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是指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我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农民群众没收地主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
——1936年 毛泽东
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土地改革的定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农民生活条件恶劣
①中国土地制度的不合理,要求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1.背景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或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史实1:1946年6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协议,先后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史实2: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一部在临江、通化地区连续打退了国民党军的四次进攻……
史实3: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②战争形势发展:大规模战争需要人力、物力支撑
1.背景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共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 这对战争胜利有何影响
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措施:
2.内容
中共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 这对战争胜利有何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作用
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财产只有0.93亩,到了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村民们满怀热情地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了支援前线上。——柯鲁克夫妇《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推倒地主立的界碑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消灭地主
三大战役
解放军为什么选择向大别山挺进
时间 1947年夏
领导人 刘伯承、邓小平
军队 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意义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挺近大别山
蒋介石两个奉头一伸,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插入他们的心脏。——毛泽东
三大战役
敌我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力量悬殊
1946-1947
势均力敌
1948
三大战役
观看三大战役影视资料,并完成表格内容填写
三大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地点 东北
部队 东北野战军
将领 林彪、罗荣恒
意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
1.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
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地点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部队 中原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将领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意义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中支前独轮车队
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
民心所向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大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地点 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
部队 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
将领 林彪、罗荣恒、聂荣臻
意义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中,中共为什么采取和平解放北平的策略?
3.平津战役
和平解放能减少人民伤亡,是人心所向
保护北平城市和文物
三大战役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后,不管是军队人数还是士气,人民解放军都远胜国民党军队
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年3月,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 1949年3月
地点 河北西柏坡
目的 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准备新中国的建立
内容 党的工作中心:乡村转向城市,恢复发展生产
明确奋斗目标: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制定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南京解放
时间 1949年4月
经过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 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退往台湾
渡江战役
《七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震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一部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结束于南京
南京解放
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影像
南京解放
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略,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
第三次分离有何不同
前两次分离是外来侵略所致。第三次分离是中国内战所致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所以与前两次有着本质区别
祖国统一,不可阻挡!
南京解放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机关及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毛泽东说有失地,地终可得。有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此后,毛泽东指示人民解放军采用灵活机动的“蘑菇”战术,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
①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军事上采用正确的作战方针
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蒋宋孔陈) 四大家族的财富骤然增至200亿美元之多,达到发展顶垄断金融、工矿业等;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从人民那里掠夺了无数的财富。
材料三:准海战役中,广大群众踊跃捐献粮食、担架、独轮车,帮助解放军筑路、修桥、转运伤员、运送物贫。许多解放区的农民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这场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③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②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集团经济腐败,失民心
课堂小结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中国人民从此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1945.8
1946.6
1947.3-6
1947.6
1948.9-1949.1
1949.4
重庆谈判
进攻中原解放区
打退重点进攻
挺进
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
内战爆发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胜利进军
三年解放战争
当堂小练
1.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访法正确的是( )
A.时间是1946年7月
B.地点在陕西西安
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
D.土地改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D项符合题意
D
当堂小练
2.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3.右图新闻报道中的事件的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D.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B
C
当堂小练
4.4月23日的那一晚,整个南京城的人们恐怕都难以人眠,等待着这个城市的又一次历史交替,国民党的军队和警察都撤了……与上述情景相关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淮海战役发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项错误。平津战役发生在北平、天津等地区,故C项错误。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