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8 15:0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1.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渐入仲秋,没有了夏的热烈与粗犷。落日余① (辉 晖)中,氤氲着桂花香,酝酿着一场秋意的盛宴。“自古逢秋悲寂寥”,史铁生的怀念,马致远的秋思,似乎都在秋意中变得格外凝重。秋是文人墨客的宠儿,他们热衷于向她寄② (拖 托)情思,否则一腔心绪似乎也会飘飘荡荡,没有着落。倘若一年四季少了秋,大概也会失去很多情味吧!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 )
A.kuàng niàng zháo
B.guǎng liàng zháo
C.guǎng niàng zhuó
D.kuàng liàng zhuó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2.默写填空。
(1)“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2)“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3)夕阳西下,   。(    《秋思》)
(4)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牵挂、关心之情的句子是:   ,   。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中的自然景物,暗含哲理的诗句是:   ,   。
3.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4.名著阅读。
(1)根据表格提供信息,按要求填空。
《朝花夕拾》 人物描写:生得黄而矮,没有名字,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懂许多规矩。 ①人物:   
人物描写:这是一个身材高大,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②人物:   
主题:《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请列举一个文中十分荒谬愚昧的孝道故事。 ③故事:   
情节:抬神像、吹都都、背《鉴略》 ④篇目:《   》
(2)假如你的好朋友小语还没有读过《朝花夕拾》,她因听说这本名著有点难懂就打算放弃,请作为好朋友的你重新向她推荐此书,并写两点推荐理由,让她不会错过与经典之约。
推荐理由一:   
推荐理由二:   
5.按要求完成任务。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大自然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异彩纷呈,周而复始。某班“感受自然 走进四季”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填入后面横线上。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②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③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描写春夏景色。
①春:   
②夏:   
③秋:天高云淡
④冬:白雪皑皑
(3)请你依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一个环节。
A.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B.第二环节唱四季歌曲
C.第三环节   
D.第四环节说四季常识
6.“送别”是唐诗中常见的主题,诗歌用丰富的写法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其中“虚实结合”就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表格,赏析这一手法的妙处。
诗歌 实景赏析 虚景赏析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本诗一、二两句写了借“   、   ”等词渲染了凄清悲伤的氛围。 (2)本诗三、四句想象了    的场景,其中“   ”说明这是虚景,借此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①对日,明察秋毫②,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③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④。又留蚊于素帐⑤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⑥云端,怡然称快。
(选自《闲情记趣》)
注释:①张目:睁大眼睛。②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③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④项为之强: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颈,脖颈。强,同“僵”,僵硬的意思。⑤素帐:未染色的帐子。⑥唳:鸟鸣。
7.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
①问其故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③日初出大如车盖    ④徐喷以烟    
8.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徐喷以烟
B.问其故 必细察其纹理
C.及日中则如盘盂 则或千或百
D.问其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
9.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孰为汝多知乎?
②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10.【甲】【乙】两段文字都是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段通过对话表现了儿童    的特征,【乙】段则通过描写表现了儿童    的特征。你欣赏这两则材料中儿童的表现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各题。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  )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  ),而立刻随着(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11.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乙文画线处的括号内。
变换 变动 流动 变幻 变化
12.(1)修辞方法可以增强表达效果。阅读[甲][乙]写山的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内容 品析
山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句话写①   ,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②   比成人,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写景要好。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这句话连用两个③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山腰中色彩的变换,如梦如幻。还连用④   这个词,突出颜色变化莫测,给人以动感。
(2)同是写济南的山,写法各异,阅读[甲][乙]写山的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写山色的顺序 山的特点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甲文 甲文从“山上”到“山尖”到“山坡”,再到“山腰”,展现各个细部雪的①   、②   、③   。 突出了雪后山的“妙”之所在。 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⑦   的特点
乙文 乙文写山色,先写山腰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色,再写④   的黄、灰、绿、藕荷色和⑤   的颜色,然后重点写山腰的颜色。 突出山色⑥   的特点 是为了表现济南秋天的⑧   的特点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④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冷冷清清。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什么东西,冷冷清清。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⑥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担心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⑦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⑧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甲】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乙】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⑨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的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⑩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选自《季羡林散文》,有删改)
13.请根据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心理变化及原因,完成表格。
原因 ①    水面没有露出荷叶 ③    荷花做着春天的梦
心理 遗憾 ②    狂喜 ④   
14.选文第④段反复渲染将莲子投入荷塘后水面的冷冷清清,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5.在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赏析。
【甲】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
【乙】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16.季羡林的散文拥有“理性的哲思”,包含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请结合全文,说说你获得的人生感悟。
17.文学作品的封面设计都包含着设计者对作品的理解。以下两种版本的《清塘荷韵》封面配图,你更喜欢哪一幅?请说明理由。
18.作文。
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
请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