段落: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大象、一堵墙、四根柱子)让学生比较着读; 课件出示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15分钟
四、指导书写 1.指读本节课要学习的生字。 2.学习“柱、杆”这两个生字,认清字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3.描红、临写生字。指导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4.全班展评,修改。 按照识字卡片认真读,读准字音; 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描红,练写生字; 展示自己的书写成果,勇敢接受同学的质疑和建议。 多元识字和写字的指导是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部编版教材的学习要点。 指导书写时,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再书写。然后重点强调易错的笔画。 1.媒体出示田字格课件和笔顺。 5分钟
五、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得多。 3.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并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1.采用不同方式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巩固识记生字、词语。 巩固词语; 读好“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这个疑问句,要重读“到底”,语调上扬。 出示生字、词语。 3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
(附:学习任务单) 本节课采用自评、互评、师评三者结合的方式,借助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要求,学会客观评价自己。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运用多媒体技术赋能课堂,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堂伊始,从“比大小”的游戏导入,从感知大象的“又大又重”以及官员们的没有头绪入手,让同学们联系实际,感受曹冲的聪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说话练习等也给到学生明确的要求和说话的支架,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孩子们共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指导阅读也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十分重视这节课中的朗读指导。在第三自然段中,讲解官员们议论称象方法时,我设计了先读后思考,有效引导学生读出了“议论”的语气,加深了对“议论”一词的理解。这样,指导有了目的,学生对朗读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朗读水平也随着有了提高。另外,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仅仅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授课思路较清晰,因此,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